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青花五彩十二花神杯

清康熙青花五彩十二花神杯

清康熙青花五彩十二花神杯是清代康熙、雍正官窯瓷器中的名品,除青花五彩之外還有青花品種,雍正、嘉慶、光緒、民國均有仿製,口徑6.7厘米,足徑2.8厘米,高4.9厘米。

百科名片

原型:清康熙青花五彩十二花卉紋杯。是清代康熙雍正官窯瓷器中的名品,除青花五彩之外還有青花品種,雍正、嘉慶光緒民國均有仿製。“十二月花卉紋杯”12件為一套,一杯一花,腹壁一面繪畫,另一面題詩,詩句出自唐詩。每隻杯上繪一種應時花卉,指代歷史上的著名女性,並題上相應的詩句,慣稱“十二月花神杯”。它們杯底的款字較小,字型不一,大都不甚工整。官窯規格:口徑6.7厘米,足徑2.8厘米,高4.9厘米。有一些民窯和後世仿製的尺寸:口徑6cm或6.3cm等不同尺寸,足徑2.8cm。高6.6cm或6.0cm等不同尺寸。從現有傳世品看,無論是繪畫還是制胎,花神杯都是康熙官窯的工藝高峰。

基本信息

名 稱:清康熙青花五彩十二花神杯
類 別:瓷器、青花五彩瓷器、鬥彩瓷器
年 代:清康熙
文物隸屬:清朝景德鎮御窯廠燒制
文物現狀:近幾年民窯和後世仿製的單品有10次拍賣紀錄,單品價格幾十萬至幾百萬不等;康熙朝官窯原品無拍賣紀錄,河南省開封市博物館收藏了一整套五彩十二花神杯,故宮博物館收藏了幾隻單品不成套。

外形特徵

“十二月花卉紋杯”12件為一套,其外形特點為:撇口、深腹、淺圈足、胎體輕薄、器型精巧絕倫,造型規整優美,胎質乳白、器薄如紙、晶瑩剔透;其外壁分別用一年十二個月中不同的花卉來裝飾,並配以相應的詩句。康熙十二花卉杯上的花卉以水仙花開始,然後以此為迎春花、桃花、牡丹花、石榴花、荷花、蘭花、桂花、菊花、芙蓉花、月季花和梅花,一杯一花,腹壁一面繪畫,另一面題詩,詩句出自唐詩。每隻杯上繪一種應時花卉,指代歷史上的著名女性,並題上相應的詩句,慣稱“十二月花神杯”。它們杯底的款字較小,字型不一,大都不甚工整。規格:口徑6.7厘米,足徑2.8厘米,高4.9厘米。

青花五彩特徵

康熙五彩主要色料有紅、黃、綠、藍、黑、紫、金等,青花五彩的工藝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繪圖案的輪廓線,罩釉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按圖案的不同部位,根據所需填人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種,最後入彩爐低溫燒成,這種工藝也叫鬥彩,明清文獻中也稱之為成“窯彩”、“青花五彩”或“青花間裝五色”。鬥彩又稱逗彩,創燒於明成化時期,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鬥彩是預先在高溫(1300°C)下燒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礦物顏料進行二次施彩,填補青花圖案留下的空白和塗染青花輪廓線內的空間,然後再次入小窯經過低溫(800°C)烘烤而成。鬥彩以其絢麗多彩的色調,沉穩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種符合明人審美情趣的裝飾風格。
統稱為明清鬥彩瓷器的清朝鬥彩瓷器,其產量要大於明朝成化時期。康熙、雍正、乾隆官窯也有不少精品堪與成化鬥彩媲美,尤其“康熙十二花神杯”是清鬥彩瓷器精品代表。總的來看,清朝盛世的鬥彩瓷器大多數繪畫精工,改變了成彩“葉無反側”、“四季單衣”的弱點,圖案性更強,但也失去了成彩清秀飄逸的風采。康、雍、乾官窯都有一些仿成化鬥彩產品,特別是雍正時期己能有把握地仿燒出成化鬥彩,但這些仿品大都署本朝年款或不落款,只有少數寄託成化款。對這些器物要從胎、釉、彩繪等兒個方面仔細辨別。另外雍正時期還燒成了粉彩鬥彩,使鬥彩瓷器更加華貴。乾隆以後,鬥彩仍在生產,圖案內容多為花草,且多團花,延續了清朝盛世時期的風格,但筆法日漸草率。
青花五彩瓷器也是康熙時期景德鎮的重要產品之一,它從明代萬曆五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但較明代有了更大的發展。“十二花神杯”在清官窯中首次將繪畫、詩詞、書法、篆印結合在一起,無疑使瓷器具有更高的藝術造詣。更重要的是,為雍乾時期的題詩琺瑯彩瓷樹立典範、奠定基礎方面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文物評價

