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娜一世》

《瑪麗娜一世》

楚良1983年發表《瑪麗娜一世》,在全國引起反響,獲該年度全國優秀小說獎。1984年年出版《瑪麗娜一世》小說集。《瑪麗娜一世》先後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豫劇、湘劇上演。1984年,《瑪麗娜一世》被改編成廣播劇《月亮灘王國》全國播放。

(圖)《瑪麗娜一世》《瑪麗娜一世》

楚良1983年發表《瑪麗娜一世》,在全國引起反響,獲該年度全國優秀小說獎。1984年年出版《瑪麗娜一世》小說集。《瑪麗娜一世》先後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豫劇湘劇上演。1984年,《瑪麗娜一世》被改編成廣播劇《月亮灘王國》全國播放。

作者簡介

1943年生,湖北沔陽人。一級作家。原名萬良海,字伯萍。1958年簡易師範畢業。59年始,從事農村中國小教育工作達20年之久。1976年開始寫小說。1983年出版小說集《新演諸葛》,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湖北分會。是年其短篇小說《搶劫卻將發生……》獲全國優秀小說獎。1984年,出版《瑪麗娜一世》。同年調湖北荊門市文化局從事專業創作。1995年轉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86年從事電影寫作,曾創作拍攝上映《合成人》等電影。1990年又從事戲劇創作,曾上演過《高玉蓮》、《賀家橋邊》等大型戲曲。1993年,其大型現代荊州花鼓戲《荷花洲頭》獲中國文華劇作獎。1994年,調杭州市文聯。1997年任《西湖雜誌》編輯部主任。著有小說《泥海》、《故鄉是非》、《清明過後是穀雨》、《天地皇皇》等以及戲劇、電影、電視劇、廣播劇,小品等各種文學作品。

內容概要

(圖)《瑪麗娜一世》楚良

瑪麗娜是個鄉下姑娘,真名叫馬臘臘。從小就死了媽媽,城裡的姨媽將她接去讀了多年的書,直到高中畢業,高考失利才回鄉務農。她所以得這個洋名,是因為上高中時自名“馬麗”,同鄉卻仍叫她“臘臘”,合二而一,同學都叫她馬麗臘,讀起來怪典雅,寫起來可不怎么樣。同桌的一個“小說迷”偷偷地在她筆記本的封皮上寫成“瑪麗娜”,還宣傳說她是聖母的女兒,因為班上數她美。為此,他受到挨三顆圖釘扎屁股的報復,瑪麗娜也由此威名大震。20歲生日那天,哥哥馬國財給她30元錢叫她買衣服穿,她不屑一顧,讓哥哥把全年收入開支全部公開,公開聲明反對任何人無條件占有她的剩餘勞動價值。瑪麗娜要獨立門戶,帶著法院裁定給她的一半財產和受夠了兒媳窩囊氣的父親,自己過了。年初,隊上搞承包,她包下了月亮灘,這是一個沒人要的外灘地,瑪麗娜以每年上交50元的條件包下來,人們都為她捏把汗。她在東堤上蓋了一座小瓦房,要把這個月亮灘變成她的理想王國,王國里的忠實看門人是父親馬成亮。父親寵著女兒,他感到她比自己強,比兒子強,也比兒媳孝道。他喜歡聽女兒講話,有知識味,不像一般農村姑娘土氣,也不像兒子那么小氣、狹窄。

一天,瑪麗娜進城去找當年有著三釘之怨的小說迷呂寧,他現在頂爸爸的職,在銀行里管農業貸款,瑪麗娜正有求於他。經呂寧熱心幫忙,瑪麗娜只花了200元買下竹器社削價處理的竹篙,又從國營禽蛋場買了公價的小雞雛。不出一個星期,月亮灘上一條300米長的竹籬編織起來,1000隻小雞買回來,這兩件事使人們確信,瑪麗娜不是一般的女兒家,幾十年人們不敢想不敢於的事,叫一個女孩子在幾天內辦到了,不能不叫人刮目相看。瑪麗娜深愛這群小動物,她把自己溶化在它們中間。雞眠了,她就攻讀那些關於養雞的書。讀倦了,就抓一隻小雞玩一會兒。過不多久,她接來一個小木匠,是國中的同學,他非常樂意來幫瑪麗娜設計一套“集體宿舍”式的雞籠。他手藝果然不錯,雞舍一律三層樓,一共五排,很有點像某個行政機關的大院。小木匠不想離開這兒了,他說他也喜歡雞,還說二十多天的工錢不要,全算幫忙。又說他有的是錢,家裡電器樣樣不缺,只缺一樣……。臨走時,瑪麗娜瞅了他一眼,不以為然地說:“小王,你這番慷慨,這番自我宣揚,大概是向我求婚吧?”她笑得很淡。小王愣住了,不知怎么回答才好。“告訴你”,她還是和顏悅色,“我不嫁,也不愛你這個類型的男子,我並不是說你有什麼不好”。瑪麗娜十分坦誠,也含有幾分羞澀。這也是不得已呀,不先挑明,不是害人家么?呂寧還在寫他的小說,最近他又把瑪麗娜寫進他的小說里了,他寫了在養雞場的一次夜間見聞。瑪麗娜搞了兩項試驗讓呂寧開開眼界。深夜裡,她在雞舍外面打開日光燈,又用錄音機放出些風吹草動、蟲鳴鳥叫和犬吠之聲,造成了白晝的假象。那些雞都咕咕叫著醒來了。趨光性昆蟲從四面八方撲進雞舍、讓這些雞美美的加了一頓夜餐,真夠高明的。她還利用電的原理設計了撲捉黃鼠狼的踏板,讓呂寧越發從心裡佩服瑪麗娜的聰明才智了。

