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醫藥學院

湖北醫藥學院

湖北醫藥學院座落於湖北省十堰市,創建於1965年,2010年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湖北醫藥學院。學校立足湖北,面向全國,重點輻射中西部地區,努力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適用型醫學人才。以本科教育為主體,適度發展研究生教育和繼續教育,逐步發展留學生教育。學科門類以臨床醫學、護理學為主體,藥學、醫學相關學科、管理學相互滲透、協調發展,涵蓋醫學、管理學和理學三大學科門類。經過4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發展成為鄂、豫、陝、渝等省(市)結合部醫學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湖北醫藥學院湖北醫藥學院
湖北醫藥學院湖北醫藥學院
武當北麓,漢水之南,矗立著一座現代化的汽車城--湖北省十堰市。這裡連南接北,承東啟西,地處武漢重慶西安鄭州四大中心城市的交匯處。湖北醫藥學院就座落於該市的中心,是我國中西結合部鄂渝陝豫毗鄰地區8地市2600多萬人口中唯一的國家普通高等本科醫學院校。
1965年秋天,原湖北省人民委員會決定,由原武漢醫學院選派一批骨幹教師和管理幹部在原鄖陽地區行署所在地十堰創辦醫學院校,並於當年開始招生。學校1977年開始普通本科教育,1994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正式列入國家普通高校序列,並定名為鄖陽醫學院。1995年開始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1996年首批一次性通過全國普通高校本科合格評估。2006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並獲得優秀結論。2008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定為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2010年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湖北醫藥學院。經過4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發展成為鄂、豫、陝、渝等省(市)結合部醫學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目前,學校占地42.17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11.7萬平方米;固定資產4.5億元(不含附屬醫院21.7億元),教學科研設備總值9500多萬元。《湖北醫藥學院學報》為國家統計源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收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擁有鄂西北地區最大的圖書館,館藏圖書81.04萬冊,配有光碟檢索系統,校園網覆蓋全校,是鄂西北唯一的中國教育科研網城市節點。
學校立足湖北,面向全國,重點輻射中西部地區,努力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適用型醫學人才。以本科教育為主體,適度發展研究生教育和繼續教育,逐步發展留學生教育。學科門類以臨床醫學、護理學為主體,藥學、醫學相關學科、管理學相互滲透、協調發展,涵蓋醫學、管理學和理學三大學科門類。
學校共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7026人(不含藥護學院5323人),設有臨床醫學護理學麻醉學醫學影像學藥學醫學檢驗口腔醫學康復醫學、公共事業管理(醫療保險、衛生法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10個本科專業,以及與之相應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專業。其中麻醉學、護理學為國家特色建設專業,麻醉學為省級本科品牌專業,護理學、口腔醫學、藥學和臨床醫學為省級本科品牌建設專業。擁有人體解剖學、內科學、生理學、臨床麻醉學和外科護理學5門省級精品課程。這些專業很好地適應了社會需求,生源和就業形勢良好。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不斷增強學科綜合實力。現有內科學、外科學、麻醉學3個碩士點立項建設學科,基礎醫學、藥學、生物學3個碩士點支撐學科,內科學、外科學、麻醉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4個省級重點學科,臨床醫學、藥劑學2個為省級重點建設學科,外科學、內科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麻醉學4個湖北省“楚天學者計畫”設崗學科。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北中醫學院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學科點覆蓋27個二級學科37個專業。擁有1個省級胚胎幹細胞研究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英語語言學習中心和1個計算機學習中心。建有基礎醫學、再生醫學、生殖醫學、臨床醫學、器官移植與肝膽外科5個高水平科研所(室)和鄂西北地區唯一的SPF級實驗動物中心。為人才培養和科研水平、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近五年來,學校共承擔科研項目632項,其中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3項,國務院部門項目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3項,在中外期刊發表論文6166篇,SCI、EI、ISTP收錄290篇,其中劉忠武教授在《nature》、《CellMetabolism》上發表的論文引起國內外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出版專著、教材194部,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27項,鑑定科技成果108項,獲得發明專利36項。

