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子崖保衛戰[戰爭名稱]

淵子崖保衛戰[戰爭名稱]

1941年12月20日,在山東省莒南縣淵子崖村,在年僅19歲的村長帶領下,英勇的村民用土槍、土炮、大刀、長矛、鐵叉和鍘刀,與1000多名裝備精良的日軍展開了整整一天的殊死搏鬥,以犧牲147人的代價,殲敵121名。這是抗日戰爭史上,中國農民自發組織的一次激烈悲壯的浴血保衛戰。淵子崖民眾英勇抗敵,保衛家園的事跡,在莒南黨史和山東革命鬥爭史上譜寫了輝煌的一頁,被當時的濱海專署授予“抗日模範村”稱號,其事跡載入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1995年被拍成電視片在中央台播放。

基本信息

簡介

《文史春秋》的相關版面《文史春秋》的相關版面
淵子崖村位於山東省莒南縣縣城西15公里處,抗戰期間屬沭水縣。1941年12月19日,盤踞在小梁家的偽軍約156人包圍淵子崖,被自衛隊用土炮打跑。20日上午10時許,日偽軍1000餘人撲向淵子崖,村自衛隊用土槍土炮,大刀長矛拚死抵抗,直到太陽偏西敵軍才擁進圍子,村民誓死不降,用原始的武器與日偽軍展開逐屋逐戶的巷戰。傍晚,八路軍山東縱隊二旅五團一個連及縣、區武裝趕來支援淵子崖村民,敵人被迫撤退。此次保衛戰中淵子崖自衛隊員共殲滅日偽軍100餘人,但也有147名自衛隊員和男女村民在戰鬥中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淵子崖民眾英勇抗敵,保衛家園的事跡,在莒南黨史和山東革命鬥爭史上譜寫了輝煌的一頁,被當時的濱海專署授予“抗日模範村”稱號,其事跡載入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1995年被拍成電視片在中央電視台播放。

戰役經過

1941年12月20日,一個普通的村莊——山東省莒南縣淵子崖村。在年僅19歲的村長帶領下,英勇的村民用土槍、土炮、大刀、長矛、鐵叉和鍘刀,與1000多名裝備精良的日軍展開了整整一天的殊死搏鬥,以犧牲147人的代價,殲敵121名。這是抗日戰爭史上,中國農民自發組織的一次激烈悲壯的浴血保衛戰。

首次交鋒

淵子崖保衛戰淵子崖保衛戰
淵子崖村位於沭河以東,是山東省沂蒙山區沭水縣(今屬莒南縣)板泉區一個只有200多戶人家的村莊。抗日戰爭時期,沭河以西是日軍占領區,八路軍則在沭河東岸活動,淵子崖村成了敵占區和抗日游擊區之間的“拉鋸區”。
日軍經常來這一帶“掃蕩”,殘殺百姓,搶掠財物,姦淫婦女;沭河西岸的小梁家據點的偽軍也常到東岸的村子裡替日軍要糧逼款;一些地主、土匪武裝則打著“抗日”的旗號,襲擾村民,敲詐勒索。窮苦百姓度日如年,天天過著“白天怕見人跑,夜裡怕聽狗叫”的日子。
1940年1月,八路軍山東縱隊二旅獨立營進駐淵子崖村,指戰員們平易近人,打鬼子、捉漢奸,出生入死,不怕流血犧牲。村民們認識到八路軍才是真正抗日的隊伍。這年10月,“抗大”工作團來到村里,在村民中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1940年底,在中共板泉區區長馮乾三的幫助下,淵子崖村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成立了抗日自衛隊,那年剛滿18歲的林凡義被推舉為村長。接著,村里又成立了“農救會”、“婦救會”和“青抗先”等民眾抗日組織。
1941年夏,中共山東分局組織的八大劇團來到村里公演,使村民受到很大教育,民眾抗日情緒高漲。為了保衛家鄉,村民把過去用來打土匪的“生鐵牛”、“五子炮”、大刀、長矛集中起來,作為和敵人鬥爭的武器。村里抗日救國工作開展得轟轟烈烈,到處可以看到抗日的標語,聽到抗戰的歌聲。淵子崖村因此成了敵人的眼中釘、肉中刺,駐在沭河西岸的日偽軍處心積慮要摧毀這個村的抗日組織。
1941年冬,日軍的“鐵壁合圍”開始了,山東抗日根據地進入最艱苦的歲月。1941年12月中旬的一天,小梁家據點的偽軍為了向日軍“進貢”,派人送來條子,索要大量的雞、鴨、魚、白面和1000塊大洋。連飯都吃不飽的村民堅決拒絕了他們,村長林凡義還找人寫了回條:“雞、鴨、肉、面、錢都準備好了,來拿吧,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殺一雙!”隨後立即召開自衛隊員和民眾大會,號召大家做好一切準備,迎擊敵人。

