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乾中學

涇乾中學

涇乾中學(JGZX),誕生於1938年的抗日戰爭烽火之中,經歷了解放戰爭的硝煙,沐浴了新中國的朝陽,伴隨改革開放的春潮。80年的歲月滌盪,積澱了淳厚的黃土品質,質樸而進取,嚴謹而開明,代代涇中人憑藉這種品質,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書寫了一卷又一卷精彩篇章。 2014年2月,涇乾中學被陝西省教育廳命名為陝西省普通高中示範性學校。先後榮獲教育部“書畫考試指導培訓基地”,中央教科所 “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實驗學校,“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優秀組織獎”,省級“文明校園”,省級“普法先進單位”,陝西省“素質教育實驗學校”,陝西省“高中藝術課程實驗學校”,陝西省基礎教育科研項目學校,鹹陽市“高中標準化建設花園式單位”等上百項榮譽稱號。連年被評為鹹陽市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先進單位,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實驗實習基地;被省軍區、省教育廳命名為“國防生源基地”。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涇乾中學 涇乾中學

涇乾中學,誕生於1938年的抗日戰爭烽火之中,經歷了解放戰爭的硝煙,沐浴了新中國的朝陽,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潮。80年的歲月滌盪,積澱了淳厚的黃土品質,質樸而進取,嚴謹而開明,代代涇中人憑藉這種品質,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書寫了一卷又一卷精彩篇章,2014年2月,涇乾中學被陝西省教育廳命名為陝西省普通高中示範性學校。

涇乾中學 涇乾中學

辦學之初就提出了 “科學、民主、進步”的辦學指導思想,並付諸辦學實踐,培養新型學生,對學校形成先進文化和革命精神起了引領作用。歷任校長都深受這種精神的影響,努力創造辦學佳績,在此基礎上,學校依託當地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積澱、輩出的名人磨礪出了“ 精勤惕勵、艱苦卓絕”的涇中校魂;確立了“崇德啟智、人人皆才”的辦學理念;提出了“為師生服務”的管理宗旨;形成了“尊師愛生、求實好學、團結進取、銳意開拓”的涇中校風”,“勤奮認真,刻苦紮實,善思求是,發展特長”的學風;打拚出了“齊心協力、不畏艱難、鍥而不捨、善打硬仗”的涇中精神。

學校先後榮獲教育部“書畫考試指導培訓基地”,中央教科所“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實驗學校,“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優秀組織獎”,省級“文明校園”,省級“普法先進單位”,陝西省“素質教育實驗學校”,陝西省“高中藝術課程實驗學校”,陝西省基礎教育科研項目學校,鹹陽市“高中標準化建設花園式單位”等上百項榮譽稱號。連年被評為鹹陽市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先進單位,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實驗實習基地,西北大學優質生源基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優質生源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優質生源基地;被省軍區、省教育廳命名為“國防生源基地”。

設施設備

圖書館 圖書館

學校現有教學班級近60個,現在校學生3600餘人,教職工300餘名。教學樓四幢,行政大樓(耕耘樓)一幢、實驗樓二幢、圖書館一幢、教工宿辦樓五幢、學生宿舍樓六幢。

理、化、生教學實驗室配置先進,實驗用品齊全。校史陳列室、心理諮詢室、才藝培訓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學生微機室、電子備課室,每個教室都配備電子白板,美術教室、音樂教室、舞蹈形體教室、通用技術教室、教職工活動中心等功能室一應俱全,國際網際網路接入到教師宿舍,全面實現了電子備課,建立了涇乾中學網站,學校全面實現了教育教學息信現代化,學生社團活動豐富多彩。全體師生思想積極上進,工作、學習認真踏實,精神面貌良好,是一所發展潛力較大的省級示範性高中。

實驗樓 實驗樓

98年建立了鹹陽地區最早的72座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學生微機室、24台高檔奔騰(P4)微機電子備課室,教師全面實現了電子備課,建有星形校園網路並以100MB光纖接入國際網際網路(INTERNET),成功架設了兩台校園英語廣播發射機及教育網地面接收站,學校全面實現了教育教學息信現代化為宣傳該校及教學套用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與北大附中成功簽約“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示範學校”,開設北大附中遠程教育實驗班6個,對學生承諾“在涇中上學,受北大附中教育”,併合作進行師資培訓。

學校重視優勢資源的開發利用,全面樹立教育教學創新理念,實現教育教學手段現代化。

辦學理念

崇德啟智、人人皆才

崇德廣場 崇德廣場

以校訓“ 精勤惕勵,艱苦卓絕”為基石,以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賦予校訓精神新的時代內涵,經過科學論證,凝練提出“ 崇德啟智、人人皆才”的辦學理念,培養未來的社會中堅。

所謂“未來的社會中堅”是指“高素質,重能力的社會公民”,即有較強時代責任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勞動者。由於高中招生比例規模的逐步擴大,區域生源總量的逐年減少,鑒於此,我們就不能以培養社會精英為辦學目標(事實上也不可能達到這樣的目標),要考慮學生的學力,應定位於培養實實在在,能貢獻的社會公民。

解讀:“崇德啟智”即崇德養德潛心教人成人;啟智潤智靜心育才成才。立德樹人,重視學生全面發展。

1.