歷史沿革

1965年11月,原湖北省人民委員會決定在十堰創辦醫學院校,命名為武漢醫學院鄖陽分院。
1985年,更名為同濟醫科大學鄖陽醫學院。
1994年,正式列入國家普通高校序列,並定名為鄖陽醫學院。
1996年,首批一次性通過全國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1998年,十堰市衛生學校整體併入鄖陽醫學院。
2006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並獲優秀結論。
2008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定為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
2010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湖北醫藥學院。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680人,其中正高職稱93人,博士106人,碩士223人。享受國務院、省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9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1人,湖北省“111”工程人才2人,省市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7人,有30餘人(次)獲得國家、省、市“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三育人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楊桂元、戴宗晴、王倫長張群林、郭仁慈、曾孔生、吳紹光劉菊英、李濤、張昌軍王家寧、郭鄂平、王瑋、張建鄂、蘭明銀、程范軍等一批知名專家教授辛勤耕耘在教學、科研、醫療一線,為學校的教學、科研、醫療作出了突出的貢獻。陸士新、阮長耿、樊代明、周道洪等41名國內外著名專家、中青年學者被聘為客座教授、特聘教授或首席學科帶頭人。

學校現有專職教學科研人員652人,其中教授及相當職稱者103人,副教授及相當職稱者202人,中級職稱者197人;具有博、碩士學位者504人。高級職稱人員、博碩士學位人員分別占教學科研人員總數的46.8%、77.28%。教師中有“楚天學者計畫”特聘教授1人、楚天學者4人,省“111”工程人才1人,享受國務院、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5人、省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2人、省市級學科帶頭人58人。兼職碩士生導師134名,其中具有獨立招收培養研究生資格者72名。另有30餘人(次)獲得國家、省“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專業設定

學校開設有臨床醫學、麻醉學、醫學影像學、護理學(含國際護理)、公共事業管理(醫療保險衛生法學)、藥學、口腔醫學、醫學檢驗、康復治療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10個本科專業和臨床醫學、護理、醫療美容技術、康復治療技術等4個專科(高職)專業,並有全科醫學、急救危重病醫學等輔修專業。其中麻醉學、護理學是國家級特色專業,麻醉學、護理學、口腔醫學和藥學是湖北省本科品牌專業。

學科建設

學校擁有內科學、外科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麻醉學和藥劑學等5個省級重點學科,有7門省級精品課程,8個省碩士點立項建設學科。建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三級(腫瘤)實驗室、胚胎幹細胞研究省級重點實驗室、臨床醫學研究所、基礎醫學研究所、生命科學研究所、肝臟外科與器官移植研究所等多個高水平科研平台,擁有鄂西北地區唯一的SPF級實驗動物中心、生物(醫學)基礎實驗、臨床技能培訓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以及英語語言學習中心、計算機學習中心等多個大型公共實驗教學平台。近三年承擔科研項目632項,其中國家級14項、省部級32項;發表論文3583篇,SCI等收錄215篇;出版專著、教材117部,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55項、發明專利159項,轉讓科研成果2項。

學術科研

科研機構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不斷增強學科綜合實力。現有臨床醫學、基礎醫學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和護理學3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藥劑學為省級二級重點學科,內科學、外科學、麻醉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4個省級重點學科,外科學、內科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麻醉學等6個“楚天學者計畫”設崗學科。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湖北中醫學院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學科點覆蓋27個二級學科37個專業。擁有1個院士工作站、1個國家中醫藥三級實驗室、1個省級胚胎幹細胞研究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以及2個大學生創新活動或實習實訓基地。建有基礎醫學、再生醫學、生殖醫學、臨床醫學、器官移植與肝膽外科5個高水平科研所(室)和鄂西北地區唯一的SPF(無特定病原體)級實驗動物中心。為人才培養和科研水平、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科研成果

學校共承擔科研項目632項,其中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3項,國務院部門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2項,在中外期刊發表論文3583篇,SCI、EI、ISTP收錄558篇,其中劉忠武教授在《nature》、《CellMetabolism》上發表的論文引起國內外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出版專著、教材331部,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55項,轉讓科研成果2項,鑑定科技成果117項,獲得發明專利159項。