秋天到來的時候,月亮灘上的高粱收穫一淨。竹籬門口掛著塊木牌,牌上有五個醒目的字:“鳳雛養雞場”。門楣上爬滿了蔓科植物,開著無數朵小紅花。“叮——鈴鈴”一陣不緊不慢的腳踏車鈴聲,門外扶車欲進的是呂寧。瑪麗娜瞪了呂寧一眼,慢吞吞地放下手中的叉,隔著門問:“當國務院總理了?你記得有多少天沒進這個門了?”“差三天一百天,這段時間到地區學習去了,沒來看你。”“那就過三天再來吧。”她扭身要走。“瑪麗娜!”呂寧求救似地輕聲呼喚。瑪麗娜還是放他進屋了。呂寧從提包里拿出一本刊物遞給她,瑪麗娜迅速地在目錄欄里找到了呂寧的名字,她是那樣地驚喜。“啊!《羅曼的鳳雛角》。你又拿我——”她用書打他的頭。“怨我沒有得到一世陛下的恩準,就拿去發表了。”“現在你去幫我爸爸打場,我來審查你的小說。三小時內不許進來。”瑪麗娜把他推出房去,坐在桌前,面帶羞赧地吻吻這散發著翰墨香的新書,讀了起來。三個小時以後,呂寧被喊進屋裡,瑪麗娜在外邊把門鎖上,叮嚀他再睡半個小時,等飯熟了再叫他,為了犒勞呂寧,她宰了第一隻雞。幸福的浪花在呂寧的心底泛起。他匆匆地洗完臉,去拿他的作品,卻從書中掉出一張。他躺在上讀著上面潦草的筆跡——瑪麗娜一世頒布:《第一部婚姻法案》。第一條:企圖到月亮灘入籍的男子,得甘心稱臣,禁止販賣大男子主義。第二條:本土一切經濟事業由女王經營,其產權不受任何人侵犯。決不因締結婚約而轉讓權利。第三條:丈夫不得以任何藉口,請求妻子放棄她的事業。尤其反對以恩賜的手段達到其主宰一切的目的,更唾棄那种放棄自己一切的庸俗追隨者。第四條:女王希冀繼嗣者為一女性後裔,無論男女,均以馬性。第五條:凡求婚者,先須在此約上籤字。呂寧一口氣讀罷,把紙貼在臉龐上。這是一封奇異的情書,獨創的情書,沒有一句柔情話的情書,滿紙無一個“愛”字,但它的力量超過一百個“卿卿我我”的愛。呂寧拿出鋼筆,在法案下面迅速寫了一行字:本人請求陛下恩準,納為臣民,無條件接受全部條款。就這樣,關於《第一部婚姻法案》達成協定

到了新雞下蛋的時候,一天能產40多斤鮮蛋。瑪麗娜讓呂寧去請哥哥過來喝。瑪麗娜對大家說:“年底我可以還清所有貸款,向國家提供3000斤鮮蛋。明年再擴大規模。如此下去,不出三年,我可以辦一座現代化的養雞場,還要在月亮灘上蓋一座小別墅,供我們的作家來此寫作,聽說可以申請當專業作家,你試試。有我們的雞場,只要你寫得出好書來,我供得起。”她又讓哥哥幫她把肉食雞賣給收購站。第二天,國財主動裝上了90隻肉食雞,他要把這事給妹妹辦好,免得她瞧不起這個當哥哥的。到了下午,國財酒足飯飽的從街上回來,掏出一大沓人民幣來:“做生意嘛,臘!哥比你會看行情,今天的雞賣了個好價錢。”瑪麗娜明白了,哥把雞全賣給了雞販子。“你怎么幹這種事,我不是叫你交售到食品門市部嗎?人家同意供應我飼料。”瑪麗娜怒火滿腔,國財又蔫了。他以為妹妹是喜歡錢的,不是嗎?分家時一片瓦也與他爭,30元還嫌少,夠精的了。怎么這200多元反而不要?怪了。妹妹硬是逼著哥哥上街找到了雞販子,軟硬兼施的讓雞販子退貨,然後將雞拉到食品門市部賣了。國財到最後也搞不懂這個妹妹為什麼這么做。剛回到家,呂寧氣喘吁吁地跑來,說是省分行的行長聽說養雞場貸款取得了好效益,想來月亮灘見見瑪麗娜,還想把這裡作為投資辦養殖業的試點呢。瑪麗娜這回又有得忙了。

