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沽區志

機構第一節 管理第一節 機構第一節

作品目錄

目 錄

凡例
概述
大事記
一 政區建置志
第一章 建置隸屬
第一節 境域位置
第二節 建置前隸屬
第三節 建置沿革
第二章 境域區劃
第一節 境域變更
第二節 行政區劃
第三章 街鄉
第一節 寨上街
第二節 漢沽街
第三節 河西二經路街
第四節 河西三經路街
第五節 東尹鄉
第六節 大田莊鄉
第七節 後沽鄉
第八節 茶淀鄉
第九節 營城鄉
第十節 蔡家堡鄉
第十一節 雙橋子鄉
二 自然環境志
第一章 地質
第一節 地層
一、上古生界(PZ↓2);
二、中生界(MZ);
三、新生界(KZ)
第二節 構造
一、滄東斷裂;
二、寧河――昌黎斷裂;
三、薊運河斷裂;四、茶淀斷裂;五、寧河
斷裂
第三節 地質發育史
第二章 地貌
第一節 地貌特徵
一、地貌形成較晚;
二、平原地貌廣布;
三、地勢坦蕩低平;四、河渠、窪淀眾多
第二節 地貌區
一、海積沖積平原區;
二、海積平原區;
三、潮間帶海灘
第三章 氣候
第一節 日照
第二節 氣溫
一、年平均氣溫;
二、1月、7月平均氣溫;
三、日較差;四、年較差;五、全年積溫
第三節 降水 蒸發
第四節 濕度(水汽壓)
第五節 風向 風速
第四章 海域 河流
第一節 海域
一、海岸;
二、海水溫度;
三、海水鹽度;
四、水色透明度;
五、化學成份;
六、潮汐;
七、海浪;
八、海冰
第二節 河流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第一節 土壤
一、潮土類;
二、鹽土類;
三、沼澤土類
第二節 植被
一、雜草草甸;
二、鹽生植被;
三、沼澤植被;
四、水生植被
第六章 野生生物
第一節 野生植物
第二節 野生動物
一、無脊椎動物;
二、脊椎動物
第七章 自然資源
第一節 土地資源
第二節 水資源
一、地表水;
二、地下水
第三節 石油 煤成氣資源
第四節 地熱資源
第五節 地下滷水
第六節 風能
第八章 災害
第一節 旱災
第二節 水災
第三節 風災
第四節 霜災
第五節 蟲災
第六節 雹災
第七節 風暴潮
三 人口志
第一章 人口規模
第一節 人口數量
第二節 人口分布
第三節 人口變動
第二章 人口構成
第一節 年齡構成
第二節 性別構成
第三節 民族構成
第四節 職業構成
一、在業人口的行業分布;
二、各行業人口的職業分布
第三章 人口素質
第一節 身體素質
第二節 文化素質
第四章 就業人口
第一節 就業狀況
第二節 就業人口負擔
第五章 姓氏人口
第一節 姓氏
第二節 部分姓氏來源
第六章 人口控制
第一節 節育
一、避孕;
二、絕育
第二節 晚婚
第三節 政策規定
一、節育 絕育免費;
二、受術者待遇;
三、獎勵晚婚晚育;
四、獎勵獨生子女;
五、計畫生育手術獎
第七章 老齡問題
第一節 機構 設施
第二節 活動
一、體育;
二、文娛;
三、保健;四、尊老
四、鹽業志
第一章 所有制
第一節 官有制
第二節 私有制
第三節 公有制
一、全民所有制;
二、集體所有制;
三、鹽場簡介
第二章 生產
第一節 鹽田
一、面積;
二、結構
第二節 製鹽
一、煎鹽;
二、曬鹽
第三節 產品
一、原鹽;
二、加工鹽
第三章 儲存
第一節 駁運
一、北溝;
二、中溝;
三、南溝;
四、其他溝渠
第二節 鹽坨 (166)
一、漢沽坨;
二、傅莊坨;
三、謝家墳坨;
四、白莊坨;
五、工業專坨
第三節 坨務
一、坨碼;
二、斤重;
三、秤放
第四章 運銷
第一節 運銷組織
一、運商;
二、鹽業運銷站;
三、河北鹽站
第二節 運道
第三節 銷地銷量
第四節 鹽價
第五章 鹽政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生產管理
第三節 運銷管理
第四節 緝私
第六章 鹽業工人
第一節 灶丁
第二節 鹽工
五 工業志
第一章 結構 布局
第一節 所有制結構
一、私有制;
二、全民所有制;
三、集體所有制
第二節 隸屬結構
一、市屬企業;
二、區屬工業;
