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源永安寺

渾源永安寺

位於山西省渾源縣城東北鼓樓北巷。創建於金,重建於元,明清時多次修繕。建築面積935平方米,南向,原規模宏大,今後部已毀,現存中軸線上的山門、護法天王殿、傳法正宗殿及東西垛殿、配殿。其中,傳法正宗殿於元延祐二年(1315年)在金代大殿上重建,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廡殿頂,梁架用材、斗拱製作都仿照金代規範,建築表現了金代遺韻。

基本信息

簡介

..
永安寺位於大同渾源縣城內東北鼓樓北巷,俗稱大寺,是渾源縣境內現存規模最大的一座古代建築。寺內院落平坦,布局嚴整,殿宇巍峨,古樸壯觀。建築坐北朝南,南北長80多米,東西寬50米,總面積4000多平方米。

歷史記載

據《寰宇通志》、《大永安禪寺銘》載,永安寺始建於金代,後毀於火災。元初,渾源州高定父子在廢墟上大規模重建。此後,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元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都曾有增建。元延二年(公元1315年)高定的孫子高璞又捐款在寺內建造了現存規模最大的傳法正宗殿,其它建築如山門、天王殿、東西朵殿、配殿等建築,均為明清遺構。

源永安寺位於山西省渾源縣城東北鼓樓北巷,創建於金代(1115年-1234年),元明清代曾多次重修。

永安寺占地0.65公頃,建築面積935平方米,坐北面南,呈長方形,原有規模宏大,現後部已毀。全寺主要建築沿中軸線對稱布置。現存山門、護法天王殿、傳法正宗殿及配殿。傳法正宗殿於元延二年(1315年)在金代大殿基礎上重建,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廡殿頂。梁架用材、斗拱製作都仿照金代規範,建築表現了金代風格。殿內明間增設天花和藻井,製造精巧。殿內四壁繪滿水陸畫,人物分層布列,色澤基本完好,繪有三教人物八百餘。

渾源永安寺的建築和大面積的壁畫,為研究民間對儒、釋、道神信仰提供了重要史料。

景點詳介

據《寰宇通志》《大永安禪寺碑銘》等史料記載,永安寺始建於金代,不久遭火災而毀;元朝初年,當地官僚永安軍節度使高定出資並邀請極有聲望的雲歸禪師主持興建佛殿、配殿、雲堂及方丈堂;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高氏家族又捐資擴建山門、構置佛藏;元延礻右二年(1315),高定之孫高璞再次出資增傳法正宗殿,使寺院規模更趨完善。其它建築如山門、天王殿、東西朵殿、配殿等建築,均為明清遺構。據《渾源縣誌》和其他相關史料記載,永安寺坐北面南,寺院原本有前、中、後三院,前院正中央是護法殿,塑有四大天王像。護法殿兩邊,是方丈和雲堂(僧眾用餐、議事的地方)。護法殿後面就是中院。中院的中央是大殿——傳法正宗之殿,殿內磚砌須彌座上跌坐著毗盧佛和阿難、迦葉二侍者立像,兩旁分塑四位菩薩和倒身禮拜的二仙女像,其雕塑之精美令人讚嘆;正殿兩側有東西垛殿各兩間,中院兩側各有配殿七間,分別是觀音殿、伽蘭殿、達摩殿,霜神殿、關帝殿。

配殿南端有鍾、鼓二樓對峙。從傳法正宗殿進入後院,後院正中央為鐵佛殿,東西配殿為文殊殿、普賢殿。目前寺院前院、中院基本上還是原來的布局,後院據說在文革期間早已改建學校,現在仍被永安鎮興安國小占用。現存的整個寺院主要建築沿中軸線主次分明,布局嚴謹,左右對稱。東西寬50米,南北深80米,分為前、中、後3個院落,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走近永安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永安寺的山門。山門臨街五開,中間正門兩旁偏門,琉璃瓦飾,五門兩側砌有琉璃二龍八字牆,門前雄居石獅一對、牌樓一座,門內有哼哈二將分立兩旁。進入前院正面居中為“護法天王殿”,面闊五間,進深兩間,內塑四大護法天王;東西兩面廂房各五間,分別是方丈堂、雲堂,另有垂花小門兩個。

中院是全寺主要部分,正中是全寺的主殿“傳法正宗殿”。整個大殿,採用我國傳統的木骨與斗拱相結合的建築手法,穩固莊重,風格疏朗簡樸。殿身高大,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廡殿頂,殿頂中部以黃色琉璃瓦覆蓋,四邊則以藍、綠琉璃瓦鑲飾,頂部有五彩琉璃脊飾鴟吻兩兩相對,造型生動、色澤艷麗,製作精美。檐下明間、次間均安裝有隔扇門,後壁開板門,下面左右兩端“莊、嚴”兩個大字,更顯大殿莊重氣派。殿內支柱排列較特殊,明間最寬。沿襲金代做法,減去前槽金柱,在保持合理承重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擴展建築物的內部空間,既適應宗教活動的需要,又可節約木料,設計是非常科學合理的;殿內明間梁架間雕的天宮樓閣和天花藻井,為元代遺構,在省內尚屬罕見。