交流合作

學校堅持開放的辦學理念,同國內外醫學院校和科研院所保持著密切聯繫和友好合作關係。先後在主幹學科和聯合培養碩士點以非全職方式聘用了包括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獲得者Ferid·Murad教授、美國四院院士錢煦教授在內的45名海內外學者擔任客座教授、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注重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武漢大學醫學部等兄弟學校加強學科共建、科研師資培訓等合作,經常邀請著名專家來校從事學術交流活動,陳竺、陸士新、樊代明、阮長耿、鄧子新、楊叔子、樊明武、鍾世鎮、夏家輝、楊煥明、賀林等一批院士、留美博士和美、日、德、澳、羅馬尼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先後來校參觀考察、講學交流。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醫學院、美國威斯康星大學WiCell研究所等國外高校和研究機構,北京大學、中南大學、山西大學生命技術研究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內知名高校、研究院(所)科研人員多次到胚胎幹細胞實驗室開展科學研究,到生殖醫學研究所指導工作。2003年,學校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ACU大學和悉尼西南衛生署分別簽定了教學與管理人員交流、護理學聯通課程項目(學生交流和課程互認)、護理人員培訓(學生實習)等聯合辦學備忘錄並交付諸實施。2014年護理學院外籍院長維爾莉特.洛佩茲被聘任為國家高端外國專家。

專業介紹

一、本科專業介紹

臨床醫學

學制五年,畢業授予醫學學士學位。臨床醫學專業是我院最早開辦的專業,也是我院的重點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有較紮實的臨床醫療技能,並具有一定的醫學法律知識和人文社科知識的臨床醫療專業醫師,能從事各種疾病的臨床醫療工作,也可從事醫學教育、醫學研究、醫學法律和衛生事業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傳染病學等。
就業去向:在省、市(州)、縣各級醫院及其他衛生事業單位從事臨床醫療和科研工作;醫學院校、科研機構等單位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歷年就業率90%以上。
麻醉學
學制五年,畢業授予醫學學士學位。麻醉學專業開設於1989年,是湖北省最早、全國第二家開設的麻醉學本科專業。2003年被評為湖北省唯一醫學類本科品牌專業,2007年被評為國家特色專業。2008年麻醉學教學團隊被評為省優秀教學團隊,是麻醉醫師及研究生的培養基地。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紮實的臨床醫學知識和麻醉學知識及技能,並能熟練掌握麻醉操作技術,勝任麻醉學科各項工作的初級麻醉醫師。可從事麻醉學科及臨床醫學其他學科,如內科、外科等工作。
主要課程:臨床醫學專業主幹課程及麻醉學專業課程,如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麻醉生理學、麻醉藥理學、麻醉設備學、臨床麻醉學、疼痛診療學等。
就業去向:在省、市(州)、縣各級醫院及其他衛生事業單位從事臨床醫療和科研工作;醫學院校、科研機構等單位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歷年就業率90%以上。

醫學影像學
學制五年,畢業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全面的醫學影像學專業理論知識和紮實的醫學影像學專業診療操作技能,並具有一定的臨床醫療知識、醫學法律知識和人文社科知識的臨床實用性專業醫師。能從事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影像診斷工作,並能完成常規性的介入診療工作,也可從事醫學教育、醫學研究、醫學法律和衛生事業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醫學影像診斷學、超聲醫學、核醫學、影像技術學、影像設備學和介入放射學等。
就業去向:在省、市、縣等各級大中型醫療機構從事醫學影像診斷(醫學影像中心、放射科、CT室、MRI室、核醫學科、超聲醫學科等)工作或從事疾病介入診療工作(介入放射科、放射科等);亦可在醫學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或繼續學習深造進行醫學科研工作。歷年就業率100%。

口腔醫學
學制五年,畢業授予口腔醫學學士學位。口腔醫學專業依託鄂西北地區唯一的口腔專科醫院——十堰市東風口腔醫院組織實施專業教學,實行臨床見習導師制,以操作規範和臨床技能實戰能力為重點,著力培養理論基礎紮實、臨床技能造作過硬的實用型口腔醫學專業人才。2007年口腔醫學專業成為2007-2010年在建省級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項目。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醫學基礎理論和臨床醫學知識,掌握口腔醫學的基本理論和臨床操作技能,能在各級綜合醫院、口腔專科醫院及地方牙病防治機構從事口腔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和預防工作的套用型高級口腔醫學人才。
主要課程:醫學基礎及臨床相關課程、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組織病理學、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口腔黏膜病學、兒童口腔醫學、口腔預防醫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學、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等。
就業去向:在省、市(州)、縣各級醫療機構從事口腔臨床醫療和預防保健工作。歷年就業率100%。
康復治療學
學制四年,畢業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具有人文社會科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現代康復治療基本理論和技術,能在醫療衛生、學校、體育運動機構、社區衛生服務等部門從事康復醫療工作的高級康復治療師。主要課程:臨床醫學專業主幹課程及康復治療專業課程,如解剖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骨科學、神經病學、物理治療學、作業治療學、傳統康複方法學、康復功能評定學肌肉骨骼康復學、神經康復學、內外科疾患康復學等。 就業去向:在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及兒童康復機構從事臨床康復治療工作,並可在社區從事臨床康復醫療工作以及大、中專院校或特殊學校(聾校、語訓學校等)從事教學、管理及科研工作。