解讀:“崇德啟智”即崇德養德潛心教人成人;啟智潤智靜心育才成才。立德樹人,重視學生全面發展。

啟智廣場 啟智廣場

“人人皆才”即每個學生都是人才,都有成才的基礎和能力。學校要重視每一名學生,給學生提供平等的發展機會和優質的發展條件,注重個性差異,追求人人成人成才。

2.內涵:“讓我們成為未來的社會中堅”是一個“雙主體”。它既是涇乾學子成才的方向,也是涇乾教師成長的目標。它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互動發展、互動推進、互為依託的。一方面,學校傳統,通過三年高中教育,在幫助學生學會做人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國家,把學生培養成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得到全面發展的新一代高中生,使他們成為高素質、重能力的社會勞動者。另一方面,重視和促進每一個教師的專業發展,使他們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也能勇於探索,改革教育教學方式、創新教育實踐,不斷提高培養創新人才的能力,建設一支德才兼備、富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教師隊伍。

領導班子

學校領導班子,在科學發展觀思想精神的引領下,

科學決策、縝密籌劃,團結求實、廉潔高效。

領導班子成員
校長辛涇生
書記庫小剛
副校長賈誼、周鋒、徐鵬昌、劉鵬卿
黨支部副書記呂寶平
工會主席仝昌奇   
辦公室主任王海濤 辦公室副主任巨弢
教務處主任  趙彥鋒 副主任 趙戰利 吳清軍
政教處主任來經營 副主任 王保軍 陳軍
教研處主任楊普 副主任馬繼洲 王娟 電教處主任杜波 助理郭寶生 總務處副主任王朝陽
團委書記趙甜甜

師資力量

學校與西安中學聯合開展教育教學交流研討會 學校與西安中學聯合開展教育教學交流研討會

倡導全體教師充分發揚以過硬的師德、師能、師情實現自我超越,在學校、教研組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制定教師個人發展三年規劃。我們依託學校課程建設和高中教學實踐研究、學校系列化的校本培訓以及研究學生的不斷深入,為每位教工個人成長搭建舞台,不斷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為學校持續發展提供優質的師資儲備。在此基礎上我們組織開展個人發展規劃反思與修訂,激發教師自我反思、自我超越的潛能。

學校具有一支富有教學經驗,教法靈活,具有現代教學理念和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教職工300人,科任教師252人。其中高級職稱59人,一級職稱98人;具有碩士學位或研究生學歷的38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級骨幹教師7人,省級教學能手5人,市級學科帶頭人2人,市級骨幹教師、教學能手24人;市級高考備考學科專家組成員4人。學校以高考為著眼點,不斷探索高效實用課堂,追求教學效率最大化。以新課改為動力,積極創新教育模式,追求學生全面發展。學校2003年被陝西省教育廳命名為陝西省標準化高中,2014年被陝西省教育廳命名為陝西省示範高中。

近年來,教師在中省市教研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9名教師的論文獲國家級一等獎,14名教師的論文獲省級一等獎,13名教師的論文獲市級一等獎。近三年來,學校有143人次參與課題研究,正在研究的國家級課題2個、省級教研課題3個、市級教研課題2個。國家級教研課題《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市級教研課題《高三年級生物學新課程教學模型建構教改實驗》已完成結題,編輯出版了《高三年級生物學新課程教學模型建構教改實驗》科研成果專刊。紮實有效的教育科研活動,促進不僅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同樣提升了學校的教育質量。學校於2012年被教育部評為“國家教師教研基金‘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教研單位”。

知名教師

語文組

王景合、秦斌、張育紅、王寧、王蕊、袁鑫娟、牛暄、呂曉艷、王曉玲、黃群英、薛麗萍、姚詠梅

數學組

董雪艷、程娟、羅錦華、張曉君、張高俠、劉妮、任曉麗、楊楓、周丹江、譚立興、吳清軍

英語組

楊景波、段亞萍、王濤、賈小華、李海龍、彭青、強會英、師萍、馬麗、朱龍江、於秀琴、楊芳麗、馬強

政治組

李鳳、王德義、 同文辛、李榮、田小絨

歷史組

高曉娟、王艷、左美寧、薛艾、員天成、李良義

地理組

胡冬梅、徐文菊、張榮、王筠、趙甜甜

物理組

孫彩妮、仝國強、唐亞俠、第五新俠、習英、嚴黨兵、趙小艷

化學組

楊亞利、梁新強、師林妹、王鳳玲、杜巧玲、張春燕、李書民

生物組

李榮(大)、劉三社、辛小艷、尹隨社、高策、王鍇

綜合組

王保全、梁佳、李萍(大)、馬永、王絨、王勝軍、楊磊

(此名單排名不分先後,不含行政領導)

