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雪峰山

湖南雪峰山

雪峰山脈主體位於湖南中部和西部,是湖南境內重要的山脈,雪峰山位於中國湖南省西部沅江與資水間,為資江與沅水的分水嶺。 日軍的“芷江作戰”,中國稱湘西會戰或雪峰山會戰。 日軍的主攻方向是湘中和湘西南的雪峰山地區,湘北的桃江、安化只是由64師團和68師團一部協攻。

概述

雪峰山[1](Hsueh-feng亦作Xuefeng)因山頂長年積雪而得名。雪峰山脈主體位於湖南中部和西部,是湖南境內重要的山脈,雪峰山位於中國湖南省西部沅江與資水間,為資江與沅水的分水嶺。南起湖南省與廣西壯族自治區邊境,與八十里大南山相接。北止洞庭湖濱。西側是湘西丘陵。東側為湘中丘陵。東北西南走向。褶皺斷塊山。南段山勢陡峻,北段被資水穿切後,漸降為丘陵。長350千米。主峰蘇寶頂,海拔1934米,位於默陽與澗口之間。次高峰白馬山,海拔1781米。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各種杉木為主,垂直分異明顯。有錫等礦產資源。水資源豐富。山區築有柘溪、黃材、水府廟等水庫。崀山風景區為最新開發的旅遊景點,為第四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抗日戰爭末期的湘西會戰最後一仗主戰場為雪峰山東麓的洞口縣的高沙、江口、青岩、鐵山一帶。

地貌
雪峰山為正向構造的古老隆起山地,南起於湘桂邊境的 ?雪峰山大南山,尾翼傾伏於洞庭湖區,綿亘300餘公里,橫跨80~120公里,具有千米以上的峰巒嶺脊,中段山脊標高1200~1700米,主峰羅翁八面山蘇寶頂海拔1934米。山體受繼承間歇式抬升活動和外力作用的影響,呈現900~1100米、650~800米、450~550米、240~350米等多級剝夷面。溝谷切割深度自150~750米不等,加之斷層發育,嶺壑交替起伏。整個山體兩側,大致呈現出東坡陡峻、西坡緩傾的地勢。沅江支流巫水、漵水、夷望溪,資水西源及其支流平溪、辰溪等均出自山地兩側。兩條幹流切過雪峰山體中北段,河道呈“S”狀轉折,形成峽谷。

自然氣候

氣候條件

山地冬冷夏涼、潮濕多雨。高居1405米處的雪峰氣象站年均溫10.5℃,1月均溫-0.5℃,7月18.3℃,年降水量1780毫米,相對濕度87%,霧日247天,年日照時數1144小時,年積雪日數19天。山地主要土壤為黃壤,分布在海拔200~1000米的地帶;1000~1400米的地帶分布有黃棕壤,頂部為山地草甸土。森林植被具有較明顯的垂直帶譜,植被處於華中區系與華南區系的交匯地帶,並具有較多的黔桂區系成分,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自然資源 ?

水文資源
發源和流經山區的河道,水能資源豐富,建有柘溪水電站和大圳水庫等水利水電工程多處。陸上交通有東起 ?雪峰山邵陽、常德兩市的公路幹線翻過山地埡口進入湘西地區;湘黔鐵路沿資水和沅江之間的山地埡口溝通東西兩側。
礦產資源
礦產有鐵、錳、銻、鎢、鉛、鋅、銅、金等。發源和流經山區的河道,水能資源豐富,建有柘溪水電站和大圳水庫等水利水電工程多處。陸上交通有東起邵陽、常德兩市的公路幹線翻過山地埡口進入湘西地區;湘黔鐵路沿資水和沅江之間的山地埡口溝通東西兩側。
生物資源
湖南雪峰山植被 森林植被具有較明顯的垂直帶譜,植被處於華中區系與華南區系的交匯地帶,並具有較多的黔桂區系成分,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森林資源約占全省的50~60%,在那(音nuó)溪(洞口)、八面山(黔陽)、黃桑(綏寧)、竹岔山(城步)、雲山(武岡)、界福山(新寧)等原始次生林區可見三尖杉、泡花楠、 香果樹、銀木荷、紅豆杉、金葉白蘭、鵝掌楸、亮葉水青岡、 五針松、長苞鐵杉、銀杏、雲山鍾萼木、雲山椴、雲山白蘭、銀杉等若干特有種和古稀珍貴樹種。林麝、毛冠鹿、水鹿、華南虎、金錢豹及紅腹錦雞、黃腹角雉、金雞、白鷳、相思鳥等珍禽異獸常棲息其間。
森林資源
據洪江市“十五”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統計資料,雪峰山省級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高達90.7%;林地面積為4021.3公頃,占公園總面積的99.9%,其中:有林地面積為3029.4公頃,占公園總面積的75.2%;喬木林地面積3003.5公頃,其中:天然林面積為1313.5公頃,人工林面積為1690.0公頃;按樹種組分:針葉林面積為1712.7公頃,闊葉林面積為1290.8公頃,竹林面積25.9公頃。另外還有灌木林面積638.4公頃。
雪峰山森林群落髮良好,除木本植物外,真菌、苔蘚、地衣、蕨類、草本植物等林下、林間植物種類繁多,其中不少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如味道鮮美的松茸菌、牛肝菌、木耳、蕨菜、獼猴桃,藥用的天麻、靈芝、何首烏、半夏、黃姜、麥冬、絞股蘭、魚腥草等。
野生動物
雪峰山野生動物物種資源十分豐富,其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是野生動物棲息繁衍的理想之地。據調查,境內有野生動物約190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16種,其中Ⅰ級有2種,即:雲豹、黃腹角雉;Ⅱ級有14種,即:大鯢、穿山甲、獐、豺、青鼬、草鴞、長耳鴞、短耳鴞等。野生動物中,以蛇類和鳥類最為常見,如五步蛇、眼鏡蛇、菜花蛇、烏梢蛇、畫眉、竹雞、斑鳩、大山雀、白頭翁、八哥、啄木鳥、角雉等。

