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昭潭書院

簡介

昭潭書院,位於湖南湘潭。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知縣方伯建於城西。乾隆八年(1743)知縣李松增建學舍5齋,置學田415.5畝。其時每年正取生員10名、童生20名。後生、童生分別增為18名、22名,附取生、童各16名。十一、二十一年衡山聶燾兩次主講席凡數年,訂《學約》規範諸生。教學“以立志遠大,變化氣質為先務”,又以“敦樸實、慎交遊、養性靈”為“讀書明道之基”。日授《國小》、《四書集注》、《五經》、《性理》、《近思錄》等,以次講解,歲必一周;夜授古文、時藝,常至夜分。“月定五課”,以經書文、經解、詩試士。每年肄業者,不下數十百人。三十六年知縣羅宏漳建麗澤堂5間,增學田至963畝。時邑人潘世曉等制訂擇院長、選生徒、變氣質、敦友誼、尚實學、定課程、謹防閒、愛學舍等《學約》8條,教諸生以經史為“學問之根”,“究心”十三經、二十二史及諸子百家,不得徒“工八股,博取榮名利祿”。同治三年(1864)邑人袁教之等捐銀近萬兩重修院舍,並增田至2042畝,年收租谷2100石,教諭鄒湘倜倡置官書30餘種。院長年薪谷200石,正取生、童月膏火谷分別為1.5、1.25石,附取減半,每年按8個月發給。光緒十三年(1887)邑人彭會昌、陶成易等增購新書藏於奎星閣。山長如寧多王坦修、善化俞東枝、衡山林學易、本縣龍瑛、王闓運(以船山書院山長兼)等,皆湖南名進士。二十八年改為縣立昭潭高等國小堂。三十三年設縣教育會於此。宣統元年(1909)縣臨時中學遷入,1944年院舍東部為日軍飛機炸毀,1947年秋修復,改作縣立中學女生部。1953年改辦湘潭師範學校,1987年10月改為湘潭師專。其址今為湘潭師範學院南院,尚存部分建築及碑刻。

對聯

君試思世變何如哉?橫流滄海,頻起大風波,河山帶礪是誰家?願諸生嘗膽臥薪每飯不忘天下事;
士多為境遇所累耳!咬得菜根,才算奇男子,將相王侯寧有種?看前哲斷齏畫粥,讀書全靠秀才時。
清代吳熙題飯廳
 

學譬為山,願諸生拾階而登,各達岳山極頂;
道猶活水,看多士溯流以上,共錄湘水源頭。
李崧題昭潭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