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八角

滇八角

滇八角,是一種植物的名字,主要分布於北美和亞洲的熱帶地區,有毒,可作農業殺蟲劑和毒殺魚、鼠、野獸。

基本信息

牧草名

牧草科名

木蘭科

牧草科拉丁名

Magnoliaceae

牧草科英文名

Magnolia

牧草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又稱。 被子植物門中兩大類之一。植物體各異(從纖細的草本到粗壯的木本);種子的胚通常具兩枚子葉。胚根伸長成發達的主根,少數也有成鬚根狀的,葉脈多為網
目:八角茴香目 Austrobaileyales
科:八角茴香科 Illiciaceae
屬:八角屬
種:滇南八角 I. modestum

牧草屬拉丁名

Illicium L.

牧草屬英文名

Anisetree

天然牧草 滇八角

牧草學名

Illicium yunnanese Franch.

牧草英文名

Yunnan Anisetree

地理分布

滇八角(別名山八角)本科約18屬240種,分布於北美和亞洲的熱帶地區。我國有9屬約100種,大部產西南部。八角屬分布於我國西南至東南部,約20種。

形態特徵

有毒種主要存在於八角屬(Illidum L.),其次是木蘭屬(Magnolia L.)、莽草、神仙果、野八角等許多種有毒,其中莽草是人所共知的劇毒植物。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早在公元前六、七世紀《山海經》中就記載了莽草“有毒”,《本草綱目》也記載:“此物有毒,食之令人迷罔,故名。……葉有毒,殺蟲魚”。雲南、廣西等省區牲畜有因食野八角葉而中毒。人中毒大都是將莽草或野八角果誤作八角食用而引起,中毒實例較多,並有死亡。其症狀以痙攣為主,死於呼吸抑制。本屬植物的重要有毒成分是莽草素(anisatin)是研究最早的植物毒素之一,化學結構和毒理作用與印防已毒素相似。屬於倍半萜內酯化合物。

飼用價值

該屬的有毒種可作農業殺蟲劑和毒殺魚、鼠、野獸,少數種藥用能祛風消腫。八角是重要的香料植物,廣泛用作食品調料,主要成分是大茴香醚(anethole),不合莽草素等有毒物質。木蘭屬植物藥用者較多,有祛風、散滿、下氣等作用,但也有一定毒性,如常中藥厚樸實驗動物中毒後有安靜或普遍性抑制、運動失調,因呼吸抑制而死。該屬植物的主要毒性成分是一些簡單的酚類化合物和阿朴芬型異喹啉生物鹼,如厚朴酚和異原朴酚有中樞抑制作用,木蘭箭毒鹼(magnocurarine)為神經節阻斷劑,有外周肌松作用。果均有大毒,當地人用於滅蚤虱,誘殺野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