報復進攻

小梁家的偽軍隊長梁化軒帶領150人包圍了淵子崖村。偽軍們在土同子外高叫:“趕快交出我們要的東西,慢一點就攻進圍子,殺個雞犬不留。”
土圍子是早些年代村民為躲避匪盜禍亂而建的,有5米多高,I米多厚,上面建有炮樓、炮眼,非常堅固。偽軍們剛靠近圍子,村民自衛隊的土炮便“轟隆”一聲,隨後瓦片、石頭一齊飛向敵群,打得偽軍抱頭亂竄。
偽軍隊長梁化軒一面高聲叫罵:“林凡義,你過去抗糧不交,現在又向皇協軍開炮,真是該死。”一面用槍頂著偽軍,不準他們後退,命令他們爬牆攻寨。
自衛隊在林凡義指揮下,沉著應戰,等偽軍們靠近圍牆,“生鐵牛”一聲怒叫,彈藥噴向敵群,只見煙霧起處,人仰馬翻,偽軍被打得腿斷、胳膊折,紛紛後退。自衛隊員在炮火的掩護下,殺出圍牆,手握大刀、長矛、土槍,向敗退的敵人追去。偽軍們拚命逃竄,有的跑掉了鞋子,有的弄丟了帽子,狼狽地逃回據點。迎擊日寇,築起血肉長城
打跑了漢奸,村民不敢掉以輕心,為了防止敵人捲土重來,淵子崖村做好了再戰的準備。全村男女老少齊動手,加固圍牆、擦拭武器、製造彈藥。各家各戶的火藥、土炮、大刀,都集中起來,再分配到土圍子的各個戰鬥崗位,並沿著5米高的土圍子內側,搭起了兩米多高的、可供瞭望和射擊的木架子。全村民眾進行了分工,一旦戰鬥打響,男青壯年守圍牆,女青年運送彈藥和石頭,老人和兒童送水送飯、救護傷員。
果然不出所料,1941年12月20日凌晨,到沂蒙山區對八路軍進行“鐵壁合圍”的1000多名日軍,經過淵子崖村北,準備返回新浦(今屬江蘇省)據點。小梁家據點的漢奸謊稱淵子崖村駐有八路軍,引著日軍奔向淵子崖。聽到動靜的村民立即行動起來,青壯年拿起土槍、大刀、鍘刀等武器爬上了架子、圍牆,老人、婦女和兒童忙著裝彈藥,撿石塊送到圍牆下。
湧上來的日軍在距圍子四五百米的地方停下了,田野里黃壓壓的一大片!日軍的小“膏藥”旗擺了擺,漢奸隊伍便順著村西大汪沿魚貫向南包抄過去,大隊日軍貓腰進了村西北的深溝,日軍馬隊進了村東的墳地里。日軍在村子四周架起了機槍,4門大炮也支起來了,炮口直瞄村里。日軍對整個村子完成了合圍以後,派出偽軍前來勸降,說只要交出八路軍,交出糧食,可保全村無恙。村長林凡義響亮地說:“不!”

