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三公子

湖湘三公子

湖湘三公子是指清末民初湖南三個著名人物陳三立、譚嗣同、譚延闓的合稱。

基本信息

陳三立

陳三立陳三立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
陳三立出身名門世家,為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與譚延闓、譚嗣同並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並稱“維新四公子”,有“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之譽。他於1892年壬午鄉試中舉,歷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變後,與父親陳寶箴一起被革職。1937年發生“盧溝橋事變”後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欲招致陳三立,陳三立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
陳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詩》及其《續集》、《別集》,死後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譚嗣同

譚嗣同譚嗣同
譚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學》,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譚嗣同早年曾在家鄉湖南倡辦時務學堂、南學會等,主辦《湘報》,又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
公元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33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

譚延闓

譚延闓譚延闓
譚延闓(1880—1930),字組庵,號無畏、切齋,湖南茶陵人。與陳三立、譚嗣同並稱“湖湘三公子”;與陳三立、徐仁鑄、陶菊存並稱“維新四公子”。曾經任兩廣督軍,三次出任湖南督軍、省長兼湘軍總司令,授上將軍銜,陸軍大元帥。曾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1930年9月22日,病逝於南京。去世後,民國政府為其舉行國葬。譚延闓有“近代顏書大家”之稱,著述有《組庵詩集》等,其精於美食,為組庵湘菜創始人。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譚延闓為介紹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