三、鄉鎮工業;
四、街道工業;
五、部門工業;
六、駐津企業
第三節 工業布局
第二章 工業門類
第一節 化學工業
一、基本化學原料製造業;
二、化學肥料
製造業;
三、化學農藥製造業;
四、日用化學品製造業;
五、其它化學品製造業
第二節 食品製造業
一、糧食加工業;
二、植物油加工業;
三、糕點製造業;
四、調味品製造業;
五、豆製品業
第三節 飲料製造業
一、飲料酒製造業;
二、汽水冷飲品製造業
第四節 紡織業
一、棉紡織業;
二、麻紡織業;
三、針織品業;
四、漁網編織業;
五、毛紡業
第五節 縫紉業
一、服裝製造業;
二、製鞋業;
三、篷布製造業
第六節 家具製造業
一、木製家具業;
二、金屬家具製造業
第七節 木製品業 竹草製品業
一、木製品業;
二、竹草製品業
第八節 造紙業 紙製品業
一、造紙;
二、紙製品
第九節 印刷業
第十節 橡膠製品業
第十一節 塑膠製品業
第十二節 建築材料業
一、磚瓦製造業;
二、水泥製造業;
三、水泥製品業;
四、其他建築材料業
第十三節 冶煉業 壓延加工業
一、冶煉業;
二、鈦板壓延加工業
第十四節 金屬製品業
一、工具製造業;
二、金屬包裝品及容器製品業;
三、建築用金屬製品業;
四、金屬絲繩及其製品業;
五、鐵制小農具製造業;
六、日用金屬製品業;
七、金屬表面處理業
第十五節 機械工業
一、鑄鍛件製造業;
二、糧油工業專用設備製造業;
三、農用機械製造業;
四、汽車配件及其他配件製造業;
五、日用機械製造業;
六、通用零部件製造業;
七、機械修配業
第十六節 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
一、電動機 變壓器製造業;
二、電工器材製造業;
三、電風扇製造業;
四、燈具製造業
第十七節 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業
一、日用電子器具製造業;
二、電子元件製造業
第十八節 飼料工業
第十九節 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
第二十節 工藝美術品製造業
第二十一節 煉焦及煤製品工業
第二十一節 其他工業
第三章 管理
第一節 私營工業企業管理
第二節 全民所有制企業管理
一、企業管理體制;
二、企業管理
第三節 集體企業管理
一、市屬集體企業管理;
二、鄉鎮工業企業管理
第四章 企業 產品簡介
第一節 企業簡介
第二節 產品簡介
六 電力志
第一章 供電
第一節 變電站
一、局屬站;
二、用戶站
第二節 輸電線路
一、220千伏線路;
二、110千伏線路;
三、5千伏線路
第三節 配電設備
第二章 發電
第一節 自備電源
第二節 列車電站
第三章 用電
第一節 用電結構
一、工業用電;
二、農業用電;
三、生活用電
第二節 計畫用電
第三節 節約用電
第四章 管理
第一節 機構 隊伍
第二節 調度
第三節 安全供電
七 交通運輸志
第一章 公路交通
第一節 古道
第二節 公路建設
一、幹線公路;
二、區級公路;
三、橋樑涵洞
第三節 公路管理
第四節 鄉村道路
第五節 專用路
第二章 公路運輸
第一節 運輸工具
一、畜力車;
二、人力車;
三、機動車
第二節 運輸組織
一、馬車運輸組織;
二、漢沽運輸貨棧;
三、漢沽市搬運站;
四、漢沽運輸公司;
五、漢沽運輸服務社;
六、天津市公共運輸公司漢沽車隊
第三節 客貨運輸
一、客運;
二、貨運
第四節 運輸管理
一、管理機構;
二、證照管理;
三、運輸政策;
四、票證管理
第五節 交通監理
第三章 水路運輸
第一節 內河航運
一、航道;
二、碼頭 渡口;
三、運輸
第二節 海運
第三節 運輸組織
第四章 鐵路
第一節 線路
一、京山鐵路;
二、漢(沽)南(堡)鐵路;
三、專用線
第二節 橋涵
一、京山鐵路漢沽大橋;
二、京山鐵路漢沽立交橋
第三節 車站
一、京山鐵路車站;
二、漢南路車站
第四節 運輸
一、客運;
二、貨運
第五章 裝卸
第一節 地方裝卸組織
一、漢沽搬運站;
二、漢沽區裝卸運輸站
第二節 鐵路裝卸組織
八 郵政電信志
第一章 郵政