浴血奮戰

日軍從村西北方向的深溝里迂迴包抄上來,情況萬分危急。林凡義站在木架子上,作戰前動員,他對鄉親們說:“鬼子把咱們包圍了,跑是跑不掉了,退也沒有後路。一命換一命,值!一人殺兩個鬼子,賺!土圍子後面就是咱們的家,家裡有老人、婦女和孩子,一旦鬼子進來。後果不堪構想,咱淵子崖人是有血性骨氣的,寧死不能當孬種,咱們要齊起心來,同鬼子拼啦!”村民們異口同聲地說:“寧可站著死,決不躺著活。我們大伙兒聽你的,拼了!”
早晨8點多鐘,敵人的進攻開始了。日軍先用山炮轟擊圍牆和村莊,輕重機槍子彈像雨點一樣射向城牆,硝煙迅速在村子周圍升起,村里濃煙滾滾,被炮彈擊中的房屋頓時成為一堆瓦礫,許多村民被炸死。林凡義甩掉棉襖,掄起大刀,沉著冷靜地指揮村民占據有利地形。當敵人進入火力圈時,林清浩的“五子炮”首先開火,接著“生鐵牛”、土炮、土槍一齊打響,只見敵群中濃煙滾滾,日軍哇哇亂叫,慌亂地向後退了幾十米。
過了一會兒,日軍集中兵力進攻村東北角圍牆。這段圍牆是新修起來的,狡猾的敵人妄想從這裡打開缺口,攻進村來。林凡義急忙帶30人向東北圍牆增援,在該村幫助工作的板泉區委李秘書也帶了幾十人趕去助戰。日軍4門大炮、若干門小炮向東北圍牆猛烈轟擊。在炮火掩護下,鬼子端著刺刀,成群地向東北角圍牆衝來。當日軍到達離圍牆只有20米的地方時,林凡義喊了一聲“放!”霎那間,20多門土炮一齊開火,煙霧中敵人連滾帶爬退回北大溝,留下了十幾具屍體。與此同時,向西北角進攻的敵人也受到同樣的打擊。
10點,戰鬥進行到白熱化程度。日軍的機關槍像炒豆子般掃射,但敵人一波又一波的進攻都被英勇的村民擊退。林凡義手提一把大刀,光著身子,渾身是血,沿著土圍子的各個戰鬥點不停地跑。哪裡告急他就沖向哪裡。炮聲震得聽不到說話聲,他就喊,最後連舌頭都耷拉下來了。在北門,他遇到了林祥林的爺爺,爺爺的頭破了,滿臉是血,林凡義讓他趕緊回家包紮,然後回來繼續戰鬥。在東面圍牆的架子上,他看到炮手林久勝身子一歪,倒了下去,忙把他拉到一邊,用麥桿將屍體掩蓋起來。
村裡的多門“五子炮”炮膛都發紅了,只能一門一門地輪換著澆上煤油降溫。鐵砂子很快用完了,村裡的女人們把鐵鍋砸成一塊塊的碎塊。送到陣地上來;把鐵耙子齒一根根掰下來,直接放到炮膛里打。對日軍威脅最大的就是這種“五子炮”,一門“五子炮”需要5個人,一個看目標,一個調炮位,兩個裝火藥,一個點火。這種土炮不大,但威力巨大,可以用鐵釘、石塊做炮彈,炮響之處敵人就倒下一片。但由於填火藥時間長,日軍就利用這個間隙,派人去搶炮,村民與衝上來的日軍展開肉搏。
林崇岩一家兩輩10個男人都在炮位上。日軍的炮彈就在腳下炸開,有人被炸傷,有人倒了下去。但是他們一點也不害怕,腦袋被大炮震得“嗡嗡”響,沒有人往後退。就這樣,激戰了一個上午,日軍也沒能突破圍牆。
