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帶

溫度帶

溫度帶是以全球各地區活動積溫的多少為標準,按農業生產所需要的熱量指標劃分的地帶。通常根據≥10℃的積溫的多少可劃分為五個溫度帶: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南溫帶、南寒帶。中國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少部分位於熱帶。

基本信息

劃分標準

世界溫度帶的劃分 世界溫度帶的劃分

1.以各個地區活動積溫的多少為標準,按農業生產所需要的熱量指標劃分的地帶:

23°26′ N(北回歸線)到23°26′ S(南回歸線)為熱帶

北緯(南緯)23°26′到北緯(南緯)66°34′(北極圈、南極圈)為南 北溫帶

北緯(南緯)66°34′ 到北緯(南緯)90度為南 北寒帶。

根據氣溫最值判斷溫度帶 根據氣溫最值判斷溫度帶

2. 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在周年運動的同時,還表現為相對於天赤道的往返運動。具體地說,天球上的太陽,半年在天赤道以北,半年在天赤道以南。這是因為,黃道的一半在天赤道以北,另一半在天赤道以南。太陽的這種運動,是其周年運動的另一個側面,稱為太陽回歸運動。它在天球上所能到達的南、北界線,稱為南、北回歸線。回歸運動的周期便是回歸年。回歸運動、回歸線和回歸年,是同一事物的三個不同的側面。

太陽相對於天赤道的回歸運動,也表現為太陽直射點對於地球赤道的往返運動:半年直射在北半球,半年直射在南半球;半年向北移動,半年向南移動。地球上的南北回歸線的概念,也是相對於太陽回歸運動而言的。

地球上晝、夜兩半球的分界線叫晨昏圈。這是地球的一個大圓。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晨昏圈便在南、北極兩側擺動,擺動的幅度也是23°26′。在這個緯度範圍內,有極地區域特有的天文現象——極晝和極夜,故南、北緯66°34′的兩條緯線,被稱為南、北極圈。

在南北極圈內,都有極晝和極夜。它們的範圍大小,隨太陽赤緯(δ)而變化。│δ│值愈大,極晝(夜)範圍愈廣。自春分到夏至(δ由0°增為23.°5),北極地區的極晝和南極地區的極夜,都從極點擴大到極圈;自夏至到秋分(δ由23.°5減為0°),則從極圈縮小到極點。冬半年的情形反之 23°26′ 23°26′

溫度帶分布

中國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少部分位於熱帶;其中分為寒溫帶(黑龍江北部,內蒙古東部),中溫帶(東北,內蒙大部分地區,新疆北部),暖溫帶(黃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區,新疆南部),亞熱帶(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熱帶(滇的南部,雷州半島,台的南部和海南省)和高原氣候。

溫度帶 溫度帶

中國跨緯度廣,熱能分布因緯度而不同,存在著不同的溫度帶。當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或以上,大多數木本植物或農作物生長活躍,所以中國溫度帶的劃分,就是根據日平均氣溫≥10℃累計值為標準,稱為活動積溫。例如,南京多年平均自4月1日至11月14日,日平均氣溫等於或大於10℃,持續期達228天,活動積溫值4932.8℃;哈爾濱自5月6日開始,9月29日終止,持續期146天,活動積溫值2782.6℃。

但是,中國地形複雜,活動積溫值大小與持續期長短不一定完全受緯度因素制約。例如,昆明海拔1891米,緯度是北緯25°01′,日均溫≥10℃持續期263天,活動積溫4522.6℃;吐魯番海拔34米,北緯42°56′,≥10℃持續期216天,活動積溫5464.4℃。比較這兩個地方可以看出,昆明緯度雖然較低,由於海拔高,夏季溫度不高,冬春溫暖,所以持續期雖長,積溫值並不高;而吐魯番緯度雖比昆明高;但海拔很低,地形閉塞,夏季日照時間又長,夏季溫度很高,所以持續期雖比較短,但積溫值反比昆明高,以致昆明不宜種植棉花,吐魯番棉花卻生長良好。活動積溫4500℃等值線大致與秦嶺—淮河相符,該線南側屬亞熱帶,北側屬暖溫帶。 2北溫帶和南溫帶沒極晝極夜現象,四季分明。

1.

但是,中國地形複雜,活動積溫值大小與持續期長短不一定完全受緯度因素制約。例如,昆明海拔1891米,緯度是北緯25°01′,日均溫≥10℃持續期263天,活動積溫4522.6℃;吐魯番海拔34米,北緯42°56′,≥10℃持續期216天,活動積溫5464.4℃。比較這兩個地方可以看出,昆明緯度雖然較低,由於海拔高,夏季溫度不高,冬春溫暖,所以持續期雖長,積溫值並不高;而吐魯番緯度雖比昆明高;但海拔很低,地形閉塞,夏季日照時間又長,夏季溫度很高,所以持續期雖比較短,但積溫值反比昆明高,以致昆明不宜種植棉花,吐魯番棉花卻生長良好。活動積溫4500℃等值線大致與秦嶺—淮河相符,該線南側屬亞熱帶,北側屬暖溫帶。 2北溫帶和南溫帶沒極晝極夜現象,四季分明。

分區信息

數據反演產品

我國南北跨緯度廣,各地接受太陽輻射熱量的多少不等。根據各地≥10°C積溫大小的不同,我國自北而南有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等溫度帶,以及特殊的青藏高寒區,各地的熱量條件差異很大。全國溫度帶分區信息產品是地理國情監測雲平台推出的氣象/氣候環境類系列數據產品之一。

目前已有產品包括中國2000~2011年逐年、逐月、逐旬、逐天產品。

產品案例

中國溫度帶分區圖

中國溫度帶分區圖 中國溫度帶分區圖

溫度帶一覽表

溫度帶 主要分布地區 積溫 (≥10°C) 生長期 (月) 作物熟制
寒溫帶 黑龍江和內蒙古的最北部 <1600 3 一年一熟
中溫帶 長城以北,東北平原、內蒙古高原、準噶爾盆地 1600~3400 4~7 一年一熟
暖溫帶 長城以南,秦嶺-淮河以北,塔里木盆地、華北平原、黃土高原 3400~4500 5~8 兩年三熟為主
亞熱帶 秦嶺-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 4500~8000 8~12 一年兩熟為主
熱帶 雲南的西雙版納、廣東的雷州半島、海南島和台灣島的南部 >8000 全年 一年兩~三熟
青藏高寒區 青、藏、川西 <2000 0~7 一年一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