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坪自然村

淹坪自然村歸馬街鄉黃家坪村委會管轄,為山區。處於馬街鄉西北邊,國土面積1.34平方公里,人口279人,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業為主。

村情概況

淹坪自然村隸屬於馬街鄉黃家坪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馬街鄉西北邊,距離村委會5公里,距離鄉政府所在地13公里。國土面積1.34平方公里,海拔1226米,年平均氣溫18.1℃,年降水量1353毫米,適宜種植柿子、八角等農作物。有耕地93畝,其中人均耕地0.33畝;有林地494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1戶,有鄉村人口279人,其中農業人口279人,勞動力19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53人。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50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3畝(其中:田8畝,地85畝),人均耕地0.33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49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1畝,主要種植桃、李、柿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畝;荒山荒地1071畝,其他面積349畝。
達馬河從該村村腳流過,與梁子街隔河相望,境內流程約1公里。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1年底,已基本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61戶通自來水。有61戶通電,有3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62.3%和62.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戶(分別占總數的9.8%和4.9%)。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無汽車、拖拉機,有機車3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
該村到2011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61戶都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17萬元,占總收入的35.3%;畜牧業收入17.43萬元,占總收入的43.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15頭,肉牛21頭,肉羊10頭);林業收入5.83萬元,占總收入的14.5%;第二、三產業收入1.96萬元,占總收入的4.9%;工資性收入10.12萬元,占總收入的25.2%。農民人均純收入175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1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7人(占勞動力的19.4%),在省內務工20人,到省外務工17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養殖業,畜產品主要銷售往省內。2011年全村銷售總收入2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3.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養殖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養殖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1戶,共鄉村人口279人,其中男性143人,女性136人。其中農業人口279人,勞動力191人。該村人口全屬苗族。
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95人,占人口總數的99%;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57人,參合率92.1%;享受低保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3公里。該村未建有公廁、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生活排水溝渠設施和人畜混居的農戶。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是基礎設施條件落後,主要表現在公路的路面等級低,路況差,晴通雨阻現象突出;二是耕地面積少,人均耕地面積僅0.33畝,陡坡地占到了耕地總面積的70%,發展農業不具備優勢條件,僅能夠解決溫飽問題;三是農民從事二、三產業收入較少,農民增收後勁不足,制約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四是村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人均受教育程度僅為5.2年,農村經濟能人較少,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一是千方百計發展好種植業,增強建設新農村的物質基礎。二是大力發展種草養畜,增加收入;三是紮實抓好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工作,促進農民增收;四是爭取資金改善村莊道路現狀。
具體目標是:到2012年,農村整體基礎設施建設邁上新台階;農村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農民素質有較大的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00元以上,農村集體經濟有新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