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沽一中

漢沽一中

天津市濱海新區漢沽第一中學,建立於1946年,前身為漢沽灘業公會籌資以為蔣介石祝壽為名建立的寨上私立長蘆初級中學校 ,至今已七十二年建校歷史,為天津市首批重點中學。位於天津市漢沽區文化街9號,是當地享有盛譽的首批市級重點中學,校園環境優美,設施齊全。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天津市濱海新區漢沽第一中學,坐落於天津市漢沽區 ,是一所擁有七十二年悠久歷史的公立市級重點中學 。學校占地面積5027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34平方米。建於1946年,在七十二年的發展中,學校裝飾講究蘊含,綠化、美化、淨化、人文化,景景形示,處處情染,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是鑲嵌在漢沽沃土上的一顆閃亮的明珠。進入新世紀的漢沽一中與時俱進,敢為人先,將深厚的文化積澱於開放而富於創新精神的辦學理念,濃郁的文化氛圍煥發出清新的時代活力,學校真正成為育人的聖地,成才的搖籃。

漢沽一中 漢沽一中

歷史沿革

漢沽一中 漢沽一中

漢沽一中前身為寨上私立長蘆初級中學校,由漢沽灘業公會籌資,在寨上秦家台街興建。是年,招收初一男女生各一班,共70名。1948年12月,漢沽解放時,有學生107名,教職工11名。解放後更名為“河北省漢沽鎮私立長蘆中學校”,漢沽灘業公會每學期撥小米2.25萬公斤作為經費。1952年11月,更名為“河北省漢沽初級中學校”,改為公立學校,有國中一、二、三年級四個班,學生178名,教職工14名。1954年,遷入文化街北(現址),建築面積2704平方米。1958年,增設高中部,更名為“天津市漢沽區漢沽中學校”。是年,國中12班,高中4班,學生827名,教職工52名。“文革”初期,更名為“東方紅一中”。1972年,更名為“天津市漢沽區第一中學”。1978年2月,被天津市教委定為,天津市首批市級重點中學。(以上內容引自《漢沽區志》1995年版)

1976年,校舍在唐山大地震中震毀,1984年完成全部重建工作,全校占地面積50270平方米,建築面積8310平方米。2011年初,更名為天津市濱海新區漢沽第一中學。

斗轉星移,日月如梭。在曹治、李明、石凌、劉起祥等歷任校長和一代又一代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一中人書寫著漢沽一中由小到大由弱及強不斷發展的偉大志向和不凡業績,向漢沽人民昭示著她心繫國運,命同民生的情懷,昂首於渤海之濱,雄起於薊運河畔,揚名於華夏大地。

江山代有人才出,獨領風騷幾十年。一路走來,七十二年滄桑巨變,七十二載碩果纍纍。一代又一代德高望重的師長嘔心瀝血、嚴謹治學;一代又一代的甘於奉獻的同仁,誨人不倦,憤發圖強;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囊螢映雪,自強不息,為家鄉的繁榮和民族的振興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其中,最令我們驕傲和自豪的是,幾萬名學子已經在世界各地、祖國南北生根、開花,結果。畢業生有腳踏實地的普通勞動者,有甘當公僕的各級幹部,有忠貞勇敢的人民解放軍官兵,有成績驕人的科技界精英,有聲名卓著的文化名人,有桃李滿天下的教育大家,等等。學校注重德智體全面發展,精心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傳統得到了發揚,學校的美術小組、航模小組、文藝社團等在全市乃至全國享有盛名。七十年代學校男子籃球隊獲全市冠軍,女子獲第二,手球隊獲全國冠軍。令學生專長得以發揮,能力得到鍛鍊。畢業生中知名人士眾多,如現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金融工委書記六六屆校友左明同志;從一中美術組走向全國版畫界、藏書票界、書法界的吳長江、唐雲來、劉碩海等藝術名家;從一中文藝社團走向全國評劇舞台的傑出新人曾昭娟、天津電台著名主持人王曉彤、胡月;從一中科技興趣小組走出的科技名人、北京十大傑出青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廣軍,天津口腔醫院知名專家高輝,南開大學允公集團總裁、博士生導師李慶成,天津大學博士生導師尤學一等。這些校友皆為學校成功教育之力證。

