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康復治療學

傳統康復治療學

《傳統康復治療學》是2009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莉萍,邱波。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上篇 經絡腧穴

《傳統康復治療學》是一部有關傳統康復技術的書籍。全分為上、中、下3篇。上篇為經絡腧穴,中篇為推拿學,下篇為針灸學。為了便於學習,每章或每節之前,均列有學習目標,指出需要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內容和技能,最後提出複習思考要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讀者了解傳統康復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掌握臨床常用的技能。包括經絡總論、腧穴總論、經絡腧穴各論、小兒推拿常用腧穴4個部分,通過學習,可以為後面的推拿、針灸等傳統康復技術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篇 推拿學

是臨床運用較多的重要的康複方法之一,包括推拿的作用原理,推拿的診斷方法、治療原則與治法,推拿常用手法,常見病證推拿治療,推拿保健5個部分。

下篇 針灸學

包括毫針法、其他針法、灸法和拔罐法、常見病證的針灸治療4個部分。附錄為刮痧技術,主要介紹常用的刮痧器具、介質,刮痧的方法、作用、分類和臨床套用等。

作者簡介

高莉萍,南京中醫學院中醫專業畢業,醫學學士學位。1983年7月工作,1997年12月晉升為中醫主治醫師,1999年9月獲中醫講師職稱,2005年南京醫科大學全國康復研修班進修,2006年7月晉升為中醫副教授。現從事傳統康復的教學研究工作,兼任社區康復學、醫學倫理學、護理倫理學、護理倫理與法規等課程教學工作,同時擔任泰州老年大學中醫養生保健、營養與食療等課程的主講。在省級或省級以上雜誌發表文章10餘篇,參編教材1本,申報立項並完成省級指導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1項。現為學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科帶頭人,臨床與康復治療技術系副主任,中國康復醫學會會員,全國衛生職業教育康復技術專業研究會理事,江蘇省康復醫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委,江蘇省康復醫學會第四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圖書目錄

緒論

上篇 經絡腧穴

第一章 經絡總論

第一節 經絡的概念與組成

一、經絡的概念

二、經絡系統的組成

第二節 十二經脈

一、十二經脈的名稱與分布規律

二、十二經脈的走向和交接規律

三、十二經脈的表里關係和流注次序

第三節 經絡的功能和作用

一、經絡的生理功能

二、經絡學說的臨床套用

第二章 腧穴總論

第一節 腧穴的分類和作用

一、腧穴的概念

二、腧穴的分類

三、腧穴的作用

第二節 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體表解剖標誌定位法

二、骨度分寸定位法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四、簡便取穴法

第三節 特定穴

一、五輸穴

二、原穴、絡穴

三、俞穴、募穴

四、下合穴

五、八會穴

六、八脈交會穴

七、郄穴

第三章 經絡腧穴各論

第一節 十四經脈常用腧穴

一、手太陰肺經

二、手陽明大腸經

三、足陽明胃經

四、足太陰脾經

五、手少陰心經

六、手太陽小腸經

七、足太陽膀胱經

八、足少陰腎經

九、手厥陰心包經

十、手少陽三焦經

十一、足少陽膽經

十二、足厥陰肝經

十三、任脈

十四、督脈

第二節 經外奇穴

一、常用頭項部經外奇穴

二、常用胸腹背部經外奇穴

三、常用四肢部經外奇穴

第四章 小兒推拿常用腧穴

第一節 頭面部穴位

第二節 軀幹部穴位

第三節 四肢部穴位

中篇 推拿學

第一章 推拿的作用原理

第一節 推拿基本作用及原理

一、推拿治療的基本作用原理

二、推拿對傷筋的作用原理

三、推拿調節機體功能和代謝的作用原理

第二節 推拿補瀉作用

一、手法刺激輕重與“補瀉”作用

二、手法刺激部位與“補瀉”作用

三、手法頻率與“補瀉”作用

四、手法方向與“補瀉”作用

第三節 推拿機制的現代研究

一、推拿手法力學機制研究

二、推拿手法的能量轉化研究

三、推拿手法鎮痛機制的研究

四、推拿手法改善血液循環機制的研究

五、推拿手法對運動系統損傷修復的研究

六、推拿對機體免疫作用的研究

第二章 推拿的診斷方法、治療原則與治法

第三章 推拿常用手法

第四章 常見病證推拿治療

下篇 針灸學

附錄

腧穴查詢索引

主要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