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鎮

清華鎮

清華鎮位於江西省婺源縣北部,星江河上游,鄣公山南麓。東連浙源鄉、沱川鄉兩鄉,南鄰思口鎮,西接甲路鄉,北靠鄣山鄉、古坦鄉兩鄉。總面積127平方公里,轄8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16000多人口。距縣城21公里,交通便利,王賦線、清靈線、清嶺線三條公路橫貫其中,形成了婺源北部的交通樞紐。文化底蘊深厚,素有“千年古鎮”的稱號,是江西省200個重點建制鎮之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清華鎮彩虹橋
清華是千年古鎮,以“清溪縈繞,華照增輝”而得名。唐開元28年(公元740年)始建婺源縣,縣治設清華,唐天復元年(公元901年)遷弦高(今縣城紫陽鎮),歷時161年。建國前夕,清華屬新華鄉,建國初屬鄣西區,1950年為縣第五區區政府駐地,1958年為清華人民公社,1960年改為國營鄣公山墾殖場清華分場,1984年5月恢復清華鎮。

清華鎮的歷史非常悠久,唐朝開元年間婺源縣建制時縣治就設在這裡,後來才遷入紫陽鎮。鎮上有一條主要大街,街道兩旁有很多店面。離開主街,在通往彩虹橋的青石小巷裡可以看到一些古舊的民居。出城邊可以看到始建於南宋、已有八百年歷史的彩虹橋,該橋因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而得名,是一座典型的廊橋。它全長一百四十米,由六亭、五廊構成長廊式人行橋。每墩上建一個亭,墩之間的跨度部分稱為廊,因此在當地也叫廊亭橋,這座橋現在是省級文物保護建築。沱川理坑:這是婺源縣境內古建築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樣子。通往村子的路是青石板路,行走其上不沾泥濘,其村口有一座名為“理源橋”的廊橋,有濃郁的文化氣息。村中主要的古建築有明代吏部尚書余懋衡修建的“天官上卿府第”,明末廣州知府余自怡修建的“駕睦堂”以及“司馬第”“九世同居樓”等。

古鎮經濟

清華鎮清華鎮彩虹橋景區
2006年,清華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8142萬元,完成農業總產值2402萬元,財政收入360萬元,出口創匯371萬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51元。經濟發展主要依託本地資源作文章,清華鎮形成了以有機茶有機稻、兔業養殖為主的三大農業支柱產業。已建立有機茶基地4個,面積2500畝;已建立有機稻基地3個,面積2200畝;兔業養殖基地1個,正在走公司+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由於境內生態良好,沒有污染,其生產的大米2000年經農業部食品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16項品質指標已達AA級綠色食品標準,首創大米類中國第一。工業上,基礎較薄弱,通過招商引資,開發利用當地的豐富資源,主要企業有百源木業、鄣公山茶葉實業有限公司清華酒業有限公司鄣公山水泥廠、大自然工藝傘廠、後龍山酒廠清華石料有限公司等。特色產品有“大自然”工藝傘、“大鄣山”AA級有機大米、“鄣公山”綠茶、“鄣霧”有機茶、“清華婺”酒、“老牌”大曲、“鄣公山”水泥等一批“土生土長”的產品。其中“鄣公山”牌綠茶去年四月份獲“江西省著名商標”稱號,同時獲得“綠標”和有機食品認證。

古鎮建設

清華鎮的古建築風景較集中。清華鎮鎮區面積2.1平方公里,鎮區人口1萬餘人。按照《清華鎮鎮區建設總體規劃》,先後投資上千萬元修建了新街、橫街、彩虹大道東源大道南市大道等城鎮道路體系;修建了自來水廠、停車場等城鎮基礎設施。開通了縣城至清華的電視光纜,使電視頻道增加到30個,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全長1600米的新街是鎮區的商貿中心,隨著旅遊業的興起,商貿中心正在向彩虹橋景區轉移。通過建立環衛所、城管中隊,並投入大量資金綠化、亮化、美化城鎮道路,鎮區衛生狀況有了很大的改觀,已獲省級衛生鎮稱號。清華鎮上下正在爭創國家級衛生鎮。

