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實驗國小

涵江實驗國小

涵江實驗國小,成立於1928年,位於莆田市。

基本信息

1、概況

涵江實驗國小坐落於莆田市涵江區風景優美的紫璜山上。學校創建於1928年,1957年正式定名為涵江實驗國小,當時為全省前八名重點國小。涵江實驗國小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學校的辦學條件日臻完善,現有校園面積達16856平方米,建築面積17661平方米,擁有一座建築面積3345平方米的綜合樓,及建築面積918平方米的圖書館,建設了我市國小第一家塑膠運動場。整個校園樓群聳立,綠樹掩映,綠草如菌,景色宜人,是個育人的好地方。優美的校園聚集著150多位育才精英,吸納了三千多位莘莘學子。

2、校訓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一年年過去,一步步走來,涵江實驗國小那團結、拼搏、創新、求實的精神如不滅的明燈,照亮了學校師生跋涉和求索的每一個足跡;這精神又如熾熱的火種,點燃他們希望和成功的每一個夢想。

3、春風化雨

風,揚起夢想的金帆;雨,澆灌夢想的種子。多少年來,黨和各級領導的關懷,如春風送暖,如甘霖滋潤,紫璜山上苗兒青青花兒紅。原市委書記葉家松,原市長陳少勇、區委書記連良騰、林慶生等各級領導多次來該校指導工作,為該校建設描繪藍圖。更令人難忘的是在1998年學校慶祝建校70周年之際,現國務委員、原教育部部長陳至立發來了熱情洋溢的賀信,對該校的發展給予極大的關懷並寄予殷切的希望。
關懷與信任,寄託與激勵,體察與扶攜,給涵江實小注入了無限的生機,給全體師生帶來了巨大的動力,也使學校領導班子更加團結一心,探索出一套適合本校發展、富有特色的辦學理念:以創一流學校為目標,以“全面發展打基礎,辦規範加特色學校”為宗旨,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道路上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力求每位同學掌握一門藝術,使學校成為學習的樂園,藝術的殿堂。

4、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

隊旗獵獵,領巾飄飄,灑滿陽光的紫璜山上隊旗別樣鮮紅。在涵江實驗國小,少先隊活動有著優良的傳統,蓬蓬勃勃的少先隊活動極大地活躍了校園的氣氛.它啟迪了隊員的智慧,陶冶了隊員的情操,也點燃了隊員心靈的火花。
學校成立了“少年軍校”,隊員們正在進行嚴格的訓練;隊形佇列訓練、拳術、戰場包紮……那整齊的步伐、挺拔的身姿、剛毅的神情、昂揚的鬥志展示了少年軍校學員們的嶄新風貌。
春風送暖,春意融融,愛的暖流在涵江實驗國小的校園中流淌著。為莆田市特教學校捐款,為印度海嘯災區捐資,為寧夏貧困地區獻愛心……一雙雙熱情的手伸了出去,一片片誠摯的心獻了出來,全校師生的行為向人們昭示了一個永恆的主題——愛心無價。
學校緊跟時代步伐,緊扣時代脈搏,開展了各項富有時代氣息的隊活動:新隊員入隊儀式、大隊委競選活動、“撿回一個希望,用小行動保護大地球”環保活動、“我是一個兵”體驗活動,“新世紀我能行”活動、“走進農家”體驗活動、“快樂農莊快樂行”秋遊活動、“擁抱平安”演講活動、“知榮明恥”主題中隊活動……“情系留守孩子”活動是隊活動中的一個跳躍的音符,為了讓留守孩子感受到更多的關愛和溫暖,學校設立了“愛心熱線電話”,專為留守孩子提供服務;開展手拉手結對子活動,在非留守孩子和留守孩子間架起了友誼的橋樑。學校的隊員還走進大山,走進白沙學區的沃東國小,和沃東國小的留守孩子結對子,為他們送去精彩的節目,送去精美的禮品,同時,也送去真誠和友誼。“六一”節,還邀請沃東國小的留守孩子來到學校共度節日。一張張笑臉綻放著幸福,一雙雙欣喜的眼睛盛滿了歡樂……
學校少先隊多次被評為“全國紅旗大隊”,還被評為全國“手拉手”助殘先進集體,一(1)中隊被為“全國百佳中隊”。葉宏新老師和劉雪璠老師被評為全國優秀輔導員.並分別赴京參加全國少代會,受到了江澤民同志和胡錦濤總書記的親切接見,併合影留念。陳茅同學被評為“全國手拉手好少年”。

