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溝鎮

港溝鎮

港溝鎮地處濟南市歷城區東部,位於東部產業帶的中心位置,交通四通八達,繞城高速公路橫跨南北,經十東路縱貫東西。全鎮總面積118平方公里,轄36個行政村,人口4.9萬。

基本信息

經濟狀況

港溝鎮港溝鎮
港溝鎮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大力抓好“三級聯創”、“文明一條街”、“民主法制示範街”等各項工作。全鎮經濟和各項事業呈現健康、快速、協調發展的好勢頭。

2004年鎮財政總收入610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2404萬元(新口徑),實際利用內資5.3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10萬美元,出口創匯500萬美元,農民人均收入4420元。

2002年以來,連續三年被評為“濟南市先進鄉鎮”和“歷城區雙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行政區劃

轄:兩河村、馬家村桃科村、燕棚村、雞山村、寨而頭村、蟠龍村、章錦村、里子村、高家窪村色峪村、夥路村、冶河村、東邢村、大官村、北官村、神武村、田莊村、西邢村、河西村、河東村、蘆南村、石廟村、潘莊村、黑龍峪村、太平村、郭家村、車山村、塢東村、塢西村、小漢峪村大漢峪村南胡村、港溝村、有蘭峪村、章靈一村、章靈二村、章靈三村、安家村、北胡村

名優特產

港溝鎮花椒
薄殼核桃:薄殼核桃殼薄如紙,用手輕輕一捏就能打開,俗稱紙皮核桃;營養豐富,出仁率高,是通過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

紅芽香椿:紅芽香椿顏色深紅,香味濃郁,是通過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

大紅袍花椒:最新引進陝西獅子頭花椒新品種,色澤鮮艷,香味濃郁。

百合花卉:港溝鎮位於濟南市歷城區東部,現有百合花卉基地2000餘畝,花卉品種繁多。

農業發展

港溝鎮港溝鎮
港溝鎮結合鎮情實際,充分發揮農業服務中心的職能作用,立足致富農民、發展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農業發展步伐。

致富民眾,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退耕還果步伐。按照區都市農業建設規劃,該鎮在濟萊高速兩側的村莊大力實施退耕還果工作。奔著建設“核桃之鄉”的目標,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栽植,統一定乾、塗白、覆膜的要求,2008年春季栽植核桃苗135000株,面積2700餘畝,成活率在95%以上。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新發展設施農業700畝,花卉苗木400畝。進入雨季以來,該鎮抓準時機,周密安排,開挖標準樹穴44萬個,荒山綠化4000畝,栽植各類苗木80萬株。

生態富民,農村新能源建設取得成效。自實施生態富民家園工程以來,本著政府引導、民眾自願、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該鎮重點抓了農村沼氣國債項目建設。在廣泛宣傳,提高認識的同時,採取外出學習,示範帶動,現場觀摩交流,專家培訓,以獎代補等形式,在8個村累計完成沼氣池487個,新建147個,已投入使用的477個。此項工程的實施,使民眾得到了實惠,促進了生態的良性循環。

科技興農,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該鎮高度重視科技興農,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推進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農業科技部門共發放各類宣傳材料30000餘份,採取聘請專家講課、現場觀摩、外出參觀學習等形式加強技術指導。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20餘期,培訓2000餘人次,使民眾掌握了種植、養殖、沼氣池建設、測土配方施肥、核桃育苗嫁接、果樹管理等方面的科學知識,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起到了促進作用。

特色村屯

港溝鎮港溝鎮
大官村

大官村位於港溝鎮東部,立交,交通十分方便。村共有420戶,人口1365,設小組6個;黨員36名,黨小組4個,土地面積1440畝,村民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經濟林及勞務輸出

村兩委一般人,團結一心、開拓創新,靠黨的富民政策,因地制宜,發展經濟,致富百姓,大搞農業結構調整,種植綠化苗木500餘畝,40多個品種,遠銷北京、陝西、山西等地,成為遠近聞名的綠化苗木專業村,全村經濟不斷增長,村容村貌進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政治安定、社會穩定,人民民眾安居樂業。

馬家村

馬家村位於港溝鎮最南部,風景秀麗,環境優美;全村共有350餘戶,人口1100,土地面積3300畝,村民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經濟林及勞務輸出。

村兩委一般人,團結一心、開拓創新,靠黨的富民政策,因地制宜,發展經濟,致富百姓,大搞農業結構調整,種植優質紅芽香椿1000餘畝,紅芽香椿色澤鮮艷,香味濃郁,成為遠近聞名的紅芽香椿專業生產村,全村經濟不斷增長,村容村貌進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政治安定、社會穩定,人民民眾安居樂業。

