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津

渣津鎮位於湘、鄂、贛三省邊陲,是修水縣西半部40萬人口的商貿中心和交通樞紐。全鎮總面積144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西堰村、東堰村、長侖村、朴田村、蓮花村、長潭村、板坑村、帥段村、龍坪村、水車村、司前村、紫鹿村、田西村、石門村、福興村、渣津村和2個社區:津龍居委會、古艾居委會。人口5.92萬(其中集鎮人口1.5萬),有31個機關企事業單位。


渣津,商封艾侯國、春秋為艾邑、秦漢稱艾縣,踞七百里修江上游雄勝之地。四水合一,猶如條條巨龍匯聚渣津,境內南北群山環繞,向中部依次低山起伏,由東到西為廣闊良田。省道柯龍公路貫穿渣津,鎮村公路如同一張蛛網延伸到各個村莊,距長沙武漢南昌九江均在三小時車程之內。
這是一塊紅色的土地,曾是紅十六軍和中共贛北特委、中共修水中心縣委、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駐地。彭德懷、藤代遠、王震、何長工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指揮過戰鬥或視察過蘇區。渣津人民為革命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有1006具忠骨長眠在渣津烈士陵園,烈士碑上有1575人的芳名永銘在人民心中。
渣津是商業古鎮,建街歷史始於隋,北宋為查田津,“上接楚漢,下通吳江,商賈輻輳,車馬蹄聲不絕”。它是修水縣及至湘鄂贛邊陲形成街市最早的集鎮。
渣津又是文化重鎮。歷代名賢層出不窮,現代英才遍布各地。境內有高中一所,在校學生達三千多人。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至今仍留存著商周遺址,明清建築。龍安山乃佛教聖境,兜率禪寺、馬奚寺、圓通寺歷史悠久。特別是兜率寺,建寺一千四百多年,名僧大德層出不窮,宋代宰相張商英受法於此,相公禪名重京華,元朝日本僧人龍山德見住持該寺17年,大文學家曾鞏,曾為兜率寺寫過碑記文章《兜率院證》,收錄在《曾鞏文集》里。
改革開放以來,渣津的各項事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先後榮獲了“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村鎮建設先進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全國星火小城鎮示範鎮創建單位”等殊榮。2004年被評為全國重點鎮,2005年又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先進(街道)鄉鎮”。
目前,集鎮占地面積達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萬,有祥輝公司、贛西北藥業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個體工商戶達1200多戶。在建設過程中,嚴格實行“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審批一支筆、管理一個法”的原則,依照江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的《修水縣渣津鎮總體規劃》及其祥規,已把渣津鎮建成了一座交通縱橫交錯,功能齊全,具有時代風貌的新型城鎮。渣津廣場投資千萬餘元,場內有花壇、水池、假山、草圃、太陽燈及體育設施等。先後設資7000餘萬地名,修建道路、街道60餘條,硬化路面20萬平方米。美化、綠化也很有特色,達到了“春有花,夏有青,秋有果,冬有香”的效果。2003年,投資300萬元的渣津中心衛生院綜合大樓,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的就醫條件。2005年通過招商引資1200萬元,興建了津達自來水廠,日供水萬噸,流程十分先進,極大地方便了民眾生活。
近幾年來,渣津把龍安寨旅遊開發風景區的建設作為一個做大做優旅遊產業的重點項目來抓,作為提高全國重點鎮知名度和拉動鎮域經濟發展和宏偉工程來抓。該項目計畫投資2.6個億,現已投入超億元,以重建兜率寺為龍頭,整理開發山上48個自然山洞和兩座水庫,可以滿足旅客2天的佛教旅遊和生態農家樂旅遊。現在,還啟動了集鎮至景區3公里公路兩旁古色一條街的規劃、設計。
縱觀古今,渣津不愧為江西鄉鎮中的一顆“明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