5、異彩紛呈的第二課堂

該校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系列活動,變單調說教式的思想教育為生動活潑的愉快教育,變傳統的知識傳播為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培養,變單一封閉的教育結構為全方位、多層次、開放型的教育結構。實踐證明,第二課堂系列活動的開展是實現教育教學改革的最佳途徑。它是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促進精神文叫建設的需要,也是造就高素質的全面發展的世紀人才的需要。
學校成立了第二課堂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統一規劃,精心組織,自1998年至今,先後創建了五十多個學生興趣小組。
(1)美的藝術形象.需要到廣闊的天地中去捕捉;美的情操,在潛移默化中升華。“紫璜陶園文學社”的小記者們就像一隻只勤勞的小蜜峰,穿梭於大大小小的活動中,出現在學校的每個角落,關注著身邊的人和事,積極地採訪,認真地撰寫,精心地編輯,奉獻出一期又一期散發著墨香、圖文並茂、富有時代氣息的《紫璜陶園》報。“紫璜陶園文學社”猶如一塊沃土,培育出了一棵棵文學新苗,他們的佳作頻頻出現在各種報刊雜誌上。
甘為人梯的老師們不僅在三尺講台上灑下辛勤的汗水,還在課餘時間孜孜不倦地筆耕,一篇篇教學論文,一份份教學反思,一個個教學案例……校刊《探索》報成了老師們展示成果的平台。在這裡,我們看到了老師們高尚的道德情操,看到了老師們精湛的教學藝術;也看到了老師們睿智的思想火花……
校本課程的研發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該校著眼於本校資源及本土特色,選撥骨幹教師開發了一套與課改同步、富有人文精神的校本課程。它是教師們奉獻給學生的精神食糧。
學校的課外閱讀活動也開展得有聲有色。課前三分鐘,學生學習“每周一詩”,進行“美文朗誦”,朗朗書聲飛出每一間教室,迴蕩在校園上空。學校門口的宣傳展覽扳也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它定期展覽學生周記、手抄報作品。瞧,有那么多的同學被吸引過來,駐足觀賞,細細品味。藏書達6萬多冊的專用圖書樓,每天接待絡繹不絕的小讀者,培養了許多人才。該校學生連續4年獲得全國讀書活動特等獎,學生林清源、肖戮敏、李靖等晉京接受表彰,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吳怡涵同學在全國青少年“走向世界的中國“讀書教育活動”中榮獲一等獎。
講故事比賽、美文朗誦比賽、詩歌朗誦比賽、演講比賽……一個個活動,讓同學們領略到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思想道德一次又一次得到了升華,語文素養也不斷提高。
該校還成立了獨樹一幟的“紫璜謎社”,邀請中華燈謎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方炳良先生擔任藝術顧問,給同學們授課,講解燈謎知識。溶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爐的燈謎競猜活動吸引了眾多師生。
(2)學校配有設備齊全的電腦室,在這裡,同學們可以透過電腦螢幕這個神奇的視窗,去了解瞬息萬變的世界,去展示自己的才華;寬敞明亮的自然實驗室給同學生提供了一個實踐的平台,讓他們去探索大幹世界的奧秘;學校的科技展覽室薈萃著同學們那一件件富有創意的作品,愛科學的種子在這裡播種、生根、發芽;學校還配有美術室,這裡是畫畫愛好者的小天地,在這裡,他們盡情揮灑丹青,這一幅幅充滿童真、童趣的作品,是他們熱愛生活的見證。
該校是全國書法研究會的教學點,熱愛祖國文字,寫好規範字是該校的優良傳統。學校把課堂寫字教學與課外興趣結合起來,每天下午利用20分鐘時間,由市書法家協會理事、本校教師許志剛、馬力運用校園閉路電視對全體學生進行寫字指導。每班定期進行優秀書法作品展示,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寫字水平的提高.使學生對祖國文化字的認識與熱愛程度進一步增強。
(3)該校的體育活動開展得尤為突出,有莆田田徑之鄉搖籃的美稱,2001年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稱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校是省田徑、桌球傳統項目學校,市籃球運動訓練基地。(拍攝牌匾)學校籌建了200平方米的桌球館,聘請優秀教練進行執教,培養出許多桌球好苗子。2001年,學生肖宇參加省桌球錦標賽獲第一名;2002年學生黃亦琳參加省桌球錦標賽莆田市選拔賽獲第一名;2004年、2005學生林怡參加福建省國小生桌球傳統賽,獲第2、3名。籃球也是該校的傳統強項,2001年該校女子籃球隊代表市少兒籃球隊參加省賽獲獎。由於成績突出,在莆田市申報“籃球城市”時,該校男女籃球隊代表國小部進行表演。國家體育總局籃館中心青少部部長王宏看了表演後十分高興,要求視察該校,並對學校的體育工作給予充分的肯定。
