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威遠縣競力學校

內江威遠縣競力學校

教師學歷高、水平高、素質高,學歷達標率100%,有高級教師12人,中級教師96人,研究生學歷1人,四川省優秀教師1人,內江市骨幹、知名教師4人,威遠縣骨幹、知名教師11人。 競力學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立誓“辦出水平,辦出特色,辦出效益”,大膽移植企業優秀的管理經驗,積極學習川威精神,及時吸納當今最前沿的教育思想,形成了獨特的辦學理念。 學校教師樹立起了“崗位作貢獻,奉獻在校園”、“學生在我心中”的服務意識,銘記“沒有差生,只存在有差異的學生”的教書育人理念,建立了“會求知、會做人、會共處、會做事”的現代教育觀念。

概述

內江威遠縣競力學校內江威遠縣競力學校
競力學校始建於1951年11月,1982年3月被批准為內江市工業局企業子弟校的重點中學,2000年9月整體移交地方,更名為“四川省威遠縣競力學校

規模占地面積63000m2,建築面積19500m2,現有在校生4000餘名,56個教學班,高中有30個教學班2000多名學生。教師學歷高、水平高、素質高,學歷達標率100%,有高級教師12人,中級教師96人,研究生學歷1人,四川省優秀教師1人,內江市骨幹、知名教師4人,威遠縣骨幹、知名教師11人。
走進校園,我們感覺到這裡區域布局合理,配套設施完備;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環境優雅,風景宜人,秩序井然,文化氣息濃郁,為莘莘學子的成才與騰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如今,全校師生幾十年來凝集而成的“甘於奉獻、敢為人先”的競力文化正發揚光大,引領競力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教育教學奇蹟。

成績

該校高考本科上線人數、上線率連續9年在同級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高中畢業會考合格率100%。學校連續多年奪得縣文科或理科第一名,2000年高考上線63人,張遇升同學奪得縣理科第一名,考入清華大學;2001年高考上線76人,陳淵同學奪得縣理科第一名,考入清華大學;2002年高考上線突破100人大關,王瑩瑩同學考入北京大學;2003年本科上線118人,王振宇同學奪得全縣應屆理科第一名,考入北京大學;2004年本科上線127人,譚洪先同學奪得縣文科第一名,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倪威,考入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本科上線128人,鍾天航同學奪得縣理科第一名,考入四川大學;2006年高考又錦上添花,本科上線達139人,1名同學體育術科獲省第3名,3位同學考入北京體育大學,1名同學考入中國國防科技大學,再次彰顯了競力中學特色教育的成果,創造了內江市特色教育之最。
同時,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改革穩步推進,工作紮實,成效顯著,國中畢業合格率100%,中考每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所有學科進入縣前茅,優生突出,為學校高中教育的優質生源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卓越的教育教學為競力學校贏得了諸多殊榮,先後榮獲“四川省體育達標先進學校”,“四川省實施《國家體育鍛鍊標準施行辦法》先進單位”,“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學研究中心外語實驗學校”,“四川省空軍招飛先進學校”,“四川師範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成都藝術學院美術教育基地學校”,第一、二輪內江市人民政府“辦學水平督導評估優秀等級學校”,“內江市校風示範學校”,“內江市辦學水平優秀學校”,內江市“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內江市“體育傳統項目示範學校工作先進集體”,內江市“2005年度高中教育教學工作先進集體”,威遠縣“實施素質教育先進集體”……