清康熙青花五彩十二花神杯器型精巧絕倫,造型規整優美,胎質乳白、器薄如紙、晶瑩剔透。清官窯中首次將繪畫、詩詞、書法、篆印結合在一起,無疑使瓷器具有更高的藝術造詣。奇貨可居。

文化底蘊

花神杯的歷史

康熙帝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巳時誕生。他身上有滿洲、蒙古和漢人的三種血緣。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善於治國的、為數不多的封建政治家,還是多才多藝的學者。康熙一生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中國歷史上堪稱千古一帝者:前有唐太宗,後有康熙帝!
康熙對歷代的瓷器很有研究十分欣賞,康熙十九年下令景德鎮恢復御窯廠,研製新風格的各種瓷器。康熙二十五年景德鎮御窯廠為宮廷燒制一套生活用瓷――“十二花卉紋杯”,第一次把“詩、書、畫、印”在同一器皿上並用,每隻杯上繪一種應時花卉,指代歷史上的著名女性,並題上相應的詩句,慣稱“十二月花神杯”。康熙皇帝十分喜愛,幾次南巡都帶在身邊,他不僅喜歡花神杯瓷器的工藝更喜歡花卉配唐詩的文化意境。
雍正、嘉慶、光緒、民國官窯和民窯對“十二花神杯”均有仿製,尺寸大小稍有不同,“花神杯”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歷史品牌,後世仿製的底款也留有“大清康熙年制”字樣。每個花杯都被各個歷史時期的愛好者視如珍寶,真正的康熙朝十二花神杯無疑是絕對的無價之寶,是每個瓷器藏家的三大願望之一。
根據有關資料記載,二戰時的日本天皇就是一位超級的康熙青花五彩十二月花神杯迷,早在1926年,日本政府就成立了搜羅亞洲國家珍貴文物的“東方史館”,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日本東方史館就曾經特意的在華夏收集過康熙青花五彩十二月花神杯,日本把收集到的花神杯按照每一月的杯子分批藏在各個物資據點,1945年日本戰敗,日軍大部隊倉促撤退,有的物資地點直接被銷毀,有的掩埋了下來,有的倉促運走,有人查過日軍退走的這些船隻,其中在關於阿波丸號的檔案中,有這樣一這張於1977年分發的內部油印資料,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在資料上記載著:據確實報告反映,阿波丸號裡面裝有元青花,花神杯,銅鼎,玉器珠寶等工藝品、藝術製品和貴重物品,這些都是在戰爭期間,日本占領中國之後,從華夏偷運出去的……
根據對種種情報的考證與推測,日本人把從華夏收集而來的康熙朝青花五彩十二月花神杯中的八月桂花杯,有可能就在這艘叫做阿波丸號的船上!只是該船行至華夏福建省牛山島以東海域,被正在該海域巡航的美軍潛水艦“皇后魚號”發現,遭到數枚魚雷襲擊,3分鐘後迅速沉沒。除1人外,2009名乘客、船員以及船上裝載的40噸黃金、12噸白金、40箱左右的珠寶和文物、3000噸錫錠、3000噸橡膠以及數千噸大米,全部沉入海底。

花神杯詩詞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該時期的詩詞把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等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唐詩在歷朝歷代無不深受推崇。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彭定求、沈三曾、中訥等十人奉敕編纂《全唐詩》,以明朝胡震亨的《唐音統簽》、清初季振宜的《唐詩》兩書為底本增訂而成,共收集二千二百餘人的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唐詩,成為史無前例的唐詩全集。在康熙花神杯所用十二首詠花詩詞全部引用《全唐詩》或同時期的詩詞。
一月水仙花: 春風弄玉來清書,夜月凌波上大堤。
二月迎春花: 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
三月桃花: 風花新社燕,時節舊春濃。
四月牡丹: 曉艷遠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
五月石榴: 露色珠簾映,香風粉壁遮。
六月荷花: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七月蘭花: 廣殿輕香發,高台遠吹吟。
八月桂花: 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
九月菊花: 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香。
十月芙蓉花: 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煙。
十一月月季花:不隨千種盡,獨放一年紅。
二月梅花: 素艷雪凝樹,清香風滿枝。

