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礦二中

潞安礦業集團公司第二中學(以下簡稱潞礦二中)於一九八八年四月二十八日正式成立,是集團唯一一所面向企業和社會招生,實施多專業、多層次、多渠道、多學制辦學,集職業技術技能培訓和普通中學教育為一體,升學與就業並重的綜合高中。


潞礦二中簡介

潞安礦業集團公司第二中學(以下簡稱潞礦二中)於一九八八年四月二十八日正式成立,是我集團唯一一所面向企業和社會招生,實施多專業、多層次、多渠道、多學制辦學,集職業技術技能培訓和普通中學教育為一體,升學與就業並重的綜合高中。?
潞礦二中地處山西省潞城市石窟鄉宋村,占地面積44039.50平方米,建築面積25933.28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2000餘萬元。
學校目前(2007年)共設有31個班級,其中包括普高班15個、定向中專班16個共有學生1911人。
學校現有教職工237名,其中專任教師169名,包括高級教師46名,一級教師64名,省市學科帶頭人8名。
建校二十年來,在集團公司領導的大力支持和悉心關懷下,潞礦二中黨政領導班子銳意進取、改革創新,全體教職員工同心協力、自強奮進,抓住特色教育這一突破口,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學校十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堅定地走素質教育之路,使學校得到快速發展。
鑒於辦學成效顯著,潞礦二中於1995年被山西省政府命名為省級重點職業高中,2005年被國家教委命名為國家級重點職業高中。
發展沿革
潞礦二中自1988年建校開始,就確立了以職業教育為主,以普通教育為輔的教學方針,當時學校既設有高中、國中,還設有附小,是一所三體合一,多層次、多規格的學校。
建校之初,潞礦二中把競爭和經營機制初步引入了學校管理中,加強了領導班子建設、校風建設及廉政建設。學校用人實行聘任制,從上而下層層聘用。學校機構基本設定為一室二處,即校長辦公室、教務處和總務處。
針對當時較為艱苦的辦學條件,以第一任校長和楓為首的校領導班子,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教育質量求生存,克服建校之初軟體辦學經費緊張、辦公條件簡陋陳舊等種種困難,帶領一班人馬艱苦創業、勤儉辦學。他們發揚艱苦奮鬥的“石圪節精神”,一方面從自身著手“開源節流”,力爭不向局裡多要一分錢;另一方面還要利用有限的辦學資金完善教學設施,逐步建立健全二中的職業教育體系。
局長尚海濤曾盛讚二中“是潞安的縮影、是全局的一面旗幟”,號召全局各條戰線,特別是教育戰線的廣大教職工向二中學習。
1990年,潞礦二中通過市教育局驗收,晉升為“市級重點職業高中”;1991年9月,經山西省教委驗收合格,潞礦二中被命名為“省級合格職業中學”,並申報了“省級重點職業中學”。
至1993年為止,潞礦二中已由建校時的三個高中班及兩個國中班發展為七個高中班、三個國中班。高中班開設專業有:幼師、工美、家電、護理、財會、配電等。學生人數由建校時的180名發展到550名,教職工人數由最初的69人發展到121人。
在教學過程中,學校緊緊抓住教育與教學管理措施,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990年1月,在全局國中物理、外語競賽中,潞礦二中兩名學生均進入前十名;1991年5月,局團委舉辦的書畫展中,二中連海麗同學的《孔雀圖》獲一等獎,局文聯舉辦的書畫展上,胡朝霞的《山水圖》作為禮物贈予外國朋友。
1990至1992年,潞礦二中連續三年榮獲1989年局級“模範單位”榮譽稱號,1993年又被評為局級“先進單位”。
1991年,潞礦二中參加長治市首屆校園文化藝術節文藝匯演獲一等獎,同時自編節目《桃花紅,杏花白》、《命運》獲二等獎;1992年局中國小文藝匯演中《多瑙河之波》獲二等獎。
1994年,和楓同志調離,苗潤身接任校長職務。潞礦二中也從此步入平穩發展階段。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在學校各項基本工作逐步邁入正軌的同時,在學生管理方面也漸漸顯露出一些弊端。以苗潤身為首的領導班子經過慎重的研究討論,決定將二中改制為預備役軍校,對學生實行全封閉、軍事化管理。
在局武裝部部長張鋒傑的大力支持下,經徵得局領導同意,1998年,潞礦二中正式成立預備役軍校,並組建了潞安礦務局職業中學人民武裝部,原局武裝部幹事王建軍任科長,聘用了孫保衛楊小榮郭建明、馬天奇等四名復轉軍人為專職班主任,專職對班級進行軍事化管理。
全封閉的軍事化管理模式從根本上填補了二中在學生管理方面出現的漏洞,使學校教學秩序變得井然有序。
1994年,二中被授予局級“先進學校”榮譽稱號;
1995年,省教委“國家級重點職業高中”評估專家組在原省教育廳副廳長趙美英同志的帶領下來校考察,二中順利通過驗收,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重點職業高中”。