城鎮建設

港溝鎮港溝鎮
港溝鎮大力落實區委建設唐冶新區“宜居之城”的要求,確立了“建宜居之城環境,樹魅力港溝形象”的發展思路,努力打造東區新市鎮。在打造東區“宜居之城”的工作中,港溝鎮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了基礎設施對於房地產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通過抓好環境綜合整治、違法違章建設整治和破損山體治理三大重點工程,使城鄉面貌得到了徹底改變。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一手抓項目引進,先後引進了總投資6.3億元、占地1009畝的三聯鳳凰城項目,總投資10億元、占地300畝的建大教授花園項目,投資7.2億元、占地160畝的永大頤和園項目,總投資7.5億元、占地110畝保利花園項目,一座由五個高品質住宅小區組成的現代化、開放型、花園式新市鎮正在鳳凰山下崛起。一手抓舊村改造,港溝鎮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的舊村改造領導小組,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二十字方針和歷城區的“六新”工作要求,以文明生態村建設為載體,深入探索有效途徑,採取與大公司合作建設的方式,擴大增量、盤活存量、合理配置資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目前除了已經開展的唐冶四村、潘莊、田莊等舊村改造的項目之外,港溝鎮將陸續展開對於神武、章錦等村的舊村改造工作,進一步提升宜居港溝的形象。此外,在舊村改造過程中,港溝鎮注重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的推廣,將唐冶四村村民安置中心建成為長江以北第一個太陽能綜合利用示範小區,提升了宜居港溝的科技含量。

組織機構

港溝鎮書記:黃寶忠
黨委:
書記:黃寶忠
副書記:謝兆村
副書記:付元水
副書記:畢德冰
副書記:李在虎

委員:
楊洪德
穆忠山
曾憲泉
高福新
王興娥
人大:
主席:楊興厚
副主席:李福水
鎮政府:
鎮長:謝兆村
副鎮長:楊洪德
副鎮長:張興雲
副鎮長:張建中
副鎮長:張培慶
科技副鎮長:田學慶

計生工作

港溝鎮港溝鎮
濟南市各級婦聯組織將開展“巾幗示範村”創建活動作為加強新時期農村婦女工作的重要抓手,通過採取抓培訓、送服務、建載體、強基礎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動創建工作呈現良好發展勢頭。目前共創全國級“巾幗示範村”1個,省級14個,市級20個,有效激發了廣大農村婦女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熱情,也使廣大婦女在參與中實現了自身的進步與發展。特別是歷城區婦聯積極探索,推動創建活動不斷深化,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色,在促進農村婦女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港溝鎮冶河村充分發揮協會和巾幗致富帶頭人的帶動作用,以核桃育苗技術為重點,發動廣大婦女開展核桃苗嫁接和栽培,目前從業婦女已達到347人,占總人數的90%以上,80%以上農村婦女依靠科技育苗走上致富路,2007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8300元,其中核桃苗收入占到總收入的95%左右。

招商引資

港溝鎮先後引進了省消防訓練基地、濟南百合花卉有限公司、山東大泰水產公司、山東福星鋼結構有限公司、濟南商馳實業有限公司、濟南南洋學校、山東建工學院新校、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動校區、山東鳳凰城發展有限公司、濟南嘉德力有限公司等。

旅遊資源

港溝鎮淌豆泉
淌豆泉

在港溝鎮伙路村南之淌豆寺遺址。清乾隆《歷城縣誌•卷十八》和道光《濟南府志•卷六》有載。傳說因感念此處岩洞曾淌豆接濟李唐軍士糧餉而得名。今泉源在岩壁上,水自岩縫流出,經鑿石修建的長方形池,順山勢北流,匯於石壩攔截的蓄水池內。泉旁伴有一株挺拔高大的古銀杏樹。

東流泉

在港溝郭家村西南之鄉義寺遺址。俗稱南山泉。清道光《濟南府志》載:“南山泉,在黑龍峪絕巔。”今水自岩縫流出,匯落三面石砌的長方形水池,常年不涸。岩壁上刻“東流泉”三字。泉旁尚存有鄉義寺的石塔、檜柏、五角楓等遺物。

滴水泉

又名清泉、清水泉,在港溝鎮塢東村東北側河東崖。名列金《名泉碑》。元《齊乘》載:“一名清泉,在西務北。”明晏璧《七十二泉詩》稱之為“清水泉”。清道光《濟南府志•山水二》載:“清水泉,在西務北。”今塢東村與相臨的塢西村通稱為西塢,又稱西梧,即古之西務。因有“清水泉”一名傳稱,後人便誤將柳埠神通寺滴水泉認作為《名泉碑》之滴水泉。今泉所處河崖高20餘米,曲折長約50米,崖頂岩石探出如廈,崖壁枝柯懸生,被稱為“滴水崖”。泉自崖廈下滲出,順崖壁滴滴滾落,故名。水滴處青苔鋪綠。冬季,形成數丈高的冰掛,蔚為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