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濱

湯濱

湯 濱,字:涵清。皖人。軍旅實力派書畫篆刻家,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解放軍北京軍區美術書法創作藝術委員會委員。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擅長書畫篆刻創作。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自幼喜愛書畫,80年代初開始書畫篆刻理論研究,師從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先生。富有著述,曾撰文《試論篆刻章法與構設的關係》、《論篆刻刀法與殘破技法的藝術關係》、《論書法藝術繼承與創新的反思》、《略論思想感情在書法創作中的表現》、《試論中國畫的線與墨的重要性》等。發表於《解放軍報》、《書法藝術》、《中國書畫報》、《青少年書法報》,編入《中國中青年書法論文集》、《中國美術論文集》。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全軍書畫大展,並赴日本、美國、韓國、澳大利亞、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展出,獲獎收藏。傳略收編《中國書法家、美術家選集》、《中韓書畫大家精品大典》、《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中國當代篆刻家大辭典》、《當代華人書畫篆刻名家大辭典》、中國二十世紀《中華民族書畫長卷》、《21世紀人才庫》(中英文版),《東方之子世界書畫家辭典》、《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二十一世紀實力派書畫家精品大辭典》。

個人作品

1989年3月,獲全國首屆“藝友杯”書畫篆刻聯誼展書法一等獎。

1991年4月,在北京舉辦“湯濱書畫篆刻展”受到了首都藝術界的廣泛好評,期間受到中央電視台、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及首都各家刊物的紛紛報導。

1996年7月獲“中華民族藝術書畫大賽”書法作品民族一等獎。8月獲 “運酒杯全國書畫大賽”書法組一等獎。

1998年12月國畫《清韻》在泰國第二屆華人藝術大獎中獲金獎。

1999年,國畫作品《特種兵》入選全軍第九屆美展。

2000年12月,國畫作品《特種兵》獲“世界華人藝術大賽”銀獎。

2000年10月,出版發行《湯濱畫集》。

2001年5月,出版發行“中國當代書畫名家精品系列--湯濱專輯”。

2002年5月,中央電視台文藝頻道專題報導:《情系軍營》--記軍旅青年書畫家湯濱。

2002年6月,國畫作品《女兵連鑼鼓隊》入選全軍第十屆美展。

2002年、2003年曾擔任中國收藏家協會舉辦的第一、二屆中國書畫之星精品大展評審。

2004年12月參加中央電視台《家園》欄目“漢字與中國書畫”專題報導。。

2005年10月,國畫作品《牧羊曲》入選“首屆中國寫意畫展覽”;國畫作品《雛鷹》入選“第六屆中國體育美術作品展覽”,由中國體育博物館收藏。12月榮膺“中國電影百年書畫大展金獎”

2006年5月,工筆畫作品《逢春》入選“第六屆中國工筆畫作品展” 。國畫作品《港灣》榮獲“2006桂林。首爾中韓美術交流大展賽”金獎。

2007年7月,國畫作品《瞄準系列1》、《目標正前方》入選。建軍80周年全軍美術作品展 。

8月,國畫作品《待歸》入選“世紀偉業—中國繪畫藝術特展。11月國畫作品《目標正前方》榮獲北京軍區建區70周年美術作品展金獎

名家評語

《二十一世紀實力派書畫家精品大辭典》評語:其作品以凝鍊靈動的筆墨,描述出博大精深的內涵,凸現了他對生活深入的觀察和對事物本質的深刻的把握。個性鮮明,神采飛揚,用筆簡潔流暢、章法考究規範、刻畫細緻真切、意蘊深遠。無論是謀篇造勢還是筆墨渲染,都顯示出其嫻熟的藝術功力,創造性的實現了藝術境界與表達手法、自由王國與現實空間的和諧統一,無一不是激情與靈感的自然流露,給人以極大的藝術享受,從多種角度折射出其馨香的品德和高潔的志向。在創作實踐與豐富新理論方面,兼容並蓄,大膽創新,精心創作多幅具有較高藝術研究價值的上佳作品,在書畫界引起廣泛關注,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豐富寶貴的藝術實踐為繁榮和發展我國傳統藝術提供難得的借鑑依據,對我國的書畫藝術的創新做出了突出貢獻。

