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夫人

潘夫人

吳大帝皇后潘氏(?-252年),會稽句章人。三國時期東吳大帝孫權的寵妃,後被立為皇后。

潘夫人潘夫人
吳主潘夫人,父坐法,夫人輸入織室。容態少儔,為江東絕色。同幽者百餘人,謂夫人神女,敬而遠之。有聞於吳主,使圖其容貌。夫人憂戚不食,減瘦改形,工人寫其真狀以進。吳主見而喜,曰:“此女神也!愁貌尚能惑人,況在歡樂。”乃命雕輪就織室,納於後宮。果以姿色。每以夫人游昭宣之台,志意幸愜。既盡酣醉,唾於玉壺中,使侍婢瀉於台下。得火齊指環,即掛石榴枝上。因其處起台,名曰“環榴台”。時有諫者云:“今吳、蜀爭雄,‘還劉’之名,將為妖矣。”權乃翻其名曰“榴環台”。又與夫人游釣台,得大魚,主大喜。夫人曰:“昔聞泣魚,今乃為喜。有喜必憂,以為深戒。”至於末年,漸相譖毀,果見離退。時人謂夫人知幾其神。
 

詩詞《潘夫人挽章》

潘夫人潘夫人
作者:宋姜
登堂曾拜太夫人,秀偉端方迥不群。
為子求官因白屋,有孫擢第自青雲。
身兼富壽人應少,眼見為玄世罕聞。
已被榮封猶未已,更年褒贈賁新墳。

潘夫人“沔陽三蒸”故事

潘夫人潘夫人
湖北沔陽美味“蒸肉”、“蒸白丸”和“蒸珍珠丸子”是荊楚故地風味食品,古時候就有“沔陽三蒸”的美名,至今聲譽不減當年。
元末農民起義中,有一支由沔陽人陳友諒領導的紅巾軍,在反元鬥爭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陳友諒自幼出身沔陽漁民之家。他年輕時嫉惡如仇,起義後一向勇往直前、奮力拚殺,終於從普通小兵漸漸升到了元帥之職。他以沔陽為根據地,把勢力擴充到了長江中下游廣大
地區,最後建立了“漢國”當上了君王,與朱元璋的大明政權平分秋色。雖然後來陳友諒還是被朱元璋打敗了,但是沔陽人永遠忘不了他的功業。
潘夫人潘夫人
當初陳友諒起兵沔陽,許多家鄉子弟踴躍從軍征。陳友諒誓師之日,夫人潘氏親自入廚,精心選用肉、魚和蓮藕,拌米粉加佐料蒸成美味食品,送到軍營之中,和將士們一起分享。眾將士有感於夫人美德,在以後的征戰中個個奮勇衝殺,士氣大振,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這位聰慧而又體恤下屬的陳夫人,親手所制蒸食,就是相傳至今的名品“沔陽三蒸”了。

如今沔陽人習慣用“沔陽三蒸”歡宴待客,以示喜慶和鄭重。有趣的是其中的“蒸珍珠丸子”,美如工藝製品,入口之鮮不能不令客人叫絕。此物系用豬肉和魚碎末拌雞蛋液,加粉芡、米粉及佐料制丸上籠蒸熟。入盤時特別潔白剔透,玲瓏小巧,猶如粒粒珍珠落入玉盤之中,使人大飽眼福,食之有無窮的美感,食後更使人久久難以忘懷當年陳夫人的美德。

資料來源

1、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else/1100671693_dijiangandmeishi/59.shtml
2、http://www.tl5000.com/gdqd/14%C7%E9%B3%F0%C0%E0/011.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