醫學檢驗
學制四年,畢業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紮實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級醫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門從事醫學檢驗及醫學類實驗室工作的套用型高級醫學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分析化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醫學統計學、檢驗儀器學、寄生蟲學及檢驗、微生物學及檢驗、免疫學及檢驗、臨床檢驗基礎、血液學檢驗、臨床生物化學及檢驗、診斷學、內科學、計算機基礎與套用等。

就業去向:在各級醫療機構、疾病控制中心、血液中心、醫學院校從事醫學檢驗教學和科研工作,也可在環境保護、海事檢疫、試劑研製及行銷等單位從事醫學檢驗相關工作。歷年就業率90%以上。
藥學
學制四年,畢業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藥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級醫院和醫藥行銷、管理及生產部門從事醫院藥學、藥物分析、藥品管理、行銷以及生產工作的套用型高級藥學專門人才。在教學中強調“專”與“博”相結合,能力與科研並重。在課程設定方面,前期趨同,夯實專業基礎;後期分化,突出就業優勢,形成厚基礎、寬口徑、精專業、多出路的辦學格局,深化教學改革,突出專業方向,培養實用型藥學高級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按照一專業四方向的培養目標,在大藥學專業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意願及成績,劃分為藥物製劑、中藥資源與開發、醫藥行銷、臨床藥學四個方向,主要課程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藥物化學、藥理學、藥劑學、藥物分析學、藥事管理學、臨床藥物治療學、天然藥物治療學、天然藥物化學、臨床醫學概要等。
就業去向:在藥品生產企業、各級醫院製劑室從事藥品生產、GMP管理、藥品質量控制等工作;在各級醫療單位從事各種臨床藥學服務、醫院藥事管理、臨床藥學研究等工作;在各級醫療機構及醫藥企業從事中藥新藥開發及中藥資源開發等工作;在各類醫藥企業、藥品監督管理及相關機構從事分析、策劃、市場行銷工作。經過多年探索實踐,藥學系基本實現了實習就業一體化的實習就業模式,歷年畢業生就業率都在95%以上。
護理學
學制四年,畢業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護理學專業開設於1999年(在湖北省屬院校中開設最早),2005年被評為“湖北省高等學校本科品牌專業建設項目”。
培養目標:培養能夠適應21世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具備現代護理學基本理論知識、操作技能以及相關人文社會科學的基礎知識,能在大中型醫療衛生機構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護理教育和護理科研的實用型高級護理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基礎醫學課程和護理專業課程,如:人體形態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微生物與寄生蟲學、護理倫理學、護理心理學、護理學基礎、護理禮儀與形體訓練、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神經精神護理學、康復護理學、護理管理學、護理教育、護理科研、社區護理學等。
就業去向:在大中型綜合性醫療單位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以及涉外護理工作;在高等院校和醫學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在社區從事社區健康服務工作。歷年就業率100%。
護理學(國際護理方向)
學制四年,畢業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培養能夠適應國際衛生保健事業發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與醫學基礎知識和較紮實的護理學專業基本知識與技能,熟練掌握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熟悉英語語系國家文化,能在國內、外各級醫院、教學科研機構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護理管理、護理教學和護理科研工作的涉外型高級護理人才。
主要課程:人體形態學、人體機能學、護理學導論、護理學基礎、護理倫理學、護理心理學、健康評估、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急救護理學、康復護理學、護理管理學、社區護理學、交往禮儀、護理教育學、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綜合、雅思聽力、雅思口語、雅思辭彙、雅思閱讀、雅思作文等。
畢業去向:出國留學;在涉外醫療機構或大中型醫療單位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工作;在高等院校和醫學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歷年就業率100%。
公共事業管理(醫療保險、醫療衛生)
學制四年,畢業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本專業設有醫療保險、衛生法學兩個專業方向,培養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熟悉我國醫療衛生及社會保障現狀,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現代管理、保險、法學、衛生政策等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醫學知識,能在醫療衛生與社會保障管理、醫療保險等單位從事管理工作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核心課程:基礎醫學概要、臨床醫學概要;管理學原理、公共關係學、組織行為學、西方經濟學、管理統計學、管理文秘、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保險學原理、醫療保險學、法理學、衛生法學等。
就業去向:醫療保險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各大中型醫療機構和有關科研院所等。就業面寬,發展前景廣闊,歷年就業率95%以上。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醫藥信息方向)
學制四年,畢業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醫藥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急迫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醫藥學和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設計與實踐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能在各大中型醫院、醫藥科研教學單位、醫藥軟體研發企業等從事計算機網路系統建設與維護、醫學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維護和評價等工作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核心課程:基礎醫學概論、臨床醫學概要;管理學原理、醫院管理學;數據結構與算法、資料庫系統原理及套用、計算機網路、C++面向對象程式設計、軟體工程、醫院信息系統等。
就業去向:高等醫藥院校、大中型醫院、科研院所、醫藥軟體開發公司、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圖書館等單位。就業面寬,發展前景廣闊,09年首屆畢業生就業率100%。