歐陽中石--(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

湯濱學習書畫有靈性,將來一定能成大氣。

沈 鵬--(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

湯濱同志來自部隊的基層,具有一定的生活底蘊;將來在書畫藝術的領域將有所建樹。

李鐸--(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

凡制印神在刀法,妙在謀篇,湯濱君製品屈伸得法外之法,輕重有神外之神,誠為佳品。

任惠中--(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

湯濱很本色,豪放,智慧,有一種內蘊的樂觀。也很抒情,作畫是他心靈深處誠摯、熱情的傾吐。湯濱應屬穩健派畫家,一步步邁的堅實。

白煦---(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展覽部主任):

湯濱在篆刻、書法的基礎上鑽研山水、花鳥、人物畫,追求淡簡、靜穆和清雅高古的意境。平時常吟詩作詞,喜蘇東坡、陸放翁之詩。他的一些感懷、題畫詩,頗為人稱道。這種詩書花印齊頭並進的做法,沖分顯示了湯濱自身知識結構與修養要求的完備。

張旭光---(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

湯濱以理論研究為先導,以治印為突破口,書法、繪畫全面展開。他對書法的獨特理解,得到理論界的關注;篆刻的漢印真趣,且請新豪盪,小楷以唐人寫經為宗,卻見大刀闊斧之勢,行草書和繪畫亦頗見意趣。

相關報導

《深夜偶書》,“二十八年戎裝身,獨步京城皖才人。墨池飛出一支筆,馬良後人寫精神。”這首七律詩是畫家湯濱先生即興寫的,幾多霽月,幾許風雲。詩的意境似生命的泉水敲動堅實的岩壁,響起畫家心靈深處的清歌。湯濱的國畫人物作品落管如神,靈活多變,意明筆透,爐錘靈運,兼收西畫用色之長,富有斑駁陸離的豐富跳躍之感。齊白石老人說過,繪畫不似為欺世,太似為媚世,不似之似為之似,貴在似與不似之間。先生的有些作品是在似與不似之間。根據繪畫立意的需要,將形象本來的特徵向極處誇張,而導致藝術典型形象特徵更強烈,從而達到更濃郁的藝術效果,形成了獨特的藝術美。

湯濱先生的人物畫有一種閒適的美。閒適,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張揚人的本真境界的美。在現代節奏的後工業時代,人們穿梭往來於商業世界中,遠離了自然地本性,為世上的功名利祿忙碌,生活的節奏匆匆,人群在匆匆忙忙之中奔走。先生的人物畫閒適的美,遠離都市的喧囂,旨在表現一種人性本真的美,白雲在青空飄蕩,人與自然一體。他畫的高士,皆為陶淵明醉里之風流的淡泊之人,霜天聞鶴唳,雪夜聽雞鳴,得乾坤清純之氣。晴空看鳥飛,活水觀魚戲,識宇宙活潑之機。從他的幾尺高士圖中,便宛然可見千古高士之心。他的仕女,婉約清揚,巧笑儬兮,美目盼兮,清氣含芳,讀之,感心動目、綺麗難忘。

他筆下的仕女有古代仕女,有現代仕女,雖著裝有古今之別,但人物的幽思卻千古之相。其幽思如山間之空翠,水上之漣漪,潭中之雲彩,草際之煙光,若有若無,悅人心目,豁人靈性。顧愷之說過:“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台榭一定器耳,難成而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人物畫是可以遷想秒得的,先生的人物畫就達到了遷思妙得的境界,代表了作者純淨的胸襟和深度的感覺。他以筆下人物的高雅、深遠、脫俗的特點,畫出自己的閒適、清潤和感悟,畫出了自由自在的心靈對世界本真的領悟,畫出了豐厚的心靈觸動著每秒光陰都成了黃金。他的《金陵十二釵》《品茗圖》《踏春圖長卷》《博弈圖》等作品的人物,容貌、形體與精神,飄若驚鴻,嬌嬌脫俗,具有人格美。人物的原始形象,許多都是從《八十七神仙卷》、任伯年畫中人物發展起來的,故而如此脫俗又高古之風。他總是置人物在一定的畫面氛圍中,人與自然相映成趣。小橋流水、樹林與庭院,那族族芳芳的花,那依依似君子的竹,那深蓋屈盤而上的藤蘿,那得雨便欣然翠展的芭蕉------真是枝低疑欲舞,花開似含笑,讀湯濱的人物畫,其閒適的美讓人忘卻天下煩心事,心平氣和,一片空明,得片刻的瀟灑,返璞歸真。

