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通鐵路長江大橋

滬通鐵路長江大橋

滬通鐵路長江大橋,採用公鐵合建,集滬通鐵路、鹽通鐵路和錫通高速公路於一體,全長11.072公里,上距江陰長江大橋45公里,下距蘇通長江公路大橋40公里,鐵路為四線,公路為六車道。建成後將是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 2010年4月上海至南通鐵路滬通長江大橋通航論證研究報告在北京通過由交通運輸部主持的審查會評審。2010年8月24-25日,受國家發改委委託,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召開滬通鐵路長江大橋主跨1092米公鐵兩用斜拉橋方案專題論證會。 2013年11月滬通鐵路大橋設計方案通過國家評審正式實施 2014年3月1號,滬通鐵路長江大橋正式開工,建設工期為5年半。 2017年1月21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滬通長江大橋天生港專用航道橋21日勝利合龍。 2017年7月3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滬通長江大橋天生港專用航道橋與橫港沙聯絡橋成功對接。 2017年10月22日,由中交二航局施工的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鋼拱橋——滬通長江大橋天生港專用航道橋主拱合龍。

基本信息

建設歷程

張家港至南通鐵路控制工程滬通長江大橋於2014年3月1日開工建設,標誌著滬通鐵路建設拉開序幕。

滬通鐵路是長三角地區快速軌道交通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途經江蘇省南通市,蘇州市所轄的張家港、常熟、太倉、崑山四縣市和上海市嘉定區,線路總長約137公里。項目按國鐵I級、設計時速200公里標準建設,總工期5年半。

世界最大鋼沉井沿長江成功浮運到位 世界最大鋼沉井沿長江成功浮運到位

滬通鐵路長江大橋的第28號墩鋼沉井6月22日從船塢啟運,經過多艘拖輪頂托約11公里後順利抵達橋址。鋼沉井自身沒有動力裝置,且體積為全球最大,如何在江面上平穩挪移11公里?建設和海事部門制定了多套周密方案,並在江面沿途進行了交通管制。出塢後,這座高約15層的鋼沉井在8艘拖輪的“前拱後衛”,一起朝著滬通大橋橋址出發。經過2個多小時的江上遷徙,鋼沉井平穩抵達預定位置,又經過調頭轉彎後,鋼沉井被順利固定。

為方便吸泥下沉,沉井平面布置為24個12.8米×12.8米井孔。所以,從空中俯瞰,這座“巨無霸”的鋼鐵建築就像一塊蜂窩煤。這座造型酷似“蜂窩煤”的巨無霸,自重近15000噸,橫截面達12個籃球場大小,高度達115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橋樑鋼沉井,被安裝到在建的滬通長江大橋28號橋墩。

6月23日中午11時30分,滬通大橋最大鋼沉井的8根固定主纜全部成功掛纜。

目前滬通長江大橋北主橋墩28號主墩沉井接高進展順利,預計下月完工。滬通長江大橋是首座突破千米級的公鐵兩用斜拉橋,其兩個主墩(28號、29號)高度均超百米,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深水沉井基礎。

進展順利

(2015年)8月7日至9日,中國工程院組織的 “交通基礎設施重大結構安全保障戰略研究”專家諮詢會在江蘇南通召開。國內橋樑及相關學科的13位工程院院士以及公路、鐵路建設管理方面的50多位專家,通過對滬通長江大橋的實地考察,對大橋施工質量、安全以及技術管理方面給予高度評價,並對施工、建設管理、運營維護等方面提出建議。

截至2015年8月8日,該橋已完成鑽孔灌注樁施工94%、承台施工85%、墩身施工20%,並開始節段箱梁架設和連續剛構施工,鋼桁梁開始加工製造。

2017年1月21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滬通長江大橋天生港專用航道橋21日勝利合龍。

截至2017年6月底,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滬通長江大橋累計完成投資78.7億元,占總投資的52.47%:主航道橋28#墩主塔施工完成10節67m下塔柱、主塔下橫樑施工;主橋26、27、30、31號墩墩身施工完成;專用航道橋鋼樑橋面合龍,鋼樑生產和架設全面展開。

2017年7月3日,滬通長江大橋天生港專用航道橋與橫港沙聯絡橋成功對接,這是繼天生港專用航道橋主跨合龍之後,滬通長江大橋實現的第二次對接。至此,滬通長江大橋南通側一標段的23跨簡支鋼桁梁橋已完成20跨的架設,鋼樑架設工序進入尾聲,預計今年10月可全部結束。屆時,整個標段將全面進入鐵路槽型梁和公路橋面板安裝階段。

