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透印花

絲綢印花色漿中加入滲透劑,降低台板溫度,使印在織物正面的色漿滲到反面去,以達到正反面色澤基本一致的效果,這種印花工藝方法稱滲透印花。

織物要求

要獲得良好的滲透印花效果,必須從織物的半制品、印花漿、工藝條件和印花設備等方面加以保證。用於滲透印花的織物一定要疏鬆輕薄。織物的毛細管效應(毛效值)是衡量織物潤濕滲透性能的重要指標,毛效值的高低受到纖維及織物組織、工藝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纖維本身的種類及其含雜質情況將影響其潤濕滲透性。纖維不同所含的親水性基團不同,其本身的數量及親水能力將直接影響到織物的潤濕滲透性能;纖維本身的比表面積也將影響其滲透性。通常,親水性強的纖維,毛效值較高,疏水性強的纖維,毛效值較低。天然纖維的潤濕滲透性普遍較合成纖維好,主要是由於親水性基團豐富,結構較為疏鬆,比表面積大的原因。纖維本身的含雜情況,通常,纖維含雜程度越高,拒水性越強,纖維潤濕滲透能力就越差,毛效值越低。練漂處理雜質去除越徹底,毛效應越高。織物組織緊密厚重的滲透性能差,毛效值低,反之毛效應就高。所以,滲透印花對織物的選擇是必須疏鬆輕薄類型的,當前廣泛用於如電力紡、短毛絨、雙經、斜紋綢、真絲綢等紡織品。印花前還必須對織物加強精練:即加強坯綢精練脫膠,使絲膠及雜質去除勻淨,保持絲綢原有光澤不傷害纖維,使織物具有良好的毛細管滲透效應。特別要強調的是不允許有局部滲透性不良的現象發生,纖維上的拒水性油質、蠟質等殘留物應徹底清除。為了達到較好的毛細管效應,應達到11.5cm以上、脫膠率要達到24%以上。

常規園網印花時,對半制品只要表面光潔,無褶皺,有好的白度和吸水性就可印製了。而要雙面印花克服烘房搭色只有快速烘乾織物。若要在熱源保持不變時,想要提高烘乾速度,只有一種辦法即減少布面的印漿量(即是降低織物的含水量),同時還要保證色漿的滲透力,對於純棉平布來講應選用毛效值(30min)為10-11cm的織物來進行生產。

染料選擇

不同染料其滲透性能也不相同,所以,用於滲透印花的染料要進行認真的篩選,因為滲透性與染料分子的大小及對織物纖維的親和力和染料結構有關。一般認為酸性染料較易滲透,直接染料稍差些。尤其要特別提出的是當選用兩隻或兩隻以上的染料拼用時,應篩選滲透性能一致的染料。

色漿要求

滲透印花的色漿主要由染料、原糊和助劑等組成。為保證良好的滲透性能,除選用滲透性好的染料品種外,要求原糊也應具有良好的滲透能力,色漿流動性能好,有利於滲透,但也應具有適宜的粘度和含固量,具有一定的抗滲化能力,如果滲透性雖好了,但出現了橫向滲化(滲化原本是印花工藝中應竭力免產生的疵病,滲透印花追求正、反的效果。與滲化印花追求花紋輪廓向四周滲開形成自然深淺層次效果不同)影響印製效果。

原糊的滲透性是指印到織物表面上的色漿向織物和纖維內部潤濕的性能,它與表面給色量有關。滲透性能差的色漿,其色漿中的染料大多分布在織物的表面層,因而給色量高,但其勻染性差。

