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鳥

渤海鳥

“渤海鳥”生活在距今約1.25億年前的白堊紀,是“熱河生物群”反鳥類的一個新屬種,也是如今鳥類的祖先。

基本信息

特徵

渤海鳥渤海鳥

2009年,“渤海鳥”化石被一郭姓古化石收藏者發現,因此被命名為“郭氏渤海鳥”。該化石長約35.7厘米,保存較為完整。根據化石顯示,“渤海鳥”的頭吻部較短,上下頜均長有多枚牙齒,它的前後肢具有長而彎曲的趾爪,接近等長。這些都是以昆蟲為食、營樹棲生活鳥類的典型特徵。

反鳥類

“渤海鳥”在肩胛骨與鳥喙骨的關節方式上與現生鳥類相反,屬反鳥類。反鳥類是鳥類起源後第一支成功輻射全球的類群,繁盛於白堊紀,但與恐龍一起於白堊紀晚期滅絕。
根據手部演化,“渤海鳥”表現為原始反鳥類和進步反鳥類中間的過渡類型。此外,“渤海鳥”保存有多枚前肢飛羽印痕和兩枚末端丟失的帶狀尾羽印痕。據分析,渤海鳥已具有拍打飛翔能力,可以實現自由飛翔

發現意義

“渤海鳥”的發現揭示了早期鳥類在白堊紀就存在形態和生態上的高度分化。此次發現是瀋陽師範大學繼2009年發現“赫氏近鳥龍”後在鳥類研究上又一新發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