2017年10月22日,由中交二航局施工的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鋼拱橋——滬通長江大橋天生港專用航道橋主拱合龍。該橋是中國沿海鐵路大通道中滬通(上海至南通)鐵路段的跨長江控制性工程,鋼桁梁和主拱重量總計3.24萬噸,相當於在橋面上每走一步,就跨越了50噸重的鋼結構。該橋主跨1092米,為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鐵兩用斜拉橋。

2018年5月3日,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工作,滬通鐵路跨長江大橋29號主塔墩目前已經開始下橫樑首次混凝土澆築,總計澆築混凝土6439立方米。29號墩主塔為倒“Y”型鋼筋混凝土結構,主塔塔座之上共分為下塔柱、下橫樑、中塔柱和上塔柱四個部分。其中,下橫樑是主塔建設過程中單項單次工程耗時最長、工作量最大的一次施工,將分兩次澆築完成,首次澆築高度為8米。下橫樑內部將鋪設228束預應力管道,每束管道內穿進25根如食指般粗總計近500噸的鋼絞線,通過預應力張拉,成為整個下橫樑承受巨大荷載的關鍵所在,為今後主航道橋公鐵兩用鋼樑架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橋樑建築

越江橋位

滬通鐵路長江大橋橋址選擇在南岸於張家港十三圩港閘下游約400m處垂直主航道方向跨越長江,於江中橫港暗沙稍向東偏轉,跨越北岸天生港水道,於南通捕魚港下游約200m處登入,沿東北方向前行。

設計方案

越江橋位 越江橋位

橋樑採用公鐵合建,鐵路為四線,公路為六車道。正橋主航道橋為兩塔五跨斜拉橋方案;天生港航道橋為變高連續鋼桁梁方案。滬通鐵路橋總長11.0km,客運專線橋樑總長5.838km,四線公鐵合建橋樑方案公路橋總長約5.838 km,主航道橋和輔助航道橋通航淨高62m。

滬通鐵路長江大橋主航道橋採用雙塔五跨,布置為168+462+1092+462+168(單位m)總計2352米,其中主跨1092m,建成後將超越蘇通大橋成為中國第一跨的斜拉橋。滬通鐵路長江大橋是一條四線鐵路橋,滬通鐵路雙線,設計時速200km/h,雙線鹽通客運專線,設計時速350km/h(跨江部分限速250km/h)。同時搭載高壓電纜過江。

地理環境

滬通鐵路長江大橋北接南通九圩港,南接張家港十三圩,是魯東蘇北與上海、蘇南、浙東地區間最便捷的鐵路運輸通道,也是長三角地區快速軌道交通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橋全長11.07公里,其中跨江部分長5.3公里。面對鑽探工程施工水域通航環境及水流條件複雜、工程量大、施工船舶多、作業時間長的特點,張家港海事局提前介入,超前謀劃,多措並舉服務施工作業,受到了作業單位的讚賞。

滬通鐵路長江大橋施工水域橫跨長江瀏海沙等多個水道,其中地質勘查作業占用了張家港僅有的兩個錨地之一——通沙海輪錨地,上游又緊臨張家港越洋等多個危化品碼頭,給長江水上安全監管帶來了巨大挑戰。該局監管處、指揮中心等相關部門提前與施工單位協調,就大橋建設前期的橋墩鑽探工程施工方案進行了最佳化,健全應急措施,並多次組織探討了大橋施工期間的水上安全監管措施,起草了滬通鐵路大橋施工期間水上安全監督內部管理規定,明確了不同施工階段現場監管和安全維護要求,確保現場監管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鑒於大橋建設施工的前期鑽探工程將占用三分之一的通沙海輪錨地,影響大型海輪的安全錨泊,該局積極研究施工作業對錨泊船的影響,科學劃分錨泊水域,並主動對外發布公告,提前通知相關的船舶單位、代理單位和碼頭單位,將施工作業對錨泊和過往船舶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張家港港是全國內河首座2億噸大港,年到港船舶直逼20萬艘次,過境船舶超百萬艘,面對“逾時限、超負荷、超強度”工作,為確保大橋地質勘查工作的順利進行,該局專門抽調了12名工作人員建立了十三圩基地,基地成立以來,所有工作人員未發生一起因主觀原因無法出航的情況,應急出航參與搜救、排險、調查事故達一百多次。

