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皇祖陵

漢皇祖陵

漢皇祖陵位於今江蘇省豐縣趙莊鎮金劉寨村,是以漢高祖劉邦的曾祖父、劉姓大始祖劉清墓為中心擴展而成的一座陵園陳列館。內有墓丘、墓碑祠廟、殿堂、二十四章塑像等眾多歷史景物,是考察劉氏宗脈,弘揚兩漢文化的最佳景點。現為當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概述

漢皇祖陵漢皇祖陵
漢皇祖陵,漢高祖劉邦的出生地是江蘇徐州豐縣西北的金劉寨村,江蘇豐縣擬投資2億元,重修“漢皇祖陵”,由清華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歷時近兩年規劃的“徐州市豐縣漢皇祖林旅遊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現已全新出爐。最快三年,占地224公傾(約3360畝),預投資近二億人民幣的“漢皇祖陵”將再現“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的恢宏壯觀。

歷史考古

漢皇祖陵漢皇祖陵
1、江蘇省豐縣西北隅距縣城6公里處金劉寨村,是西漢高祖劉邦的祖籍。兩千多年前劉邦的曾祖父劉清就埋葬在這裡,在徐州豐縣西北的金劉寨村,有一處紅牆碧瓦的院落,威武的石獅子守在院前,仿漢閉式大門古樸莊重,橫額上題寫“漢皇祖陵”四個大字,這就是海內外劉氏宗親常來祭謁的祖陵——漢皇祖陵。
2、據史載劉邦出生於沛豐邑中陽里,經考證豐縣金劉寨即為中陽里屬地。劉邦曾云:“豐,吾所生長,極不忘耳”。因此在西漢時期,豐縣曾經極盡繁華。漢王朝對中華漢文化的影響,使劉邦被史學家稱為“漢之始祖”,豐縣也被稱為“漢皇故里”。
3、劉邦稱帝後,回家拜謁祭祖,修繕陵墓,後人又在陵墓四周拉院建廟,立碑植樹,時稱“漢皇祖陵”。陵園中樹木蔥鬱,香火旺盛,千百年來一直是劉氏家族祭祀的場所,因而又稱“漢皇林”。原漢皇林占地面積較大,南北長3千米,東西寬約1千多米。
4、劉清墓居中,墓前為“帝王殿”,墓後為“漢里祠”;左後側為西漢高祖劉邦的“西王廟”,右後側為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東王廟”;左前側為昭烈帝劉備的“三義廟”,右前側為“玄帝廟”。墓前為神道,列有石人、石馬。至此漢皇林已擁有四廟二祠一殿,建築規模宏大,氣勢蔚為壯觀。然而經過屢次改朝換代、兵燹匪患、黃泛衝擊等滄桑變化,許多古建築已被損壞一空,現只存下清代康熙年間西王廟殘碑一塊、玄帝廟門上石匾一塊和新發現的部分遺蹟。

地理風水

漢皇祖陵漢皇祖陵
1、漢皇祖陵來龍為崑崙中龍,是指與崑崙山連線著的巴顏喀拉山、岷山、大巴山、巫山、秦嶺等,東部遇到微山湖為止,便在此結穴。相傳秦始皇在位時,朝中有占卜天文的官員,多次觀東南方有祥雲瑞氣出現,並報與秦始皇,秦王大驚,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遊以厭之”。
2、秦始皇害怕江山不牢,被外人所篡奪,所以三次東巡,想滅掉天子之氣,至豐後觀有祥光銳氣,便想法滅掉。便派人在城中心,挖深坑並又埋上丹砂及寶劍鎮壓天子氣起;又把城牆上的磚扒掉,意是剝了天子的皮;後又在城四角挖了四個深池,意是刖足。
3、秦始皇認為:即挖掉了天子的心,剝了天子的皮,砍掉了天子的四肢,以後新生的天子,就不會存在了,便可高枕無憂了。而秦王朝就會世世代代,往下相傳了。然而他的打算沒能得成,後因秦暴政,引起了多方的農民起義,在秦始皇死後,二世胡亥在位時,劉邦手持三尺寶劍,斬蛇起義,歷五年滅秦勝楚,一統天下,建立了大漢王朝。就此也結束了秦始皇的美夢。後人便稱此台為“秦台"、“厭氣台”。
4、從“厭氣台”到劉邦出生地只有10華里左右的距離,在當時測量儀器不如現代先進的條件下,能在如此廣大的國土面積上找到這樣近似的位置,說明風水學有著非常明確的科學性。

