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國際機場

潮汕國際機場,總投資37.64億元的潮汕機場定位為國內中型機場,是國家“十一五”規劃大中型工程建設項目和廣東省“十一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揭陽潮汕機場占地5081.7畝(含場外125畝),場址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揭東縣登崗鎮與炮台鎮交界處,是汕頭、潮州、揭陽三市的地理中心,距離三市市區各為20公里 左右,服務總面積3萬多平方公里的粵東地區,輻射閩南部分地區。

基本信息

潮汕國際機場 Chaoshan International Airport

潮汕機場航站樓設計潮汕機場航站樓設計
管理機構

廣東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汕頭機場公司

啟用日期

2011年11月28日,汕頭外砂機場將全面轉場潮汕國際機場。

服務城市

汕頭 揭陽 潮州

市區距離

距離三市市區各為20公里左右

機場代碼

三字代碼:SWA 四字代碼:ZGOW (暫時)

跑道

長2800米、寬45米、兩側道肩各寬7.5米、總寬度60米的跑道;1條長2800米、寬23米、兩道肩各寬7.5米、總寬38米的平行滑行道;以及3條快速出口滑行道和3條跑滑之間的垂直聯絡滑行道。

飛行區等級

4E(本期按4D建設)

建設背景

總投資37.64億元的潮汕機場定位為國內中型機場,是國家“十一五”規劃大中型工程建設項目和廣東省“十一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揭陽潮汕機場占地5081.7畝(含場外125畝),場址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揭東縣登崗鎮炮台鎮交界處,是汕頭、潮州、揭陽三市的地理中心,距離三市市區各為20公里 左右,服務總面積3萬多平方公里的粵東地區,輻射閩南部分地區。以2020年為目標年,規劃建設兩條長2800米、寬45米的跑道及兩條聯絡道,站坪面積16萬平方米,停機位達21個,其中遠機位9個,近機位12個,飛行區等級指標為4E,可滿足波音767型等級的300座級以下飛機的起降要求。
本期航站樓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50萬人次、高峰小時旅客2073人次的使用要求。周圍的廣梅汕鐵路、廈深高速鐵路、國道206線、省道335線、省道232線和汕梅、潮揭、登洪、揭惠等高速公路及汕頭港、揭陽港交錯連線,四通八達,共同構築成以機場為中心的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網路。

機場規劃

航站樓及配套工程

本期建築面積54995平方米,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50萬人次(其中國內旅客385萬人次,國際旅客65萬人

南航汕頭航空基地南航汕頭航空基地
次),高峰小時旅客2074人次(其中國內旅客1761人次,國際旅客313人次)的使用要求。設國際旅客、國內旅客出發、到達、中轉及行李等流程。配套工程有配套用房、高架橋工程、道路工程、停車場工程等。飛行區

按4E規劃(註:可升降A380機型),本期按4D建設。將建設1條長2800米、寬45米、兩側道肩各寬7.5米、總寬度60米的跑道;1條長2800米、寬23米、兩道肩各寬7.5米、總寬38米的平行滑行道;以及3條快速出口滑行道和3條跑滑之間的垂直聯絡滑行道。
建設21個停機位(15C6D)的站坪,其中遠機位9個,近機位12個。跑道主降、次降方向均設定I類精密進近助航燈光系統和I類儀表著陸系統

工作區

總用地面積:約562972平方米。
功能劃分:依據功能劃為機務維修區、綜合辦公區、綜合服務區、油料區、貨運區、市政配套區、前場辦公區、航空配餐區。

南航汕頭基地、空管、供油工程

南航汕頭基地工程:興建5機位停機坪4.6萬平方米、維修基地1.68萬平方米及其它配套生產生活設施等。
空管工程:興建4000平方米航管樓,搬遷、興建其它配套設施等。
供油工程:興建卸油碼頭、輸油管線、使用油庫、加油站等。

規劃目標

將機場建設成為國內幹線機場,廣東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下的重要支柱型機場,國際著名僑鄉潮汕地區的視窗。最終將潮汕機場建設成為國際國內先進、經濟節約、功能合理、運行高效、專業科學、環境協調、地方特色濃郁、優美怡人的山水花園機場。
近期規劃(2020年)
中期規劃(2030年)
遠期規劃(2040年)
遠景規劃(2040年以後)

發展動向

選址

選址在汕揭潮三市地理位置中心的炮台鎮和登崗鎮之間,距汕頭、揭陽和潮州3市中心區的公路距離分

別為28.5公里、22公里和24公里,服務總面積3萬多平方公里的粵東地區,輻射閩南部分地區。前景

目前,揭陽潮汕機場工程建設正按計畫推進。地基處理和土石方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其他多項建設項目也正分步進行。預計今年8月,作為機場建設主體工程的航站樓工程將破土動工,2011年底,機場正式建成並投入運營,屆時民航汕頭外砂機場將轉場此機場(4D級機場,軍民兩用機場)。

