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油麻藤

港油麻藤

港油麻藤,高大攀援藤本,上部近草質,基部木質;莖具深縱溝槽,幼時密被銹色柔毛,老莖近無毛。小葉紙質,頂生小葉寬卵形或菱狀卵形。產香港。攀援在低海拔常綠闊葉林喬木或灌木上。

基本信息

MucunachampioniiBenth.inJourn.Bot.Kewmisc.4:49.1852;&Fl.Hongk.87.1861;Forb.&Hemsl.inJourn.Linn.Soc.Bot.23:189.1887;Levl.inBull.Soc.Bot.France55:408.1908;Dunn&Tutch.inKewBull.Add.Ser.10:83.1912;中國主要植物圖說o豆科661.1955:Wilmot-DearinKewBull.39:51.1984.

植物名稱

【中文名】港油麻藤

【英文名】MucunachampioniiBenth.

植物特徵

高大攀援藤本,長可達10米,上部近草質,基部木質;莖具深縱溝槽,幼時密被銹色柔毛,老莖近無毛。羽狀複葉具

港油麻藤港油麻藤

3小葉;托葉早落;葉柄長約6.5厘米;小葉紙質,頂生小葉寬卵形或菱狀卵形,長5-9厘米,寬3.5-5.5厘米,先端短漸尖或具細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側生小葉兩側不對稱,斜卵狀披針形或寬橢圓狀卵形,長可達16.8厘米,寬3-5厘米,基部圓或微心形;上面被金黃色絲毛;側脈6,在下面凸起,在脈上密被紅褐色毛;葉柄被毛;小托葉長1-2毫米,絲狀。花序生於老莖上,長約8厘米,通常每節具3花;花梗長3-4毫米,密被緊貼、皺波狀、直立的紅棕色毛;苞片和小苞片早落;花萼密被淺褐色毛,側齒2,長2毫米,最下齒寬三角形,長4毫米,上唇與側齒相等,萼筒寬杯狀,長7-8毫米,寬10毫米;花冠紫色,旗瓣圓形,長2.5厘米,基部的耳很小,長約1毫米,翼瓣長4厘米,寬6-8毫米,瓣柄長約7毫米,耳長約1毫米,龍骨瓣長4-4.2厘米,瓣柄長約6毫米,耳長約1.5毫米;雄蕊長3-3.2厘米;花柱下部被毛,子房密被柔毛;胚珠4。果革質,不對稱的長橢圓形,長15-16.5厘米,寬約5厘米,嫩時密被直立、粗糙、淺褐色剛毛,成熟時毛漸脫落,具很斜升的12-15片薄翅狀橫褶臂,在腹背兩縫線上具寬約1厘米的翅;種子長橢圓形,長約2.5厘米,寬約2厘米,厚約7毫米,帶紅褐色,種臍黑色,僅圍繞種子周長的1/2。花期8月。

地理分布

產香港。攀援在低海拔常綠闊葉林喬木或灌木上。

爭議

G.Bentham根據Champion523號標本(采於香港銅鑼灣EastPoint)建立港油麻藤MucunachampioniiBenth.(inJournBo
港油麻藤港油麻藤
t.KewMisc.4:49.1852),同時在他所編著的《香港植物志》(Bentham,1861)上註明採集地點“在EastPoint的寺廟上方,在石上或樹上”。其後一些廣東、廣西、江西、福建的標本曾被錯誤地鑑定為此種。Wilmot-成立但只保留Champion579(在Wgmot-Dear的文章上誤書為597)號(模式)一號標本;另外還發表M.nigricans(Lour.)Steud.var.hongkongensisWilmot-Dear一新變種(文獻見上)。新變種所根據的標本均采於香港和九龍半島,有3張采於銅鑼灣的標本原定名為M.championii,其中甚至有2張采於銅鑼灣的寺廟。這幾張標本和港油麻藤的模式同產於一極小範圍之地,應為港油麻藤的同地模式(Topotype),其形態與港油麻藤也很一致,但均被Wilmot-Dear改定成她的新變種var.hongkongensis.M.championii和M.nigricansvar.hongkongensis的區別,據Wihnot-Dear在花特徵檢索表中所述,M.nigricans(僅指var.hongkongensis和var.hainanensis)的花梗長為8-20毫米;M.championii的花梗長為2-4毫米。但Benth.Fl.Hongk87頁記載:M.championii的花梗長為12-21毫米,兩者實難以區別。在其以果分種的檢索表中,M.nigricansvar.hongkongensis的莖、葉柄和葉無毛或有稀疏的淡色毛;M.championii的莖(至少在幼時)、葉柄和葉下面有銹色毛,脈上尤密。Wilmot-Dear將采於銅鑼灣的3號標本(按即成長的莖、葉柄和葉無毛或有稀疏淡色毛的)作為M.nigricansvar.hongkongensis的副模式(Paratype),正說明銅鑼灣的Mucuna,既有莖、葉柄和葉(成長時)下面無毛的,也有具有銹色毛(幼嫩時)的。在如此狹小地點存在同隸一屬的兩個分類群,是不符合分類原則的。根據港油麻藤的頂生小葉闊卵形,側脈通常每邊4-5,花序極少長超過10厘米,花較小,長約4厘米,莢果的褶襞為較薄、較疏、較少,約12-15片很斜升的翅狀褶襞,其地理分布僅在香港及九龍,足與頂生小葉橢圓形,側脈通常每邊7,花序長可達10-30厘米,花較大,長5-5.6厘米,莢果褶襞較粗厚,稍斜升,較密、較多,約有25片,其地理分布在東喜馬拉雅、印度、緬甸、泰國、越南南部、馬來西亞的淡黑黧豆M.nigricans(Lour.)Steud.相區別。因此編者認為不宜另立M.nigricansvar.hongkongensis.

豆科·菜豆族植物

菜豆族,豆科的一個族,包括:大豆亞族、菜豆亞族、木豆亞族;蝶豆亞族擬大豆亞族刺桐亞族、刀豆亞族、等7個亞族,有84屬,廣布於全球,主要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大豆亞族、菜豆亞族、木豆亞族已經單獨發任務,本任務僅包含其餘4族植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