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提閣

準提閣

是一出佛門聖地,位於海豐縣城東郊兩里許,坐北向南,共占地近2000平方米。大門橫額陽刻“準堤閣”三字。

基本信息

廣東海豐準堤閣

佛門聖地準堤閣位於海豐縣城東郊兩里許,後依龍山,南橫津水,風景幽美,龍山上巍巍烈士碑、寺閣旁森森翠竹林,都給準堤閣增色不少。
準堤閣坐北向南,共占地近2000平方米。大門橫額陽刻“準堤閣”三字,走廊石柱刻有一鶴頂格嵌字聯曰:“準除邪念方離俗,提唱無文尚悟禪。”深具佛門禪宗氣味。門前還書刻有兩首“禪詩”,其中一首為:“人間何處清涼境,太白巍然海上山。萬丈紅塵飛不到,峰巒密密擁關禪。”進門為前殿,有彌勒佛像,為坦腹暢懷大笑狀,神形俱佳,栩栩如生,龕旁有聯,為海豐籍澳門書法家連家生所書。前殿之後是大院,前邊走廊中央有韋馱菩薩像,與彌勒佛背靠背,只有一板之隔,旁有聯曰:“擁法安僧,親受靈山吩咐;降魔伏怨,故現天將威風”。大院西廂為“公德堂”,供祠歷來有功於閣的法師,旁亦有聯:“一花一世界;三藐三菩提”。東廂為關帝神龕,龕旁聯曰:“秉剛嚴氣概,具忠義襟懷,至性精誠昭日月;得妙語玄機,明倫常道理,禪門聖域共春秋。”大院之後是後殿,為準堤閣的主體建築,殿前走廊石柱刻有海豐籍翰林洪晨孚所撰之聯:“青牛東去,白馬西來,十萬煙雲皆有路;明月天心,清風水面,三千世界淨無塵。”據說,殿門旁石柱昔還有一聯:“佛音幽玄,猶如雲掛山頭,行到山頭雲又遠;禪機浩蕩,好似月臨水面,撥開水面月還深。”此聯溶景、佛、理於一爐,廣為流傳。後殿正中是大雄寶殿,供祀千手佛像(即準堤菩薩),龕旁聯曰:“佛相本圓通,露手眼千般照臨環宇;眾生雖苦厄,見曇花九品想像慈航。”東側供祠地藏王菩薩和西來嚴菩薩,西側有達摩祖師像。閣內諸菩薩像俱裝飾得金光閃閃。前後殿旁與大院西側旁均有廂房。閣旁還各連建一梵園。東梵園為花園與招待所;西梵園為齋堂與菜園。
準堤閣歷史悠久,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由開山祖師塵淨和尚化募而建,僅有3間。明代崇禎年間,海豐進士葉高標擴建為16間。清代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主持僧策隱先師重修。但十年浩劫中,閣殿大遭破壞,法器、經書、佛像等文物幾乎一洗而空。1980年起,海豐縣籌集資金重修,1985年春動工,1986年修葺一新。
1925年4月20日,彭湃在準堤閣創辦海豐農民運動講習所,招收學員42名,彭湃親自任教員,還延請鄭志雲、李國珍、吳振民李勞工、聶紺駑為教員,原定學習時間半年,後提前於6月底結業,學員先後被派往粵東各地從事農運等工作。1925年6月7日,海豐縣婦女解放協會於此閣成立。因此,準堤閣又是一座革命古閣,是海豐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巍寶山準提閣

 道教廟宇。在雲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境內的巍寶山前拱城山山腳。初建於明代,後被焚毀,清代光緒年間 (1875—1908)住持陳本善重修。原主要建築有過廳殿、中殿、大殿等,大殿內昔供奉三官大帝塑像。該閣是進入巍寶山的第一座道教建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