培養管理

涇乾中學學生管委會 涇乾中學學生管委會

學校堅持全面育人的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最佳化辦學模式,突出特色。為適應新形勢下高考改革需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視體、音、美特長教育,開闢了美育教學區,配有音、美教室,形體訓練室,由專業教師任教。每學年開展“校園文化藝術節”、“五星、十佳校園文明創建”、“特長生專業課匯報表演”、“中學生業餘黨校”等特色活動。學校堅持以科研為先導,以改革求發展,以質量求生存的原則,全面培養高素質的現代新型人才。

“管理就是服務,服務型管理必出效益。”戴海禕校長如是說。學校領導班子在工作中力求做到“用自己的學識和能力說服人,用自己的寬容和真誠感染人,用自己的勤奮和人格魅力教育人”,在教師中發揮了表率的作用。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強化服務型管理,通過營造寬鬆民主的工作環境,讓教師擁有心理安全感;通過加強對教師的培養、培訓和指導,增強了教師的職業尊嚴感;通過師德師風建設,提升了教師人生追求;通過創造各種機會,讓教師展示成功、體驗成功,增強了職業成就感。在服務型管理中,學校堅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樹立教育管理以人為核心的管理理念,提高教師隊伍建設,做到政令暢通。探索出了符合學校實際的“一肩雙挑三級負責制”管理模式。實施分層管理,明確副校長、處室主任、年級組長的責任,做到層層負責,上下結合,目標同向,跟蹤問效。從而,強化了教學管理。

示範性主題班會 示範性主題班會

該校確立了“不求人人成才,但求個個成人”的德育工作目標。一是重視學生的養成教育,規範學生行為。通過開展國旗下演講、“文明伴我行”教育活動、早晚宣誓勵志活動、主題班會、法制報告會等活動,促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學校要求學生進校做到“一讀、二做、三別、四帶、五無”,即一到校就讀書;做有益於他人的事,做有益於集體的事;向粗魯告別,向陋習告別,向壞事告別;把禮儀帶進學校,把微笑帶給同學,把謙敬帶給師長,把和諧帶給社會;做到地面無紙屑,校園無追逐,桌凳無刻畫,牆壁無髒印,出言無髒話。

同時,學校也加強了制度建設,制定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涇乾中學學生手冊》、以班級為主體的《涇乾中學班務工作手冊》、以教師為主體的《常規教學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了制度化、規範化、系統化的管理模式。學校堅持剛性制度約束與人性化的人文管理的和諧統一在教學區設立“教學服務專欄”,廣泛徵集廣大師生提出的關於學校管理及教育教學各方面意見及建議,在每周日的校務會上集中研討解決方案,全面實施人本管理,給予教師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全力營造融洽、和諧的人際關係和民主平等、團結尊重的校園環境。教師人心順,主人翁意識增強,自覺地把自己和學校的發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學校管理走上了制度約束和精神引領相結合的良性軌道。

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秉承歷史傳統,創新教育模式,明確了“辦學生嚮往、家長放心、社會讚譽、質量一流名校”的辦學目標,確立了 “教化品德,最佳化教學,突現特色,全面發展”的辦學方向,形成了“校園環境育人化,學校管理人本化,人才培養多元化”的辦學特色。巨觀管理實行“一肩雙挑三級負責制”。關心教師成長,通過專業引領、外出學習、校本研修、交流反思等形式,努力打造一支自己熱愛學習並讓自己的學生也熱愛學習的高素養教師隊伍。注重學生成人成才,堅持把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貫穿於教育的全過程,為學生將來的潛能發揮奠定基礎。

成就榮譽

涇乾中學 涇乾中學

新課程標準執行之後,學校全面實行課程改革,用新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學質量,緊密結合校情實際,確立了“以學定教、以導促學”和“先學後教、先練後講”的教學原則,形成了具有涇中特色的“五步教學”模式,更新了教師的教學理念,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著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的主動進取的意識。這一教學方法,在全國新課改數學課程研討會上進行交流,得到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並將學校確定為“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科研單位”。

涇乾中學 涇乾中學
涇乾中學 涇乾中學

在課程資源開發方面,組織編寫了《涇陽名人舉隅》、《詩海探幽》、《中國文化史》、《古代詩歌鑑賞》、《陝西地理》、《生活中的物理知識》等10餘種校本教材,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認識水平,對課堂效果的提高和課程目標的達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手段改革上,廣泛使用多媒體教學,教師自製課件600餘個,實驗課教學開出率達到100%,實現了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在課程評價方面,構建科學的課程評價、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和質量評價體系,制定了《新課程實施評價方案》、《實施辦法》和《實施細則》,形成了模組測試、學分認定、綜合素質評價等一系列制度,綜合評價步入規範化軌道。在教育科研方面,學校設立科研專項資金,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近兩年來,教師在中省市教研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9名教師的論文獲國家級一等獎,14名教師的論文獲省級一等獎,13名教師的論文獲市級一等獎。學校有143人次參與課題研究,正在研究的國家級課題2個、省級教研課題3個、市級教研課題2個。國家級教研課題《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市級教研課題《高三年級生物學新課程教學模型建構教改實驗》已完成結題,編輯出版了《高三年級生物學新課程教學模型建構教改實驗》科研成果專刊。紮實有效的教育科研活動,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了學校的教育質量。