景點照片景點照片

大殿下斗拱式樣簡單,全無繁複支離之弊病,尺度比例適中,與建築物整體協調,主次分明,華麗美觀;大殿內梁架製作規整、嚴謹,也顯示出高超的技法。整座建築坐落在高大的台基上,平面長方形,前設月台、石階。明間寬大,次稍間略小,仍襲宋、金之規,為山西省現存較為完好的一座元代大殿。游者置身其中,無論遠觀近看,都不能不為古人高超的建築手法所折服。總之,永安寺的建築,無論在建築技藝還是建築風格上,大殿充分體現了元代及明清北方古建築的風格特色和高度藝術水平,是反映當時北方建築風格和藝術水平的實物見證,是中國古代建築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也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一部分。傳法正宗殿更令人驚嘆的卻是殿內的巨幅重彩壁畫。走進殿內,就會被四周的元代及明清時代絢麗多彩內容豐富的壁畫所包圍。

“傳法正宗殿”內原有塑像已毀,幽暗的大殿里空空蕩蕩,但是略有斑駁的牆壁上卻展現出細膩、精美而詭異的壁畫。四壁和屋頂斗拱眼布滿了巨幅工筆彩畫,其內容豐富,畫技高超,筆力遒勁流暢,色澤絢麗協調,人物刻畫生動傳神,表情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上繪882個人物,皆形神兼備,表情自然生動。殿內壁畫高3米,長56.8米,合計170平方米,加上屋頂斗拱眼畫約275平方米。正面的壁畫十大明王畫為元代畫匠所為;東西兩壁水陸道場畫,均系明、清時期補繪;綜觀永安寺傳法正宗殿內整個壁畫,均有很高的藝術保存價值,成為永安寺最有價值的一部分。永安寺殿內正面的元代壁畫最為考究,絢麗多姿,表現手法新奇,技藝高超,筆力飛動,給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內容為造型匪夷所思,面目猙獰,神態兇惡,奇形怪狀的佛教密宗十大明王彩繪,極為怪異而恐怖,作者通過一種盛大華美的形狀來表現心中的宗教及人生理想,其飛動圓轉又遒勁而極富表現力的線條令人暇思無限,嘆為觀止,深受到考古學家的矚目。明王為佛教護法神,因其有智力摧毀一切魔障,故云明王。常見的有五大明王、八大明王、十大明王。據說,明王為使世人醒悟痴迷,常以猙獰面目出現,如同棒喝,使人迷途知返。在傳法正宗殿內正北面北壁上可看到有一明王,藍顏赤發,面目猙獰,但其雙手做揭開自己麵皮狀,顯示撕開麵皮後露出的是一副大慈大悲的神容。它告訴人們,佛家有時面相兇惡,但實質卻是慈悲的。也讓人聯想到世間萬物紛繁的表象和實質的耐人尋味處,其哲理意蘊令人深思。

東西兩側牆上和殿門兩旁則畫著佛道合一的諸神畫像。東西兩壁和殿門兩旁牆壁上的明清壁畫也引人注目。東壁和東南壁重彩壁畫畫面為天、地、人三界,分為上中下三層。上層是天界四天王和日、月、金、木、水、火、土諸神;中層是天干、地支,二十八宿及北斗諸君神像。下層是人間帝妃,文臣武將,黎民百姓、僧道,以及先賢烈女、孝子賢孫等。大殿西壁和西南壁的重筆彩繪,也分上、中、下三層。上層為五嶽帝君,四海龍王,以及五湖百川,風、雷、雨、電諸神;中層是十殿閻君,以及陰曹地府諸官;下層是十八層地獄及人間因天災人禍而橫死的厲鬼群像。布局緊湊、色澤華麗、刻畫細膩,是罕見的寺院壁畫傑作。細觀這些人物故事,徒然會生出人生苦短、善待人生之思,更為古人虔誠的宗教信仰而感慨。