第一節 網路
一、機構;
二、郵路
第二節 郵運設施
一、投遞工具;
二、信箱(筒)
第三節 郵政業務
一、函件;
二、包件;
三、匯兌;
四、發行;
五、機要通信;
六、集郵
第二章 電信
第一節 電報
一、有線電報;
二、無線電報;
三、電報業務
第二節 電話
一、市內電話;
二、長途電話
第三章 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體制
第三節 質量管理
九 農林水利志
第一章 土地制度
第一節 封建占有
第二節 農民私有制
第三節 集體所有制
第四節 全民所有制
第二章 農場
第一節 民國時期農場
第二節 新中國時期農場
第三章 農業種植
第一節 耕地 勞力
一、耕地;
二、勞動力
第二節 肥料
一、有機肥;
二、化肥;
三、植物激素 菌肥
第三節 糧食作物
一、作物布局;
二、品種;
三、耕作;
四、栽培
第四節 蔬菜
一、菜田;
二、品種;
三、栽培
第五節 植物保護
一、主要病蟲害;
二、病蟲防治
第四章 林業
第一節 資源
第二節 防護林
一、品種;
二、造林
第三節 經濟林
一、樹種;
二、栽培
第四節 苗圃
第五節 病蟲害
第六節 管理
一、機構;
二、確權;
三、採伐
第五章 畜牧
第一節 飼養
一、耕畜;
二、家畜;
三、家禽
第二節 飼草 飼料
一、飼草;
二、飼料
第三節 疫病防治
一、機構;
二、疫病
第六章 水利
第一節 堤埝
一、海?;
二、河堤
第二節 排灌工程
第三節 蓄水工程
一、河道蓄水;
二、水庫;
三、深渠 坑塘
第四節 農田基本建設
一、改土治鹼;
二、開發地下水;
三、節水工程
第五節 河道治理
一、堤埝治理;
二、險段治理;
三、河道改道;
四、沿河建築物
第七章 農業機具
第一節 動力機械
一、拖拉機;
二、內燃機;
三、電動機
第二節 田間機具
一、耕整機具;
二、播種機具;
三、植保機具;
四、收割機具
第三節 加工機具
一、場上加工機具;
二、糧油加工機具;
三、飼草 飼料加工機具
第四節 運輸機具
一、手推車;
二、畜力車;
三、機動車
第五節 排灌機具
第八章 收益分配
第一節 分配形式
一、互助組的分配;
二、初級社的分配;
三、高級社的分配;
四、人民公社的分配;
五、實行生產責任制後的分配
第二節 分配水平
一、糧食;
二、現金
十 漁業志
第一章 所有制
第一節 私有制
第二節 公有制
一、集體所有制;
二、全民所有制
第二章 漁場 資源
第一節 漁場 水面
一、漁場;
二、水面
第二節 水產資源
一、海水水產資源;
二、淡水水產資源
第三章 漁業生產
第一節 海洋漁業
一、捕撈;
二、養殖
第二節 淡水漁業
一、捕撈;
二、養殖
第四章 供銷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購銷
一、收購;
二、銷售;
三、加工
第三節 漁需物資供應
第五章 管理
第一節 資源保護
第二節 漁港
第三節 後方設施
十一 城鄉建設志
第一章 規劃
第一節 歷次規劃
一、城區規劃;
二、鄉村建設規劃
第二節 規劃管理
第二章 城區建設
第一節 市政建設
一、道路;
二、橋涵;
三、排水;
四、路燈
第二節 房地產
一、房產;
二、地政
第三節 綠化
一、機構;
二、公共綠地;
三、街道綠化;
四、專用綠地;
五、生產綠地
第四節 公用事業
一、用水;
二、供氣;
三、公共運輸
第五節 供土
第六節 市容 環境衛生
一、市容管理;
二、垃圾;
三、糞便
第三章 鄉村建設
第一節 道路
第二節 住宅
第三節 飲水
第四節 莊院綠化
第五節 公用設施
第六節 新能源建設
第四章 建築安裝
第一節 設計
第二節 施工
一、漢沽建築工程公司;
二、中國建築第六工程局第二建築工程公司;
三、市政工程公司;
四、河西房屋修建隊;
五、鄉鎮建築工程公司;
六、漢沽機井隊
第三節 建築材料
一、地方材料;
二、套用新材料;
三、利用廢料;
四、以鋼代木
十二 環境保護志
第一章 污染
第一節 廢水
一、工業污水;
二、農業排水;
三、生活污

第二節 廢氣
一、工業廢氣;
二、燃煤廢氣