1998年9月,“潞安預備役軍校成立暨首屆軍訓匯報會”上,武裝部部長張鋒傑和校長苗潤身一起把錦旗送到為二中的軍事化管理付出辛勤汗水的教官們手上,對他們表示感謝。
然而,就在二中朝著預備役軍校的方向蓬勃發展之際,一場不可預知的危機出現了。
2000年,由於全國煤炭市場全面陷入了疲軟狀態,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全國煤炭產業蕭條,潞安礦務局整體形勢嚴峻。在這種大形勢下,隸屬於潞安礦務局,以礦務局子弟為主要生源的潞礦二中也隨之遭遇了資金嚴重短缺、生源極度萎縮的困境。
2000年,全校招生人數只有80人。各種客觀原因錯綜複雜,令潞礦二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辦學瀕臨極大危機。
2001年,對於潞礦二中來說是關鍵性的轉折點。趙書通同志臨危受命,擔任了二中校長。面臨巨大的困境,換屆後的領導班子經過慎重思索、集思廣義,以勇於改革的膽略、機智過人的決策力揭開了二中改革發展的序幕。
新的領導班子首先大刀闊斧地實行了中層幹部公開競聘、全體教職工崗位互聘,用人唯賢,全面搞活用人機制,從根本上改變了職工民眾原先的消極懈怠思想。2002年年底,該校七屆二次職代會通過了《公司二中工資改革方案》,打破了原來分配上的大鍋飯局面,用按勞取酬的工資分配製度轉變了大家的平均主義思想,調動起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工作作風的整體轉變是學校得以起死回生的基礎。經歷了用人機制和工資制度的改革,二中打破了原先一潭死水的局面,辦學出現了蓬勃生機。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該校生源逐年增多,辦學效益呈現出強勢增長的良好態勢。
2003年,該校人均工資比1999年翻了一倍。收入的提高,在極大程度上激發了全校教職工的工作熱情,同時也促進了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發展,使該校教育教學步入了良性發展的快車道。
2004年是潞安集團公司建設具有強大競爭力的“中國潞安”能化大集團的關鍵之年,亦是二中進一步深化改革、謀求發展、大踏步向“上黨名校”邁進的一年。這一年,在集團公司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關懷下,在校黨政的直接領導下,該校堅持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三個代表”理論精神,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思路,緊緊圍繞創建“上黨名校”的既定目標及全年工作任務,把握機遇,堅定信心,超越自我,進一步深化了工資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
2004年12月,集團公司全面推行新的崗位績效工資制。二中在集團公司所制定的崗位績效工資制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又進行了二次工資改革。教師實行了課時工資制,根據職稱高低和任職年限評定單位課酬,以所任課時的數量支付報酬,同時結合教師實際代課水平,靈活採取“高職低聘和低職高聘”的方法來調動其積極性;二線人員根據其崗位技術含量、勞動強度和責任大小不同,結合職工本人對本崗位工作的熟練程度分為三崗九級進行分配,真正實現了以崗定酬、以貢獻定酬的巨觀調控目標。
伴隨著學校各項工作的大踏步發展,該校通過深化用人機制改革,建立起了一支思想好、作風硬、會管理、懂業務、技術力量較強的二線職工隊伍。2004年8月,該校全面推行滿負荷聘任部門上崗人員的用人機制,並根據學校實際,提出每2-3年進行一次二線人員互聘競爭上崗,聘用原則是:雙向選擇。這一互聘制度的推行,開創了學校職工“人盡其才,才為我用”的良性循環局面。
學校在辦學方面尋求“雙軌制”發展途徑,並力求在特色教育方面走出一條新路子。2005年2月,潞礦二中健美操隊應邀隨北京東方天使藝術團遠赴香港、澳門參加港澳藝術交流活動,並在香港西貢與香港同胞共度元宵佳節;2005年4月,參加“2005全國青少年健美操錦標賽”獲男子單人操、混合三人操第八名的好成績。 2005年,健美操隊的王芳、許雨順兩名同學被廣州體育學院健美操專業特招錄取。2006年8月,參加“2006年全國大中小學生健美操比賽”,獲女子單人操第三名、男子三人操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在歷屆參加的健美操賽事中,學校健美操隊累計有20餘名同學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資格證。