學校在市、縣兩級的綜合考試、學業水平測試中,學生合格率達到100%,優秀率達到80%。在中省市舉辦的各種學科競賽中,共有141名學生分獲一、二、三等獎。研究性學習活動積極開展,三個年級有研究性學習小組100多個,每年對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進行評比,編輯出版研究性學習優秀報告4本。

啟智廣場召開的高三年級畢業典禮 啟智廣場召開的高三年級畢業典禮

2010年,一本上線294人,二本上線862人;2011年,一本上線384人,二本上線1018人;2012年,一本上線507人,二本上線1119人。2013年,一本上線566人;二本上線1150人,關宇臣同學被清華大學飛行員班錄取,全面實現了一本、二本上線正增長、清華北大有突破的三項目標,連續四年實現了二本上線人數的正增長,取得了涇中歷史上的最好成績。高考質量逐年攀升,素質教育成效顯著。連續多年受到市、縣行政和教育部門的表彰獎勵。

先後榮獲教育部“書畫考試指導培訓基地”,中央教科所“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實驗學校,“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優秀組織獎”,省級“文明校園”,省級“普法先進單位”,陝西省“素質教育實驗學校”,陝西省“高中藝術課程實驗學校”,陝西省基礎教育科研項目學校,鹹陽市“高中標準化建設花園式單位”等上百項榮譽稱號。連年被評為鹹陽市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先進單位,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實驗實習基地,西北大學優質生源基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優質生源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優質生源基地;被省軍區、省教育廳命名為“國防生源基地”。

高考情況

2015年

2015年高考,涇乾中學一本上線436人,比去年增加40人,增長率為11%;二本上線931人,二本上線率超出陝西省上線率8個百分點,本科上線率為71%;高三1班、2班一本上線均為59人,一本上線率為85%;27班二本上線人數76人,上線率為95%;26班二本上線人數71人,上線率為89%;體育、藝術上線57人;高三、1班陳曉光同學高考成績657分。

校園文化

全縣第九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在該校舉辦 全縣第九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在該校舉辦

以激發學生興趣,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為切入點,學校團委書記王海濤同志為學校成立了“涇乾中學學生社團聯合會”,組建了“鹿鳴”文學社,校園之聲廣播站,校園禮儀隊,國旗儀仗隊,以及滑板社、吉他社、合唱團、民樂隊、搖滾樂隊、舞蹈隊、美術隊、戲劇社等40多個豐富的校園文化社團。學校開設了青年志願者協會,數學、物理、化學、信息、生物和科技創新課外興趣小組,開設籃球學校、桌球訓練基地、棋類興趣班。擁有建立了通用技術和微型工具機加工教室。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創新的基礎。學校為搭建了激發興趣愛好、展示個性特長的平台,通過開展各種適合學生特點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元旦晚會中主持人:任璟琳、江倩 元旦晚會中主持人:任璟琳、江倩

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從教學壞境中,營造創新教育的氛圍,從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從教學內容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的能力;學校通過課堂教學滲透科技創新、社會實踐教育,穩步開展各種課內外實踐活動,積極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學生志願者經常深入工廠、社區接受工程技術培訓和社會實踐指導,開展各種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活動。以每年的藝術節、科技節等活動為載體,鍛鍊學生的創新能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學生們樂在其中,感受創新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喜悅,提升了的科學修養,激勵了探索精神。涇乾中學藝術團獲得國家級獎項5次、省級獎項20餘人次;在全國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等奧林匹克競賽決賽中,獲得國際大獎2人次、國家級獎百餘人次,獲得省級獎超過1300人次。上百名學生考入體藝類高等院校進行深造,10多名學生進入飛行學院學習。被省軍區、省教育廳命名為“國防生源基地”。

涇乾中學 涇乾中學

近年來,學校素質教育活動開展精彩紛呈。經校團委推薦,校園廣播站播音員趙蕊鈺同學,2015年7月21日參加CCTV全國青少年電視主持人大賽陝西賽區總決賽,比賽中趙蕊鈺同學從來自全省的4000餘名優秀選手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特等獎。在8月10日赴北京征戰全國總決賽比賽中,在全國20000多名參賽選手中用超強的實力再次證明自己,榮獲高中組金獎。我校王海濤老師榮獲CCTV全國青少年電視主持人選拔活動優秀指導老師稱號。

2015年5月23日,由共青團陝西省委、陝西省教育廳、省詩詞學會聯合舉辦的“青春年華·中國夢”詩詞大賽頒獎典禮在西安音樂學院大禮堂舉行。我校張維虎同學詩詞作品《青春閃爍七彩夢》從5000多首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

學生社團

鹿鳴文學社、漢服社、圍棋社、輪滑社、鬼步舞社等。

優秀班級

2013屆高二年級10班(文科)

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李鳳和孩子們在一起 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李鳳和孩子們在一起

班主任:李鳳

任課教師:王海濤、仝昌奇、師萍、李鳳、高曉娟、胡冬梅

良好的班風——博觀約取,厚積而薄發,支持寬容,團結而凝聚

濃厚的學風——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嚴格的班訓——良心無愧、信心無畏、恆心無敵、青春無悔

班長:吳勇琦

三好學生:任璟琳、龔凡(2013年文科狀元)、宮晨

優秀學生:閆方、程靖淇、黨親、李科、楊曦、張向榮

班級誓言

我曾用智慧培育理想,我曾用汗水澆灌希望

優秀教師王海濤老師與學生合影留念 優秀教師王海濤老師與學生合影留念

我曾踏過書山坎坷,我走過的每一步,都是成功的保障!