第三節 廢渣
第四節 放射性物質
第五節 噪聲
第二章 環境治理
第一節 監測
一、設施;
二、監測項目
第二節 治理
一、控制新污染;
二、治理三廢;
三、保護水源
第三章 環境質量
第一節 水環境
一、薊運河漢沽段水質;
二、營城水庫水質;
三、近海水域水質;
四、地下水水質
第二節 大氣質量
第三節 土壤
第四節 地面沉降
第五節 環境影響
一、農作物;
二、魚類;
三、海鹽;
四、人體
十三 商業志
第一章 所有制
第一節 私有制
第二節 全民所有制
第三節 集體所有制
第二章 管理
第一節 經營機構
第二節 管理體制
第三節 企業管理
一、私營商業企業管理;
二、國營商業企業管理;
三、集體商業企業管理
第三章 生產資料經營
第一節 木材
第二節 建材
第三節 機電
第四節 化工 輕工品
第五節 金屬材料
第六節 化肥
第七節 農藥 藥械
第八節 廢舊物資
第九節 其他生產資料
第四章 糧油經營
第一節 市場
第二節 購銷
一、統購統銷;
二、議購議銷
第三節 儲運
一、調運;
二、儲存;
三、儲備糧
第四節 管理
一、管理機構;
二、購銷管理;
三、價格管

第五章 日用百貨經營
第一節 棉布 百貨
一、經營;
二、漢沽百貨商場簡介
第二節 五金 交電
一、店點;
二、銷售
第三節 家具
第六章 副食品經營
第一節 肉類
第二節 禽蛋
第三節 蔬菜
一、網點;
二、購銷;
三、儲存
第四節 菸酒茶糖
一、店點;
二、購銷
第五節 乾鮮果品
第六節 其他副食品
第七章 燃料經營
第一節 煤炭
第二節 石油
一、供應;
二、儲運;
三、管理
第八章 日用雜品 土特產品經營
第一節 日用雜品
第二節 棉麻
第三節 草 葦及其製品
一、稻草 蘆葦;
二、草繩 草袋;
三、葦席 葦箔
第九章 飲食服務
第一節 飲食
第二節 旅店
第三節 理髮
第四節 浴池
第五節 照像
第六節 其它服務業
一、修配;
二、洗染;
三、信託
第十章 對外貿易
第一節 出口商品
一、鹽;
二、化工品;
三、服裝 紡織品;
四、其它工業品;
五、水產品;
六、畜產品;
七、農產品
第二節 經營方式
一、組織貨源;
二、來料加工;
三、工貿聯營;
四、廠家經營
十四 財政志
第一章 稅務
第一節 工商稅
一、清代;
二、民國時期;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第二節 農業稅
一、情代;
二、民國時期;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第三節 鹽稅
一、稽徵管理;
二、稅率
第四節 其他稅捐
一、民國時期;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第二章 財政收支
第一節 體制
第二節 收入
一、預算內收入;
二、預算外收入
第三節 支出
一、預算內支出;
二、預算外支出
第四節 預算管理
第三章 審計
第一節 財務收支審計
第二節 經濟效益審計
第三節 合規性審計
十五 金融志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典當
第二節 銀行
一、舊河北省銀行漢沽辦事處;
二、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漢沽區辦事處;
三、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天津市漢沽支行;
四、中國農業銀行天津市漢沽區辦事處;
五、中國工商銀行天津市分行漢沽區辦事處
第三節 信用合作社
第四節 保險
第二章 貨幣
第一節 幣種
一、金屬貨幣;
二、紙幣
第二節 流通量
第三章 信貸
第一節 存款
第二節 貸款
一、銀行(信用社)放貸;
二、民間借貸
第三節 結算
一、現金結算;
二、轉帳結算
第四章 債券
第一節 公債
第二節 國庫券
第三節 金融債券
第五章 金融管理
第一節 現金管理
第二節 金銀管理
第六章 保險
第一節 財產保險
一、企業財產險;
二、貨物運輸險;