壁畫還把儒、釋、道三教融匯在一起,體現出三教合一的宗旨,為研究中國繪畫藝術以及宗教思想演進和變化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另據傳說,建國初期,國家文物局組織一批專家學者來大同進行了一次考察。專家們在對古城大同的雲岡石窟、上下華嚴寺、懸空寺等著名文物景點考察後,深感大同地區實乃文物薈萃之地。而更令他們驚奇的是,在渾源永安寺考察時,竟發現了幾乎在全國成為絕品的元初大書法家雪庵和尚為正殿所題的“傳法正宗之殿”匾額,還有殿內的元代重彩壁畫。他們感嘆說:“誰能料到,在這山野小縣,竟有如此文物珍品!”永安寺傳法正宗殿,還有個令人難解之謎。這個傳說還得從殿頂覆蓋的黃琉璃瓦說起,這在封建社會是帝王的專利,這裡卻堂而皇之地存在,不是一大忌諱?不是僭越?當時的建寺者高氏父子是如何想的呢?身為朝臣,難道不知這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嗎?由於缺乏可靠的史志記載,至今仍為一謎。

當地人傳說高定原想造反,意欲將此殿作為宮殿。後朝廷派人調查,便改作寺院了。實為權宜之計。此說似乎不能成立。一是高定建殿時,元朝已進入中期,國勢穩定;二是高定性情溫厚,淡泊名利,喜寧靜生活。如佛經所言:“有求皆苦,無求乃樂。”高定在仕途峰巔時急流勇退,已充分說明他超然物外的個性。豈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呢?也許,還是清代《渾源州志》說得妙:永安寺用黃瓦不合制度,但殿上又設定皇帝萬歲之牌位,文武官員在此朝賀,用黃也合適……。因此,永安寺才安然得以保存。斗轉星移,歲月變遷,隨著歷史的推移,永安寺已是飽經風霜,雖然歷史上幾經修繕,建國後又多次採取相應措施保護這一珍貴古建築群,但仍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和人為的破壞。

景點照片景點照片

據說永安寺由於在文革時期被當成倉庫,所以雖然大殿內的佛像等都已經被搬空,但是建築與牆上的壁畫,卻意外的保存了下來。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家、省、市、縣對永安寺工程投入大量資金,對部分建築進行大幅度修繕,對殿內壁畫、彩畫清洗和封護,目前均恢復了原狀。邊塞之地的永安寺,以其獨特的價值和風格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目光。滄桑永安寺,歷久而彌珍。如今,永安寺是渾源縣境內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建築和重要的人文旅遊資源

旅遊攻略

最佳旅遊時間

每年的7月,8月

最佳旅遊時間最佳旅遊時間

開放時間

9:00至17:00

交通

公交:市區內無直接到達景點的公車,遊客可打車前往。
自駕:位於山西省渾源縣城東北鼓樓北巷

旅遊禁忌

一、忌單獨出遊。特別是出遠門旅遊的人,最好與熟悉的人結伴同遊,這樣既可增添旅遊的樂趣,又能互相照顧。

二、忌無目的的濫游。有的人在出門旅遊前既無目標,也無計畫,有種“走到哪裡黑就在哪裡歇”的感覺,這種毫無目的的花錢亂逛,既浪費金錢,又徒費精力,影響身心健康。

三、忌乘車坐船爭先恐後。

四、忌暴食暴飲。有的旅遊者在旅途中飽一頓,飢一頓,看見好吃的就暴食暴飲,沒有好吃的便不吃,這種做法是十分錯誤的。同時還要注意飲食衛生,預防腸道感染,防止發生旅途腹瀉。

五、忌在風景區亂塗亂畫。這種亂塗亂畫,既損壞古蹟的完善,也是一種不講精神文明的行為,會造成很壞的影響。

六、忌語言粗野。旅途中應時時處處講文明,講禮貌,不要惡語傷人或與人爭吵,以免破壞自己和同伴的歡樂情趣。

七、忌隨地吐痰或大小便。

八、忌任意攀折花草樹木。

九、忌輕易交友。在旅遊中應注意不要隨便與不認識的人深交,以免上當受騙。十忌隨身攜帶重要檔案或貴重物品。謹防失密、失竊,造成不應有的嚴重損失。

十、忌走馬觀花。我們出來旅行,目的是愉悅身心,增長見識,如果我們每到一地而不去細心觀察鑑賞當地的風土,則失去了旅行的意義。

十一、忌行李過多。旅行時帶過多的物品是沒意義的,它是我們旅行的累贅。帶在身邊,行動又不方便;放在旅館,又不安全。所以我提倡一包政策:所有行李只須一個大背囊。

十二、忌惹事生非。旅行的地點始終不是自己“地頭,蠻勁、霸氣還是收捻點好。

十三、忌分散活動。如果是一夥人去旅遊,最好不要各有各的節目,至少保持兩、三人的人數才分散活動。切忌單獨外出!切記、切記!

十四、忌錢人分離。多個心眼,小心為上的好。

十五、忌帶小孩。小孩子時刻需要大人的關照,使大人不能全身心享受旅行所帶來的樂趣。小孩將來的日子還長,將來還有的是機會!

十六、忌不明地理。每到一地請先買份當地地圖,一可作走失時應急之用;二可留為紀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