湯濱先生的人物畫有一種夢幻的美,夢幻總是朦朧恍惚,虛無飄渺的,而且總是優美的甚至完美的,在虛虛實實構成的張力中,在想像的自由和幻想中,夢幻天生具有美的品質。《待歸》《海的女兒》《陽春三月枇杷香》《草原的記憶》等作品中的女兒們,半工半寫,如痴如醉,是期待,是嚮往,是詩意,是夢境,是回想?是夢中之景,夢中之人,夢中之情,夢中之畫?縷縷的情思,織就生命的憧憬,反響著世界神秘的回音。《踏春圖長卷》灰濛濛的氛圍中,在矯嫩綠葉襯托下的醉人梨花,與翡翠般草地呼應中,一執團扇女子,遠想、凝思,似夢如煙,一種遙遠的情思引著我們去追尋。他畫中的人物表情有種朦朧的恬靜,絕非世俗之容,好在像夢,是有色彩的瑰麗而朦朧的夢,妙在有詩,是有畫境的詩,先生筆下的人物,如前所述,總是置人物在一定的畫面氛圍中,而且大多是與花卉果木融為一體,藤蘿、牽牛、百合、紫薇、墨竹、枇杷、柿樹、山楂樹等等千姿百態的花木,在他的筆下,半工半寫,亦醉亦醒,與淡妝濃抹總相宜的人物相應,慌兮惚兮,如夢似幻。人在一花一草、一樹一葉中呈現著無限,悠然意遠,怡然自得,夢幻的美透露出先生超凡脫俗的詩意哲思的心境。

先生的人物畫有一種古典的美。古典的美主要表現在他的繪畫的表現形式方面。首先,書法用筆曲折、流動。書法用筆,是繪畫的古典美。用筆就是用線,用線來表現一切的形體,線是造型的手段,力求用線表現人物骨骼,做到“線生骨”,追求力透紙背,將書法用筆方式運用到人物的線條中,富有節奏和韻律。如他的《水墨人物四條屏》,圖中人物均用線條勾勒而成。用筆起著支持人物形象的作用,線條氣脈貫通,曲折、流動,曲折流動的線條,將人物形象動態的氣勢盡現畫中。在流動中閃現著人物的歡愉之情、體態之美。其次,墨色之韻氣象萬千。作畫時墨中水的多少,形成了不同的墨色變化。筆不能離墨,墨不能離筆,墨以筆為骨,筆形墨質,唇齒相依。筆墨是寫意人物畫的靈魂,是一種境界。

先生用墨充滿活力,氣韻生動。他的水墨色澤時而冷靜,時而奔放,時而厚重,時而清麗,時而若澀,時而甜美,如同天地四時,不斷變化,不斷更替,氣象萬千。如《秋韻圖》,水天相連、氣蘊瀰漫的油油的樹下,一個純情、閒麗少女,顏色如朝霞,含情弄紈扇,幽閒、明淨,絕世而獨立,精妙無比,令人難忘,自覺人生之美麗。墨色之韻氣象萬千,或淡或濃,或乾或濕,人在心靜地寬閒約花同醉一壺裡,真是多少閒情閒緒花草中。筆墨是水墨語言的本質方法,用筆用墨成就了水墨繪畫的質,與自然之質的精神內通,並導出許多筆法與墨法的技巧。

先生的人物畫有一種光線的美。傳統寫意人物畫色彩運用,應多向西畫學習。寫意人物畫的色彩,可以是水墨為主的,也可以是以色為主以墨為輔的,還可以是墨色相間的。先生的寫意人物畫雖然色彩豐富,但卻是以筆墨為主,色彩為輔的。他在運用色彩時,注意色彩光學特點,注意色彩的明度、純度和色相,以及用色之立體感等特點,這是吸收了西畫的藝術語言。這種用色是為了融神,即色以融神,墨以植骨。他的色彩的審美風格是淡雅而平和的。《春風和氣圖》畫中的女子拾翠尋芳,其背景之春花明媚、迷人,畫面底色為黃綠調子,形成了光亮、透明的光的色調,具有一定的立體感,又有一定的裝飾性,二月春光如濃酒。在《有人獨對芭蕉坐》中,一凝望的女子在紅裝牡丹圖案與淡藍淡紫的牽牛花、竹葉和密草輝映下,顯得端莊又甜美,道出了先生筆下女子的光彩的美。借鑑西畫藝術語言時,先生的宗旨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主流語言是本土化的。