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陳家忠校長率領一中人銳意改革,以顯著成績取得了“天津市首批三 A 校”“天津市行為規範示範校”等榮譽。承繼著“五十華誕”的風采,王琪校長堅持“生命是教育之本”的先進教育理念,讓母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經驗首次在全國權威性的教育專刊《人民教育》上刊登,續寫著母校更加絢麗的篇章。漢沽一中又連續獲得了全國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民主管理先進校等榮譽稱號。 一九九九年九月十日 王琪校長作為教師代表在北京受到國務院副總理李嵐卿、教育部部長陳至立的接見。這種殊榮激勵著一中人在教育的偉大改革和發展中誨人不倦、再創輝煌。此後,學校還相繼獲得全國綠色教育先進校、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國讀書活動先進集體、全國基礎教育名校等榮譽,並於二零零四年,高水平通過了國家級高中示範校的驗收。二 00 五年秋,以白正三同志為校長的新一屆領導班子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理念,樹正氣、講人氣,注重校園文化建設,以先進的人文理念管理學校推進素質教育,“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教學成效顯著,高考連創歷史最好水平,深受漢沽人民讚譽。

一中人將始終恪守“仁公智勇,重以修能”的校訓,始終建設“尚德、明理、務實、創新”的校風,始終貫徹“求真求實求新求異”的學風,傳承薪火,再築輝煌。

歷任校長

王敬修:1946年6月——1952年11 月間代任河北省漢沽鎮私立長蘆中學校長。(成立初,校長由國民黨寧河縣黨部書記長劉會文兼任)

張建新:1952年12月——1958年間,分任漢沽初級中學、漢沽市初級中學、河北漢沽初級中學校長。

天津市漢沽區漢沽中學校長分別由 曹治( 1959 — 1969 年)、 蘇術培( 1970.1 — 1971.3 )、 韓玉福( 1971.3 — 1972.5 ) 擔任, 副職由 李明( 1959 — 1979.9 )、 曹治( 1970 — 1972 )擔任。

天津市濱海新區漢沽第一中學正、副校長任職情況:

校長:

董壽蘭:1973.3 —— 1973.11

李明:1979.9 —— 1983.12 漢教黨字( 79 ) 12 號。

石凌:1984.3 —— 1985.7 漢政發( 84 ) 13 號。

劉啟祥:1985.7 —— 1987.3

陳家忠:1990.9 —— 1996.9 ,漢政發( 90 ) 78 號。

王琪:1996.11 漢政發( 96 ) 53 號— 2005.10 漢政發( 05 ) 48 號。

白正三:2006.10.24 漢政發( 2006 )54號。

副校長:

