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辯

清辯,印度大乘佛教中觀派著名論師。清辯流傳下來的主要著作有:《般若燈論釋》以及《中觀心論》、《大乘掌珍論》、《異部宗精釋》等。

清辯

正文

印度大乘佛教中觀派著名論師。生平事跡不詳。藏傳資料說他出身於南印度摩盧那羅的最勝王族,在該國出家,從僧護學習龍樹中觀學說,曾為南方五十伽藍之主。漢傳資料則說他繼承青目的學說。玄奘《大唐西域記》中說他常穿數論信徒的服裝活動,似與數論有某種關係。據傳他晚年在那羯磷迦國南山逝世。清辯把世俗諦分為邪世俗諦和實世俗諦,前者是以妄見為基礎的世俗世界,後者是以實際為根基的世俗世界。他據此論證心外有境,境由極微(見極微說)集成,反對瑜伽行派的唯識無境說。他主張俗有真空,認為瑜伽行派所執的三性(遍計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從世俗諦看可以為有,但從勝義諦看則應為無。清辯曾與瑜伽行派進行辯論,後世稱這一辯論為"空有之爭"。在方法論上,清辯主張不論是破是立,都應自己立量,即用因明論式選立適當的比量表述"空"理,反對同時代另一中觀派學者佛護只破不立的歸謬論證法,對因明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後世把清辯倡立的這一派稱作"自續派",而把佛護倡立的一派稱作"應成派"。清辯流傳下來的主要著作有:《般若燈論釋》以及《中觀心論》《大乘掌珍論》《異部宗精釋》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