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學

基本概念

又稱湖泊學。陸地水文學的分支學科。研究湖泊(包括水庫)的形成與演變,湖泊中各種水文現象的發生與發展規律及湖泊資源利用等。其研究起始很早,初為定性描述。20世紀20年代後,廣泛套用質量守恆和能量守恆原理,提出水量平衡、沙量平衡、鹽量平衡等理論,結合流體力學理論,使研究從定性走向定量。50年代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同位素及遙感技術的套用和精密測量儀器的研製,為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60年代後,國際水文十年IHD)活動的開展,使湖泊水文研究進入了國際合作研究階段。
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①湖泊的成因和形態;
湖泊水量平衡及熱量平衡特點;
湖水運動規律;
④湖泊水化學和湖泊污染特性;
⑤湖泊沉積過程及湖泊演化規律;
⑥湖泊中的生物資源;
⑦湖泊資源的開發利用等。現代湖泊水文學研究套用模擬技術建立湖泊水文現象的模擬模型;加強水量平衡基礎理論研究,闡明湖泊水文現象內部聯繫;注重湖泊環境效應研究,綜合開發利用湖泊資源。

圖書

基本信息

作者:李小平 等
ISBN:978-7-03-035809-7
定價:128
開本:16 裝幀:圓脊精裝 頁碼: 376
初版時間:2012-11
專業分類:生物學,生態學,資源與環境科學
讀者對象:《湖泊學》將湖泊學的經典範例和最新成果融合在一起,使讀者既能從前幾代湖泊學家的研究工作中學習湖泊學的基本原理,又能從最近幾十年湖泊學的實踐中領悟和把握湖泊學的未來。本書適合作為高等院校生態或環境資源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用書或參考書,也可以為從事環境和水務管理領域的廣大科研及管理人員提供系統的湖泊科學知識。

內容介紹

《湖泊學》從生態系統角度討論了湖泊的結構、功能、營養狀態、物種演替和湖泊學的基本原理,主要介紹了湖泊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富營養化過程和藻類水華過程中的經典理論、發展過程及在氣候變化下的新發現。還討論了湖泊學的兩個重要分支:比較湖泊學和套用湖泊學。前者比較了不同地理位置及不同氣候帶湖泊的物理化學過程和季節變化、生產力和生物多樣性,以及湖泊資源等方面的異同;後者提供了湖泊生態恢復或修復的成功案例和主要技術。

作譯者介紹

李小平: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1998年獲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態學博士,曾任美國EPA生態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員,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曾參與美國Superfund清潔湖泊診斷與可行性研究,科技部“863”計畫滇池入湖河流水環境治理技術與工程示範項目,上海城市水環境質量改善改善技術與綜合示範項目,以及“十一五”水專項湖泊營養物基準和富營養化控制標準的研究;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土壤與地下水專業委員會委員,先後獲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上海市科學進步獎一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過近50篇論文和專著。

編輯薦語

湖泊是全球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相對獨立的生態系統特性使其成為環境科學、生態學、生物學、資源科學等關注和研究的重要對象。本書是國內第一部系統、全面介紹湖泊學基礎理論的著作,全書內容全面、編排合理,適合本科生、研究生學習,也適合初涉該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參考和學習。
湖泊領域初學者的必備教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