三、家庭財產險和家庭財產“兩全”險
第二節 機動車保險
一、汽車保險;
二、機車險及機車第三者保險;
三、拖拉機險及拖拉機第三者責任險;
四、鐵路機車保險
第三節 人身保險
十六 經濟管理志
第一章 計畫管理
第一節 計畫體制
第二節 計畫編制
第三節 計畫執行
第四節 計畫調控
第二章 統計管理
第一節 統計網路
第二節 統計調查
一、全面統計;
二、普遍調查;
三、抽樣調查;
四、專項調查
第三節 統計服務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節 企業登記
第二節 商標管理
一、註冊登記;
二、監督檢查
第三節 廣告管理
第四節 契約管理
第五節 市場管理
一、市場監督;
二、查處投機違法
第四章 物價
第一節 物價管理
一、機構;
二、管理許可權;
三、監督檢查
第二節 市場物價
第三節 價格補貼
第五章 計量
第一節 計量演變
第二節 計量管理
一、機構;
二、量值傳遞;
三、器具檢定
十七 政黨社會團體志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漢沽地方組織
第一節 領導機構
一、歷屆書記、副書記;
二、中共漢沽區鎮、市)委機構沿革;
三、中共漢沽區(鎮、市)委部分年份機構設定
第二節 黨的重要會議
一、代表大會;
二、常務委員會議
第三節 組織建設
一、基層組織;
二、黨員
第四節 思想建設
一、黨員教育;
二、創先爭優
第五節 統一戰線
一、組織學習;
二、安排職務;
三、落實政策;
四、對台、港、澳工作
第六節 紀律檢查
一、機構;
二、違紀處理;
三、甄別 平反
第七節 思想政治工作
第八節 主要活動紀略
一、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二、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三、“文化大革命”時期;四、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第二章 其他黨派
第一節 中國國民黨漢沽地方組織
一、中國國民黨寧河縣寨上區黨部;
二、三民主義青年團漢沽區隊;
三、主要活動
第二節 中國民主建國會漢沽地方組

第三節 九三學社漢沽地方組織
第四節 中國民主促進會漢沽地方組

第五節 中國農工民主黨漢沽地方組

第三章 社會團體
第一節 工會
一、民國時期工會;
二、解放後工會
第二節 青少年組織
一、共青團;
二、少年先鋒隊
第三節 婦女組織
一、機構;
二、歷次婦女代表大會;
三、主要活動
第四節 工商業者組織
一、漢沽灘業公會;
二、商會;
三、工商業聯合會
第五節 其他社會團體
一、農民組織;
二、中蘇友好協會漢沽鎮支會;
三、個體勞動者協會
十八 政權 政協志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各屆人民代表會
第二節 歷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三節 人民代表
一、代表選舉;
二、代表構成;
三、代表聯繫
第四節 人大常委會
一、機構;
二、區人大常委會議;
三、提(議)案處理;
四、視察活動
第二章 人民政權
第一節 區(鎮、市)人民政府
一、歷屆區(鎮、市)長副區(鎮、市)長;
二、政府機構沿革;
三、區政府部分年份的機構設定;
四、政務會議;
五、來信來訪;
六、政績
第二節 基層組織
一、街辦事處;
二、鄉政權
第三章 人民政協
第一節 歷屆委員會議
第二節 組織機構
第三節 政治協商 民主監督
十九 公安司法志
第一章 人民公安
第一節 治安
一、反動黨團登記;
二、取締反動會道門;
三、禁賭 禁娼 禁毒;
四、鎮壓反革命;
五、肅反;
六、特種行業管理;
七、打擊刑事犯罪
第二節 戶籍
第三節 交通管理
一、管理隊伍;
二、管理設施;
三、車輛管理;
四、交通事故
第四節 消防
第五節 危險品管理
第二章 檢察監督
第一節 刑事檢察
一、審查批捕;
二、審查起訴;
