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蛋療法

滾蛋療法在國內民間流傳歷史悠久,採用此療法治療疾病,不僅取材方便,而且經濟實惠,一般家庭中,年長婦女多會使用。這種療法對一般傷風感冒、咳嗽、頭痛、肌肉酸痛,甚至痢疾、寒腿、風寒濕痹,都具有很好的療效,此外,採用瑤醫滾蛋療法治療青春痘,不但痊癒快,而且患者感到十分舒服。所以在農村中,廣大民眾對它是十分歡迎的。
“痘痘”(又名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皮膚病。臨床上以顏面及胸背出現毛囊一致的丘疹、膿皰、囊腫、結節等損害,可擠出淡黃色脂栓,伴皮膚油膩為特點,本病好發於青春期的男女青年。痤瘡的發生主要與遺傳、性腺內分泌失調、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管口角化異常及局部座瘡棒狀杜菌的大量繁殖有關。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與下列因素有關:①雄激素及其代謝產物如:雙氫睪酮等物質的增加;②皮脂腺分泌增加,毛囊角化增強;③痤瘡丙酸菌等細菌的感染;④遺傳、內分泌障礙、多脂多糖類及刺激性食物、高熱氣侯及其些化學因素等能使本病誘發和加重。
本病瑤醫稱之為:酒刺、粉刺、面皰、板皰等俗稱“暗皰、青春痘等”。
(一)“痘痘”的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肺胃濕熱,復感毒邪而成;亦有外用化妝品刺激或瀝青粘著皮膚而誘發本病。
1、肺熱血熱證肺熱薰蒸,血熱蘊阻肌膚而致。
2、腸胃濕熱證過食辛辣油膩之品,內生濕熱,阻於腸胃,泛於肌膚而成。
3、痰濕凝結脾失健運,水濕內停,日久化熱,濕熱夾痰,凝結肌膚所致。
(二)“痘痘”的臨床表現
1、皮損初起為毛囊性小丘疹。可出現白頭粉刺或黑頭粉刺,可擠出淡黃色脂栓,因感染而成紅色小丘疹,頂端可出現小膿皰。若炎症較重,部位較深時出現紫紅色結節,甚至膿腫、囊腫。患處帶伴有毛囊口擴大,皮膚溢出。
2、好發於顏面,亦可發生於胸背部、臀部。
3、較輕時則無自覺症狀,炎症明顯,皮疹色紅時自覺疼痛。
4、皮疹易反覆發生,常在飲食不節,月經前後加重,青春期後常可緩解。紅色丘疹、膿皰、結節、膿腫、囊腫,消退後可留下暫時色素沉著或有輕度凹坑狀萎縮性疤痕,嚴重的患者呈橘皮臉
流傳在民間的瑤醫祛痘滾蛋療法,有熱滾蛋法與冷滾蛋法兩種,其中以熱滾蛋法較為普遍。
熱滾蛋法:就是利用煮熟而滾燙的土雞蛋,在患者頭部及全身患處,反覆滾轉,進行治療。所有雞蛋,需要預先處理,即配以適當刺激或驅風散寒的藥物(如蔥、姜、艾等),共同煎煮。熱滾完後,還可利用剝出的蛋白與共同煎煮的藥渣,用布包好,熱燙皮膚,這樣配合治療,收效更大。
1、熱滾法的使用法:
(1)材料準備:在瓦罐中加水兩小碗,放入新鮮雞蛋兩個,加入搗爛的生薑30克,蔥、艾各16克,共煎煮約一小時。並隨時補充損失的水分,使蛋久煮殼硬,蛋殼變成褐色。煮好後,保溫務用。本法多配合在推擦、括法後使用。
(2)滾蛋操作:取已處理過的雞蛋一個,趁熱先向患者頭額反覆滾轉,次及頸部胸背四肢。兩蛋交換滾擦,並轉入瓦罐中繼續保溫,輪番使用。若蛋殼破裂,將蛋白取出,不要蛋黃,將蛋白與罐內的姜蔥,附銀戒子一隻,共包在紗布內,放在原罐內煮熱,提出,擠去部分液汁,繼續在患者頭額、、背、胸、上肢等處熱擦。操作完畢,患者已出微汗,再復被靜臥即愈。
2、適應症:熱滾蛋法對傷風感冒、涼寒咳嗽、發高燒無汗、頭暈、全身酸麻、四肢無力、霍亂、痢疾等,均有效。
民間流傳經驗:由滾蛋後蛋黃所變的形狀與顏色,可以判斷病情。如發高燒或受涼寒者,蛋黃外表隆起許多小點,稱為“麻釘”,由麻釘之多少,可以推斷病勢之輕重程度。從蛋黃顏色方面辨別,蛋黃現青色者,推知為受寒,蛋黃現金黃色者,則屬受熱。滾蛋時,如患者幾乎不能感覺蛋之熱燙,即部位失去熱的感覺,民間認為是受病極深,宜每日繼續滾蛋,或多在麻木處與受寒處滾燙,必至患者對熱的感覺靈敏,蛋上麻釘減少或已不現時為止。
冷滾法:是利用生雞蛋冷滾治病,以達到清熱解毒之目的。此法在廣大農村中頗多採用。尤以治蠱毒,套用此法治療廣泛,名為“收蠱”。蠱毒即是無名的“毒素”。如眼忽然腫大、年久頭風、痞塊及未胃潰瘍的腫毒疔瘡等。此外一般皮膚腫脹、紅硬發熱,亦有採用此法治療者。
冷滾蛋法的使用法:將生雞蛋在患處反覆滾熨,一日數次,連續三日。三日後將蛋煮熟,剝殼檢查,可見蛋黃蛋白已縮成各種硬塊。根據蛋黃蛋白收縮的程度,可以判斷病症輕重程度,從而決定滾熨次數。在治療多次後,如煮熟之蛋黃蛋白,漸次分明,則為病勢減輕將愈之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