戲說花神

花是天地靈秀之所鍾,美的化身,賞花,在於悅其姿色而知其神骨,如此方能遨遊在每一種花的獨特韻味中,而深得其中情趣。如古人所言:“梅標清骨,蘭挺幽芳,茶呈雅韻,李謝弄妝,杏嬌疏麗,菊傲嚴霜,水仙冰肌玉膚,牡丹國色天香,玉樹亭亭皆砌,金蓮冉冉池塘,丹桂飄香月窟,芙蓉冷艷寒江”。
花的獨特性情便在這清、幽、雅、麗之間,一覽無遺,成為賞花者美好的心靈享受。
花因季節、時節地勢的不同而與人不同的氣質與美感。所謂“冷艷清香受雪知,雨中誰把蠟為衣”是梅花的美;“錦爛重陽節到時,繁華夢裡傲霜枝”是菊花的美;“出谷送香非不遠,那能送到俗塵中”是蘭花的美。自古至今,許多騷人墨客都為花寫下動人篇章,在這些藝術作品中,花已經成為一種心的嚮往與絕美的精神境界,深深的美化人們的心。
愛花惜花之人,自然也為百花留下許多動人的傳說。因此,在中國百花各有其花神,也各擁有一段美麗的故事。
一月:水仙花
水仙:十二月才開花,一年一度,《瓶史》稱它為花中雅客。
花神:宓妃。古代常提到洛水和洛神,“偶向殘冬遇洛神,孤情只道立先春:”,“江妃方欲凌波去,漢女初從解佩歸”,“風流誰是陳思客,想像當年洛水人”。這些詩中提及的“洛神”、“江妃”、“洛水人”,都是指洛水之神宓妃。後人遂把水仙花喻為神話中的水中仙子宓妃。
二月:玉蘭花
玉蘭花:玉蘭花放杏花肥。老梅枝頭黃鸝語,曉閣庭前紫燕飛。因為早春二三月開花,故名迎春花,被稱為“春天的使者”。
花神:楊貴妃。楊貴妃天生麗質,“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堪稱大唐第一美女,此後千餘年,無出其右者。楊貴妃與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三月:桃花
桃花:桃花在春光明媚的季節里開放,風姿嬌媚,爛漫芬菲。
花神:息夫人。春秋時代楚國息侯的夫人,息侯在一場政變中,被楚文王所滅。楚文王貪圖息夫人的美色意欲強娶,息夫人不肯,乘機偷出宮去找息侯,息侯自殺,息夫人也隨之殉情。此時正是桃花盛開的三月,楚人感念息夫人的堅貞,就立伺祭拜,也稱她為桃花神。
四月:牡丹花
牡丹:人稱花中貴主,位居群芳之冠,雍容華貴,茂盛美艷,有國色天香之譽。
花神:麗娟。西漢武帝所幸宮人。玉肌柔軟,吹氣如蘭,嘗於芝蘭殿旁歌《迴風》之曲,庭中樹花為之翻落,是謂“曲庭飛花”。
五月:石榴花
石榴:在初夏盛開,花色紅艷華美,果實甘香可口。
花神:衛子夫。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原是平陽侯曹壽和平陽公主的謳者,後漢武帝到訪平陽公主家時臨幸了她,並把她和衛青一同帶入宮中。
六月:荷花
荷花:仲夏時節開放,在籃天碧水間亭亭玉立,清新淡雅,芳華內蘊,有花中君子的美譽,因此與佛家有緣,各種佛與菩薩多被描繪成坐在連花座中的形象,體現了不受塵世連累超逸脫俗的意味。
花神:西施。中國四大美女之首。原名施夷光,諸暨薴蘿山下薴蘿村之浣紗女,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吳亡後西施隨范蠡駕扁舟泛五湖而去。
七月:蘭花
蘭花:蘭花多生於幽谷,故又有花中幽客之稱。芬芳馥郁,香氣怡人。
花神:蘇小小。生平無詳考,相傳是南齊時錢塘名妓,死後葬於西泠橋畔,前有石碑題曰:錢塘蘇小小之墓。“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鑄金”。
八月:桂花
桂花:一年四季都會開花,而以八月中秋前後花開最盛,香飄千里,故又得名十里香。
花神:徐賢妃(徐惠)。徐孝德之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生五日即能言語。四歲通論語及詩。八歲巳善屬文。父孝德曾命擬離騷為小山篇,乃擬作云:“仰幽岩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思;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
九月:菊花
菊花:盛開在深秋時節,季秋之月,花有菊黃,《瓶史月表》把他列它為九月花盟主,還把山茶,秋海棠作為它的奴婢。
花神:左貴嬪(左芬)。西晉女文學家,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據出土墓誌,字蘭芝,芬應作�,我國最早的女詩人。少好學,善作文。為武帝妃嬪。
十月:芙蓉花
芙蓉又名木蓮,因花朵艷如荷花而稱木蓮。芙蓉屬落葉灌木,開在霜降之後。
花神:花蕊夫人。芙蓉花神相傳是後蜀國王孟後主的妃子花蕊夫人,她喜歡芙蓉花,孟後主為她在城裡城外栽滿芙蓉。花蕊夫人還用芙蓉花汁染布,繪製紗帳,稱為芙蓉帳。後來,宋朝軍隊打進後蜀國,花蕊夫人被俘。趙匡胤見花蕊夫人十分美麗,就納為妃子。相傳,夜深人靜時,花蕊夫人經常取出孟後主的畫像,對像流淚訴說思念之情。趙匡胤發現後,一箭將其射死,鮮血染紅了庭院中的芙蓉花。從此,人們尊稱她為芙蓉花神。
十一月:月季花
月季:又明長春花,月月紅,每月都會開花,一年四季不間斷。即使在寒冬時節,草木蕭索,百花凋零,月季仍然開放。
花神:王昭君(王名嬙)。南郡秭歸人,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傳因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自此一直無緣君面。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
十二月:梅花
梅花:開在隆冬時節,孤潔清高,有花中清客之譽,與松,竹並稱歲寒三友。
花神:壽陽公主。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躺臥在含章殿的檐下小憩,這時恰好有一陣微風吹來,將臘梅花吹得紛紛落下,其中有幾朵碰巧落到了壽陽公主的額頭上,經汗水漬染後,在公主的前額上留下了臘梅花樣的淡淡花痕,拂拭不去,使壽陽公主顯得更加嬌柔嫵媚。《紅薔薇》詩云“若綴壽陽公主額,六宮爭肯學梅妝”。