么自瑞:1973.5 —— 1975.2

李賀春:1975.2 —— 1977

韓淑鮮:1977.12 —— 1984.3

劉啟祥:1979.10 —— 1985.7 79 年漢教字 39 號兼教導主任

朱文閭:1984.3 —— 1991.7 漢政人字( 84 )20號。

賈佩文:1984.3 —— 1991.3 漢政人字( 84 )20號。

付正惠:1987.3 —— 1991.10 漢政發( 87 )14號。

劉俊奎:1981.8 —— 1997.1 ,漢政發( 91 )64號。

齊占波:1991.8 —— 2005.11 ,漢政發( 91 )64號,漢教( 03 )46號。

李恩惠:1997.8 至今,漢政發( 97 )13號。

付雲成:( 1994.6 )1994.9.5 漢教字( 94 )28號——2000.7 漢教委( 2000 )19號文,解聘副校長一職,享受副處調研員待遇。

白正三:2001.8 漢政發( 2001 )32號— 2006.10。

鄭志剛:2005.7 漢政發( 2005 )32號。

李樹林:2006.7.28 漢政發( 2006 )41號。

趙勇: 2008.6.26 漢政人 [ 2008 ]16號。

王瑞雪:2013.7.4 津濱漢管發 [2013]23號。

學校設施

漢沽一中 漢沽一中
漢沽一中建築 漢沽一中建築

歷經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規模發展,本世紀初的完善提高,一座座建築如雨後春筍在漢中園拔地而起,一批批先進設備陸續投入使用。圖書館、體育館、藝術樓、長蘆樓、師生餐廳相繼建成,幻燈機、投影儀、錄音機等廣泛套用於教學,學校又在全市率先建立了閉路電視系統。隨著高中示範校的創建,從2000年開始,學校投入2500萬元巨資建設綜合實驗樓,從而擁有了多功能報告廳、展覽廳,完備的物化生實驗室、標本室,以及信息中心、電教中心等,並建成覆蓋45個終端的校園網系統。2002年,每個教學班都配備了投影 儀、大螢幕和電子講桌。 隨著2002年400米標準塑膠跑道的建成,以及網球場、籃球場的投入使用,學生們徹底告別了場地、天氣對體育運動的影響。1993年,學校專門建造了面積為1500平方米的圖書館,作為全校師生的圖書、雜誌借閱中心。到2014年,圖書館的藏書量已達到了9萬冊,師生人均60餘冊。閱覽室有雜誌213種、報紙22份,工具書、參考書1000餘種。漢沽一中的圖書館所收藏的9萬餘冊圖書中,除了必備的各學科的工具書、複習指導書中,有傳世中外經典名著、科普知識叢書等等,還有一部分較珍貴的特色館藏,如:經史子集涵蓋面較廣的《四庫全書》、集合各史較早刻本影印的百衲本《二十四史》、較系統完備的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匯集各種知識的綜合性百科全書,還有為教師們準備的多套蘊涵著豐富的前沿教育理念的著作,以及豐富多彩的適合學生賞析的中外名著。

2008年以來,學校又多方籌措資金對校園進行硬化美化,對教學樓、辦公樓內部進行裝修改造,對主體建築外部加高裝頂、統一色調,同時更換了所有學生的桌椅,使學校整體外觀更加和諧統一、美觀大方,師生的工作學習環境更加舒適。 2014年,學校占地達到5027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34.2平方米。

教育教學

教育理念

長期以來,學校注重創建特色校園文化,樹立以人為本全面發展與完善為目標的現代教育觀,千方百計為學生髮展個性特長創造條件,提供舞台;並用形示情染的環境,用學生周圍的一切蘊含教育,為學生的一生髮展夯實基礎,學校追求“五化”的目標,即:綠化、美化、人文化、音樂廳化和展廳化。 學校還堅持讀書節、體育節、藝術節“三節連動”,巧妙設定情境,靈活組織活動,用優秀的作品教育人,用藝術的方式陶冶學生的情操,寓教育於豐富多采的活動之中,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悟出道理,明白事理,展示才幹。以提升人文,塑造人格,完善人性,為學生架起成才階梯,形成生動、和諧、高雅、健康的育人特色。

致力於環境特色的形成與確定,是漢沽一中的又一教育特色。其目的是使學生懂得人的一生離不開環境,環境的優劣和人類的生活、學習、工作和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從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地球、熱愛家鄉的高尚情操。學校在環境教育方面進行了廣泛的實踐與探索,發揮了環境教育人的功能,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了較高的環境意識,綜合素質亦得到提高。

為學生的一生健康奠基漢沽一中體育工作的主攻目標,也是漢沽一中教育的又一特色。經過多年的探索,形成 了“激發興趣——培養愛好——發展特長”的模式,使每個學生走出校門後,都有一至二個體育項目的愛好,並掌握該項目的科學鍛鍊方法,確實為學生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礎, 1995 年漢沽一中還成立了學生體育協會,經過幾年的發展已有田徑、籃球、足球、桌球、手球、羽毛球、象棋八個委員會。學生體協在學校體育工作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漢沽一中按照教學為主、全面發展、依靠教師辦學三大規律的要求創新管理體制,賦予教代會、工會實權負責教師常規管理,創立了“民主依法,管理注情、凝聚師心”的工作機制。學校最佳化管理的原則是以教師為本, 一切為了教師,一切依靠教師,使教師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 首先,依法最佳化民主管理,用機制保障教職工民主管理權的落實。學校於 1984 年開始建立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其次,學校用信任激活教職工當家做主的情感鏈條,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最佳化管理。第三是動態的最佳化管理,用實效挖掘教職工內在創新潛能。由於民主機制的有交保證,教職工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漢沽一中的改革和發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漢沽一中高考上線率在漢沽首屈一指。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和綠色教育為兩大辦學特色。樹立以人的全面發展與完善為目標的現代教育觀,千方百計為學生髮展個性特徵提供舞台;學校為教師設定了教育的較高境界:追求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工作中逐步消除教育痕跡。在樹立現代教育理念的過程中,不斷增加人文精神,師德育工作從單一性向德育、智育、心育、體育、美育等多方面相互滲透方向轉變調整。

