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漢年案審判前後

潘漢年案審判前後

《潘漢年案審判前後》,本書是一起重大案件的審判實錄,也是對我國審判工作的歷史反思。作者彭樹華,廣西陸川人,1925年出生。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起重大案件的審判實錄,也是對我國審判工作的歷史反思。

潘漢年案審判前後 潘漢年案審判前後

潘漢年案不僅重大,而且特殊。特殊在:第一,它涉及黨和國家許多重要機密;第二,被告人是一名擔任過重要職務、做出過特殊貢獻的高級幹部;第三,這是由毛主席親自核定、黨中央交辦的案件。這幾個特殊性決定了案件的複雜性和難度。

當時人治盛行,法治不申,審判不獨立,實行“先批後審”,中央或地方黨委先審批、法院後審判,法官和法院只能按上級的決定辦案。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潘漢年冤案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

從潘漢年案得出的基本教訓,應該世世代代牢牢記住。

作者簡介

彭樹華,廣西陸川人,1925年出生,1946年秋考取廣西大學法律系,在地下黨領導下參加了進步學生運動,曾任學生會學習部長、桂林市學聯第一副主席。1950年調最高人民法院中南分院任秘書、助理審判員、審判員、審判組長。1955年中南分院撤銷,調最高人民法院任刑事審判庭秘書、助理審判員,1978年任刑事審判庭副庭長。1979年9月至1983年1月,參與了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審理的全過程,負責該案判決書的起草工作,及江青、張春橋原判死刑緩期執行改判無期徒刑的具體工作,任合議庭審判員。1981年任刑事審判庭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參與審理了許多大案要案,潘漢年案就是其中之一,是最高人民法院資深法官。1994年離休。

目錄

一、受命

二、秦城審閱案卷

三、向黨組匯報

四、謝老縱論古今

五、特殊審判

六、違心判決

七、“文革”風波

八、平反昭雪

九、追憶與思考

十、一顆明星的升起與隕落(潘漢年簡歷)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