花朝節

我國民間流傳陰曆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的生日,自古有“花朝節”,又稱“花神節”,俗稱“百花生日”。該節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書》中已有記載,據說武則天執政時期(公元690-705年)流行最盛。由於武則天嗜花成癖,從官府到民間都極力仿效,流行花朝節活動。因此,當時的正月十五元宵節、二月十五花朝節與八月十五中秋節被視為同等重要的傳統佳節,人們將後兩者連稱為“花朝月夕”。“花朝節”在清朝康雍隆年間也流行鼎盛,每逢二月十五日宮廷依然保留祭花神和剪彩賞紅等傳統習俗,並在承德避暑山莊、圓明園等處都建有花神廟。

拍賣紀錄


康熙花神杯拍賣
(09年―11年)
民國仿製花神杯拍賣
康熙花神杯拍賣
(09年―11年)
民國仿製花神杯拍賣
一月水仙杯 09年北京保利拍賣39.1萬 11年香港蘇富比拍賣215萬 09年北京保利拍賣25萬 七月蘭花杯 11年香港蘇富比拍賣188.6萬 11年香港蘇富比拍賣89萬
二月玉蘭杯 11年香港蘇富比拍賣122.6萬 09年中國嘉德拍賣48. 6萬 八月桂花杯
三月桃花杯 09年中國嘉德拍賣40.32萬
10年北京保利拍賣123.2萬
10年北京保利拍賣49.2萬 九月菊花杯 10年北京保利拍賣176萬
四月牡丹杯 09年中國嘉德拍賣39萬 十月芙蓉花杯 11年香港蘇富比拍賣150萬
五月石榴杯 09年北京保利拍賣31.36萬
10年香港蘇富比拍賣98.2萬
09年中國嘉德拍賣23萬 十一月月季杯 11年中國嘉德拍賣230萬
六月荷花杯 10年中國嘉德拍賣134.4萬
11年北京保利拍賣322萬
10年香港蘇富比拍賣73萬 十二月梅花杯

民間野史
康熙朝的花神杯近代百年時間,都未出現過十二隻全套原品,為此業界內曾經在不同歷史時期組成過不少“花神杯研究協會”,協會的主要成員是收藏專家和愛好者,他們收集所有歷史資料、地方志以及文物檔案,研究花神杯的真偽、不同時期仿製花神杯的區別,尤其是尋找遺失的花神杯,走遍了世界各地花巨資從國外購回,但直到現在大陸博物館和私人收藏都未聚齊12隻花神杯。因此收藏界沒少拿出這事說事,每次說起這事的時候,都吵得沸沸揚揚的,眾說紛壇,一百個人有一百個說法,誰也拿不出一個讓所有人都信服的說法,但不管怎么樣,大家都知道康熙朝的花神杯根本湊不出成套的,因為八月的桂花杯已經絕跡了,至於為何絕跡了,那就是一個謎團了,越是這樣,無疑就越是把康熙朝五彩的花神杯價格吵得越高,吵來吵去的,到了現在,成套的康熙五彩花神杯已經被吵出一個天價了,但天價是天價,迄今為止,卻依然沒有出現過成套的,以至於,讓這個天價只存在於傳說之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