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東

潘世東

潘世東,男,漢族,1962年生,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人。湖北省跨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人選,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文學碩士,華中科技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 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教授。 現任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主編、十堰市政協副主席、湖北省政協委員。民進十堰市委主委。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1986年9月至1987年6月在武漢大學寫作助教班進修;

1989年9月至1990年在陝西師範大學古典文學助教班進修研究生課程;

1995年9月至1998年5月在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學習,獲文學碩士學位。

2002年破格晉升為教授。

2003年8月任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

2017.01湖北省十堰市五屆政協副主席。

任免信息

2016年9月,市級領導班子副職人選考察對象。

2016年9月20日,民進十堰市第七次代表大會在十堰召開。潘世東當選民進十堰市第七屆委員會主委 。

2017年1月8日,政協十堰市五屆一次會議閉幕,當選為湖北省十堰市政協副主席。

學術兼職

潘世東教授系湖北省跨世紀學術骨幹。主要社會兼職有:全國教材研究與編寫委員會委員、湖北省社科聯中國古典小說名著研究所副所長、全國高職高專自然科學學報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高校學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科院未來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湖北省社科聯武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水滸爭鳴叢刊》編委等。

研究方向

潘世東教授長期從事古代文學、先秦散文研究、美學、中國傳統文化等學科的研究與教學,所擔任的古代文學課被評為“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優質課程”。

學術成就

參與課題

堅持以教學帶動科研、以科研深化教學的原則,經過幾年的不斷探索,潘世東教授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好成績。自1991年以來,積極參加各級各類重點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參加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二項,分別為《中國文學的十大主題研究》和《東方美學史研究》;主持了兩項湖北省教育廳重點科研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為《武當道教自然觀的文化遺存及現代價值》和《漢水傳統生態文化遺存的文化人類學考察》;另外主持校級立項二項。《漢水文化論綱》被認為是漢水文化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部分專著

潘世東教授從事古代文學和傳統文化的研究,被公認為是漢水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10餘年來,出版學術專著兩部:《詩性的智慧:中國文化的自然精神及藝術表現》(合著,獨撰20餘萬字)、《中國文化的自然精神》(合著,獨撰31萬字),主編、參編《寫作人才學》、《美學教程》、《中國文學十大主題》、《樂府觀止》、《先秦散文觀止》等書10餘部,在《中國文化研究》、《宗教學研究》、《學術論壇》、《外國文學研究》、《華中師大學報》、《陝西師大學報》等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多篇文章被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和《文化研究》全文轉載。

部分學術論文

1、《生命之飛躍 靈魂之高歌》,《中國高校科學》,1991年第1期。

2、 《寫作人才學》,陝西師大出版社, 1991年。

3、 《點中之線——古代文學散點透視教學法再探索》,《中華教育教學實踐》,1995年第7期。

4、《談“自性見佛”對文藝創作心理學的啟示》,《中國高校教育科研》,1995年第7期。

5、 《論散點透視教學法》,《《中國高等教育科研文萃》中國三峽出版社,1995年。

6、 《試析正始士人的遷逝與遊仙》,《武當學刊》,1997年第1期。

7、 《歸趨自然 性與物化》,《中國高校科學》,1997年第3期。

8、 《歷史和哲學視野下的天人合一》,《中國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6期。

9、 《宏大之追求 無限之期盼》,《中國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6期。

10、 《中國山水田園詩 審美魅力的結構》,《武當學刊》,1997年第3期。

11、 《晉史譯註》,友誼出版社, 1997年。

12、 《自然生命的永恆呼喚》,《華中師大學報》,1997(專輯)。

13、 《<孟子>文章氣勢構成因素之寫作觀》,《德州師專學報》,1997(專刊)。

14、 《淺析“情景交融”的文化學根源》,《語言與文化研究》,1998年第5期。

15、 《美學教程》,海南出版公司,1998年。

16、 《元曲觀止》,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

17、《先秦兩漢文觀止》,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

18、 《漢魏六朝樂府觀止》,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

19、 《民胞物與天人合一》,《中國高等教育科研論叢》,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8年。

20、 《自然之回聲(一)》,《鄖陽師專學報》,1999年第5期。

21、《評朱秉祥著〈伏羲與中國文化〉》,《鄖陽師專學報》,1999年第5期。

22、 《<水滸傳>的悲劇實質之面面觀》,《中國高等教育研究論叢》,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23、 《論中國文化自然觀的邏輯起點》,《學術研究論叢》,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

24、 《天人合一與中國文化的終極理想》,《武漢水利水電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25、 《論終極觀視野下的屈原之死》,《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26、 《自然之回聲(六)》,《鄖陽師專學報》,2000年第1期。

27、 《天人合一在中國文化中的終極理想設定》,《中國文化研究》,2000年第3期。

28、 《論<九歌>壯美的文化底蘊》,《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

29、 《論自由是藝術的靈魂》,《鄖陽師專學報》,2000年第4期。

30、 《論〈詩經〉主觀化和客觀化的文化意義》,《華中師大學報》,2000年第6期。

31、《論亞當?斯密斯經濟自由主義思想及現實意義》,《現代情報》,2000年第7期。

32、《中國文化終極指向之文化哲學溯源》,唐都學刊》《文化研究》,2000年。

33、 《詩性的智慧——中國文化的自然觀及其藝術表現》,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年。

34、 《論〈九歌〉的壯美及其文化內蘊》,《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35、 《再論文化哲學視野下的屈原之死》,《雲夢學刊》,2001年第1期。

36、 《試論《人物誌》對《典論?論文》的影響》,《唐都學刊》,2001年第1期。

37、 《文化哲學視野下的中、希神話之比較》,《外國文學研究》,2001年第3期。

38、 《避雍與《詩經?關雎》的“過程說”論析》,《廣西社會科學》,2001年第3期。

39、 《屈原人生歸宿的宗教學闡釋》,《宗教學研究》,2001年第3期。

40、 《中國傳統文化的時空觀及其人文魅力》,《學術論壇》,2001年第5期。

41、 《語言哲學視野下的莊子和德希達之比較》,《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42、 點校《中華道藏》,華夏出版社,2004年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