午後時分,日軍又發起猛烈進攻,炮彈“嗖嗖”地像颳風一樣,密集而兇猛。東北角圍牆被炸開了一個缺口,很多自衛隊員被埋在土裡,有的光榮犧牲。林久祥提了兩扇門板衝上去,堵住那個缺口,一發炮彈打過來,門板被炸得粉碎;林慶洲接著扛門板過來,還是沒堵上,門板又被炸碎。圍牆的口子越炸越大,“五子炮”顯然壓不過日軍的大炮。
日軍見圍牆破了,“嗷嗷”叫著沖向缺口。年輕的自衛隊員林端五抱著一把鍘刀守在缺口上,這時,領頭的日本兵衝進了缺口,林端五鍘刀一揮,“刷”的一聲,這個日軍腦漿進裂,倒在地上。當他沖向第二個日軍時,一顆子彈飛來,奪去了他年輕的生命。林端五的父親林九宣接著沖了上來,舉起長矛,刺死一個鬼子,但他也被幾個鬼子圍了起來。不多時,老人支持不住,倒在圍牆下,臨死還高呼:“鄉親們,拼到底。死了也決不能當孬種!”
村長林凡義忍著悲痛,揮動大刀,與兩個日軍肉搏。膀闊腰圓的林九乾提刀趕來,手起刀落,砍死一個日軍,他自己也身中數彈,壯烈犧牲。就在另一個日軍的刺刀對準林凡義的頭部砍來時,林九乾的妻子衝上來,一钁頭將這個日軍砸死。
圍牆被打破的訊息傳遍了全村,婦女、老人、小孩提著菜刀,拿著長矛、農具來守缺口。林崇周被炮彈炸傷了肚子,腸子都流了出來,但他用破布一紮,堅持參加戰鬥。在村民的英勇反擊下,日軍再次敗退回去。
圍牆缺口內外,屍體橫七豎八,鮮血染紅了地面。林九乾的妻子跪在丈夫屍體旁,像失去了知覺一樣。公公林秉標沖了過來,兒媳喊了一聲:“爹……”“哇”地一聲哭起來。林秉標把一捆草輕輕蓋在兒子身上,一把拉起兒媳,堅強地說:“孩子,現在不是哭的時候,站起來和鬼子拼到底!”說完就扛著門板去堵缺口。在堵缺口的戰鬥中,林秉標和兒媳都犧牲了。村民們冒著槍林彈雨,用門板、石塊和一袋袋沙土把缺口壘上。
不多久,日軍發起衝鋒,剛壘起的東北圍牆缺口又被敵人的炮火摧毀,一群群鬼子端著槍向缺口處撲來。林九蘭、林崇松等人掄著鍘刀,堅守在缺口旁,日軍衝進缺口時,他們一連砍死了兩個。日軍越來越多,村民們漸漸支持不住。林九蘭、林慶海等人分別撤到了圍子裡東西兩個炮樓上,林凡義和林慶會等人也撤到圍子裡的一個院落內。
日軍蜂擁越過缺口,守衛東炮樓的林九蘭、林九先用石頭、瓦塊繼續戰鬥。他們看到護身樓牆被炮彈打得就要倒塌時,急中生智地把一段樓牆推倒,幾個日軍被砸死在牆下。接著,他們飛身下樓,掄起大刀和日軍拚命,終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
當日軍衝進西炮樓時,林慶海把火繩向火藥罐里一拋,只聽“轟隆”一聲,火光沖天,3個鬼子變成了“火人”。林凡義、林崇松等人乘機衝進炮樓,將他們捅死。還未來得及撤退,又一群日軍沖了上來,他們用大刀、長矛和敵人拼殺,邊打邊撤。林慶海由於燒傷過重,光榮犧牲,林崇松也在砍死一個日軍後中彈倒下。
此時是下午5點左右,戰鬥已進行了9個小時。