專科專業介紹

臨床醫學
學制三年,屬全日制普通專科。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21世紀初級衛生保健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和醫療預防的基本技能,能從事社區醫療、預防保健等方面工作的高等技術套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醫用化學、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醫用微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預防醫學、診斷學、醫學影像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神經與精神病學、傳染病學、皮膚性病學、耳鼻咽喉科學、眼科學、衛生法學。
就業去向:在省、市(州)、縣乃至鄉鎮、社區各級醫院從事臨床醫療、衛生保健和醫藥行銷工作。
護理學
學制三年,屬全日制普通專科。
培養目標:培養能夠適應21世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具備現代護理基本理論知識、操作技能以及醫學、預防保健和相關人文社會科學的基礎知識,能夠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和社區健康服務工作的套用型護理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人體形態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與寄生蟲學、護理學導論、護理學基礎、護理倫理學、護理心理學、健康評估、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急救護理學、康復護理學、護理管理學等。
畢業去向:在各級綜合性醫療單位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等工作。
康復治療技術
學制三年,屬全日制專科(高職)。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21世紀初級衛生保健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以及康復治療專業技能,能從事臨床康復治療和康復保健工作的高等技術套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醫用物理學、基礎醫學概論、臨床醫學概要、中國傳統康復治療學、神經病學、骨內科及骨外科診斷治療學、運動療法技術學、理療學、基礎作業學、臨床康復學、言語治療學康復療法評定學假肢與矯形器學
就業去向:在省、市(州)、縣各級醫院、康復機構從事康復治療、保健和科研工作。

醫療美容技術
學制三年,屬全日制專科(高職)。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21世紀初級衛生保健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以及醫療美容技能的,動手能力強、知識面廣、能從事臨床醫療美容技術工作的高等技術套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基礎醫學概論、美容局部解剖學、臨床醫學概要、美容化妝品學、美容藥學、美容心理學、美容外科學、醫學美容技術、中醫美容學。
就業去向:在國內大中型城市整形美容機構、醫院以及美容行銷部門、美容諮詢服務機構、化妝品行銷機構等從事醫學美容治療、美容行業的管理和諮詢工作;在醫學美容教育或科研機構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獲獎成果

