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作家協會

湖北作家協會

湖北省作家協會是以文學創作和文學期刊編輯為主的、省委宣傳部主管的廳局級專業性人民團體,其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中南作家協會。幾經遷址後,於1992年元月正式更名為湖北作家協會。

基本信息

概述

湖北省作家協會是由解放後最先成立的中南作家協會沿革而來的。

歷史沿革

1953年,中國作家協會在北京宣告成立。同年,中南地區召開了中南文學

湖北作家協會湖北作家協會

工作者代表大會,成立了中南作家會。選出主席於黑丁,副主席李蕤、俞林。中南作家協會,1953年6月26日至1954年6月在漢口黎黃陂路29號辦公,負責聯繫鄂、湘、贛、豫、粵、桂六省和武漢、廣州二市的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與文學工作者。1954年6月至1981年改稱中國作家協會武漢分會。辦公地址1958年遷至解放公園路30號,1978年6月遷至武昌紫陽路215號。1981年元月更名為中國作家協會湖北分會。1983年春搬至武昌東湖路417號(原稱東亭二路特一號)新址辦公。1992年元月根據全國社團清理整頓工作會議精神及有關規定,正式更名為湖北省作家協會。

湖北省作家協會是以文學創作和文學期刊編輯為主的專業性人民團體,1985年5月,湖北省作家協會經湖北省委批准從省文聯劃出單獨建制,成為屬省委宣傳部主管的廳局級人民團體。湖北省作家協會有一支精幹的專業作家隊伍,主辦有《長江文藝》文學月刊和《長江》大型文學雙月刊。《長江》1994年1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改為《今日名流》。兩刊均系國內外發行的期刊。省作協行政職能機構有:辦公室、人事教育部、創作聯絡部、理論研究室、文藝創作室(也稱文學院)。改革開放以來,湖北的文學隊伍迅速發展壯大,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中青年作家。省作協會員由改革開放前的143名發展到現在的1113名(據2000 年7月7日統計),其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31人,還有大批業餘文學作者活躍在各條戰線。

1955年3月,中國作協武漢分會召開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改選了領導機構,選出理事25人,常務理事11人;主席於黑丁。1956年4月,中國作協武漢分會召開第二次理事擴大會議,決定撤消常務理事,設主席團,選出主席於黑丁;1962年2月,中國作協武漢分會召開理事擴大會,修改了會章,改選了主席團,選出主席駱文。“文革”開始後,工作陷入癱瘓,1969年10月作協武漢分會被宣布撤銷。

1978年6月,中國作家協會武漢分會恢復,選舉產生新的主席團,選出主席駱文。

湖北作家協會湖北作家協會

1985年5月27日至31日,中國作家協會湖北分會召開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討論和修改了《中國作家協會湖北分會章程》,選出名譽主席姚雪垠、徐遲,主席駱文,副主席王文生、王淑耘(女)、白樺、劉岱、劉富道李北桂、洪洋、祖慰、楊書案、曾卓、鄢國培、碧野、熊召政、蔡明川(蘇群)。聘請畢奐午呂慶庚李爾重李健章、李蕤、武克仁、胡國瑞、程雲等為顧問。

1990年12月22日至24日,中國作家協會湖北分會召開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討論和修改了《中國作家協會湖北分會章程》,改選了領導班子,選出理事 68名,後增補7名,共75名。主席鄢國培,副主席丁永淮方方(女)、王先霈、劉不朽、劉富道、楊書案、洪洋、管用和,秘書長朱莎莉(女),副秘書長謝克強。聘請馬國昌、王淑耘(女)、呂慶庚、吉學沛、劉岱、畢奐午、李爾重、李北桂、李冰、李曉明、李健章、李蕤、武克仁、駱文、胡國瑞、姚雪垠、徐遲、莎蕻、程雲、曾卓、碧野、蔡明川為顧問。

歷屆省作協黨組任職成員(僅限單獨建制以後):書記洪洋(1985年12月至1990年9月)、畢志倫(1990年9月至1992年11月)、王錦華(1992年11月至1996年2月)、蔣林(1996年3月至2000年4月)、韋啟文(2000年4月至今),副書記:劉富道(1985年12月至 1999年3月),朱莎莉(1994年1月至今),黨組成員有蔡明川、鄢國培、謝克強。

創作成就

建國50年來,湖北文學界人才輩出,文學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成就輝煌,

湖北作家協會湖北作家協會

確立了在中國文壇上的“文學大省”地位。

前30年,一批老作家寫出了不少名篇佳作。碧野的長篇小說《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是在全國最早具有廣泛影響的長篇之一;其散文《天山景物記》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滋養了幾代人。姚雪垠的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第一卷)出版後,震動全國,為毛澤東主席所關注。徐遲的報告文學《祁連山下》開一代新風,其詩作亦為毛澤東主席所讚賞。以寫農村生活題材著稱的吉學沛的短篇小說《一面小白旗的風波》,被改編成電影,並與其短篇小說《兩個隊長》一起,被翻譯成英、法、俄等文字介紹到國外。

改革開放以來,湖北文學空前繁榮,湧現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榮獲全國大獎的就有百部(篇)之多,榮獲歷屆“湖北省屈原文藝創作獎和金鳳青年文藝獎”的33 件。長、短篇小說佳作迭出,中篇小說、報告文學通俗文學與評論在全國位居前列,湖北文學已跨入為數不多的“文學大省”行列。

短篇小說創作成就比較顯著。劉富道以《眼鏡》、《南湖月》奪得第一、第三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接著,王振武《最後一簍春茶》、喻杉的《女大學生宿舍》、李叔德的《賠你一隻金鳳凰》、姜天民的《第九個售貨亭》、楚良的《搶劫即將發生》、映泉的《同船過渡》,以及劉醒龍的《挑擔茶葉上北京》等先後榮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李傳鋒的短篇小說《退役軍犬》獲全國第二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這些作品的獲獎對湖北的整個文學創作起到了推動作用。