滬通鐵路長江大橋離長江入海口140公里,大橋主跨長度將達到1092米,超過蘇通大橋創下的1088米跨度的世界紀錄,主橋塔也將打破蘇通大橋300.4米的世界紀錄。橋樑採用上下層斜拉橋結構,上層建六車道高速公路,為擬建的無錫-張家港-南通高速的一部分;下層按國鐵Ⅰ級標準建設四線鐵路,為滬通鐵路和南通-蘇州-嘉興城際鐵路的一部分,設計時速200公里,將成為滬通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的共用過江通道。

詳細參數

類型:斜拉橋

主跨:1092m

布置:142+462+1092+462+142

塔高:325m

最長拉索:597m

車道數:雙向6車道

鐵路線數:4線

總長:11km

通航淨高:62m

設計行車時速:100km/h

機車通行速度:200km/h--250km/h

參數對比

名稱/類別 滬通鐵路長江大橋 蘇通長江大橋 銅陵長江公鐵大橋
主跨/m 1092 1088 630
全長/km 11 8.2 6
主塔高度/m 345 300.4 225
斜拉鎖長度/m 597 577
鐵路線數 4線 4線
車道數 6 6 6
開工時間 2014年2月28日 2003年6月 2010年4月
完工時間 2018年 2008年6月30日 2014年
造價/億元 待定 64.5 70

調研試驗

2009年5月19日至21日,交通運輸部、鐵道部對滬通長江鐵路大橋水域進行第二次實船通航試驗。

為了配合此次試驗工作,長江南京航道局按照相關要求積極做好航標配布工作,5月14至16日,長江上海航道管理處僅用三天時間,圓滿完成了滬通鐵路橋隧方案第二次實船試驗的全部準備保障工作,重點在白茆沙水道完成了12座航標的拋設、調整任務。據了解,模擬橋位在蘇通大橋下3.2公里位置,主橋跨度1092米。

2010年4月上海至南通鐵路滬通長江大橋通航論證研究報告在北京通過由交通運輸部主持的審查會評審。

評審意見認為,經過多年來對如皋沙群的綜合治理和沿江護岸控制,該河段河勢、航道總體穩定,具備建橋的基本條件。同意大橋主通航孔和輔助通航孔的通航淨高與蘇通大橋相同淨高設計。根據設計單位提供的建設方案,滬通鐵路滬通長江大橋位於澄通河段,總長11公里,上距江陰長江大橋約45公里,下距蘇通長江公路大橋約40公里。

2010年8月24-25日,受國家發改委委託,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召開 滬通鐵路長江大橋主跨1092米公鐵兩用斜拉橋方案專題論證會。

專家組認為,依據目前橋樑設計能力和材料、製造、施工工藝和設備等方面水平,借鑑世界橋樑工程建設經驗,滬通大橋主跨採用公鐵兩用斜拉橋技術總體可行,適應該地區地理地質特點和通航、水利環境要求,剛度大、穩定性好的特點將有效提升高速列車行車的安全性和舒適度。至此,該項目的前期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 滬通鐵路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批覆、儘早開工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3年11月15日,中鐵大橋設計院院長張敏在中國鐵路總公司工管中心對接工作時透露,滬通鐵路長江大橋施工圖設計已經正式完成,這為開展招投標工作奠定了基礎。

重要意義

滬通長江大橋使滬通鐵路向北連線海(安)洋(口)鐵路,江蘇作為我國的經濟大省和沿海省份,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出海港口,蘇南和蘇中地區的貨櫃,通過鐵路和公路經滬通長江大橋直抵洋口港出海,時間與成本均會低于洋山港和寧波港,這將大大提升江蘇經濟的競爭力。過去,南通由於處於鐵路網的“神經末梢”而無法實現編組,滬通鐵路建成後,南通將具備火車編組的條件,可以始發至浙江、福建、廣東方向的列車,這對南通成為交通門戶城市、鐵路集疏運物流中心很有意義,推動物流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滬通鐵路建成後,上海至南通火車有望1小時內到達,比現在乘汽車時間縮短1小時,對提高過江通道能力,完善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增強上海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滬通鐵路和滬通長江大橋的建設,將使南通西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樞紐,其規模程度遠遠大於蘇通大橋區域,這就會使南通的城市格局發生新的重大變化,南通市區在經過了向南發展,向東拓展後,必迎來往西北發展的新高潮,這將對如皋市、通州區和港閘區的功能定位、產業集聚、城鎮布局發生重大影響,南通的城市格局將發生新的重大變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