三、偵查審判監督
第二節 經濟檢察
第三節 法紀檢察
第四節 監所檢察
第五節 控告申訴檢察
第三章 審判
第一節 刑事審判
第二節 民事審判
第三節 經濟審判
第四節 複查 申訴
第五節 執行
第四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法制宣傳
第二節 人民調解
第三節 公證
第四節 律師
一、法律顧問;
二、代理案件;
三、承擔辯護;
四、諮詢服務
二十 軍事志
第一章 駐軍 地方武裝
第一節 清代
第二節 民國時期
一、國民黨軍隊;
二、國民黨特務武裝;
三、國民黨鹽警隊;
四、國民黨地方武裝;
五、地方人民武裝
第三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一、中國人民解放軍;
二、地方人民武裝
第二章 兵役制度
第一節 徵兵制
第二節 志願兵役制
第三節 義務兵役制
第四節 退伍軍人預備役
第三章 民兵
第一節 建制
一、民兵基幹隊;
二、預備役兵團;
三、民兵師
第二節 武器
第三節 訓練
第四節 重要活動
一、維護治安;
二、守衛海防;
三、搶險救災;
四、參加大型工程建設
第四章 人民防空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防空工程
第三節“三防”教育
第五章 戰事
第一節 阻擊八國聯軍
第二節 興隆街奪槍
第三節 夜襲傅莊
第四節 楊家泊戰鬥
第五節 高莊伏擊戰
第六節 打九棚
第七節 解放漢沽戰鬥
二十一 民政志
第一章 社會救濟
第一節 濟困
第二節 賑災
第三節 恤孤
第四節 扶貧
第五節 其他救濟
第六節 收容遣送
第二章 社會福利
第一節 區社會福利院
第二節 鄉村敬老院
第三節 截癱病人療養院
第四節 社會福利性生產
第三章 婚喪管理
第一節 婚姻登記
一、結婚登記;
二、離婚登記;
三、復婚登記
第二節 殯葬改革
第四章 擁軍優屬
第一節 支援前線
第二節 擁軍
第三節 優待 撫恤
一、優待;
二、補助;
三、撫恤
第四節 烈士褒揚
第五章 退役軍人安置
第一節 復員 退伍軍人安置
第二節 軍隊離、退休幹部安置
二十二 勞動人事志
第一章 勞動
第一節 勞動就業
一、勞動力資源;
二、就業;
三、技工培訓
第二節 勞動管理
一、用工制度;
二、計畫管理;
三、職工調配;
四、精簡
第二章 幹部
第一節 編制
第二節 幹部錄用
第三節 幹部管理
一、管理許可權;
二、培訓;
三、考察;
四、專業技術幹部管理
第三章 工資
第一節 民國時期工資
第二節 新中國時期工資
一、工資管理;
二、獎金;
三、津貼
第四章 保險福利
第一節 退職 退休 離休
一、退職 退休;
二、幹部離職休養
第二節 醫療待遇
第三節 優異保險
第四節 福利
一、機關事業單位;
二、企業
第五章 勞動安全
第一節 勞動保護
一、勞動條件;
二、安全生產
第二節 鍋爐壓力容器
二十三 教育志
第一章 私塾
第一節 塾館
第二節 教學
一、教材;
二、教法;
三、學制;
四、學金
第三節 名塾
一、許氏塾館;
二、吳氏家塾;
三、楊文宣塾館
第二章 幼兒教育
第一節 園所
第二節 教學
第三章 國小教育
第一節 學校
第二節 學制
第三節 課程
第四節 教學
一、教學秩序;
二、教學改革
第五節 課外活動
一、文藝活動;
二、美術活動;
三、書法活動;
四、科技活動
第四章 中學教育
第一節 學校
第二節 學制
第三節 課程
第四節 招生
第五節 教學
第五章 職業教育
第一節 農(漁)業中學
第二節 師範學校
第三節 衛生學校
第四節 技工學校
一、漢沽工業技術學校;
二、汽車水泵廠技術學校;
三、漢沽鹽場半工半讀中等技術學校;
四、天津化工廠技工學校;
五、天津市交通技術學校漢沽分校
第五節 其他職業學校
第六章 高等教育
第一節 南開大學第三分校
第二節 天津市師範專科學校漢沽班
第七章 成人教育
第一節 初等教育
一、掃除文盲;
二、業餘國小
第二節 中等教育
一、幹部中等教育;
二、職工中等教育;
三、市民 農民中等教育
第三節 高等教育
一、業餘大學;