巷戰肉搏

太陽偏西的時候,日軍源源不斷地湧進村里,村民們用钁頭、鐵杴、菜刀、鋤頭同敵人展開了慘烈的巷戰、肉搏戰。村子裡到處都是慘叫聲、怒罵聲、砍殺聲……有的夫妻雙雙在院子裡同日軍拼殺,有的父子同時在巷口阻擊敵人,有的母女合力與鬼子廝打在一起。
幾個日軍衝進柴園,正在看守重傷員林崇洲的自衛隊員林慶會按不住心頭怒火,猛地從柴垛旁衝出來,用長矛刺死了一個日軍,但他也被另一個日軍抓住,他“喀嚓”一聲將這個日軍的手指咬斷。剛甦醒過來的林崇洲,掙紮起來,掄起钁頭砸向一個日軍,終因失血過多又昏倒在地。兇殘的日軍把林崇洲、林慶會捆綁起來,扔進熊熊燃燒的草垛里。
17歲的林慶寶赤手空拳去奪敵人的槍,死後雙手被刀刺割得血肉模糊。林九臣的妻子用菜刀砍死一個衝進院子的日軍,另外兩個日軍的刺刀同時刺向了她。林凡義和林清潔立即衝上去,把那兩個日軍殺死。又有幾個日軍從街口衝來,林清潔不幸中彈犧牲。林凡義竄到另一個巷口,迎面碰上了林清武,林清武把剛從敵人身上繳來的手榴彈扔向敵群,兩個日軍被炸倒,其餘的日軍向他倆撲來。林清武為了掩護林凡義,向另一個方向跑,日軍緊緊追趕,他跑到巷口轉彎處,縱身跳進了井裡。村民王彥治被日軍包圍後,果斷拉響了腰間的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西邊的小巷子裡傳來一陣陣喊殺聲,林清義、林九星等十幾位60多歲的老人,手拿大刀、長矛、鐵叉,正和幾十個日軍肉搏。不一會兒,大部分老人被日軍刺死,其餘的老人被日軍抓住。日軍逼他們投降,他們早把生死置之度外,痛罵日軍。沒有人性的日軍用刺刀把他們殺害後,拋進大糞池,又潑上汽油燒。當林凡義帶著幾個小伙子趕來時,現場上堆積著屍體,林九星老人正從屍體堆里往外爬。老人的皮膚被燒焦了,幾處被髒水浸過的傷口在往外溢血,痛得他全身哆嗦。他對林凡義說:“咱沒給淵子崖村丟臉!”說完就咽了氣。
巷戰還在激烈地進行,日寇採取種種滅絕人性的手段進行報復,不屈的淵子崖人在血與火中抗爭……日軍點燃所到之處的房屋草垛,天刮著西北風,無數條火舌如毒蛇般帶著聲響自北向南竄去。有3條街的房屋被烈火燒個精光。全村883間房屋連成一片火海。沒有人顧得上救火,村民們人人在和日軍肉搏。
林崇岩被日軍追到巷道的東北角,這是一個死角,無路可退,日軍一步步地逼上來。林崇岩肩膀上扛著一門2米多長的土炮。黃昏的幽暗光線里,幾乎都能看見日軍扭曲的臉,林崇岩叫身後的同伴點炮。“轟”的一聲,兩個日軍被炸翻在地,後面的日軍探頭探腦地不敢貿然追趕。林崇岩和同伴扔了炮就跑,一頭扎進一所院子,跳進地瓜窖里。
21歲的林久義手裡握著一把鐵叉,藏在巷道的一個拐彎處,聽見日軍的皮靴聲就一鐵叉扎出去,扎死了一個日軍,接著又藏起,聽到日軍腳步聲來到,又跳出來扎死一個。大批的日軍從後面涌了上來,他扔下鐵叉跑到一個院子裡,扎進一個草垛里,幸虧日軍沒有放火燒那堆草。當他回到家時,發現父親被日軍刺穿了脖子和腰。
在這天的戰鬥中,淵子崖村民共消滅日軍80多人,自衛隊員和民眾有147人英勇犧牲。面對野蠻邪惡的日軍,英雄的淵子崖人民用大無畏的氣概,譜寫出一曲血染的民族壯歌!
太陽落山的時候,土圍子外面響起了激烈的槍聲。板泉區區長馮乾三、區委書記劉新一、區委宣傳委員趙同和八路軍的一個連聞訊趕來增援。日軍見有八路軍增援,便撤出了村子,在村東北的小嶺上,同八路軍展開激戰。
戰鬥中,縣委宣傳部長徐坦身負9處槍傷,後經搶救得以脫險。馮乾三、劉新一、趙同和40多名八路軍縣區中隊戰士,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區長馮乾三的腹部、胸部、頭部都被刺刀戳穿,全身血肉模糊。天黑時,八路軍山東縱隊二旅五團大部隊趕到。怕夜間作戰吃虧的日軍,邊放冷槍冷炮,邊朝東南方向撤去。抗日楷模,英名永垂青史。

重大意義

淵子崖保衛戰的事跡很快在濱海專區傳揚開來,大大振奮了人們的抗日精神。為表彰淵子崖村民的英雄事跡和紀念在戰鬥中英勇犧牲的烈士,1942年春,濱海專署授予淵子崖村“抗日楷模村”的光榮稱號。1944年,沐水縣政府在該村北小嶺上用紫紅色的巨石,建成了一座六角七級的紀念塔,塔的正面簡述了淵子崖村自衛戰的經過,塔的背面雕刻著烈士的英名,塔的兩側是濱海軍區領導陳士榘等人和縣參議會的題詞。參議會的題詞是:“雲山蒼蒼,沭水泱泱;烈士之風,山高水長!”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紀念在淵子崖戰鬥中犧牲的烈士,緬懷他們的功績,華東革命烈士陵園紀念堂里陳列著這次戰鬥的浮雕;山東省博物館裡展出了這次戰鬥用過的大刀、長矛;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裡設定專門版面,介紹淵子崖戰鬥的經過。

紅色旅遊

淵子崖保衛戰舊址入選臨沂市十大旅遊景點單位,臨沂市十大旅遊景點評選活動點評:板泉鎮淵子崖,是著名的抗日楷模村。1941年10月18日,全村老幼齊上陣參戰,與來犯的一千多日偽軍展開了殊死搏鬥,擊斃日軍112名,147名村民犧牲,其場面之慘烈,其精神之豪壯,驚天地而泣鬼神。淵子崖抗日保衛戰遺址占地6畝,內有烈士紀念塔一座,植有蒼松翠柏、花草樹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