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羅田縣第一中學

羅田縣第一中學位於羅田縣城——鳳山鎮內,背靠鳳山,面朝義水,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羅田是革命老區,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是明朝醫聖萬密齋,京劇創始人余三勝,方誌學家王葆心的故鄉,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

基本信息

學校歷史

羅田縣第一中學位於羅田縣城——鳳山鎮內,背靠鳳山,面朝義水,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羅田是革命老區,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是明朝醫聖萬密齋,京劇創始人余三勝,方誌學家王葆心的故鄉,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
羅田縣第一中學創建於1939年(民國28年)秋。縣長黃增焯兼任校長,縣督學胡君仁主持校務,招收錄取學生150名。校址在北豐河燕窩垸童氏祠。1943年(民國32年)秋。在河鋪雙鳳坳建立第一分部,江紅暉為分部主任,招收學生124人。1944年(民國33年)春,學校附設一年制簡易師範科,招收學生50人,次年,春秋兩季各招三年制簡易師範班一班。1945年(民國34年)秋,在石橋鋪建立第二分部,江紅暉任分部主任,招收一上、二上學生178人。1946年(民國35年)秋第一分部改為縣立初級職業中學,由縣直接領導。1947年(民國36年)春,本部從北豐燕窩垸遷至縣城義川書院(今實驗國小)。至1948年(民國37年)秋,本部有10個班學生589人。教職工30人。學校從創立到全國解放,十年中招收學生1650人。畢業學生978人。1949年全國解放,人民政府接管學校,正式定名為“湖北省羅田縣第一中學”。

基礎建設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學校各項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為爭創湖北省示範高中,學校對校園進行了全面的改建和擴建。校園面積由1997年的84畝,擴大到148畝。校舍面積由原來的5000多平方米,增加到近4萬平方米。其中1999年建成了近萬平方米的逸夫教學樓群體工程。該工程由香港邵氏影視集團總裁邵逸夫先生贈款60萬港幣援建。總面積5300平方米,有教室40間,教師休息室15間,能滿足兩個年級常規教學。附建工程報告廳總面積2000平方米,由大小報告廳和校史陳列室等組成。逸夫教學樓群體工程由武漢理大學設計院設計,羅田縣建築安裝總公司承建,1999年6月底竣工,總投資800萬元。該工程被評為湖北省優良樣板工程(湖北省建設廳),逸夫工程國家一等獎。2000年7月底動工興建,2002年2月竣工的膳食服務中心,建築面積5280平方米,含2100座位的學生餐廳、操作間,鍋爐房、學生澡堂、原料倉庫及輔助房,總投資580萬元。該工程被評為黃岡市建築優質工程。2002年爭取到國防駐軍用地,興建了3800平方米、高規格的風雨運動場,該工程造價485萬元。同年縣教育局將原教研室緊靠學校的用地劃歸一中,縣政府將原羅田賓館臨近校園的部分面積劃歸學校,解決了學生住宿用房緊張的問題。2003年對在校內居住的教師全部實行搬遷,共建12棟175戶教職工住宅樓。2003年國債資金項目—綜合科技實驗樓動工,該工程總面積9600平方米,總投資850萬元(含高中擴招國債資金210萬元),2005年建成。綜合科技實驗樓設有28間教室,理化生、勞技、實驗室、信息技術室、網路室、圖書室等,被湖北省建設廳評為湖北省2004年度建築結構優質工程。所有這些,極大的改善了學校辦學條件。

學校規模

學校裝備齊全,教學儀器設備達到國家一類標準,圖書6萬餘冊,生均圖書20餘冊。擁有校園電視台、廣播網、多媒體雙向教學系統,有語音室、微機室、多功能報告廳等。
學校現有教職工226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員10人,專任教師179人,工勤人員37人。專任教師中,專科學歷2人,本科以上學歷177人,學歷達標率99%;高級教師89人,占專任教師的49.7%;專任教師45歲以下的147人,45—54歲的28人,55歲以上的4人。教師隊伍整體上年輕,年齡結構比較合理。

