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燕青

溫燕青

溫燕青--1959年出生於上海,父親溫群是原上海樂團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母親麥玲是上海音樂學院的翻譯。溫燕青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學習期間,師從喻宜萱和郭淑珍教授。

基本信息

學習簡歷

溫燕青1959年出生於上海,父親溫群是原上海樂團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母親麥玲是上海音樂學院的翻譯,但是生活在音樂家庭的溫燕青從小並沒有學習音樂,國中時還是上海靜安區青少年體校的一名排球運動員,直到國中三年級,父親溫群才開始親自教女兒唱歌,或許是遺傳,或許是從小的薰陶,溫群只用了十多個月的時間教學,就讓溫燕青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也算是個奇蹟吧,從中也可以看出溫燕青在音樂上的確天賦過人。

歌劇《鮑里斯·戈都諾夫》劇照1歌劇《鮑里斯·戈都諾夫》劇照1

溫燕青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學習期間,師從喻宜萱和郭淑珍教授,專業而系統的音樂深造為溫燕青日後的留學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後,1986年溫燕青又遠赴義大利進修,經過激烈的競爭考進了米蘭斯卡拉歌劇院青年藝術家中心,導師是蜚聲國際的女中音歌劇藝術家朱麗葉塔·西米奧納多GiuliettaSimionato),成為文革後第一個進入這扇歌劇聖殿大門的中國人,為此,新華社在1986 年7月11日的《人民日報》上作了專題報導。與此同時,她還以滿分的優異成績考入米蘭威爾第音樂學院深造。於是在接下來的義大利求學時間裡,溫燕青就同時奔波於這兩個地方,接受著正統的義大利聲樂教育。

從業經歷

溫燕青,這位出生在上海的歌唱家引起世界的注意時間是1982 年,在她還是大學生時,就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的第二十屆艾凱爾——柯達伊國際歌劇比賽中獲得特別獎,當時溫燕青才23歲。

在義大利的學習告一段落之後,溫燕青隻身來到了美國。美國之旅同樣充滿傳奇色彩,她連續三次榮獲美國大都會歌劇院聲樂比賽聖地亞哥賽區第一名,維吉尼亞·霍克聲樂比賽第一名,扎克雷全國聲樂比賽第四名等諸多殊榮,這些成績使她成為歌劇院聘請的表演嘉賓。從1989年開始,她就出現在每年的歌劇季節的舞台上,是觀眾喜愛和熟悉的歌劇演員。她先後在《卡門》、《魔笛》、《費加羅的婚禮》、《愛的甘醇》、《夢遊女》、《繡花女》、《被出賣的新嫁娘》、《鮑里斯。戈杜諾夫》、《吉卜賽男爵》、《月亮世界》、《陪審團審判》、《女僕作夫人》、《婚姻契約》等歌劇中扮演主要或重要角色。

Trial by Jury 1Trial by Jury 1

除了歌劇以外,溫燕青還活躍在音樂會舞台上,參加演出過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樂》、《莊嚴彌撒曲》、《幻想合唱》;巴赫的《b 小調彌撒》、莫扎特的《C大調彌撒曲》;弗雷、莫扎特的《安魂曲》;海頓的《四季》、《奈爾森彌撒曲》;孟德爾頌的《伊利亞》、伯恩斯坦的《奇切斯特贊歌》、羅西尼的《聖母悼歌》、舒伯特的《G大調彌撒》、沃恩。威廉斯的《賜我們平安》、普朗克的《葛洛利亞》和德沃夏克的《感恩讚美頌》等。此外,她曾連續十年在聖誕季節與聖地亞哥室內管弦樂團合作演出了亨德爾的《彌賽亞》,每年連續演唱五場,頗具影響力。另外,溫燕青還多次舉辦了個人獨唱音樂會,深受當地聽眾的喜愛和讚賞。

旅居海外的溫燕青時時心中不忘祖國,不忘恩師,1997年10月溫燕青跟隨郭淑珍教授南下廣東巡迴演出《中國聲樂精英音樂會之二》。1998年5月,溫燕青參加了上海藝術節與上海歌劇院合作,以音樂會形式演唱了中國歌劇《霸王別姬》中虞姬的角色。1999年5月25日,她應中央電視台邀請回國參加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57周年而舉行的中外藝術歌曲系列音樂會以及同年6月在廣州的《黃河大合唱》

溫燕青在美國經常參與當地社區的華人活動,並為汶川大地震募捐義演,支援災區災民。在聖地亞哥大火災後,加入志願者的行列,在各個社區參加義務幫忙。她的宗旨是,把對別人給予自己幫助的感激之意化作善心,給予其他更需要得到幫助的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