多方籌資,破解資金難題。清華鎮採取“財政資金補一點、掛點單位幫一點、鎮村扶持一點、集體出一點、民眾捐一點”的辦法,籌措資金400多萬元。同時,橫向聯繫爭取資金扶持,浙贛經濟聯絡會婺源分會與清華鎮建立了幫扶聯絡點,每年扶持建設資金10萬元,杭州市東嶽社區黨委書記胡建民捐助洪村新農村建設資金達50萬餘元。,清華鎮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總共投入800餘萬,村村建起了便民圖書室、健身運動等基礎設施,家家戶戶用上了自來水,村容村貌大改觀。創新方法,破解改廁難題。清華鎮黨員幹部、村理事會成員率先垂範,帶頭改廁做示範,帶動了村民積極參與改廁。為有效利用農家肥,清華鎮改進了以沐浴排水與衛生廁排水共管排水的做法,把衛生廁排水與其它排水分開,並因地制宜,統一在村外集中續建貯糞池,這種做法既治理了村內露天糞池髒、亂、臭的問題,又使有機肥得到了有效利用。清華鎮還規定改一個水沖式衛生廁,獎補300元;改一個三格式水沖式衛生廁,獎補500元,極大激發了民眾改廁的熱情。清華鎮詩春河東河西羅雲4個試點村220多家農戶,已完成改廁90%,在該縣率先完成改廁工作任務。和諧課堂進萬家,建設和諧鄉村。在新農村建設中,清華鎮以開展“和諧課堂進萬家”主題活動為依託,以教育培訓為手段,邀請相關專業人員、道德標兵授課,舉辦多層次、全方位的培訓,並在清華鎮範圍內全面開展“和諧村”、“和諧戶”、“和諧家庭”、“衛生戶”和“文明庭院”等評選活動。清華鎮已形成了村村有“課堂”,人人講“和諧”的新農村文明新風尚。2008年,清華鎮榮獲江西省第二屆文明村鎮稱號。

社會事業

清華鎮生態環境
清華鎮位於星江河上游,生態優美,又是唐代的古縣治,具有濃郁的“四古”特色,文化底蘊深厚。境內森林覆蓋率達86%,有名木古樹355棵,其中位於原古縣衙內的唐代苦櫧是清華悠久歷史的見證人。還有宋代廊橋——彩虹橋、長壽古里——洪村胡氏老街岳飛方塘等古色古香的景觀都成為了今天發展旅遊業的豐富資源,引得了無數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2006年,僅彩虹橋景區接待遊客就達20萬人次,該景區先後被評為“AAAA級旅遊景區”和“最具海外人氣旅遊景點”。長壽古里——洪村還被評為中國民俗文化村。

教育事業穩步推進,2007年,清華中學考上重點高中錄取線人數達65人,錄取率居婺源縣前列,學生參加國家級競賽有75人次獲獎。清華鎮的科普工作一直走在婺源縣的前列,是科普示範鎮。林權改革順利推進,分山到戶率達80%以上,第五、六屆村(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進展順利。2002、2003連續兩年獲江西省稅費改革和配套改革先進集體。2006年被評為全市新農村建設先進集體,洪村村委會還被省委組織部和省科協評為21世紀科普致富示範村。

歷史傳說

清華鎮清華鎮
清華鎮位於江西上饒地區。清華鎮的古建築風景教集中,有老街,虹橋,“從”字木橋等景點。老街位於清華鎮大橋與虹橋之間,長達1.5公里。彩虹橋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廊橋,是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她有悠久的歷史,建於南宋,以有800年的歷史全長140米,由六亭,五廊構成。從遠處看古風古蹟保存完好。關於彩虹橋還有一段傳說:當年清華村有一位出家的和尚胡濟祥與一位能人胡永班。很想位清華人建一座永久性的橋。首先,由胡濟祥雲遊四海,用三年多的時間化緣,籌集到一筆巨款。然後由水利,橋樑專家胡永班負責設計,建造,施工,歷時四年多在完成。在橋即將竣工,封蓋最後幾片瓦時,正是一個傍晚時分,西邊的山背上出現了一到亮麗的彩虹,夕陽透過了與層,倒映在水中,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當時胡濟祥,胡永班見到此景,認為之是喔吉兆,立即叫村里人放鞭炮慶祝,將橋取明為彩虹橋。後人為紀念兩位先人,在中間亭子立碑,以示永世不忘。

婺源縣行政區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