我發誓:

不負父母的期盼,不負恩師的厚望

不負天賜的智慧,不負青春的理想

不作懦弱的退縮,不作無益的彷徨

我將帶著從容的微笑,去贏得我志在必得得輝煌!

畢業班2013屆高三年級9班

班主任:師萍

優秀班主任師萍老師與孩子們在一起 優秀班主任師萍老師與孩子們在一起

任課教師:張育紅、仝昌奇、師萍、李鳳、左美寧、胡冬梅 

班風:敬、靜、淨、競

班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學風:博學善思、明辨篤行

組建班級的管理核心—班級幹部,充分發揮班級幹部模範帶頭作用。

加強班集體的團結意識——團結凝聚是發揮班集作用的基礎。

不規不圓——各施其職,竭力維護班級制度。

班長:楊雨軒

三好學生:駱朦(2013年文科狀元)、江倩、任璟琳

高三九班的男子漢們 高三九班的男子漢們

優秀學生:駱丹丹、趙彤、胡倩雯、李浩、薛凱悅、賈怡凡

班級誓言

走進高三,我們經歷著風雨,我們沐浴著陽光;

走進高三,我們砥礪著鬥志,我們憧憬著未來。
今天,我們面對藍天,向著大地鄭重宣誓:
縱然路有荊棘,途有坎坷,我們也會勇往直前;
即便太行雪擁,蜀道峰連,我們也會直掛雲帆。
高三鏖戰終有日,六月鮮花為我開;
人生難得幾回搏,吾輩今朝數風流。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十年一劍今朝試,鵬飛萬里遂我心。

高三九班、我們一起為高考加油!

發展前景

辦學目標

學校塑膠操場 學校塑膠操場

到2017年,把學校建成“辦學理念正確、管理機制規範、課程建設有效、教師專業成長、學生健康發展”的現代化名校。

辦學理念正確——指在繼承傳統、適應要求和面向挑戰的前提下,形成符合學校實際、體現素質教育精神,展現學校特色的辦學理念。

管理機制規範——指學校管理要依法治校,以人為本,民主監督。學校領導班子素質要高、觀念要新、能力要強。學校組織機構設定合理、制度健全、運作有序。

課程建設有效——指建立規範的課程管理制度,建設科學的課程體系(包括開發校本課程)與實施、評價規則。同時最佳化教學過程,整合多方教學資源。

教師專業成長——指學校堅持“師德為核心、業務為根本、發展為目標”的教師培養理念,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和方法,強調教師隊伍建設的合理化結構、職業化管理、持續化發展。

學生健康發展——指以提高學生身心健康為前提,提升綜合素養為目標。明確學生德育目標和學習目標,建立促進學生髮展的多元評價機制和相應工作體系。

培養目標

涇乾中學 涇乾中學

傳承“精勤惕勵、艱苦卓絕”校訓精神,全面落實“崇德啟智,人人皆才”辦學理念,從學生行為入手,做事先做人,求學先正身。學校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堅持“四個結合”的德育工作思路,即思想教育與情感體驗相結合、明確要求與啟發誘導相結合、他律與自律相結合、制度規範與人性化關懷相結合,不斷創新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徑,大力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學校倡導學生做到“一讀、二做、三別、四帶、五無”的行為要求,“一讀”即一到校就讀書;“二做”即做有益於他人的事、做有益於集體的事;“三別”即向粗魯告別、向陋習告別、向壞事告別;“四帶”即把禮儀帶進學校、把微笑帶給同學、把謙敬帶給師長、把和諧帶給社會;“五無”即地面無紙屑、校園無追逐、桌凳無刻畫、牆壁無髒印、出言無髒話。同時,通過開展國旗下演講、“文明伴我行”、早晚勵志宣誓、主題班會、成人儀式等豐富多彩、寓教於樂的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定期舉辦音樂欣賞、美術鑑賞和書畫、手工製作展覽,提升學生的鑑賞能力。積極探索學生自主管理途徑為學生提升自身綜合能力提供了機會。注重學校社團建設,為學生搭建起展示才華的舞台。利用地域資源優勢,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參與社會、奉獻社會的主人翁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把學生培養成為知書明理、感恩盡孝、誠實守信、遵法守紀的合格公民。

傑出校友

雷抒雁(1942年8月18日-2013年2月4日),陝西涇陽人,當代詩人、作家。1967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其成名作是紀念張志新而寫的長詩《小草在歌唱》。任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六、七屆全委會委員,2012年5月任中國詩歌學會會長,並擔任中國作協詩歌專業委員會主任。曾任《詩刊》社副主編、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先後出版詩集《小草在歌唱》《父母之河》《踏塵而過》《激情編年》等,散文隨筆集《懸腸草》《秋思》《分香散玉記》等。獲得過各種文學創作獎,並有多種文字翻譯詩作發表於國外。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漢族,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是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同時也是中國近代書法家,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中國近現代著名高校的創辦人。