但是,學校取得今天的成就是來之不易的。1978年,以天津市首批重點高中命名為契機,學校領導班子帶領全體教職工乘著改革的東風,以國家教育方針為指導,放開手腳抓教育,迎接“文革”後的首屆高考。此後,學校不斷發揮自身的師資優勢,將班級規模擴充到9個,以滿足民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 1993年,國家把教育放在了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學校由此進入了長達十年的擴招期。隨之,漢沽一中《制度篇》《經驗篇》《論文篇》三部教育管理著作問世。校務委員會、家長委員會、教代會相繼成立。1997年開始的全國素質教育大討論活動,促使教育開始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移。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學校堅持“生命是教育之本”的辦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與個性完善的教育目標,把“創設激情的生活,組織樂觀的學習,用生命激活教育,兩代人共同成長”作為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此時,校訓、校風、教風、學風得以確定,校歌譜寫完成,學術委員會成立,“名師工程”、“十大標兵評選”全面啟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辦學思路和特色,擴大了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教育成績

這一時期,一中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經驗走向了全國,續寫了學校發展的絢麗篇章。1999年教師節,時任校長王琪在北京受到國務院副總理李嵐卿、教育部長陳至立的親切接見。2000年,齊占波副校長參加了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行的全國綠色學校教育高層會議,並受到表彰。

進入二十一世紀,研究性學習、合作探究模式的推行,“生態教學,特色發展”教育理念的提出,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掀開了一中發展的嶄新一頁。這期間,體衛藝處、文化藝術專家組成立。由於學校體育教學理念開放、先進,一中體育組成為天津市體育界的一面旗幟。民主決策、科學管理體系確立,教師評價、班級評估、班主任評價考核制度也陸續制訂完善並實施。學校還獲得了全國文明單位、天津市行為規範示範校等30餘個國家、省市級榮譽。 學校領確立了“講人氣,樹正氣,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的全新的管理理念,讓教育回歸理性,務實、細緻、科學、民主地開展工作。並反覆重申“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做到,要求教師做到的,領導幹部必須做到”的工作態度,把服務意識貫穿工作始終。

高考佳績

在良好的教育環境薰陶下,在嚴明的制度措施保障下,2005年至今,學校高考成績九年連創新高,尤其以2012、2013、2014年成績突出,令同行刮目相看,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讚譽。2012年參加高考人數800人,一本上線人數達233人,其中理科一本187人,二本以上262人;文科一本46人,二本以上80人。錄取北京大學1人,985大學15人,211以上大學45人。2013年參加高考人數800人,本科上線人數達402人,其中理科一本156人,二本以上262人;文科一本53人,二本以上104人,其中漢沽一中文科第一名為全市總排名第四,被北京大學錄取,創造了漢沽一中空前的好成績。其餘,985大學25人,211以上大學60人 。 2014年參加高考人數800人,漢沽一中文科一本上線59人,二本上線120人,最高分652分,600分以上7人;理科一本上線142人二本上線274人,最高分695分,600分以上25人。其中錄取清華大學一人。

師資力量

漢沽一中 漢沽一中

學校本著求實、創新,真抓落實的原則,最大限度地挖掘廣大教師內在的潛力,開展行之有效的教科研活動,為推動學校整體教育教學工作做出努力。學校現有教職工193人,有特級教師4人(牟彬善、齊占波、張金生、李樹林) ,高級教師85人,研究生學歷教師3名,80名教師研究生班結業。其中有全國優秀教師5人,天津市勞動模範3人,更有全國孺子牛金球獎獲得者。

1978年以後,學校也成就了牟彬善、齊占波、潘和勛、劉功海、張金生、李樹林等特級教師,湧現了齊占波、牟彬善、劉功海、白正三、高兆祥、朱恩發、潘和勛、趙勇等8位全國優秀教師,以及齊占波、陳家忠、潘和勛、王琪等市級勞動模範,培養了李洪波、苗玉芹、劉勇、王瑞雪等市級優秀教師。區級學科帶頭人、區級名師和骨幹教師人數,在全區更是獨占鰲頭。