景點介紹

萬畝杉木林

一行行杉木競相出頭,直插雲霄,遠望鬱鬱蔥蔥一片,似綠色的海洋。林中百鳥合鳴,悅耳動聽,令遊人留連忘返。

照天燭

位於主峰東側,高一丈余,原為一對。據傳無朝統 ?照天燭治者經司天監測定,湖廣有真命天子出世。為了破壞這裡出天子的風水,命人搗毀其一,現只留下照天燭一支。山後有七凹,相傳為盛油處。

雪峰寺

位於主峰東南凹地,始建於唐代鹹通年間(861年後),後曹兵毀。今有不少碑刻尚存。

試劍右

在雪峰山主峰中部下,好似鬼斧神工,奇特壯觀,世所罕見。相伎為三國時陸遜試劍所用,旁有陸遜戲青蛙的青蛙洞。試劍右旁現建有古樸豪華的劍石村,融石代建築美為一體。

丫髻亭

位於雪峰山頂峰,是一座六柱六角的琉璃瓦亭閣, ?丫髻亭在這裡俯瞰陸水湖區,300多個小鳥盡收眼底,湖面宛如一個巨大玉盤成懣明珠。遠眺蓴蒲大地。陸水河似一條彎曲的玉龍飛馳西北。萬里長江茫茫一線,依稀可辨。

雪峰山森林公園

2004年,雪峰山國有林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湖南省雪峰山森林公園”,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制。2007年4月開始,雪峰山國有林場逐級向國家林業局申請設立國家級森 ?雪峰山省級森林公園林公園,最後經中國森林風景資源評估委員會專家實地考察和會議評審,並經國家林業局審定,於2008年1月9日頒發《準予設立雪峰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的行政許可決定》,定名為“湖南雪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隧道

雪峰山隧道位於上海到瑞麗高速公路湖南邵陽至懷化路段之間,為雙洞雙車道隧道,全長6950米,是目前全國高速公路第三長隧道。貫通工期兩年零一個月,貫通橫向誤差為零毫米(規範誤差為300毫米),高程誤差僅7毫米(規範誤差為70毫米),實現了精確貫通,創造了特長隧道貫通誤差世界最小的記錄。工程總投資5億人民幣。施工單位為貴州省橋樑工程總公司第六工程處和中鐵二十局集團二公司。建設隊伍管理精細,創中國隧道施工史上罕見的“零死亡”記錄。正式通車後,汽車穿越雪峰山的時間將由原來的一小時四十分鐘縮短為七分鐘。[2]

旅遊指南

蒙洱茶,產於湖南雪峰山脈奉家山系蒙洱沖。其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茶芽內面呈金黃色,外層白毫顯露完整,而且包裹堅實,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銀針。蒙洱茶歷史悠久,唐代就已生產、出名。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時就曾選帶了蒙洱茶。後梁時已列為貢茶,以後歷代相襲。它的特點是:全由芽頭製成,茶身滿布毫毛,色澤鮮亮;香氣高爽,湯色橙黃,滋味甘醇。雖久置而其味不變。沖泡時可從明亮的杏黃色茶湯中看到根根銀針直立向上,幾番飛舞之後,團聚一起立於杯底。其採制要求很高,比如採摘茶葉的時間只能在清明節前後7-10天內,還規定了9種情況下不能採摘,即雨天、風霜天、蟲傷、細瘦、彎曲、空心、茶芽開口、茶芽發紫、不合尺寸等。