仵德厚 (1910-2007)陝西涇陽人,成都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軍第二十七師師長。國民政府曾經授予他“甲種一等嘉禾獎章”、“華胄榮譽勳章”和“寶鼎二等勳章”,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著名愛國將領。2010年8月,一段“紀念血戰台兒莊戰役70年敢死隊隊長仵德厚”的視頻讓很多網友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涇中校史

1938年3月7日,私立涇乾初級中學在縣城東關顯神廟內開學上課,從而結束了涇陽縣無中學的歷史。這所學校雖稱“私立”,其實並無財東提供資金。它的由無到有,由小到大,經歷了相當曲折的過程。自清代乾隆年間到清末,涇陽縣城曾經有過瀛洲、味經、崇實、涇乾四大書院,聞名陝甘兩省,出過不少英才。但是,民國初期,軍閥割據,兵連禍結,加上1929年的年饉,農村經濟破產,教育事業隨之衰落。抗戰前,十多萬人口的涇陽縣僅有兩所高小,而無一所中學。1933年,涇惠渠通水,涇陽位居上游,深受其利,農商迅速恢復,經濟日漸繁榮,改變教育落後面貌遂成為人民的一大願望。抗戰爆發後,大片國土淪陷,日寇緊逼潼關,西安出崖可危,省城學校有的停辦,有的外遷,涇陽在西安求學的青年紛紛回家失學。面對此情此景,教育界同仁更加憂心如焚。1937年秋,縣教育局長張善學,姚小校長吳成襄趁教育部督導員於爾軌來涇視察之機,向其提出在涇陽創辦中學的倡議。於爾軌點頭贊同。此後,張善學,吳成襄遍訪各界名流,徵求辦學意見,得到廣泛支持。涇過協商,公推張善學、吳成襄、龐繼震、張伯修、趙仲玉、樊純如、王菩僧組成校董會,領導辦校工作。校名定為“涇乾”。校址選在東關顯神廟。經請示縣政府同意,從“煙膏局”稅款中撥出500元,作為開辦經費。由龐繼震擔任校長,由張善學,由少蘊,段武東等公職人員兼任教員,都是義務供職,不拿薪金。1938年春,招收春二九級學生30名,3月7日開學上課,涇陽第一所中學在抗日烽火中誕生。龐繼震,本縣縣城人,大革命時期參加過共產黨,辦過平民夜·校。他擔任涇中校長後,以“戰時教育”為宗旨,適應抗戰需要,增設了軍事訓練等課程。他既當校長,又當教員,還兼辦雜務,辦學熱情極高。可惜,時間不長,身體有病,加上辦學經費難以為繼,只好辭職讓位。龐繼震辭職後,教育局長張善學兼任校長。不久,又請張伯修任校長。萬事開頭難,新生的涇中在經費拮据的情況下,頑強地渡過了第一學期。1938年暑假,校董會請來高蘭亭任校長。高蘭亭,本縣王橋人,“五四”時期畢業於北平大學。1927年國民黨“清共”時,一度擔任江蘇省鎮江公安局長,有嚴重的反革命歷史。其後,在國民政府監察院供職。南京淪陷前,國民政府,“減員遷都”,高蘭亭被裁減,返鄉閒住。。·高蘭亭任校長,一心要把涇中辦成“南開式中學”。1938年暑假,招收秋三O級學生40多名,顯神廟容納不下。高蘭亭設法借到“中棉公司”兩間倉庫,解決了問題。他四出奔走和廣發函電,募捐到一批經費。當時,于右任先生除捐助一批圖書儀器外,還匯來法幣1000元。至此經費困難,有所緩解。

1939年春,招收春三O級學生50多名。這時全校三個班100多名學生,顯神廟和“中棉公司”倉庫又容納不下。經請示縣政府批准,學校遷到城北的北桑園。北桑園有公地60多畝,房屋10多間。適宜辦學.遂成為涇中的永久校址。1939年春,春二九級學生首先遷入北桑園,一面讀書,一面建校。由於經費有限,高蘭亭取得當局同意,動員民工拆永樂村的三賢畝、娘婆廟和社樹的東宮寺,運回磚瓦材料建校。建校匠工由各鄉動員。搬磚運瓦,擔水和泥等小工活,全部由學生承擔。從1939年春季動工,不到一年時間,建成教室4座、會議廳1座,宿舍27間,畜水池一個,大操場1個,還修築了一條通往縣城的人行便道。隨後,組織學生在校園栽花植樹,涇乾中學初具規模。

1940年秋,春二九級學生即將畢業。這時的涇中,尚未在省教育廳立案。畢業生能不能按時拿到畢業證,這是問題。教育廳不給立案的理由是:涇中缺乏足夠的辦學基金。於是,高蘭亭找西關棉花店經理李秀堂商量辦法,請李秀堂出具證明,說涇中在該店存有5000斤棉花(即足夠的辦學基金)。李秀堂的證明上報後,教育廳信以為真,才給涇中辦了立案手續。畢業證等問題,也隨之解決。

