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紅鷦鷯

淡紅鷦鷯

【中文名稱】淡紅鷦鷯 【拉丁學名】Troglodytes rufulus 【命名時間】Cabanis, 1849 【英文名稱】Tepui Wren 【科屬分類】鳥綱、雀形目、鷦鷯科、鷦鷯屬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淡紅鷦鷯淡紅鷦鷯是一種小型鳴禽,的頭頂、頸部、背部和尾部整個上體紅棕色。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是棕色和淺黃色的鱗狀斑紋交替標誌,在紅褐色的尾羽處有十幾道清晰可見時黑斑紋。灰白色眼眉。下體青灰色,喉、下巴和胸部是牡羊皮色,臉頰和小腹及側面棕褐色。下尾覆羽有白色陰影。虹膜棕色。腿是黑褐色。
嘴長直而較細弱,先端稍曲,無嘴須,即有也很少而細。鼻孔裸露或部分及全部被有鼻膜。翅短而圓,初級飛羽10枚。尾短小而柔軟,尾羽大多12枚,亦有8或10枚者。跗蹠強健,具盾狀鱗,趾及爪發達。
淡紅鷦鷯淡紅鷦鷯

分布範圍

淡紅鷦鷯分布圖分布
淡紅鷦鷯分布圖淡紅鷦鷯分布圖
於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
淡紅鷦鷯淡紅鷦鷯

生活習性

棲息於森林、灌木叢、小城鎮和郊區的花園、農場的小片林區、城市邊緣的林帶、灌木叢、岸邊草叢。一般獨自或成雙或以家庭集小群進行活動。見人臨近隱匿起來。儘管飛行高度很低,但也不易觀察到。它們在灌木叢中迅速移動,常從低枝逐漸躍向高枝,尾巴翹的很高。歌聲嘹亮,尤其是雄鳥,這是一種善於鳴囀的鳴禽。也是一種領地意識非常強烈的小鳥。主要以無脊椎動物和昆蟲為食。

生長繁殖

雌雄共同承擔建巢,巢建在樹洞、岩洞、建築物、岸邊洞隙里。巢以樹枝、草葉、苔蘚、細莖等物交織而成,呈深碗狀或圓屋頂狀。繁殖季節是4月下旬至9月,每年繁殖兩次。雌鳥每窩下2至3枚卵,約12天孵化。幼鳥孵化後由父母再餵養15至17天才離巢。

亞種分布

(6種)
1.Troglodytes rufulus yavii 分布於委內瑞拉南部和亞馬遜河流域。
2.Troglodytes rufulus marahuacae 分布於亞馬遜河流域的中部。
3.Troglodytes rufulus duidae 分布於亞馬遜河流域的中部。
4.Troglodytes rufulus wetmorei 分布於亞馬遜河流域南部和巴西北部。
5.Troglodytes rufulus fulvigularis 分布於玻利瓦爾東南部的奧揚特普伊山高原,普塔里山和特普伊山。6.Troglodytes rufulus rufulus 分布於委內瑞拉、蓋亞那邊界和毗鄰巴西北部。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