二、“七?二一”大學;
三、廣播電視大學;
四、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第八章 教師
第一節 師資狀況
第二節 培訓 考核
第三節 民辦教師
第九章 勤工儉學
第一節 校辦工廠
第二節 校辦農場
第十章 管理
第一節 機構
一、行政機構;
二、業務機構;
三、學校機構
第二節 體制
第三節 經費
第四節 校舍 教學設備
二十四 科學技術志
第一章 科技組織
第一節 科學技術團體
一、區科學技術協會;
二、區級學會;
三、區專業協會及企業科協;
四、鄉科協
第二節 科研機構
一、區農業科學研究所;
二、區生態工程
研究所;
三、區農機具研究所;
四、天津化
工廠研究所;
五、長蘆漢沽鹽場科學研究

第三節 四級農科網
第四節 科技隊伍
第二章 科學普及
第一節 科普宣傳
第二節 科技諮詢
第三節 技術培訓
第三章 科學研究
第一節 民眾性科研活動
一、劉寶忠革新成果;
二、張治國革新成
果;
三、橋沽大隊科學試驗小組;
四、橋沽
大隊果樹新農藥試驗;
五、茶淀農事試驗
場新農藥試驗;
六、節能多用除塵成套爐
型技術;
七、四桿全翻窗
第二節 專業科研
一、科研項目;
二、獲獎科研項目;
三、科
研成果選介
第四章 氣象測報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觀測
第三節 預報
二十五 文化志
第一章 文化館 宮 站
第一節 區文化館
第二節 工人文化宮
第三節 青年宮
第四節 少年宮
第五節 基層文化站(俱樂部)
第二章 文學藝術
第一節 文學
一、文學創作;
二、文學刊物;
三、文學團

第二節 戲劇
一、劇種 演出;
二、劇作;
三、戲劇團體
第三節 美術
一、繪畫;
二、版畫;
三、少年兒童畫;
四、剪紙
第四節 曲藝
第五節 音樂 舞蹈
一、創作;
二、表演;
三、音樂舞蹈團體
第六節 民間花會
一、簍子燈;
二、飛鑔;
三、龍燈;
四、河燈;
五、羅漢會;
六、盒子;
七、中幡;
八、高蹺
第七節 民間文學
一、蒐集整理;
二、故事、傳說選錄;
三、民歌民謠選錄
第八節 攝影
第九節 書法 篆刻
第三章 電影
第一節 影院
一、漢沽工人文化宮劇場;
二、漢沽人民
影院;
三、漢沽兒童影院;
四、漢沽建工影
院;
五、漢沽河西影院;
六、漢沽影劇院
第二節 電影放映隊
第三節 電影發行放映公司
第四章 圖書 檔案
第一節 圖書
一、圖書發行;
二、圖書藏閱
第二節 檔案
第五章 新聞
第一節 報刊 通訊
一、區級報刊;
二、基層報刊;
三、通訊報

第二節 廣播
一、區廣播站;
二、鄉(社)廣播站
第三節 電視
第六章 文物
第一節 廟宇
一、鹽母廟;
二、魚骨廟;
三、小聖廟
第二節 碑碣
一、允毅橋碑;
二、永濟橋碑;
三、重修寨
上鹽母、三官廟碑;
四、重修營城至北塘
大道碑;
五、唐津鐵路漢沽橋碑;
六、三太
爺廟碑;
七、平津戰役烈士紀念碑;
八、抗
震紀念碑;
九、震亡公墓碑;
十、興建漢沽
工人文化宮碑
第三節 遺址
一、張家碼頭;
二、南茶棚;
三、八卦灘;
四、營城炮台;
五、營城;
六、三岔門
第四節 陵墓
一、烈士陵墓;
二、震亡公墓
第五節 革命文物
第七章 修志編史
第一節 清代志書
一、《寧河縣誌》;
二、重修《寧河縣誌》;
三、《寧河圖說》;
四、《寧河鄉土志》
第二節 民國年間志書
第三節 新中國成立後修志編史
一、《漢沽區地名錄》;
二、《漢沽革命鬥爭
史料》;
三、《漢沽區志》;
四、《中共天津市
漢沽區組織史資料》;
五、《漢沽農漁業合
作化簡史》
二十六 醫藥衛生志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行政機構
一、區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
二、區衛生

第二節 醫療機構
一、區級醫院;
二、企業醫院;
三、衛生院
(地段醫院);
四、區衛生防病站;
五、專業
站所;
六、診所保健站;
七、個體行醫
第三節 療養所(院)