修復祖陵

1、1990年初豐縣人民政府決定修復漢皇祖陵,由趙莊鎮人民政府實施。經過近三年的設計和施工建設,於1992年11月修復完畢。修復後的“漢皇祖陵”,占地面積10畝。陵園以劉清墓為中心,分前後兩院。前院建有宏偉高大的“漢代帝王殿”,殿內有13位漢代帝王塑像及24位漢代帝王畫像。大殿兩側配建東西廂房。東廂房內陳列著高祖劉邦平生的傳說及其功績簡介;西廂房記憶體放著劉邦後裔知名人士的畫像。後院是“劉清之墓”。墓前立有唐堯帝、劉累公、劉清、豐公劉仁浩、太上皇劉執嘉等五塊紀念碑,為今人所立,作祭祀之用。
2、墓兩側建有對稱的碑亭。東亭內立放著清朝康熙年間古碑一塊;西亭內立放著清朝乾隆年間的石碑。前院中間有一座石雕的劉邦巨像,像後兩側植有兩棵挺拔的雪松。陵園大門由四根大石柱組成,門楣上鑲嵌著“漢皇祖陵”四個大字,在八字門兩旁守衛著兩座威風凜凜的大石獅,大門東側橫立著豐縣人民政府的文物保護碑,上面刻著“劉清墓”、“豐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字樣。

擬建重修

漢皇祖陵漢皇祖陵
1、1990年以劉邦曾祖父劉清墓為中心,開始對漢皇祖陵進行初步修復,歷三年之久,使之初具規模。開放後引起海內外人士的極大關注,特別是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日本、美國、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和中國香港、台灣及其他各省、市、縣的海內外劉氏宗親數十萬人前來尋根祭拜。並以此為紐帶,發啟並組建了世界劉氏宗親聯誼會和中華劉氏宗親聯誼會,開展了一系列文化、經濟、藝術、醫學等領域的研討和交流活動,為弘揚民族經濟和發揚漢文化作出了貢獻。
2、規劃的漢皇祖陵景區旅遊開發工程。將在漢皇祖陵擴建的基礎上,修復、移植周勃廟、周亞夫墓、蕭何宅、斬蛇處、高祖廟、分榆社、龍霧橋等10餘處兩漢文化景點。
3、以皇陵為中心,四周重建西王廟、東王廟、三義廟、玄帝廟、菩薩祠及火神廟等,形成以漢皇祖陵為中心,其它景點環拱的格局,以增加旅遊景點,豐富漢文化內涵,承襲民族歷史風韻。漢皇祖陵將通過招資開發的方式,欲在三到五年內將其打造成為風景優美、文化內涵豐富的兩漢文化旅遊景區。

主要景點

規劃的漢皇祖陵景區旅遊開發工程。將在漢皇祖陵擴建的基礎上,修復、移植周勃廟、周亞夫墓、蕭何宅、斬蛇處、高祖廟、分榆社、龍霧橋等10餘處兩漢文化景點,並以皇陵為中心,四周重建西王廟、東王廟、三義廟、玄帝廟、菩薩祠及火神廟等,形成以漢皇祖陵為中心,其它景點環拱的格局,以增加旅遊景點,豐富漢文化內涵,承襲民族歷史風韻。
漢皇祖陵是漢高祖劉邦的祖墳,項目規劃突出了中國傳統的祭祀文化,總體設計上共分為“入口服務區”、“漢文化體驗區”及“祖陵祭祀區”等三大板塊,在空間序列上以“三條廊道”貫穿“四大廣場,使三大板塊自然結合、建築群落有序串聯。漢皇祖陵建築單體設計風格雄渾、粗獷,色彩以”黑-白-灰“為主,造型與色彩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樸拙大美”的漢代建築精髓。

歷史地位

由於漢朝皇族的故鄉在豐縣金劉砦,而後世天下劉姓絕大部分源出漢室,以漢皇陵的主人劉清為大始祖。因此,今天的金劉砦漢皇祖陵,已成為海內外全天下劉姓尋根問祖的聖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