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衣池

淨衣池

2、從“衣”字解,衣即衣服。 3、“淨衣”為丐幫一派。 4、“淨衣”,又為佛教語詞。

地理位置

位於世界自然遺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江西上饒三清山三清福地中央,“明治山詹碧雲藏竹之所”正前方,三清宮前西北方,清華池之前。

三清山--福地風光三清山--福地風光

簡介

淨衣池又稱玄泉池。海拔1500多米,面積784平方米,為三清福地淨衣、清華、涵星三口天然大水池之一。池東不遠處為詹碧雲藏竹之所,池西為清華池,兩池之間築壩為路,北通丹井,南連三清宮。壩西南路邊有一天然巨石,一半嵌入湖中,一半凸出水面,上刻“流霞橋”三字。池東北一片蒼松翠竹,環境古幽。2006年三清山管委會清淤修壩,重新煥發生機。

淨衣文化

淨衣池從表義上看,是洗衣之池,置於清華池、涵星池前,命名似乎不妥,有污染清華、涵星之嫌。如此顛鸞倒鳳,究竟隱含什麼文化玄機?為何命名以淨衣?
1、先從“淨”字的詞義分析,“淨”有潔淨、清淨、淨盡等意思。體現了道教仙山福地、佛教淨土世界是為清淨、潔淨之地;體現了三清山雖以道為主,卻也兼融並蓄了佛、儒教於其中。如三清宮前殿供奉道教三清始祖,而後殿卻供奉佛教觀音、羅漢,其它府殿則供文官儒士。就是說任你是佛,是道,是儒,只要能為國家所用都兼容並蓄,一概攬入懷中。
說三清山以道為主,兼容以佛,除了三清宮後殿供奉佛像可以證明外,天門華表楹聯中“清絕塵囂”四字也可作為間接佐證。《魏書釋老志》說:“梵境幽玄,義歸清曠,伽藍淨土,理絕囂塵”,顯然“清絕塵囂”是佛教伽藍淨土“理絕囂塵”的翻版寫照。
“淨”還有“戲曲角色”的意思。一般是指扮演性格剛烈或粗魯,滑稽的人物,俗稱花臉。在京劇里,“淨”是指表現正面人物的大花臉。“淨”的這個解釋,恰恰又與玉山民間傳說建文帝亡國出逃在躲避追捕時曾在玉山道士戲班中扮演過“花臉”,即“淨”的角色相吻合。
2、從“衣”字解,衣即衣服。古時上曰衣,下曰裳,這就是衣裳相連的來歷。衣缽,指佛教僧尼的袈裟和食器。《金剛經》云:“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飯食訖,收衣缽”。這“衣缽”與“淨”一樣也表明了與佛教有聯繫,而且詹碧雲塑像也是持缽的。這有隱示建文帝正如民間傳說,在逃亡中確實隱藏過佛寺,當過僧人?這“衣附”之謎,實在太玄。
3、“淨衣”為丐幫一派。這裡有以江浙一帶丐幫中的淨衣派來隱指建文帝離開“水木清華”(清華池名)的皇宮生活,由高山雪蓮而淪為下里巴人的經歷。所謂丐幫淨衣派是相對丐幫污衣派而言,污衣派是真正衣衫污垢、以行乞為生的人,而淨衣派卻是衣著和普通人無異甚至比較講究的江湖豪傑,行俠仗義之士。或如逃亡中的建文帝這樣不便暴露身份的人。這種四處流浪乞食或以宗教僧道募捐取生活的方式,用“淨衣”以冠之,確實不失為一種文雅。
4、“淨衣”,又為佛教語詞。據丁福保《佛學大辭典》:“淨衣,祈請諸神佛時所著之清淨衣也。真言師各依其修法而異其色,但俗人一般著白衣。”依此解釋,淨衣池體現的是道與佛的相互交融。
5、淨衣池與清華池取嵌頭字相連為“淨清”,以證三清宮前“淨清”題刻;諧音“景清”,布“階下囚龍”玄局,由景清、練子寧監守制之。
6、玄為黑,黑即烏。聯繫三清宮前“排雲橋”命名出自於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詩句,讓人又聯想起南京明故都著名的夫子廟烏衣巷。烏衣巷地處金陵南門朱雀橋附近,原為東晉名相王導、謝安的宅院。舊時因王、謝子弟善著烏衣而得名。又因劉禹錫一首《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詩而名聲遠播。以排雲橋引劉禹錫,以淨衣池引烏衣巷,互為關聯,互為引證,不能不說隱義巧妙。
7、從淨衣池邊所刻“玄泉池”小字分析,又有將此池隱指南京玄武湖的用意。但又擔心大字引人注目,所以故意小字刻之,並以淨衣池之名掩人耳目,避免人們聯想起“玄武湖”來。
另外,此池同時以淨衣、玄泉兩個名字名之,以“淨”象徵佛,以“玄”象徵道,以玄泉對淨衣,用詞高度凝練,構思仙思敏巧。有借水之交融,善於潤澤來隱指道、佛和諧相融,只要能為皇權所用,都可兼容並蓄,體現的是一種有容乃大、涵容百家的治國思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