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錢塘西湖有詩僧清順

《減字木蘭花·錢塘西湖有詩僧清順》,為北宋大文豪蘇軾所作。這首詞的突出特點是對立意象的互生共振。首先是古松和凌霄花。前者是陽剛之美,後者是陰柔之美。而凌霄花是描寫的重點,“雙龍對起”的勁健氣勢被“疏影微香”、“湖風清軟”所軟化,作為一種陪襯,統一陰柔之美中。其次是動與靜的對立,“對起”的飛騰激烈的動勢和“疏影微香”、“幽人晝夢”靜態成對比。鵲的“噪”和凌霄花無言的“下”形成對比。就是這種對立的和諧之中,詞人創造出了一種超然物外,虛靜清空的藝術境界。

基本資料

錢塘西湖有詩僧清順
蘇軾 
所居藏春塢,門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絡其上,順常晝臥其下。余為郡,一日屏騎從過之,松風騷然,順指落花求韻,余為賦此。
 
雙龍對起,白甲蒼髯煙雨里。
 
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晝夢長。
 
湖風清軟,雙鵲飛來爭噪晚。
 
翠颭紅輕,時下凌霄百尺英。
 

蘇軾生平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古文學家,世稱“三蘇”。嘉佑進士,任鳳翔府簽判,主張改革弊政。神宗時反對變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滅蝗,賑貧救孤、頗多政績。後以“謗訕朝廷”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出知杭、潁、揚、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還。詩、詞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學最高成就。
詞牌知識:
又名《減蘭》,雙調四十四字,前後闋各兩仄韻,兩平韻,換韻方式“甲乙丙丁”。
⊙○⊙▲
⊙●⊙○○●▲
⊙●○△(換平韻)
⊙●○○⊙●△
 
⊙○⊙▲(換仄韻)
⊙●⊙○○●▲
⊙●○△(換平韻)
⊙●○○⊙●△
鑑賞:
 
東坡愛和僧人交往,喜歡談禪說法,這首詞既是應和尚的請求而作,其中透露出禪機。詞前有小序,來介紹這種創作背景。
 
“雙龍對起”,起筆峭拔。兩株古松沖天而起,銅枝鐵乾,屈伸偃仰,如白甲蒼髯的兩條巨龍,張牙舞爪,煙雨中飛騰。詞前兩句寫古松,寫的是想像中的幻景。詞人乍一見古松,即產生龍的聯想,而龍是興風作雨的神物,恍惚中似見雙龍風雨中翻騰。當時已是傍晚,濃蔭遮掩的枝幹,若隱若現,極易使人產生煙雨的錯覺,故此語似奇幻實真切。
 
“疏影”句寫詞人從幻景中清醒過來。眼見凌霄花的金紅色花朵,掩映一片墨綠蒼翠之間,他仿佛聞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一個和尚,躺濃蔭下的竹床上,正沉睡。意境悠然,引人神往。如此幽靜的環境中,一點聲響都會特別明顯。
 
作者接下來寫:從湖上吹來的風,又清又軟;一對喜鵲,飛來樹上,嘰嘰喳喳。此處實乃以動襯靜,喜鵲爭噪並沒有破壞清幽之境,因為人世的紛爭更能顯出佛門的超脫,鳥兒的鳴叫更能顯示境界的幽靜。
 
最後一句寫景細緻入微,靜妙傳神。只見微風的摩挲之下,青翠的松枝伸展搖動,金紅色的凌霄花兒微微顫動。濃綠的枝葉之中,忽然一點金紅,輕飄飄、慢悠悠地離開枝蔓,緩緩而下,漸落漸近,安然無聲。過了好一會兒,又是一點金紅,緩緩而下。好一個物我兩忘的恬淡世界!讀來只覺禪意滌胸。
 
這首詞的突出特點是對立意象的互生共振。首先是古松和凌霄花。前者是陽剛之美,後者是陰柔之美。而凌霄花是描寫的重點,“雙龍對起”的勁健氣勢被“疏影微香”、“湖風清軟”所軟化,作為一種陪襯,統一陰柔之美中。其次是動與靜的對立,“對起”的飛騰激烈的動勢和“疏影微香”、“幽人晝夢”靜態成對比。鵲的“噪”和凌霄花無言的“下”形成對比。就是這種對立的和諧之中,詞人創造出了一種超然物外,虛靜清空的藝術境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