1941年,國民政府裁減縣教育局,有關業務併入縣政府教育科。裁減前,教育局長是楊和初。楊和初取得當局同意,將教育局的500多畝學田和十多處房產移交給涇中,由校董會經管。楊和初以常務校董的身份駐校,掌管財務。涇中有了校產收入,加上學生繳的學費(每人每學期2斗小麥),每年收入在6萬斤小麥以上,經濟形勢基本好轉。在建校的同時,高蘭亭千方百計,選聘優秀教師。先後聘任的專職教師有許冷梅、趙仁敷、劉朗如、田克恭(共產黨員)、李一青(共產黨員)、原禾森(曾參加共產黨、共進社);兼職教師有陳德懋、李廷楨、尉子嘉、陳伯言等。由劉朗如兼教育主任,張扶弱任事務主任,劉朗如因事離校後,又請來原省立圖書館長劉振支任教育主任。當時,西安高中,同州師範因躲避日寇飛機轟炸遷來涇陽。高蘭亭還從這兩個學校中聘請候良弼、楊曙天、李世芳、王修甫等著名教師給涇中兼課。1939年春,張善學辭去教育局長職條,來校任國文教師。有了這樣一支課程配套,品學兼優的教師隊伍,加上嚴格的教學管理,教學質量迅速提高。

1942年暑假,涇中秋三一級畢業生中有23人報考西安南郊興國高中,除一人因病中途退出考場外,其餘22人一榜錄取。興國中學校長李瘦枝,對比深感欽佩。他說:“今後,涇中學生報考興國,一律免試入學”。涇乾中學出色的教學質量,還受到了當時的教育部的嘉獎。教育部派人送來獎旗,上寫“再接再厲,更創優異”。高蘭亭辦校初期,不準黨團進入學校。但是,進步師生在黨的地下組織領導下,不僅在涇中建立起“民先隊”、“西青進”等組織,而且成立了黨的地下支部,秘密地開展著革命活動,這些情況,高蘭亭當然無從知曉。可是,難免為國民黨的耳目所覺察。1942年5月,陝西三青團頭子楊爾瑛便聞到了風聲。楊爾瑛派干將翟文鳳到涇中發展三青團組織,妄圖抵制進步思想的傳播。這時高蘭亭卻改變了原來的態度,竟讓楊爾瑛為所欲為。雖然如此,但在廣大進步師生的共同抵制下,國民黨的區分部始終未在校內建立起來,思想陣地的主動權依然掌握在進步師生手中。

到1943年,高蘭亭主政涇中已有六個年頭,在全縣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六年來,涇乾中學取得了很大成績。身為校長的高蘭亭,本應謙虛謹慎,再接再厲,使涇中邁出更大的步代。不料,他卻在成績面前沾沾自喜,以教育家自居,說什麼“南開有個張伯苓,涇中有個高蘭亭”。他本來就性情急躁,再加上倨功驕傲,勢必使初步積聚起來的辦學力量受到傷害。許冷梅、田克恭、李一青、原禾森等辦學骨幹,相繼離校。校內人心不齊,矛盾接踵而至,教學秩序紊亂,教學質量滑坡,社會各界反響強烈。高蘭亭無法可想,於是辭職。1944年8月高蘭辭職後,劉振支任校長,劉尚達(民盟成員)任教務主任,張善學任訓育主任。同時,聘請聲望卓著的孫崇甫、王文祥來校任教,加強教師隊伍。劉振支學識淵博,精通中外歷史,既當校長,又當教員,以身作則,嚴謹辦學。他主張教育救國,科學救國,並提出“四之”辦學方針,即“廣收之,苦教之,精考之,嚴汰之。”劉振支在劉尚達,張善學的協助下,建立嚴格的考試制度,三門課不及格即予降級;考試作弊,一經發現,輕者降級,重者開除,不看情面。