先生的人物畫之美,美在神韻。神韻不是沾之與物的自由精神,是一種心靈的美,哲學的美。先生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他的人物畫的深層底蘊是他的哲思。他喜歡讀《老子》、《孔子》、黑格爾、車爾尼雪夫斯基。他是一個崇尚自由精神超然於物外的遠致之人。先生是一個喜歡大自然勃勃生機的人,他經常與自然的花草樹木對話,記錄了花草樹木的千姿百態。先生是一個具有人文關懷的人,他用畫筆栩栩如生地記錄了天南海北許許多多生活人物的形態。

獨特的繪畫語言,既有創新,又有繼承。先生善於學習、研究和探索,喜歡讀名人字畫,他買了上千冊名家畫集。眾所周知,在傳統繪畫中,花鳥畫與山水畫一樣,成就非常高,高於國畫人物。所以,他認為國畫花鳥語言,是國畫人物重要的繪畫語言組成部分,人物畫需借用花鳥畫的繪畫語言,而且花鳥還是人物畫的背景構成成分。學習傳統繪畫,必須精通國畫花鳥,他學習了八大山人、揚州八怪、吳昌碩、李苦禪花鳥畫的色彩與細緻刻畫等方法技巧。這樣,他就集古人和大師們的大寫意的氣勢、構圖與諸家畫派的小寫意技法於一體,形成了大境界與抒情筆觸相交融的藝術風格,並且遷移到寫意人物畫中。花草樹木構成的畫中的人物背景,安謐、闊大,人在景中行,物我合一。

先生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因此,他有豐厚的繪畫語言基礎。他將西畫的一些技法套用到國畫人物中。西方寫實性繪畫的色彩知識,西方寫實性繪畫光與影的處理技法,都被套用與國畫人物的創作之中。造型,既要學習傳統的又要學習西方的造型。學習西方的造型,能注入新的觀念。作為西方的造型樣式,就其方法本身來講,大體可分為體面造型與線面造型兩類。前者與中國畫筆墨語言所要求的造型方式不符,所以無法被引進寫意人物中。素描中線面造型,通常也被稱為結構素描。古典素描中的米開朗基羅、丟勒、荷爾拜因和現代素描中的畢卡索、馬蒂斯、魯奧等,就屬於這種素描。這種線面造型的素描方式接近或部分相同於寫意人物畫的造型要求,所以,往往被寫意人物畫的創作所吸引。當然,結構素描向寫意人物畫過度轉移,是必須經過筆墨的表現的。先生寫意人物造型,明顯帶有西畫的結果素描的印記。速寫是一種準確、簡練、迅速地描繪畫物象的繪畫形式。只把速寫水平的高低、成就大小的唯一標準縱然不同,但在對速寫的理解和表現上,確能看出一個畫家在繪畫方面的敏銳感覺程度和靈氣。速寫是一門學問,自有門裡門外之分。所謂“入門”,即掌握其科學規律。“俗以愚受,愚以蒙昧”,誰能掌握其規律,知其里表,而且越快越好,又加上十倍的刻苦磨練,磨練中加深對規律的理解,即熟能生巧,誰就能變得聰明和敏銳。先生以多種手法繪製了大量技法嫻熟、生動有趣的速寫作品。當然,他也取用於傳統人物造型。不論是取法於傳統的,還是取用與寫生的,寫意人物畫的造型,都具有形式美的力量。達到中國人物畫一直追求的神由形而生,形隨神而造的境界,形神兼備。

方寸巧心通萬造。先生的國畫人物,正隨著畫路里程上的不斷探索和實踐,日漸現出獨特的藝術品位,也許更加富有藝術意蘊的佳作,會像明媚春光中的二月蘭一樣多而芳香,盛開在中國大地上。

世界華人藝術大獎獲得者(一)

世界華人藝術大獎由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發起,世界華人交流協會、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世界藝術家協會、泰國華夏國際交流中心聯合海內外有關單位舉辦的“世界華人藝術大會”,自1997年在香港成功舉辦了首屆世界華人藝術大獎(大會),已連續舉辦了六屆(每年一屆)。大會的宗旨為“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國際交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