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育龍

潘育龍

潘育龍(?—1719),字飛天,陝西靖遠衛人,清代將領。潘育龍一生好文重士,恤軍愛民。

簡介

潘育龍(?—1719),字飛天陝西靖遠衛人,清代將領。

史料

早年,潘育龍以行伍隨軍,因征討湖北茅麓山李來享有功,升任把總康熙十三年(1674),王輔臣回響吳三桂反清,育龍隨揚威將軍阿密達,同王部交戰於涇州、平涼慶陽寧州等地,屢立戰功。十四年,育龍奉令親率十名健卒北上,途經紅河川、白馬城等要隘,轉戰七晝夜,抵達寧夏,駐紮靈州,招撫失散兵勇,育龍聽從總督哈占調遣增援山陽,在甘溝口擊敗叛軍,擢升千總。十五年,隨撫遠大將軍圖海進攻平涼,升任守備。十七年,吳軍進犯牛頭山香泉,育龍隨總兵王好問追擊叛軍,克果河關,斬叛將李景才、景文略等,迫使謝泗、王永世獻城投降,收復興安。十九年,升都督僉事,隨總督哈占山進剿四川,收復大竹、渠縣等地,隨即進軍雲南,平定曲靖。二十一年,育龍擢升游擊。二十七年,育龍經陝西總督噶思泰奏書推薦,升為肅州副將。二十九年,學士達湖、郎中桑格出使西藏,返歸途中至嘉峪關外,被西海阿奇羅卜藏所劫,甘肅提督孫思克命副將潘育龍同游擊韓成領兵征討,阿奇羅卜藏逃遁,使節獲救返回朝廷。三十年,孫思克奏請朝廷設總兵以固邊衛,改肅州協為鎮,育龍任肅州總兵。三十一年,育龍率兵平定降番篤爾羅卜藏、額林臣奇齊克叛亂。三十四年,噶爾丹所屬塔什蘭和卓部500餘人入犯,渡三岔河,為育龍所敗。三十五年,康熙帝親率大軍征討噶爾丹,育龍揮師戰於昭莫多,飛彈中右頰貫耳,猶殊死拼搏,敗敵獲勝;八月,奉詔進京面聖,康熙皇帝親往探視其傷勢,命御醫調治,賜錦衣,調任天津鎮總兵,授“拖沙喇哈番”與雲騎尉世職。
康熙三十八年,帝南巡至天津,命育龍部下官兵進行射擊演習,嘉其“訓練有方”,賜貂裘。四十年,育龍擢升陝西提督,賞戴孔雀翎。四十二年,帝西巡,育龍迎鑾於洪洞,帝駐蹕渭南,檢閱固原官兵射術,贊曰:“朕巡歷諸省,閱綠旗兵丁無如潘育龍者。射技嫻熟,人復勁健,此皆統帥將領之訓練有方也。自提督以下官員,可俱加一級”。四十八年,帝諭兵部曰:“陝西提督潘育龍久歷戎行,懋著功績,著授鎮綏將軍,仍管陝西提督事務,以示聯優眷老誠至意”。四十九年,帝巡幸五台山,賜育龍御馬兩匹,令乘隨駕,贈御製詩章“守土防邊資壯略,披堅敵陣籍彤弓”,以褒獎育龍。五十八年(1719),育龍因病乞休,帝留,御旨著在任調理三月,再上疏乞休,帝仍留,當年七月病逝,贈太子少保,祭葬,諡號襄勇。
潘育龍一生好文重士,恤軍愛民,在提督任十八年,雖年逾古稀,猶曰校射,時發百矢,精力益壯,人皆比之馬伏波。育龍回籍省親時,曾捐俸千金,修繕文廟殿宇,並重視方誌纂修,邀請江西吉安才子鄒智千來靖遠,修成康熙《靖遠志》一套六卷,為現存最早的靖遠地方志書。潘育龍墓在今靖遠縣城西五里許之河靖坪,墓地現存清代乾隆年間敕建石坊,為三楹斗脊式,坊柱內側刻有楷書坊聯:千里山川須在目,一軍甘苦務同心。正梁及坊柱護座等處均雕刻精緻圖案,石坊氣勢雄偉,莊嚴肅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