教師隊伍 教師隊伍

2008年 以來,在教師學歷提高、學訪深造方面,學校全力保障;在人才培養、引進區內外優秀教師上,學校舍得投入;在優秀教師成名成家上,學校搭建舞台。採取的具體措施包括,針對教師隊伍年輕化的特點,學校首先搞好內部培訓,通過“拜師會”“教師論壇”“我與名師共成長”“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說課賽課” 等活動提升青年教師的教育理念和專業水平,使一批年輕有為、業務過硬的年輕教師脫穎而出,迅速成長為教學骨幹;其次,學校藉助濱海新區納入國家戰略、地區吸引力增強的有利時機,面向全國引進了十幾位優秀骨幹教師,及時擺脫了師資力量不足的困境,並嚴格把住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入口關,招聘對象向重點本科及研究生學歷的畢業生傾斜。漢沽一中已基本形成結構合理、業務精良、富有戰鬥力的教師隊伍。

學校管理

領導班子

黨總支書記、校長:白正三

漢沽一中 漢沽一中

【簡歷】

 1983年09月~1987年07月 天津師大物理系學生
1987年07月~1997年08月 天津市漢沽一中物理教師
1997年08月~2001年08月 天津市漢沽一中教務處主任,兼物理教師
2001年08月~2005年08月 天津市漢沽一中副校長,兼物理教師
2005年09月~至今 天津市漢沽一中黨總支書記、校長
2007年1月12日 當選天津市漢沽區第十五屆人大代表、常委
2007年 當選天津市第九次黨代會代表。
【獲獎情況】 1992年9月 獲天津市優秀教師
1998年9月 獲全國優秀教師
2008年12月 獲“天津市最具創新精神校長”優秀獎
2009年4月 獲天津市勞動模範
2010年5月 全國德育工作先進校長
2010年9月 獲濱海新區第一屆名校長
【主要研修】 2005年6月~2007年6月 “天津市示範校高中校長高級研修班”結業
2007年11月~2007年12月 “全國新課程實驗省市樣本校校長培訓班”結業
2008年1月 聘為天津市教育研究院兼職教研員

副校長:李樹林

漢沽一中 漢沽一中

【簡歷】

1983年09月~1987年07月 天津師大歷史系學生

1987年07月~2003年08月 天津市漢沽一中歷史教師
2003年08月~2006年08月 天津市漢沽一中教務處副主任兼歷史教師
2006年08~至今 天津市漢沽一中副校長,兼歷史教師
【獲獎情況】

2001年 天津市“優秀教師”
2004年 天津市“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
2004年 天津市第五屆中國小“雙優課”歷史學科指導獎
2005年 天津市“教改積極分子”
2007年 天津市“特級教師”
2009年 “全國模範教師”
2009年 入選成為“天津市中國小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首批學員
2010年 天津教育2009 年“十大年度人物”
2010年 濱海新區首屆“教師標兵”
2011年 天津市“265農村骨幹教師培養工程”實踐導師
2012年 天津市“德業雙馨十佳教師”
2012年 天津市“師德先進個人”
【主要研修】

1997年2月~1998年6月 中學骨幹教師培訓
2001年 “天津市第三屆中國小青年優秀班主任研修班”
2006年3月~2009年6月 教育管理專業在職研究生學位進修
2009年4月~2012年5月 天津市中國小“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一期培訓
2010年8月23日~9年17月 “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一期學員新加坡學訪考察
2012年4月 天津市中國小班主任崗後培訓講師團研修班
【優秀課、課件獲獎】

1999年 錄像課“瓜分中國的狂潮”獲天津市普通高中新課程試驗優質錄像課評比一等獎

2000年 指導高春燕老師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獲天津市優秀課評比二等獎
2004年 天津市第五屆中國小“雙優課”市級二等獎 天津市教育委員會
2004年 天津市中學“創新杯”教學大賽市級二等獎
2006年 課件“國民政府內外政策”獲天津市首屆中國小教師新課程課件創作技能評比二等獎
2011年 參與天津市普通高中選修課程“空中課堂”項目主講《中外歷史人物評說》併入選雲南省普通高中選修課網路課堂

