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梁驛

漁梁驛

漁梁驛位於福建省浦城縣仙陽鎮漁梁村,為古代中原入閩的第一驛站,自唐代設驛,延至明清。此地便成為商賈仕宦北上中原,或南下入閩出洋之必經之所。1999年4月,漁梁驛被列為縣級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聞名遐爾的仙霞嶺是橫跨閩浙兩省長達百里一片大山的統稱。

基本信息

簡介

1
漁梁驛位於福建省浦城縣仙陽鎮漁梁村,為古代中原入閩的第一驛站,自唐代設驛,延至明清。此地便成為商賈仕宦北上中原,或南下入閩出洋之必經之所。1999年4月,漁梁驛被列為縣級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聞名遐爾的仙霞嶺是橫跨閩浙兩省長達百里一片大山的統稱。自南而北,百里內細分六嶺五關,第一道嶺即為漁梁嶺。漁梁驛所在的漁梁村,自然也就成了一個頗為興盛的集鎮。正如明代王世懋在《閩部疏》中所說:"凡福之絲綢、漳之紗絹、泉之藍、福延之鐵、福漳之桔、福興之荔枝、泉漳之糖、順昌之紙,無日不走分水嶺及浦城小關,下吳越如流水。漁梁驛由於人文地旺,添人遊興,商旅輻輳,遊客絡繹,無數文人學者在此投宿,意興所至,留下不少佳作美文。愛國詩人陸游,經仙霞宿漁梁,留有詩作《宿漁梁五鼓起行有感》等二首。清代日本琉球國使者程順則,也留下了《夜宿漁梁》等詩文,其他如蔡襄、劉克莊、黃公度、蔣之奇、翁白、林則徐、袁枚、趙翼、陳萬策、張際亮等名流興吟作賦,皆留足跡,廣置詩篇。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幾度入閩,均投宿於漁梁。漁梁村至今仍留長約1公里,寬達5米的舊街,現存的遺址有驛館、馬坪、養馬和伙房場所。後面為小溪,有石砌護坡和石蹬,溪中有飲馬潭。在驛館對面,有座媽祖廟,廟中曾保存一條大魚脊骨,長約1.5米。古代進入八閩的官賈商旅在翻山越嶺之後為求在建溪、閩江行舟安全,多在此進香,祈求媽祖保佑水路平安。古驛漁梁,古韻悠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