目前滲透印花原糊多數採用羧甲基纖維素(CMC)是具有水溶性的線型高分子化合物,它是由脫漂白的棉短線或漿粕經鹼處理成為鹼化纖維素,再與一氯醋酸或其鈉鹽在溫度為35-45℃時進行醚化反應,在醚化反應中羧甲基所取代的羥類數可用醚化度(或代替度)表示,簡寫為“DS”。CMC的醚化度≥0.4方能溶解於水中,醚化度愈大,溶解度愈大,在織物印花中採用的CMC醚化度在0.6-0.8,同一醚化度的CMC由於聚合度不同,粘度可分高、中、低三種。適用於印花的為中、高粘度。羧甲基纖維素是一種白色或微黃色絮狀纖維粉末,無味、無毒,易溶於水,呈透明粘狀溶液,溶液呈中性或微鹼性。PH值在6.5-7.5,室溫時性能穩定,在80℃以上長時間加熱會分解同時粘度下降,冷卻後不能復原,故溶解CMC時宜用冷水。CMC原漿含固量低,抱水性好,滲透性能極佳,對提高真絲織物印花的滲透性方面有顯著的效果,同時易於洗除,能改善成品手感。缺點是其中含有未經醚化的纖維素,會選成印花色漿殘渣多,影響印花操作,故此原漿最好用篩網過濾後再去調配色漿。CMC遇重金屬鹽類,如鐵、鉻、錫等離子,或PH值<2.5時都會出現凝聚產生沉澱,如果必須採用,則應先加入六偏磷酸鈉進行絡合,才能防止發生沉澱。為了進一步提高滲透印花的給色量和輪廓清晰度,可以在CMC為基本原糊的基礎上再加入20%的白糊精和小麥澱粉。色漿調製時要薄一些,以利於滲透作用。

印花色漿加入滲透劑

為了達到更佳的印製效果,滲透印花漿中除了染料、糊料外,還需要加入必要化學品助劑,滲透劑的選用是保證滲透印花獲得成功的關鍵。一般常用的滲透劑為JFC,別名為滲透劑EA或尼凡丁,它是環氧乙烷和脂肪醇縮合物。用量在0.5%左右,用量太多容易產生大量泡沫和影響色光。也可選用滲透劑WA-KB,主要成分為松節油,鯨腦油,一般用量為1-3%左右,WA-KB為進口產品,價格較貴。國內生產的SP-2高效滲透劑,潤濕滲透性能也很優良,是一種卓越的滲透劑,比一般的滲透劑好得多。如果在織物較厚或者縐類加捻織物上,作滲透印花時,會使滲透比較困難,則可採用上述兩種滲透劑混合使用的方法來保證印花效果。色漿加入較多的滲透劑之後,給色漿帶來泡沫的產生,這樣會干擾印花效果,此時可向色漿中加入一定量的消泡劑,可用松節油、乳化矽油等來消泡或專用印花消泡劑來消泡,一般用量在0.5-1%。

工藝要求

樹脂貼綢。印花前在台板上刮上一層貼布漿,再將要印花的織物平整地貼在固定的台板上。傳統的貼綢方法是採用小麥澱粉和CMC混合漿,這種方法易產生刮印不勻現象,影響滲透使反面產生色斑,由於小麥澱粉貼綢有缺點當前多采網樹脂貼綢。採用樹脂貼綢,不使織物反面粘上一層糊層,可獲得均勻的滲透效果,有利於保證滲透印花的質量。

適宜的台板溫度。以滲透效果而論冷台板滲透效果最佳。但影響印花生產效率,為了加速印花效率,就不能採用冷台板印花,採用熱台板時為了有利於滲透作用,可適當降低印花台板的溫度,一般以30-35℃為宜。

加大刮刀的刮印壓力。刮刀壓力對色漿的滲透作用影響很大,滲透印花要比般印花需要加大刮刀的刮印壓力,或者增加刮印次數。但操作時前後刮印的力度必須保持一致。如果發現刮印壓力不足,滲透效果不良時,可待乾燥後再套印一次。採用機械網印效果較好,機印一般壓力較大,織物受壓面均勻,滲透性增大效果較好。

園網印花反面滲透印花成功與否關鍵還是在於烘乾裝置。織物進入烘房的穿布路線呈Z字型,要進行所謂的三道烘乾,印花織物第一道烘乾時反面就會有漿料粘到烘毯上,反粘在織物上影響布面效果。傳統的烘房方法難於適應滲透印花。最好的方法是在烘房前加裝一組紅外線預烘燈管,在印花後的布料“平躺”在烘毯上進入烘房前已經預烘為半乾狀態,不會給烘毯粘上色漿,造成產品搭色現象的可能性很小。

印花後要及時蒸化,以防堆放過程中色漿吸收空氣的水分而出現複印搭色等疵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