1945年下學期,又在初三六級試行了榮譽考試制度。與此同時,劉振支狠抓校風建設。他常引用一句古語說:“風氣之變奚至乎?曰:一、二人始之”。他發現好人好事,立即表揚鼓勵;看到壞事露頭,馬上設法制止。不到一年,學校秩序井然,學生苦讀成風,教學質量快步回升,涇中從此進入中興時期。1945年,涇陽城鄉大戶又給涇中捐助了一批資金。同時,拆下縣城西南養疾院廟的材料,用來擴建學校。1946年上半年,增建了四座教室和一排宿舍。同年下半年,增設高中,招收高三八級學生一個班。從此,改名“私立涇乾中學”。·增設高中後,劉振支又聘請著名人士黨修甫、李博文、李武辰、田雲溪李夢烈等采校任教,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學生的思想境界和學業水平,隨之更加提高。高三八級趙毓明、高三九級梁存寶,都在上海《英文周刊淨上發表過短文章。高三八級鄧彩蘭在《秦風工商聯合日報}上發表文章,題目是《麥忙展望農村情況》,有力地揭露了國民黨苛捐雜稅、橫徵暴斂的罪惡,影響很大。為了豐富校園生活,劉振支、劉尚達、張善學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各班成立“小圖書館”,集中同學們手中書刊,專人保管,輪流傳閱。魯迅的《彷徨》、葉聖陶的《稻草人》夏丐尊的《文心》等進步書籍,趁機進入學校並廣泛流傳。張善學閱讀《秦風工商聯合日報》時,用紅筆加以圈點批註,然後,在閱報欄張貼,引導師生閱讀。他還將報上有關核子彈、聯合國、政治協商會議的資料,剪集成冊,供師生借閱。張善學曾因此而險遭國民黨的迫害,但是,他依然樂此不倦。劉尚達等進步師生成立“青年劇團”,排演了《萬世師表淨、《抽水馬桶》、《冒牌秘書》等話劇。大型話劇《萬世師表》,在涇陽、三原上演後,受到廣泛的好評。不幸的是,1946年2月,張善學因肺結核發作而離職。1947年10月,年僅42歲的張善學因病逝世。他將自己一生的最後十年獻給了涇陽第一所中學,可歌可泣!張善學離職後,孫崇甫接任訓育主任。下半年,孫崇甫又接替劉尚達為教務主任。孫崇甫是陝西民盟主要成員。他根據民盟負責人李敷仁(共產黨員)的指示,在涇中積極開展青年工作。他在做好教務,訓育工作的同時,不斷地向青年介紹國內進步人士的活動情況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情況,並且組建起由鄧彩蘭負責的“民青”地下組織。“民青”對原有的“時潮社”:“沙駝社”、“野馬社”、“虹霓社”加強領導,出牆報,演節目,努力宣傳進步思想。同時,利用讀書報告會的形式,使恩格思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艾思奇的《大眾哲學》等革命書籍,在校內廣為流傳。“民青”的活動,很快幫助師生提高了革命覺悟。“三/k'節時,討論婦女解放問題;國民黨暗殺李公僕,聞一多、杜斌丞後,開大會聲討;還開展了“反內戰、反飢飯、反獨裁”等活動。與此同時,“民青”成員蒐集反動派的有關情報,向地下組織反映鄧彩蘭還設法掩護延安來的遲於銳同志開展秘密活動。當時,三青團準備搞一次反蘇遊行,但在全校進步師生抵制下未能得逞。時間不長,孫崇甫的進步活動被反動當局覺察,並有被捕的危險。他不得不在1948年暑假,秘密離開涇中。孫崇甫離校後,劉振支請李夢烈任教務主任。李夢烈既重視教學質量,又重視引導學生思想進步。1948年8月,從延安遷回涇陽的盧育民同志來校,委託李夢烈聯絡一批青年“北上”革命,李夢烈在張從悌、韓國柱等人的協助下,經過一番曲折的鬥爭,於1949年1月19日至3月底,分三批組織張恆明、胡存福、趙孟孝、趙有恆、郭力佳、尚光秀、劉繼邦,張從權、吳永濤、趙克勤,候三民、鄭景民等六十多名師生“北上”。張從悌、韓國柱、李夢烈也先後進入邊區,投入了黨的懷抱。劉振支本來不參加黨派活動。可是,他深知青年代表著未來,十分愛護青年。在進步師生醞釀“北上”的過程中,他不時透露一點反動當局的動向,提醒“北上”師生注意安全。免遭不幸。這次“北上”的成功,劉振支校長也功不可沒。

1949年5月,關中解放。8月24日,三原專署通知:私立涇乾中學由人民政府接管,改名“涇陽縣立涇乾中學”。同時,指派台通、郭育章等同志組成校務委員會,負責接收工作。8月底,陝甘寧邊區政府任命負通為副校長(校長暫缺)。隨後,按照邊區政府《關於中等學校改革的指示》,對舊的教學機構和教材進行了改革。從此開始,涇乾中學在黨的陽光照耀下,走上了康莊大道。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涇乾中學取得了飛躍發展:現代化的教學大樓拔地而起,先進的教學設備逐步完善,教師隊伍日益強大,教育質量空前提高。

現在的涇乾中學已成為完全高中,有300多名教職工,近70個班。私立涇乾中學到現在,涇乾中學為國家培養了大量人才。出色地完成了歷史賦於的光榮任務。歷史的巨輪,正在向二十一世紀飛奔。

後記

涇乾中學 涇乾中學

巍峨嵯峨,滔滔涇河,見證著涇乾中學這個育人搖籃的茁壯成長!

西鹹一體,涇渭開發,預示著涇乾中學未來發展的前景無比廣闊!

美麗的涇乾中學,即將成為三秦大地上冉冉升起的一顆璀璨明珠!

明晰的辦學理念,宏偉的規劃藍圖,科學的內部管理,嶄新的精神面貌,以及對教育事業的無比忠誠、對成功的無限渴望,已經成為學校發展的新引擎。我們有理由相信,涇乾中學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地理位置

涇乾中學地處關中平原中部,涇河下游。位於西安市北偏西54公里,鹹陽市北偏東28公里,距首都北京1290公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