科研興校

學校實施科研興校戰略,視質量為生命,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注重教師素質的提高和教學研究活動的開展,教科研成績斐然。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教育部重點研究課題《面向二十一世紀中等學校思想道德素質的對策研究與實踐》獲國家科研成果二等獎,論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結集出版。國家“十·五”美育課題結題論文獲國家一等獎,12篇論文獲國家一、二等獎。學校被中國教育學會美育專業委員會授予“課題研究先進單位”、“優秀實驗學校”的稱號。研究學習課題成果已收錄在中央教科所大型叢書中,面向全國發行。我校承擔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和教育部社政司批准的“十·五”國家課題新世紀中國素質教育研究子課題《素質教育與校園文學》的研究和實驗,獲優秀科研成果特等獎,研究結題專著《山花爛漫》已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發行。近三年來,學校有24位教師論文獲國家獎,56位教師獲省獎。在省級以上報刊雜誌發表論文100多篇,公開出版專著5部。在國家級、省級、市級各學科競賽,包括計算機、小製作、勞技,該校有2000人次獲獎。

學校成績

優美的地域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先進的辦學理念,現代的教學技術,科學的管理體制,鮮明的教育特色,上乘的教學質量,為莘莘學子開闢了廣闊的成才之道。幾十年來,貫徹“以人為本、立德為先、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秉承艱苦奮鬥、自強不息和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文化精神,倡導“團結進取、務實創新”的校風、“啟迪疏導、教書育人”的教風、“好學多思、動腦動手”的學風,逐步形成了具有該校特色的辦學文化,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有用之才。特別是恢復高考以來,從這裡走出羅田,走進大學校門的優秀學子計兩萬多人,他們當中許多人已經成為專家學者、企業名流、科技精英、政壇領袖,奮鬥在各個行業,各條戰線,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為人民的幸福安康,做出了巨大貢獻。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英國、“天地網”總裁李志高、知名企業家蔡之凱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1984年,學校躋身湖北省重點學校,1999年被省教育廳評定為“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學校”,2001年正式命名為“黃岡市示範學校”,2002年榮獲“湖北省教改名校”,2006年正式命名為“湖北省示範中學”。學校多次榮獲黃岡市重點高中教學工作最高獎“創新獎”、黃岡市高考“特別優秀獎”。學校是中央教科所、中國教育學會美育專業委員會、全國中學科研聯合體等多個單位的科研實驗點校,承擔“九.五”、“十.五”多個國家科研課題,均取得優異成果。

學校榮譽

繼“水稻保育激素”和“單培體”等技術成果獲全國科技大會獎,學校教師代表黎松鴻參加全國科學大會(1978年)之後,九十年代以來,學校榮獲多種榮譽:
1999年,被授予湖北省首批“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學校”。
1999—2001年連續三年獲黃岡市高中工作“創新獎”。
2000年經黃岡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評估驗收授予“黃岡市高級中學示範學校”。
2001年秋,獲黃岡市“文明單位稱號”。
2002年獲湖北省“教改名校”稱號。
2002年羅田一中代表隊獲湖北省青年教師教育理念辯論賽一等獎。
2002年被湖北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評為“安全文明校園”。
2003年被省教育廳、省軍區授予“湖北省學生軍事訓練工作先進單位”。
2000—2003年度被共青團湖北省委評為“五四紅旗團委”。
2004年榮獲全國研究性學習實驗優秀學校,中國素質教育與校園文學課題實驗先進學校。
2005年榮獲“十五”課題美育實驗研究優秀實驗學校。
2005年榮獲湖北省食品衛生監督量化管理A級單位。
2005—2006年度榮獲黃岡市最佳文明單位。
2001—2005年榮獲黃岡市普法依法治理先進單位。
2006年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評比驗收授予湖北省示範高中。
2006年榮獲黃岡市師德師風先進單位。
2006年榮獲黃岡市德育先進單位。
2006年榮獲黃岡市示範家長學校。
2006年榮獲黃岡市教育科研基地學校。
2006年榮獲黃岡市高中教學質量進步獎。
2007年榮獲黃岡市第二屆運動會體育道德風尚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