作品鑑賞

(圖)楚良作品楚良作品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農村正處在由自給半自給經濟向大規模商品生產發展,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歷史性轉折之中。農村實行生產承包責任制,新時期造就了一批新型的農民,他們既繼承和發揚了中國農民的優良傳統,又開始具備了社會主義制度下商品生產者的一些新的氣質,一些反映農村變革,表現農村現實生活的小說應運而生。顯示了80年代中國農民從事經濟活動的情景,體現出這一“歷史性轉折”的氣魄,流露出對從事大規模商品生產的現代化農業前景的喜悅。楚良的這篇短篇小說《瑪麗娜一世》,正是順應了這一歷史發展的大趨勢,洋溢著濃郁的新時代、新生活的氣息,描繪出農村新人的嶄新風貌。雖然作者將女主人公創業過程描繪得有些籠統,有些理想化,但一個活生生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的形象正在呼之欲出。小說的語言生動、俏皮,帶著一些輕鬆的幽默感,映襯出女主人公活潑、灑脫的個性。由馬臘臘到瑪麗娜,名字的改換,暗示著精神世界的變化,雖然有著玩笑的意味,但也表明人物本身正在拋棄舊日束縛人的傳統觀念,追求新的解放人的思維方式。像瑪麗娜這樣一批高中畢業的學生,接受了改革的思潮,擺脫了父兄輩仍沿襲的舊的勞動、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羈絆,在農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活道路,義無反顧地向前走去。瑪麗娜的一系列反傳統的舉動,令村人不解,讓哥嫂氣憤。她不再是任勞任怨生活在哥嫂的房檐下,有朝一日擇到一戶好人家嫁過去的舊式村姑,而是作為一個平等獨立的人,按勞取酬,不允許別人甚至是親哥哥剝削她的剩餘勞動價值的新女子。她用獨立門戶的方式來反抗哥哥的自私,靠法律和“微積分”戰勝了古老的傳統和“小九九”。

鄉親和哥哥做夢也沒想到,做妹妹的竟一反古今承襲的長子繼承家業的傳統,靠法律的保護,靠財產繼承權,得到了一半家業,並且得的理直氣壯。瑪麗娜的承包之舉,則更是讓村人驚訝,讓哥哥為之捏把汗。且不說那片無人愛要的月亮灘,她要上交50元。幾日之內貸到300塊錢的款項,編起幾百米長的竹籬笆,又養了上千隻雞雛的膽識與魄力,則是村民們幾十年來想都不敢想的舉動,他們開始關注這個女子的事業了。瑪麗娜的養雞場,用的是現代化的管理手段,飼養方法是科學的方法,她用學到的科學知識精心餵養她的小雞,什麼製造假白晝現象,讓小雞吃一頓美味的昆蟲夜餐,製做電踏板讓黃鼠狼中計等等,都表現了這個人物的聰明才智,使知識這一精神財富變成了真正的物質財富,她用科學方法經營的養雞場的成功與興旺,顯示了有建設現代化農業的理想、精明幹練、豁達豪爽的新式實業家的氣派。她在分家問題上片瓦不讓,分毫必爭和在賣雞問題上多得200元錢都不要,堅持賣給公家的不同表現,使得那個具有舊式農民自私、狹隘、狡猾心態的哥哥也搞不清楚這個不好惹的妹妹到底愛不愛。瑪麗娜認為,該狠的時候就得狠,對自私的行為決不能寬容,而在原則問題上不能讓步,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表現了這位農村新人身上可貴的思想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婚姻問題上的描寫更是別具特色。她坦率果斷地拒絕了富有的小木匠的求婚,不虛與委蛇,不利用男人的感情去占便宜,這也是對感情負責的態度。她追求的是精神上、理想上的共鳴,喜歡小說迷呂寧,寫出了那樣一紙別出新裁的情書“第一部婚姻法案”,令人在笑過之後品出了自尊、自強的滋味。瑪麗娜的形象是受讀者喜愛的,包括她性格中的些許辣氣,換言之是駕馭生活的魄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