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屬

滿江紅屬

滿江紅屬,根狀莖細弱,有明顯直立或呈之字形的主幹,葉無柄,成兩列互生於莖上.通常為小型漂浮水生蕨類。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滿江紅屬滿江紅屬
屬中文名:滿江紅屬
屬拼音名:manjianghongshu
屬拉丁名:Azolla
中國植物志:06(2):342

所有物種

常綠滿江紅
多果滿江紅
滿江紅
滿江紅(原變種)
滿江紅屬
細葉滿江紅

命名來源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6(2)卷||滿江紅科AZOLLACEAE||滿江紅屬AzollaLam.
1.滿江紅屬AzollaLam.
Lam.,Encycl.Meth.1:343.1783;Copel.,Gen.Fil.5:232,1947;傅書遐,中國蕨類植物志屬187.f.102:1-3(下).1975;ChinginAcataPhytotax.Sin.16(3):19.1978;Y.X.LininActaPhytotax.Sin.18(4):450.1980;S.H.WuetChing,FernFam.etGen.China565.f.5:227.1991.——CarpanthusRaf.,N.Y.Med.RepositoryII.5:356.1808.——RhizospermaMeyen,ReisumdieErde1:337.1834.

形態特徵

通常為小型漂浮水生蕨類。根狀莖細弱,有明顯直立或呈之字形的主幹,易折斷,綠色,有原始管狀中柱,側枝腋生或腋外生,呈羽狀分枝,或假二歧分枝,通常橫臥漂浮於水面,或在水淺時或植株生長密集的情況下,則呈蓮座狀生長,莖則挺立向上,可高出水面3-5厘米。葉無柄,成兩列互生於莖上,覆瓦狀排列,每個葉片深裂而分為背腹兩部份,在上面的裂片稱背裂片,浮在水面上,長圓形或卵狀,中部略內凹,上面密被瘤狀突起,綠色,肉質,基部肥厚,下表面隆起,形成空腔,叫共生腔,腔內寄生著能固氮的魚腥藻;腹裂片近似貝殼狀,膜質,覆瓦狀緊密排列,透明,無色,或近基部處呈粉紅色,略增厚,沉於水下,主要起浮載作用,若植物體處於直立生長狀態,則腹裂片向背裂片形態轉化,具有和背裂片同樣的光合作用功能,葉片內的花青素會由於外界溫度的影響,會由綠色變為紅色或黃色。孢子果有大小兩種,多為雙生,少為4個簇生於莖的下面分枝處;大孢子果體積遠比小孢子果小,位於小孢子果下面,幼小時被孢子葉所包被,長圓錐形,外面被果壁包裹著,內藏一個大孢子,頂部有帽狀物覆蓋,成熟時帽脫落,露出被一圈纖毛圍著的漏斗狀開口,精子經由開口進入受精,漏斗狀開口下面的孢子囊體上,圍著3-9個無色海綿狀所謂浮膘的附屬物,浮載著整個孢子囊體漂浮水上等待受精,以及受精後孢子體幼苗階段的發育;小孢子果體積是大孢子果的4-6倍,呈球形或桃狀,頂部有喙狀突起,外壁薄而透明,內含多數小孢子囊,小孢子囊球形,有長柄,每個小孢子囊內有64個小孢子,分別著生在5-8個無色透明的泡膠塊上,泡膠塊表面有因種類不同而有各種形狀的附屬物,這些附屬物幫助泡膠塊固定於大孢子囊體上,便於精子進入大孢子囊進行受精;大小孢子均為圓形,三裂縫。

染色體

基數x=22。

模式屬

屬模式:AzollafiliculoidesLam.,原產於智利南部,分布於南美洲和北美洲及歐洲。其他各洲也引种放養。
本屬可劃分為下面2個亞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