副校長:趙勇

漢沽一中 漢沽一中

【簡歷】

 1986年9月~1990年6月 天津師範大學化學系學習
1990年7月~2000年7月 天津市漢沽區第一中學化學教師
2000年8月~2008年5月 天津市漢沽區第一中學教務處副主任、主任
2008年6月~至今 天津市濱海新區漢沽第一中學副校長
【獲獎情況】 2001年4月 榮獲天津市“九五”立功獎章
2002年12月 榮獲漢沽區第二屆中學化學學科帶頭人稱號
2006年6月 榮獲漢沽區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2007年9月 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2012年9月 榮獲天津市化學特級教師稱號
【科研】 2004年1月 論文《以化學實驗為情境,培養學生思維》獲市級評比二等獎
2004年5月 論文《改變學習方式,實踐研究性學習》獲市級教育科研成果評比一等獎
2008年3月 論文《新課程背景下化學教學行為的轉變》獲市級評比二等獎
2009年3月 論文《淺談化學教學情境的創設》市級教改成果評比二等獎
2011年12月 論文《成功的教育源自和諧的師生關係》發表於天津教育增刊
2010年9月 市級課題《化學教學中科學探究活動的實踐研究》結題
2011年4月 市級課題《新課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的實踐研究》結題
漢沽一中 漢沽一中

副校長:王瑞雪

【簡歷】1991年09月~1995年07月 天津師大數學系學生

1995年07月~2006年08月 天津市漢沽一中數學教師

2006年08月~2009年08月 天津市漢沽一中教務處副主任,兼數學教師
2008年8月~2010年1月 新疆喀什援疆
2009年8月~2013年8月 天津市漢沽一中教務處主任,兼數學教師
2013年7月~至今 天津市漢沽一中副校長
【獲獎情況】

2004年10月 全國中學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觀摩與評比一等獎

2005年 市級師德先進個人
2005年 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
2005年 天津市中國小優秀班主任
2005年 漢沽區級教改先進個人
2006年9月 首屆漢沽區級骨幹教師
2008年4月 漢沽十大傑出青年
2010年11月 濱海新區漢沽第一屆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2011年3月 天津市優秀援疆幹部
2013年5月 濱海新區漢沽第二屆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論文】

2002年 《數學教法和學法改革的嘗試》 發表於天津市教科院學報
2004年 《最佳化數學課堂,嘗試題組教學》 市級成果認定
【課題】

2004年 課題“高中數學套用現代教育技術實效性的研究”區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 已結題
2011年 課題“高中數學分層教學實施機制的研究”“十二五”天津市教育科研規劃課題,正在研究過程中。

組織系統

漢沽一中 漢沽一中

◇ 黨總支書記、校長:白正三◇ 副校長:李樹林 趙勇 王瑞雪
◇ 黨辦主任:葛志華◇ 團委書記:趙紅
◇ 教務處主任:曾榮 田志偉 王寶國 劉勇
◇ 德育處主任:畢業忠 劉強銘 高強 王若冰
◇ 體衛藝主任:張金生
◇ 總務主任:陳華 劉文靜
◇ 實驗中心主任:蘭印亭

校園文化

校訓

仁公智勇,重以修能

學風

求真求實,求新求異

課餘文化生活

漢沽一中 漢沽一中

我校經過七十年的發展,以“校園文化建設”“綠色生命教育”“幸福校園創建”為發展理念,逐步形成自己的辦學風格,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成為漢沽百姓心目中的最優學府。 通過對體育節、讀書節、藝術節“三節連動”的繼承和創新,提煉出三節活動的精神內涵,並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始終滿足師生精神文化的需求,並竭盡所能為學生搭建培養特長、展示青春活力的舞台。