2005-2007年度教師科技與教學成果獲獎情況一覽表
院系年度獲獎成果名稱作者1作者2獲獎名稱
第二臨床學院2005懸雍垂-軟齶摺疊成形術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手術中的臨床套用研究王勇李佩華十堰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二臨床學院2005肝癌患者CIK的誘導及對肝癌細胞毒作用的研究張有順袁方均十堰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第三臨床學院2005復元愈肝膠囊抗肝纖維化及護肝作用的臨床與實驗研究黃駿劉愛華十堰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三臨床學院2005醫療機構MPE管理模式的研究與運用劉春華鍾森十堰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三臨床學院2005野生絞股藍複方治療高脂血症、脂肪肝的實驗及臨床套用研究譚華炳車舟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三臨床學院2005赤黃肝康口服液生產工藝與質量標準研究吳金虎肖雨清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三臨床學院2005體外受精與胚胎移植過程中甲襞微循環的變化張昌軍王華十堰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三臨床學院2005複方健骨關節湯治療骨關節炎的實驗研究張功禮胡阿威十堰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三臨床學院2005丹參注射液椎管內局部灌注對急性脊髓損傷的保護性作用實驗研究張功禮余永桂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一臨床學院2005漢語閱讀障礙兒童認知能力與腦SPECT研究陳洪波王大斌十堰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一臨床學院2005結腸曠置術治療頑固性慢傳輸型便秘的實驗與臨床研究代全武漆子桂十堰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一臨床學院2005尼莫同對小鼠局灶性腦缺血後半暗帶干預的時間窗研究何國厚席剛明十堰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一臨床學院2005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評估與處理李亞玲王耕十堰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一臨床學院2005銀杏葉製劑對急性腎功能衰竭家兔心肌缺血的保護作用劉久波呂軍十堰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一臨床學院2005分期針灸配合德國促通技術對中風患者下肢功能的影響彭力王曉南十堰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一臨床學院2005腺病毒介導反義AT1R基因轉移對肺動脈高壓的防治作用實驗研究塗明利劉為舜十堰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一臨床學院2005尼莫通影響缺氧缺血新生大鼠遠期學習記憶的研究謝集建陳寶芳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一臨床學院2005寬葉纈草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楊桂元王瑋十堰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一臨床學院2005超聲心動圖計算機紋理分析法評價犬急性心肌梗死的實驗研究張文君謝明星十堰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一臨床學院2005夾脊電針加三維正骨手法治療頸性眩暈臨床研究趙大貴王曉南十堰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一臨床學院2005馬兜鈴酸腎病防治的實驗及臨床系列研朱少銘劉久波十堰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基礎醫學院2005腸出血性大腸桿菌0157:H7L型及其意義的研究鄧維秀王襄十堰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基礎醫學院2005人與豬升主動脈、肺動脈乾的形態學和生物力學特性研究黃鐵柱餘明華十堰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基礎醫學院2005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阮緒芝曾凡龍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基礎醫學院2005紫杉醇隱形脂質體的製備嚴世榮閻家麒十堰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基礎醫學院2005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及教學內容研究與實踐楊江林況成雲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基礎醫學院2005機能實驗課程結構改革與創造力教學的研究鄭先科李國華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第三臨床學院2006甲倍霜的製備與質量控制研究汪選斌肖雨清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三臨床學院2006風池穴神經經路研究席剛明何國厚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三臨床學院2006封閉式膜過濾集菌法在醫院感染微生物監測中的套用肖雨清尤世剛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一臨床學院2006骨髓活檢組織印片在急性白血病診斷和預後中的研究萬楚成夏雲金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二臨床學院2007應變率成像評價冠心病左心房功能的初步研究楊漢東許浩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三臨床學院2007人突變p27基因對大腸癌生物學行為的影響徐少勇陳君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一臨床學院2007複方左氧氟沙星噴霧劑的研製及質量控制杜士明黃良永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一臨床學院2007BRCAI基因異常甲基化的檢測及其在散發性乳腺癌中的套用馮景郭建華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一臨床學院2007食管早期癌及不典型增生的診斷與內鏡治療王強吳清明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院長:塗漢軍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趙鵬飛
黨委常委、副院長:魏文芳
黨委常委、副院長:李雲霞
黨委常委、副院長:嚴世榮
黨委常委、副院長:閔前發

校園文化

校徽

校徽校徽
校徽整體呈圓形。綜合了“蛇杖、太極、中草藥(或橄欖葉)”三種元素;蛇杖是醫學通用元素,標識著學校的主體是西醫教學事業,與外圍的中草藥(或橄欖葉)圖案相輔相成,表達著中西結合的理念,闡述了湖北醫藥學院的“醫”和“藥”兩大辦學特性;天下太極出武當,標識中使用了變形的太極圖元素,體現了學校的辦學區域特徵;標識採用象徵春天的綠色為主色調,代表著醫學的生命科學特徵,也預示著學校蘊含著無限的發展生機和朝氣蓬勃的未來。