中篇小說創作尤為突出。湖北許多作家首先是以中篇確立其在全國文壇地位的。在《小說月報》第七屆(1995—1996)百花獎獲獎的八部作品,其中有四部是我省作家的作品,湖北省中篇小說實力可見一斑。許多專家認為:寫文學史不能不提到中篇小說,提到中篇小說,不能不提到湖北,原因就在於湖北是舉足輕重的中篇大省。汪洋的《紅燭》、映泉的《桃花灣的娘兒們》、楚良的《瑪麗娜一世》等先聲奪人,女作家方方、池莉以中篇小說創作蜚聲文壇,並成為“新寫實”流派的代表性作家,其作品《風景》、《煩惱人生》等多部作品深受讀者喜愛,並多次獲得國家級文學大獎。劉醒龍的《村支書》、《鳳凰琴》、鄧一光的《父親是個兵》岳恆壽的《跪乳》、葉梅的《撒憂的龍船河》、胡發雲《老海失蹤》等一大批中篇小說為廣大讀者所關注,反響熱烈。最近幾年,國內中篇小說大師陳應松的《太平狗》、《馬嘶嶺血案》等作品屢奪魯迅文學獎、人民文學獎等大獎。

長篇小說創作在全國文壇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姚雪垠榮獲首屆茅盾文學獎的《李自成》(第二卷)一經問世,立即風靡全國。鄢國培的《漩流》三部曲在全國引起熱烈反響。李爾重的八大卷《新戰爭與和平》、楊書案的古代文化名人系列長篇“諸子系列”、蘇群(蔡明川)的《圈套與花環》,還有一批中青年作家如映泉的《百年風流》、葉明山的《男兒女兒好看時》、劉醒龍的《威風凜凜》、鄧一光的《我是太陽》、徐世立的《兒科醫生》等數十部長篇小說,也先後在全國產生過影響,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詩歌、散文、兒童文學創作成就非凡。老詩人曾卓的詩集《老水手的歌》、

湖北作家協會湖北作家協會
散文集《聽笛人手記》、洪洋的散文詩集《月色·水聲》、熊召政的《請舉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等飲譽詩壇。管用和、劉不朽、葉文福、謝克強、劉益善、高伐林饒慶年的詩也都不同程度地產生了影響。羅高林的長詩《鄧小平》問世後,全國 200餘家新聞媒體對此作了報導。碧野的散文集《藍色的航程》、田野的散文集《掛在樹梢上的風箏》等都在全國獲得好評。楊書案的童話《小馬駒和小叫驢》獲全國第二屆少年兒童文學創作獎;董宏猷的少兒文學作品《王江鏇風》、《十四歲的森林》、《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曾先後兩次榮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並獲中國圖書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徐魯的兒童詩集《我們這個年紀的夢》、韓輝光的小說集《校園喜劇》獲第二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黃瑞雲寓言》和凡夫的《100個動物寓言故事》也分別獲“金駱駝”獎,是孩子們喜愛的佳作。

報告文學創作成就更為顯著。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地質之光》、《生命之樹常綠》等一系列報告文學名篇,被譽為是我國新時期報告文學的“先導”“經典”之作,他這方面的成就,評論稱:“所有當代作家中幾乎無有能與之比肩者”。李蕤以反映武鋼“O七”工程建設的報告文學《這裡有十萬顆火熱的心》引起強烈反響。劉富道《人生的課題》榮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田天的報告文學《你是一座橋》,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田天報告文學選》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還有成綬台等合寫的長篇報告文學《風流峽谷——中國長江三峽工程》等一大批獲獎報告文學作品在全國深受好評。

文學評論也成就顯著。以王先霈、陳美蘭、黃曼君、孫子威俞汝捷、於可訓、李運摶古遠清塗懷章、周勃、鄒賢敏張嘯虎江岳、樊星等為代表的湖北評論家,寫出了大量評論文章和理論專著,對推動湖北文學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青春文學我省也是重中之重,著名學者、青年作家韓晗是湖北省惟一破格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的青年作家,胡堅、蔣方舟等青年作家在全國也有較大的影響力。

《長江文藝》、《長江》、《當代作家》、《芳草》、《三峽文學》等純文學刊物,為繁榮湖北文學貢獻頗大。尤其是創刊於1949年的《長江文藝》,半個世紀以來,始終不渝地堅持發現、培養文學人才,在它的周圍一批又一批的作家春筍般地成長,給中國文壇注入了活力。湖北許多知名作家和優秀作品都是從這裡走向全國的。

創作集大成者

為展示改革開放20年來湖北文學創作取得的成就,湖北省作家協會組織專家、

湖北作家協會湖北作家協會
學者歷時兩年編輯並出版了《湖北新時期文學大系》,共10大卷,計500餘萬字,精選了各個文學體裁的優秀作品,對湖北省文學事業具有現實和歷史意義。

自1989年始每四年舉辦一次湖北省屈原文藝創作獎金鳳青年文藝獎,這是根據省委檔案精神設立的湖北最高文藝獎,至今已舉辦了四屆。2000年7月,省作協還舉行了首屆湖北文學獎的頒獎大會。這些獎項的設立,對推動我省文藝事業持續繁榮,無疑正在起到積極的作用。

老中青三代作家勤奮筆耕,為湖北文學百花園增姿添彩。他們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弘揚主鏇律,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對歷史題材又有新的發掘,著力謳歌美好人生,積極反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歷程與巨大成就,用優秀的作品塑造人、教育人、鼓舞人。湖北作家創作的優秀文學作品,對於滿足人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對於推動全省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