歷史文化

二戰進行到1945年初,法西斯德國只能是垂死掙扎,法西斯日本也已日暮途窮。日寇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日本本土被美中空軍狂轟猛炸,中國共產黨敵後戰場也早就開始了反攻。 但是,當時的人們並不認為勝利很快就將到來,戰爭很快就會結束,因為法西斯日本還很兇惡,在中國的陸軍還保持著它的強大,美國預測戰爭還很艱難,要打贏日本還須傷亡100萬美兵。美國不得不積極策動蘇聯對日作戰,為了使蘇軍參戰,美國甚至不惜犧牲中國的國家利益以滿足蘇聯的無理要求,如答應中國的外愛貓撲,愛生活立,答應戰後蘇聯在中國東北有特殊利益。日本一直想結束中國戰事,從中國戰區脫身,它唯一的辦法就是從軍事上擊破蔣介石集團,因為在政治上雙方的要求相差太遠,難以達成協定。日軍一直想攻下重慶,只是中國軍隊太難打,不能如願。
1944年下半年,日本本土重要軍事地帶遭到美中空軍的地毯式轟炸。1945年初,為了解除來自芷江、老河口的空中打擊,威脅陪都重慶,再轉而對付太平洋美軍可能出現的沿海登入,日本蒐集兵力,決定進行老河口和芷江作戰。 1945年1月29日,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召開“南京會議”,決定以第二十軍為主力進攻湘西,奪取芷江;以第十二軍、十三軍各一部為主力,進行鄂北、豫西作戰,奪取老河口。原計畫是從“芷江作戰”開始,後因二十軍準備不遂,3月22日,鄂北方面先發動了進攻。日軍在豫西、鄂北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經中國軍隊英勇奮戰,堵住了日軍,後來雙方呈膠著狀態。 ? ? 日軍的“芷江作戰”,中國稱湘西會戰或雪峰山會戰。因為會戰的主戰場在雪峰山地區,即使按日軍的主攻目標,也只是奪取湘西的芷江,而不是整個湘西,況且以日軍的企圖來命名整個會戰是不對的。 日軍的主攻方向是湘中和湘西南的雪峰山地區,湘北的桃江、安化只是由64師團和68師團一部協攻。日軍的主攻方向又分三路,南路日軍從桂北的全州(敵11軍34師團)和湘南的東安(20軍68師團關根支隊即58旅團)出發,經新寧、武岡、綏寧攻洪江、安江,直指芷江。中路日軍(20軍主力116師團)從邵陽市周圍的資江東岸出發,以湘黔公路為主經今隆回、洞口、安江或漵浦攻芷江。北路日軍(11軍愛貓撲.愛生活混成86旅團和20軍47師團重廣131聯隊)從資江東岸出發,攻新化、漵浦或隆回北部直指芷江。每路又是以聯隊為單位多頭並進,期望在多路突進中尋找中國軍隊的弱點,以期突破。中國軍隊是怎樣對付日軍的呢?1944年日軍占領寶慶(即邵陽)後,中國軍民就開始做防禦準備。破壞湘黔公路,在廣大雪峰山地區挖掘工事,駐防要點,並進行整體防禦規劃。對付日軍的是抗日的英雄部隊——王耀武的第四方面軍,74軍,18軍,100軍,73軍,這些部隊從上海一直打到湘西,經歷過主要的對日會戰,久經沙場,屢次重創日軍,令日軍頭痛。特別是74軍,被普遍認為是抗日時最能打的部隊。74軍防守洞口為中心,漵浦龍潭、綏寧北部、武岡、新寧一線;100軍防守以隆回為中心的新邵、洞口公路部分地方、新化南部、漵浦等地區;73軍防守新化、安化、新邵地區,其193師則撥與74軍守衛綏寧。湯恩伯的第三集團軍26軍守衛湘西南的綏寧南部及以西地方協助第四方面軍防守。國軍採用類似薛岳“天爐戰”(長沙會戰三次戰勝日軍)的戰法,利用雪峰山優越的地形,前松後緊,節節抵抗,以空間換時間,不斷消耗敵人,在抵抗中尋找敵人的主攻方向和弱點,調整兵力,最後阻住敵人和消滅敵人。國軍的方針是正確的,廣大官兵英勇作戰,特別是前沿要點,敵眾我寡,我軍往往只有一個連或一個排的兵力防守,有幾個地方甚至堵住敵人一個聯隊的瘋狂進攻達幾天之久,沒有命令不退卻,直至全部壯烈犧牲。日軍的戰術能力還十分厲害。日軍進攻時前線的兵力占優勢,戰術火力也比國軍強,國軍兵力有限,不可能處處設防,而且雪峰山脈並不太高,步兵還是能找到小道通行。日軍行動迅速,109聯隊的先頭部隊襲守軍,施鬼計,繞關卡,僅僅四天時間,就穿行百餘公里,翻過了雪峰山幾道最險峻之地,越過雪峰山主脈,到達雪峰山西麓的漵浦龍潭地區。剛離開龍潭前往漵浦縣城的74軍51師,聽到訊息,連夜緊急回防,占領龍潭以東的一些小高地,幸好日軍的先頭部隊只有一個大隊,109聯隊的大部隊則被國軍100軍節節抵抗,直到幾天后才趕到,這樣,日軍喪失了再突破的戰機,被英勇的51師牢牢阻擊在龍潭以東的崇山峻岭之中,連續23晝夜,日軍不能越雷池一步,後來,100軍和18軍的部隊前來合圍,打死日兵千人以上,日軍退兵時,在離龍潭十餘公里的洞口馬頸骨等地方死亡近2000人。這股日軍4000餘人基本被消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