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洪軍

潘洪軍

潘洪軍,男,浙江海洋學院數理與信息學院教授,博士。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潘洪軍 潘洪軍

主要從事智慧型軟體工程和形象思維邏輯理論與套用的研究工作;先後主講了離散數學、資料庫原理、編譯原理、作業系統、軟體工程和面向對象技術等計算機專業核心主幹課程;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廳級項目2項,主持廳級項目2項,出版著作1部,主編教材2部;取得國家軟體著作權3項,獲吉林省高校科學技術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通化師範學院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在《吉林大學學報》、《WI and IAT WORKSHOPS》、《吉林教育科學》、《現代情報》、《職業技術教育》、《通化師範學院學報》等雜誌發表教學和科研論文20篇,其中4篇被EI收錄,1篇被(SA,INSPEC)收錄。

人物事跡

引言

潘洪軍,曾任吉林通化師範學院計算機系主任。1987年獲得通化師範學院數學專業學士學位,1998年獲得成都科技大學軟體專業碩士學位,2007年獲得吉林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業博士學位,2008年調入浙江海洋學院數理與信息學院工作並任計算機系主任。

潘洪軍教授到數理與信息學院工作後,利用在通化師範學院多年領導和教學工作經驗,積極開展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通過各種途徑聯繫舟山市各企事業單位,並於2008年10月籌建了數理與信息學院信息軟體研發中心,2009年7月與舟山海視野通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組建了舟山海視通科技產品研發中心,中心設有嵌入式產品研發部、軟體產品研發部、電子線路設計部、服務軟體外包培訓部等幾個部門。目前研發中心有教授3名、副教授2名、講師5名、研究生4名、本科生6名(研發隊伍規模目標在50-100人左右),擁有價值60萬元的儀器設備、占地150平米的實驗室。

合理規劃,服務師生

潘洪軍教授在不斷加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的同時,更注重對計算機系教師的培養,幫助他們合理規劃。他緊緊圍繞海洋學院辦學特色和地方經濟發展組織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確立科研方向,凝練計算機專業辦學特色。在教學管理上,積極實施ISO9001教學質量管理體系;在教學方法上,提出了“精選案例、扼要講解、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計算機系發展道路上,堅持走產、學、研一體化道路。組織教師以“通訊技術、嵌入式技術、3S技術、模式識別和圖像處理、感測器技術、軟體開發技術”為主,組織產品研發、項目申報和產業化發展;在科學研究方面要以“生物信息學、智慧型軟體工程學、智慧型數據處理”為主開展科學研究,全力與海洋科學、精細水產養殖、船舶智慧型導航、港口物流等形成對接,解決制約海洋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

在潘洪軍教授的帶動下,計算機系和研發中心全體教師積極參加院內外的各項活動,學知識、學技術,努力攻克難關,經過近兩年的努力,計算機系初步顯現她的勃勃生機。以研發中心為依託,老師們積極下企業、下基層,成功改造了海視通公司的兩軸衛星電視自動跟蹤天線、為舟山市科技局地震處開發了防震減災多媒體展示系統等產品。陳洪濤老師申報主持的“跨海大橋智慧型主動防撞預警系統的套用研究(計畫編號:2010C31017)”獲得浙江省科技廳“2010年浙江省公益性技術套用研究計畫項目(第一批)”批准,以研發中心成員為主要力量的舟山市科技局項目“防震減災多媒體展示研製與套用”被列入2010年舟山市科技計畫項目。2年來,研發中心老師發表論文10篇,其中5已被EI收錄,其餘5篇也是EI刊源。

潘洪軍教授不僅吸收老師加入研發中心,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加入,不斷補充中心的新鮮血液。他希望通過全面改革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開展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鞏固和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就業競爭力,真正達到“學做一體,產學一體”。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下,潘洪軍教授帶領學生深入企業,讓他們儘早地熟悉企業運行模式和鍛鍊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研發中心不僅是為企業凝聚一批高技術高素質人才,更是為學生提供學以致用的平台,有效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增強他們的就業競爭力,擴大學校的影響力。

目前有20多名研一、大二、大三學生參與研發中心的實踐,他們主要從事軟體開發、多媒體展示系統、企業信息管理系統、企業網站建設、畢業設計等方向。由潘洪軍、張建科老師指導,6名學生參與的“ACM訓練考試系統”已經完成並進行測試中,目前還在進行的有3名學生參與的2010年舟山市科技局“多媒體動態展示系統”、3名學生合作的寧波市信用促進協會的“客戶風險管理系統”、10名學生合作的網站開發等項目。學生們普遍反映在研發中心學到了很多,在中心老師的幫助下,規劃了發展,明確了奮鬥目標,不僅鞏固了理論知識,更掌握了技能,增加了就業力,對最佳化班風、學風起到了助推作用。

攻克難關,服務地方

研發中心的主要任務之一是積極開發產品,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結合市場需要,服務地方經濟,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為此,潘洪軍教授和他的研發中心廣泛聯繫企事業單位,最終選定在產品研發方面存在實際困難的舟山市海視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舟山市海視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電子科技自動控制、自動跟蹤和衛星接受產品的高科技企業,研究“船載移動衛星電視接受系統”已有多年,實現了在商船等大噸位級船舶上收看電視節目願望,而在漁船等小噸位船舶的移動衛星電視接受天線技術研製上遇到了瓶頸,雖然藉助一些知名科研院校力量參與研發,卻一直未見進展。

在公司服務、調研期間,潘洪軍教授和他的研發團隊向公司提出產品技術改進建議6條,採納5條,提出並採納經營管理策略建議2條。在2009年3月,促成浙江海洋學院與海視通科技公司共同組建了“舟山海視通科技產品研發中心”。

中心組建以來,對公司原有兩軸衛星電視自動跟蹤天線進行技術改造,提出了傾角+三陀螺控制結構,並在兩個月內重新編寫了自動控制軟體,大幅度提高了天線的自動跟蹤精度和自適應靈敏度。中心與攻勢聯合研發的“雙軸型船載移動衛星電視接受天線”採用新型體系結構、簡化了產品原有機械結構,重新開發自動跟蹤控制程式,在降低產品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了船載電視衛星天線的控制精度和自適應能力,可以使漁民在劇烈搖晃的漁船上清晰地收看到中星九號直播衛星上的首批45套免費公益節目。有了這套接收系統,出海漁民將能欣賞到和陸上居民一樣的電視節目,從而及時了解信息開闊眼界。“漁船用船載衛星電視系統”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處於國內電子技術領先水平。產品作為浙江省廣播電視廳的“船船通”惠民工程已經在漁船上投入使用,並被省廣電局列入十二五規劃。

研發中心現正進行的開發項目包括海上救助系統軟體、船舶姿態監控儀器、艙內衛星電話等。目前,該中心研製開發的海上衛星救助系統研發也已通過測試,不久將投入套用。隨著潘洪軍教授和他的研發中心不斷創新,不斷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不斷改進和研發一系列高科技信息電子產品,解決了企業產品積壓問題,為企業挽回了巨大經濟損失,重塑了企業社會形象,為企業健康發展注入了一股股活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