一、長蘆漢沽鹽場療養所;
二、天津化工
廠職業病防治所;
三、天津市漢沽截癱病
人療養院;
四、天河療養院
第四節 醫藥機構
第五節 衛生民眾團體
一、漢沽鎮醫務工作者聯合會;
二、區紅
十字會
第二章 預防
第一節 防疫
一、預防接種;
二、公共衛生;
三、流行病
防治;
四、疫情控制
第二節 保健
一、婦幼保健;
二、兒童保健
第三節 愛國衛生運動
第三章 醫療
第一節 中醫
第二節 西醫
第三節 中西醫結合
第四節 醫療設施
第五節 醫術
一、中醫醫術;
二、西醫醫術
第四章 醫藥
第一節 中藥
一、藥源;
二、中成藥
第二節 西藥
一、藥源;
二、臨床製劑;
三、西藥生產
第五章 管理
第一節 醫政
第二節 藥政
第三節 醫療制度
一、勞保醫療;
二、公費醫療;
三、合作醫

二十七 體育志
第一章 民眾體育
第一節 幼兒體育
第二節 學生體育
一、體育課;
二、課外活動;
三、課間操;
四、“達標”活動;
五、傳統項目學校活動;
六、體育訓練
第三節 職工體育
第四節 居(村)民體育
第五節 老年人體育
第二章 運動項目
第一節 田徑
第二節 球類
一、籃球;
二、壘球;
三、手球;
四、其他球類
第三節 擊劍
第四節 摔跤
第五節 武術
第六節 舉重
第三章 體育競賽
第一節 全區運動會
第二節 中國小田徑運動會
第四章 體育設施
第一節 區體育場
第二節 區體育館
二十八 民情習俗志
第一章 人民生活
第一節 城市居民生活
第二節 農民生活
第三節 漁民生活
第二章 風俗習慣
第一節 節令習俗
一、傳統節令;
二、法令節
第二節 人生習俗
一、生育;
二、壽辰;
三、婚俗;
四、喪事俗
第三節 生活習俗
一、飲食;
二、服飾;
三、佩飾;
四、居住;
五、出行;
六、娛樂;
七、禮節
第四節 生產習俗
一、建房;
二、製鹽;
三、捕魚;
四、經商
第五節 陋習
一、纏足;
二、守節;
三、吸毒;
四、賭博;
五、嫖娼賣淫;
六、迷信
第六節 禁忌
第三章 道德風尚
第一節 孝順父母
第二節 濟困扶危
第三節 夫妻互敬
第四節 家庭和睦
第五節 捨己救人
第六節 拾金不昧
第四章 婚姻
第一節 婚姻狀況
第二節 婚姻締結
一、初婚年齡;
二、締結形式
第五章 家庭
第一節 規模 結構
第二節 家庭關係
第三節 親職教育
第六章 方言俗語
第一節 語音
一、聲母;
二、韻母;
三、聲調
第二節 特殊的方言詞語
一、人體;
二、稱謂、人品;
三、天文、時間;
四、其他名物;
五、動作;
六、性狀;
七、其
他(數量、答問、副詞等)
第三節 諺語
第四節 地方歇後語
第五節 諱語
第七章 宗教
第一節 伊斯蘭教
第二節 天主教
二十九 地震志
第一章 1976年地震
第一節 地震序列
第二節 震害
一、7.8級主震;
二、6.9級餘震
第三節 地震前後的異常
一、地下水;
二、動物異常;
三、地光地聲;
四、電磁現象;
五、地氣霧
第四節 救災
一、排險;
二、救人;
三、安頓生活;
四、維護治安;
五、防疫;
六、恢復生產;
七、學生複課;
八、表彰模範
第五節 重建家園
第二章 防震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測報
第三節 地震對策
人 物
一、人物傳
崔周田
崔 崧
邵廷傑
崔正音
戴襄清
戴彬元
崔以敬
崔以文
崔戟榮
李漢章
唐紫園
王廷生
張德安
崔敬伯
邵由恕
潘萬岩 潘萬龍
吳開發
張 炯
於春茂
劉國奎
張先五
王秉文
賈克德
楊長在
張治國
李鳳林
楊恩傑
慕清潔
二、進士舉人名錄
1、進士;
2、舉人
三、烈士名錄
四、群英譜
五、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名錄
六、遊子名錄
附 錄
一、地方文獻輯存
1、舊志序
2、文獻文告
二、雜記
1、部分漢沽人著作目錄
2、詩文選錄
3、大事記略
邵姓土地糾紛
1988―1993年漢沽區經濟及各項事業發展紀略 “三八”事件
編後記
索 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