2004年1月12日,該校銅管樂隊在北京戲曲學院禮堂參加《第四屆全國“校園之春”春節聯歡晚會》獲一等獎,校長趙書通親手從國家教育部領導手中接過了象徵著榮譽的獎盃;2004年至2008年,該校銅管樂隊連續五次應邀為山西省人代會、政協會的開幕式和閉幕式奏樂。 2005年,該校通過了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學驗收,同時入編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委員會、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寫的《2004年全國藝術教育特色學校——魅力校園》一書,標誌著該校的特色教育走向全國。2005年,3名管樂隊隊員被安徽省準北煤師院特招錄取。
2006年招生500分以上學生突破300人,其中540分以上優生近200名,創二中招生歷史最高紀錄。
注重師資隊伍建設,造就一批名師,是潞礦二中一直以來為之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奮鬥目標。
為了使教師們儘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了解最新教學資訊,2004年特聘原長治二中老校長、中學特級教師緱國禧為“名譽校長”,親自為青年教師“坐診把脈”,講授教學理念和教學經驗,以促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為了儘快充實學校的師資力量,2005年該校聘用本科畢業生20餘人,外聘優秀教師10人;2006年,聘用王振、朱進、段棗樹、景慧敏、湛燕、梁劍等六名物理化學及化工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為該校兼職教師。潞礦二中積極搜羅全國各地教育教學的研究信息,不惜一切代價,多次專門組織優秀教師先後赴西安、鄭州、北京等地聽課學習。這種“請進來,走出去”的教學交流使學校的一批青年教師在短時間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進步,也讓老教師們接觸到了新鮮的血液,了解到了教育方面的新資訊,提高了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為教學水平再上新台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4年,該校教師趙勝鳳、任旭紅被評為省級“學科帶頭人”;柴林、楊國小被評為省級“骨幹教師”;參加省級教學能手比賽,閆萬遠、潘建軍、張蘭琴三名教師被評為省級“教學能手”; 2005年王銳波老師被長治市人民政府評為“模範教師”;教師馮亞麗在山西省首屆音體美教師技能大賽比賽上被省企業基礎教育競業委員會評為“教學能手”。
2006年,潞礦二中籌措資金600多萬元興建了的五層綜合樓及階梯教室、80餘萬元的職工第二餐廳、30餘萬元的雙層廁所。學校現有固定資產總計已達到2000餘萬元。
2006年,我校“計算機及套用”專業被山西省教育廳授予“山西省中等職業教育省級示範專業”。
2007年4月21日,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壇召開的“和諧中國·首屆全國中國小校園文化建設”頒獎盛會上,我校被評為“和諧中國·首屆全國中國小校園文化建設十佳創新學校”;校長趙書通被評為“和諧中國·首屆全國中國小校園文化建設十佳創新校長”。
2007年起,潞礦二中探索性地開展了面對潞安集團廣大幹部職工的職業培訓工作。結合企業發展需要,先後開辦了煤炭行業特有技能鑑定考評員培訓班、社會化質量考評員培訓班、鐵路行業特有職業技能鑑定培訓班、新工人崗前培訓班以及高級工培訓班等,培訓涉及46個工種,培訓人數累計達到3400餘人,初步建立了穩定的企業員工培訓基地。
2008年,潞安集團實行主輔分離,集團下屬的所有學校劃歸地方,而潞礦二中由於長期以來承擔集團的職工培訓工作,成為唯一一所被集團保留下來的獨立的職業培訓單位。因此,潞礦二中進入了由普教、職教雙軌制職業高中向企業專門職業培訓基地轉變的轉型期。普通高中停止招生,學校開始大力發展職業高中教育與職工短期培訓,針對集團發展需要,開設了化學工藝、煤化工、礦山機電、物業管理等三年制中專班:酒店管理、礦井通風與安全等二年制中專班;焊工、管道工、車工、倉庫保管員、汽車駕駛員、汽車修理工、鍋爐操作工、鍋爐水質化驗員、起重機機械操作工、土石方機械操作工、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等社會化技師考評培訓班。
學校整體改革是創建特色學校的必由之路,而創建特色學校則是學校整體改革內含的目標。多年來,潞礦二中校黨政和全體教職工在三項制度改革、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教師隊伍建設、特色教育、教學設施、辦學效益、文明創建、辦學綜合實力以及提高教師待遇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並在教育教學的探索過程中發生了可喜變化。
未來的潞礦二中,將繼續在面對企業辦學方面進行進一步的發展和深刻的與時俱進的改革,在全國職業教育的春天即將來臨之際,潞礦二中作為一所在職業教育方面探索多年的學校,定將迎來屬於自己的職業教育的盛世繁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