一年一度的秋季校運會,是深受師生們歡迎的體育盛會,迄今已舉行了63屆,運動場上龍騰虎躍、你爭我奪、奮力拚捕的場面給師生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在校運會中,我們發現人才,選拔人才並培養人才,使他們在區、市中國小生運動會中嶄露頭角,創下佳績,奪走了團體第一名的獎旗。陳經魁同學在區、市中國小生運動中連破跳高、60米、100米涵江區最高紀錄。
(4)該校是福建省民間藝術校園實驗基地,多年來積極開展藝術教育活動,不僅立足課堂教學,還面向社會,大膽吸收引進鄉土音樂,古為今用,繁榮校園文化藝術。說起涵江實驗國小的“少兒藝術團”,在涵江區、乃至莆田市都鼎鼎有名,家喻戶曉。學校注重少兒藝術團的建設,成立了百人器樂小組,百人舞蹈小組,百人聲樂小組,百人腰鼓隊,車鼓隊等“百人團”,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及節假日集中排練,在普及的基礎上,致力於技藝的提高,從中發現有培養和發展前途的同學,收進少兒藝術團進行深造。自1987年起,學校每年投資近萬元,用於藝術團增添設備。現已有價值20萬元左右的各類樂器、音響設備、服裝道具等。學校建有110平方米的器樂排練廳,150平方米的合唱排練廳以及兩間61平方米的舞蹈排練廳,為發展校園藝術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創設良好的藝術教育條件,提供廣闊的活動舞台。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通過多年的不斷探索和不懈努力,該校少兒藝術團成績斐然,每年都能創作出具有一定藝術水準的少兒節目,不但在重大節日組織演出,活躍節日氣氛,同時還積極參加市、區重大文藝宣傳教育活動,並組團參加歷屆省、市少兒文藝調演,技藝令人讚嘆。如:民樂合奏《裕樂三篇》在笫八屆武夷音樂舞蹈節上獲金獎,舞蹈《小荷才露尖尖角》獲省級獎勵;2000年6月民樂合奏《花好月圓》《紫行調》獲省校園文化藝術二等獎;2000年9月肖瑩同學獨奏《秦腔隨想曲》獲省第九屆音樂舞蹈節“新蕾獎”金獎;2000年9月古箏齊奏《花兒與少年》獲省第九屆音樂舞蹈節“新蕾獎”優秀演奏獎:二胡、琵琶重奏《三六》獲省第九屆音樂舞蹈節“新蕾獎”演奏獎,合唱《同一首歌》獲省第九屆音樂舞蹈節銅獎,2005年舞蹈《寧海童趣》獲市第六屈校園文化藝術節節目一等獎;該校在市第六屆校園文化藝術節“班班有歌聲”歌聲活動中,獲先進集體獎。2002年課本劇《應聘》參加全國童話劇比賽福建賽區比賽金獎,劉寶林、方伯凱分別參加全國童話劇比賽福建賽區比賽優秀獎。
說到涵江實小的少兒藝術團,就不能提到富有濃郁鄉土氣息的少兒車鼓隊。該校在1990年成立了少兒車鼓表演隊,在學習這種涵江特有的民間打擊樂器中,不但保留了傳統車鼓古老、純樸、厚重、熱情的韻味,而兒大膽改革創新,融入了少兒舞蹈動作,既有男子車鼓的豪邁奔放,又具女子車鼓的柔情嫵媚,更兼備少年兒童的天真活潑。隨著歡樂的鼓點,孩子們跳山優美的舞步,變換奇妙的隊形,忽而高昂激烈,忽而深沉含蓄,忽如而急如流星,忽而緩似流水……真乃變幻莫測,令人目不暇接。1998年底該校少兒車鼓隊在莆田市懇親會上表演,2001年10月,參加全國第五屆攝影藝術節開幕式,孩子們高超的技巧,精湛的表演博得了中外來賓的高度讚賞,被人們譽為紫璜山百花同里的一朵藝術奇葩,
沐浴著黨的陽光雨露,涵江實小的校園文化異彩紛呈,顯示出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文化魅力。2000年5月,該校作為莆田市的社區文化建設典型,接受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思卿、全國音樂家協會主席傅庚辰、省政協副主席鄭義正等領導的視察,得到了高度評價。張思卿副主席欣然題詞:“校園文化,希望之光”,充分肯定了該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全校師生得到了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展望未來,我們深信,在各級領導關懷和各界人士支持下,通過師生共同努力,涵江實驗國小前程似錦,校園文化將錦上添花。和風細雨育新蕾,弘揚文化綻奇葩。奼紫嫣紅滿園春,紫璜無處不飄香。

衛星地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