潮汕民間剪紙

潮汕民間剪紙

潮汕民間剪紙剪紙是廣東省傳統的民間藝術。起源於民間喜慶或節日活動中的剪貼畫。 潮汕民間剪紙就是這許許多多地方流派中的一種。多雨高溫的氣候,使糊窗的白紙在潮汕民居中匿跡,潮汕民間剪紙不再用來做窗花裝飾,而被改派了其他用場。 潮汕民間剪紙仍然在喜慶和節日民俗活動中廣泛套用。節日裡祭神祭祖的供品和民間婚壽喜慶的禮品,總要剪上幾個玲瓏剔透的“貼花”,做些裝飾。和中國許多地方一樣,潮汕民間也把剪紙作為刺繡的“花樣”。“貼花”尺幅較小,或三四寸,或一二寸,都是些小品;造型則隨供品禮品的形狀而變化,形式多樣。“花樣”也有許多形式,有一兩尺見方的背兜花、圍裙花,也有小品形式的帽花、鞋花。

剪紙特色

在中國黃河流域及北方農村,這些剪貼畫大多貼上在糊窗戶的白紙上,而被通稱為“窗花”。中國剪紙所表現的內容幾乎包括一切民間藝術的題材,但在民間藝人的手裡,剪得最多的,還是花卉動物、喜慶吉祥紋樣,戲文中的人物和故事也是他們經常採用的題材。剪紙在中國許多地區都很流行。從地域上看,魯、冀、東北地區,晉、豫、西北地區,浙、皖、蘇北地區,閩、粵、沿海地區,西南民族地區,及湘、鄂、贛地區的剪紙各具特色,而各地區內部,又有許多細微不同,形成極多的流派風格。

純色剪紙

貼花和花樣都是純色剪紙

貼花和花樣都是純色剪紙,以剪刀為工具。民間剪紙藝人將三五張色紙疊在一起,靈巧地運使剪刀,以嫻熟的技巧,剪出各種花紋圖案。純色剪紙充分發揮“剪”的特點,它用纖細秀麗的線條配合塊面,藉助誇張、變形手法,創造出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剪刀味十分濃郁,富有裝飾性。

純色剪紙的創作

純色剪紙的創作,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一般都不先畫線稿,即有畫稿也很簡單,藝人們靠著自己的記憶和想像,一手拿紙,一手運剪,直接將花樣剪出。由於藝人們的製作都是匠心獨運,所以各人的作品,各有不同風格。而不論哪一個藝人的作品,都是造型活潑而富於變化,很少有複製品。這也可以看出潮汕民間剪紙藝人的智慧和堅實深厚的生活基礎。潮汕民間剪紙藝人還在純色剪紙的基礎上,創造出多色剪紙的形式。多色剪紙用多種色紙分別剪出物象各個部分,然後再併合為一件完整的剪紙作品。除了具有純色剪紙的特點之外,又增加了五彩繽紛的特色。

鏨紙

潮汕民間剪紙還有一個品種,叫做“鏨紙”。鏨紙不是用剪刀剪制的,而是將圖案放在色紙或金箔上,用刻刀鏨刻而成。鏨紙也有兩種表現形式:襯色剪紙和寫料剪紙。襯色剪紙先用金箔或黑色紙刻出形象的輪廓線,再根據設計的要求,用彩色紙襯底,具有金碧瑰麗、蒼勁古拙的特色。寫料剪紙則用純色紙或金箔刻出形象的線條骨架,然後用顏色彩繪襯底,既有剪紙的特色,又有熱烈艷麗的裝飾畫效果。

饒平縣的鏤金襯

鏨紙以饒平縣的鏤金襯色鏨紙最為著名。鏤金襯色鏨紙原來是用來祭神祭祖的迷信品,俗稱“大錢”。解放前,饒平黃岡的錢紙店很多。同行業競爭,故每逢謝神,都要賽“大錢”。參賽的“大錢”,每幅四丈見方,裱紙十餘層,上面裱上大紅紙,張貼百幾十小幅用金箔鏨紙,內容不外為戲曲人物,鳥獸蟲魚,花卉博古,詩詞書法,再配上聯絡花紋,使它成為一個整體。後來有人於金箔圖案鏤空部分,貼上各種色紙,於是,圖樣的線條更分明,色彩更鮮麗,整個畫面金碧輝煌又賞心悅目。這就是所謂樓金襯色鏨紙了(余構養《饒平民間工藝簡介》)。

這種節日民間剪紙競賽活動,不僅見於饒平一縣。它是為潮仙城鄉居民喜聞樂見的盛事。競賽活動給節日增添了歡樂氣氛,也使潮汕民間剪紙具有更廣泛的民眾基礎,它培育和造就了許多民間剪紙藝人,推動了潮州民間剪紙藝術的進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