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沒

漂沒

原意:沖沒。在明朝,漂沒的更大的一層含義是指剋扣。當時,駐紮在邊境的明軍,所有的軍餉,糧草,都是由所在地的上級糧草官負責押送,而明朝卻是一個崇文抑武的時代,那時候軍人地位很低,文官十分瞧不起這些“兵痞”。通俗點就是一萬兩的銀子,實際上到軍營的只有八千兩至六千兩,其他的兩千兩到四千兩,文官對武官的解釋就是漂沒。毛文龍在明朝時期攻打後金人時候,默認的漂沒額度“每年津運十萬,所至止滿六七萬,余俱報以“漂沒”。

基本內容

漂沒漂沒
漂沒

原意:沖沒。

在明朝,漂沒的更大的一層含義是指剋扣。

當時,駐紮在邊境的明軍,所有的軍餉,糧草,都是由所在地的上級糧草官負責押送,而明朝卻是一個崇文抑武的時代,那時候軍人地位很低,文官十分瞧不起這些“兵痞”。

押送糧草的過程中,一般由上級的文官派人押送軍餉,糧草,甚至於護甲,兵刃這樣的東西都由文官派人押送,於是便有了漂沒這一說,具體點就是送十到八,或者送十到六,都是可以理解的。通俗點就是一萬兩的銀子,實際上到軍營的只有八千兩至六千兩,其他的兩千兩到四千兩,文官對武官的解釋就是漂沒。就是說,這些東西路上遇到意外,損失掉了,沒了。

毛文龍在明朝時期攻打後金人時候,默認的漂沒額度“每年津運十萬,所至止滿六七萬,余俱報以“漂沒”。”由此可見,當時文官的貪婪之心還要勝過今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