意義

輻射粵東三萬平方公里
距三市市區各20多公里
據悉,總投資37.64億元的揭陽潮汕機場定位為國內中型機場。機場選址在潮汕三市地理位置中心的炮台鎮和登崗鎮之間,距離三市市區各為20公里左右,服務半徑為總面積3萬多平方公里的粵東地區,輻射閩南部分地區。

新舊機場對比

汕頭外砂機場

軍民兩用,機場等級為4D級,跑道長2500米,可起降波音757空客A320系列等中型飛機。候機樓面積2.3萬平方米,停機坪面積7.2萬平方米,停機位11個,其中4個登機橋機位。滿足年旅客吞吐量300萬人次。
2010年,汕頭機場三項運輸指標強勢增長,累計接送旅客172.8萬人次、起降航班16615架次、運送貨物和郵件10841噸,同比分別增長36%、25%和19%,客流增速在中南地區六省(區)百萬以上吞吐量機場中排名第一。全年旅客運輸量比“十五”末的2005年整整翻了一番。

潮汕國際機場

民用,機場等級為4E級,跑道長2800米(兩條),可滿足B767型等級飛機的起降要求。候機樓面積5萬平方米,停機坪面積16萬平方米,停機位21個,其中12個登機橋機位,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50萬人次。

建設歷程

1992年開始醞釀
1993年3月廣東省政府將潮汕民用機場列入“九五”期間大中型建設項目
1993年10月19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粵辦函[1993]576號)同意成立粵東機場籌建領導小組,由省計

委、民航中南管理局、汕頭市、揭陽市和潮州市各派領導同志參加籌建領導小組。
1994年編制完成《潮汕民用機場預可行性研究報告》
1995年6月上報國務院,中央軍委
1996年完成《關於潮汕民用機場場址比選報告》
1996年8月民航總局批覆同意潮汕民用機場場址選在揭東縣炮台鎮附近
1997年3月,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組織專家組,對《潮汕民用機場預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評估
1999年3月,國務院、中央軍委(國函[1999]16號)批准同意新建潮汕民用機場。
2000年國家發改委將潮汕民用機場項目轉入“十五”計畫。現已列入廣東省“十五”計畫大中型項目
2004年11月,廣東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組織召開了潮汕民用機場可行性研究項目啟動準備會議
2005年開展了地質勘查,地形測繪,環境影響評價,水土保持評價,地質災害防治評價,地震安全性評價,潮汕民用機場及相差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可行性研究報告必須的附屬檔案。3月份,潮汕民用機場空域和
2006年11月,在揭東縣召開了潮汕民用機場跑道位置調整專題研討會,對原方案進行了最佳化調整。
2007年國家發改委批覆潮汕機場可行性研究報告。
成立潮汕機場建設領導小組 。
2007年9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改交運[2007]2506號)同意新建廣東潮汕民用機場工程。這標誌著備受社會 各界關注的潮汕民用機場建設項目正式獲準建設。
2007年10月16日,廣東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粵機場集團人發[2008]104號)決定成立“廣東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潮汕機場建設工程指揮部”
2008年3月19日,國家民航總局(民航函[2008]315號)正式批准廣東潮汕民用機場命名為揭陽潮汕機場。
2008年3月28日,廣東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潮汕機場建設工程指揮部舉行掛牌儀式。揭陽市市委常委、副市長黃水利、廣東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副總裁、潮汕機場建設工程指揮部指揮長林運賢共同為其揭牌。指揮部正式掛牌後,揭陽潮汕機場的建設步伐開始加快,各項工作全面鋪開。
2008年10月13日,國土資源部發文《國土資源部關於潮汕民用機場及相關項目工程建設用地的批覆》(國土資函[2008]655號),正式批准揭陽潮汕機場建設用地。
詳勘工程主要為機場建設提供科學準確的數據資料,是機場建設的前提和基礎。揭陽潮汕機場詳勘自2008年4月份開始施工,至2009年2月已完成大部分工程。
揭陽潮汕機場安置區工程2008年3月28日開始建設,2008年10月竣工,12月底拆居民全部搬遷完畢。
建設用地正式移交
2009年1月10日,揭陽市人民政府與廣東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舉行揭陽潮汕機場建設用地移交儀式,標誌著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揭陽潮汕機場建設前期準備工作就緒,可以正式全面鋪開建設。揭陽市人民政府市長陳奕威、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副總裁林運賢共同簽署了揭陽潮汕機場建設用地移交確認書,揭陽市委書記陳弘平,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總裁劉子靜、黨委書記盧光霖等領導出席了移交儀式。
2008年12月份起,揭陽潮汕機場工作區、航站區、飛行區土石方工程相繼動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