校訓

厚德勤學求實創新
釋義:
1、厚德勤學,意謂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學識培育學子成才,廣大學子勤奮學習,全面成長。
2、求實創新,即辦學求學,要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

附屬醫院

附屬太和醫院太和醫院

附屬太和醫院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太和醫院即湖北省十堰市太和醫院,是湖北醫藥學院第一臨床學院的主體,十堰市太和醫院是“全國百姓放心醫院”、“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先進集體”,占地1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開放病床1500張、固定資產6億元,擁有“全國百名優秀醫生”張群林教授等大批知名專家。

太和醫院占地三百餘畝,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開設病床1348張,固定資產6億元,現有職工1800餘人,其中,高級技術職稱者300餘人,中級技術職稱者400餘人,有按專業設有大內科(含心血管、腎病、血液、消化、呼吸、內分泌、風濕病、老年病等學科)、神經內科、大外科(肝膽、胃腸、兒外、肛腸、內分泌血管外科、骨關節、創傷骨科、脊柱、整復燒傷、美容、神經外、心胸外、泌尿外、男科等專科)、麻醉科、中心手術室、腫瘤科、婦產科、兒童醫療部、中醫科、中西醫結合科、傳染病科(肝病防治中心)、康復醫學中心、針灸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皮膚科、急診醫學科、家庭醫學科等臨床科室30餘個。
附屬人民醫院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即湖北省十堰市人民醫院,是湖北醫藥學院第三臨床學院的主體,十堰市人民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保健為一體國家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國際愛嬰醫院、國際急救網路醫院、全國首批百姓放心示範醫院、湖北省三甲示範醫院、湖北省三級優秀醫院。先後榮獲全國衛生先進集體、全國廠務公開先進單位、全國醫院人文管理榮譽獎、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省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並在全省率先通過ISO國際質量環境體系雙認證。自1982年建院以來,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恪守“病人至上、質量第一”的方針,弘揚“仁愛、敬業、嚴謹、創新”的精神,爭做患者親人,創造員工家園,形成了“仁德為懷、精誠為民”的核心文化理念,促進了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人民醫院目前醫院占地面積200畝,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國有資產總值7.5億元;擁有職工1800多名,其中高、中級職稱人員700多名,碩、博300餘名;開放病床1550張,開設臨床醫技科室55個;年門急診工作量70萬人次,出院病人4.5萬人次。醫院擁有心血管內科、神經外科、口腔科、急診科、生殖醫學科等15個省、市級臨專科。生殖醫學中心是國家衛生部批准的全國市州級醫院第一家人類輔助生殖醫學機構,也是省衛生廳批准的全省市州醫院唯一的產前診斷中心。臨床醫學研究所、生殖醫學研究所是“胚胎幹細胞省級重點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醫院是十堰駐軍唯一定點醫院、廣州軍區鄂西北部隊離休老幹部醫療保健定點醫院、十堰市唯一的出入境人員體檢保健機構。醫院擁有1.5T超導核磁共振、1250大型數字減影X光機、高能直線加速器、16排螺鏇CT、高強度超聲聚焦刀、大型生化分析儀、手術導航系統、三維彩超、超聲胃鏡、膠囊內鏡、全身熱療系統、眩暈診斷系統,以及各種門類齊全的系列腔鏡等總值達2.85億元的國際國內先進的診療設備。醫院先後成功開展了人類輔助生殖及產前診斷技術,癲癇外科手術,心、腦血管疾病介入診療,心臟外科手術,腔(內)鏡診療技術,顯微外科手術,惡性腫瘤綜合診療,複雜骨科手術,內分泌及免疫疾病的綜合診療,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搶救等上百項高新技術。
附屬東風醫院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東風醫院即湖北省十堰市東風公司總醫院,是湖北醫藥學院第二臨床學院的主體,東風公司總醫院,是“全國百姓放心醫院”、“全國百佳醫院”,占地15萬平方米、開放病床1418張、固定資產3.5億元,“白求恩式好醫生”戴宗晴教授就在該院工作。醫院現開設病床1400餘張,其中高級職稱近200人,博士和碩士研究生70餘人。年門診量達到了90萬人次;年出院病人2萬人次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