競力獨特的辦學思路

競力學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立誓“辦出水平,辦出特色,辦出效益”,大膽移植企業優秀的管理經驗,積極學習川威精神,及時吸納當今最前沿的教育思想,形成了獨特的辦學理念。
辦學宗旨:面向每個年級,面向每個班級,面向每個學生,面向學生的每個方面。
辦學思想:打造品牌、文理並進、發展藝體
辦學目標:質量、特色、規模、效益
校 風:誠信、奮進、求實、拓新
教 風:愛心、博學、嚴謹、啟智
學 風:勤學、守紀、求知、進取
校黨總支書記、校長明樹培告訴記者:這是競力人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風貌,她凝聚了人心,創造了學校生命力,是學校創造輝煌的不竭動力和源泉。
學校秉承“名師支撐名校、名校鑄就名師”的治校理念,強化聯繫,借力發展,積極培育人才。選派優秀教師到沙灣子弟學校、小金縣任教,支援兄弟學校的教育教學建設;與全國名校——成都七中東方聞道網校合作建立“衛星直播班”,成為內江師範學院教育教學實習基地學校,加強雙方學術經驗交流,承辦片區新課改活動、內江市“數學學會第五屆三次理事會”、威遠縣高三學科研討會等,選派教師年均133人次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研討會、科研活動,作了示範課和學科中心發言,培育了學科帶頭人,打造了青年教師。同時成立師訓處,啟動校本培訓工程,舉辦班主任德育示範課、青年教師過關課、中級教師觀摩課、高級教師示範課等。
藝體考生保持40%以上的增長速度,雄居全縣第一,學校教師信守“學生成才多元化”、“人無全才,人人成才”的培育觀念,實行生均計件制度,出台訓練準入制度,形成一套正規、完整的訓練體系。藝體訓練從國小開始培養,高一形成規模,高二著力強化,高三全力衝刺,目前藝體已步入良性發展軌道。2001年藝體雙上線11人,2002年雙上線18人,2003年雙上線58人,2004年本科雙上線38人,2005年本科雙上線33人,今年則達到45人,其中三人被“藝體中的清華”——北京體育大學錄取,創造了內江市特色教育之最,學校連續5年被評為市縣“學校藝術體育工作先進集體”、“體育傳統項目示範學校工作先進集體”。
競力全新的管理模式
競力學校是企業與政府齊抓共管的企業管理的典範學校,實施“政府運作,企業管理,民辦機制”的合作辦學模式,管理上教育局側重業務指導,川威集團側重體制更新,校長負責全面工作及協調。
學校強化“質量”+“品牌”意識,堅持“愛心”+“管理”理念,深化“嚴、新、細、實、勤”的行為觀念,實行校長、年級主任、班主任、學科教師負責的四級分層管理機制,整合資源,最佳化組合管理機構,縮短管理流程,提高了管理效率,實現了人才資源“競爭+合作”的效益最大化。
學校強調執行力,獎罰分明,注重過程管理及效率,注重檢查督促和信息反饋:
首先,學校不斷完善科學的網路管理體系,做到層層落實,處處有人抓,時時有人管,全方位加強“封閉式管理”。
其次,堅持教育質量管理作為學校生存競爭的第一生命,管理重心及時調整、改革、強化,內容不斷充實完善,及時處理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提高管理效率。
第三,堅持耐心細心地抓好學生心理指導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知情意行,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四,設立高額獎學金,重獎成績突出的教師和品學兼優的學生。
第五,對農村學生每學月給予一定的困難補助,實行“人間有真情愛心在行動”的捐助工程,整合社會資源,取得集團公司及分子公司的支持,學校每年籌集10萬餘元用於獎勵及支助學生。
競力優質的教育資源
學校領導班子年富力強、經驗豐富、精幹高效,奉行“發展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沒有上下班”的工作理念,推行“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無功就是過”的用人機制。學校領導班子不僅精通教育教學管理,深諳素質教育的實質,而且長期奮戰在教學一線,帶領學科教師進行教育教學改革。
該校很早就提出了“支持教育教學改革者,重獎教育教學有功者,保護默默耕耘者,鞭策不思進取者”的激勵機制,要求教師做到“四會”、“四心”、“四面向”:“四會”——會當班主任,會使現代教育技術,會講國語,會做管理者;“四心”——精心設計教學方案,用心鑽研大綱教材,專心學習教育教學經驗,盡心培養全體學生;“四面向”——面向每個年級,面向每個班級,面向每個學生,面向學生的每個方面。教師們剷除了苦勞意識,積極探索教育教學研究,他們敢拼敢幹敢斗,營造出了“比、拼、趕、超”的良性競爭氛圍,有了職業化態度、專業化精神,積極爭做專家型、學者型教師。
學校教師樹立起了“崗位作貢獻,奉獻在校園”、“學生在我心中”的服務意識,銘記“沒有差生,只存在有差異的學生”的教書育人理念,建立了“會求知、會做人、會共處、會做事”的現代教育觀念。他們已成為內江市教育教學戰線上不可或缺的最勤奮、最有愛心、最有思想的優秀教師。
時至今日,競力品牌享有盛名,已培養出縣文、理狀元,有清華、北大、人大、北師、復旦、同濟、北體大等名校學子,有獲得人大優等獎學金的賀麗娜,獲得電子科大“數學之星”稱號的倪威,還有進入影視界的電影演員、高新技術領域的科技工作者。這些成績,是競力人昨天負重攀登、奮力抗爭的結果。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競力學校將以創建“市重”為契機,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進一步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充分發揮後勤保障的融資、引資的造血功能,力爭早創“市重”,為天下學子提供更為優質的教育服務。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相信:在各級領導、同仁的關心、支持下,競力學校通過自身努力,借川威耀眼鋼花,一定會高揚自己的教育風采!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