1993年以後,學校以“體育節”、“讀書節”、“藝術節” 為核心的三節聯動成為校園文化的亮點,並打造成展示學校新課改成果的品牌。學生們還以“教育使我們富有,文學使我們高貴”為校園時尚,積極從事文學創作,共有30餘篇作品在國家、省市級刊物發表,200餘人次在全國、省市級作文大賽中獲獎,陳振良同學還獲得新概念杯全國作文大賽一等獎,引起媒體廣泛關注;我校首部學生作品集 於2002年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賈平凹 親筆題名,對愛好寫作的學生來說是個極大的鞭策;2007級學生萬冰任鑒 是個酷愛讀書寫作的女孩,她的多部作品發表、獲獎,成為漢沽區作家協會最年輕的會員,2008年,她憑藉雄厚實力被評為“天津市十佳中學生”。

國際部

在漢沽工委、管委會和天津理工大學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一個國際間師生相互交流、學習的平台,漢沽一中國際部2010年正式成立。

漢沽工委常委劉寶勇,漢沽管委會副主任姜立超,天津理工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李桂山,美國東方大學副校長斯蒂文尼女士應邀出席成立儀式,並對漢沽一中國際部的成立表示祝賀。斯蒂文尼女士表示,歡迎漢沽教育系統師生去美國參加學習與交流。漢沽一中國際部的成立得到了漢沽工委、管委會及天津理工大學的大力支持,它的成立標誌著漢沽的教育工作,向國際化交流與合作邁出新的一步。漢沽一中國際部成立前,漢沽工委、管委會領導及校方負責人同加拿大、美國、日本等國校方代表進行了深入的互訪交流與考察。美國東方大學等3所國外大學先後與一中國際部簽署了師生互相交流、學習協定。漢沽工委、管委會領導希望強化各校之間的聯繫與合作,促進國際化教育交流,通過一中國際部這個平台,把漢沽的教育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為濱海新區的發展做出新貢獻。

漢中園

《漢中園》創刊於2002年,迄今為止已出版23期,它以漢沽一中德育處為承辦主體,其他科室作為輔助,輻射面遍及全校的綜合刊物,《漢中園》有“教學園地”“焦點話題”“讀書亭”“藝術天地”等十多個欄目,內容豐富,版式新穎。現有校園小記者四十多名,並且在校園中有廣大的讀者群,它是校園信息傳播的有效途徑,也是師生展示才華的舞台。得到師生的極大關注和認可。

夢想文學社

2011年9月23日,晴朗的午後,一群懷著熾熱文學夢想的莘莘學子參加了夢想文學社重組後的首次會議。回憶中文學社負責人王爽老師對於夢想文學社的創辦、發展歷程以及取得的累累碩果做了詳備的介紹。而眾多新成員無疑為夢想文學社注入了一股年輕的力量。我們深信,滿載著熱忱文學夢想的夢想文學社定會載著我們在文學的海洋中恣意暢遊、一路前行!

一中電視台

經過醞釀準備,2010年4月我校校園電視台成立。電視台設有專業的演播大廳和先進的錄像、編排設備,到2014年設有“校園新聞”和“校園訪談”兩個欄目,電視台主持人和記者均由學生擔任。

校園景色 校園景色

學校榮譽

到2014年,學校育人成果顯著,為天津市首批"三A"學校,天津市科技活動示範校、藝術教育示範校、實施《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示範校、體育衛生工作示範校,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教育系統民主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紅十字會先進單位,全國紅領巾助殘活動先進集體,全國實踐教育活動先進單位,全國國防教育先進學校,全國綠色教育先進學校。

漢沽一中 1995 年被確定為天津市田徑項目傳統學校。 1997 年 9 月《天津教育》雜誌以《形示情染風骨》為題對漢沽一中特色校園文化進行了專題報導,並由《人民日報》輯入《中國當代改革者》一書。 2001 年 7 月 1 日 我校學生代表隊榮獲天津市大中專學生黨史知識競賽第一名的好成績,當年 10 月 23 日天津電視台黨的生活欄目以“搖籃”為題,播放了我校學生黨校的事跡。

1998 年天津市“地球生命工程”啟動儀式在漢沽一中舉行。學生代表向出席會議的國家環保總局、市環保局及市區各級領導、新聞媒體發表了漢沽一中師生給全市青少年的倡議書。倡議書闡明了要做二十一世紀的合格接班人應具備的環境道德和素養。《漢沽一中環境教育規劃》經天津市科委、市環保局組織專家評審論證會簽、通過立項,國家環保局也給予很高評價。

學校地址

天津市漢沽區文化街9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