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瓦大街

涅瓦大街

涅瓦大街的歷史與聖彼得堡的城市歷史一樣長久,從一開始單純的交通要道,到遍布華麗宮殿與優雅小樓的貴族大街,再到銀行商廈林立的資產階級大道,涅瓦大街與聖彼得堡一起經歷了無數風雲變換、潮起潮落。事實上,涅瓦大街的名字與俄羅斯歷史上眾多歷史事件和歷史名人緊密相連,它也頻繁地出現於俄羅斯近現代的文學作品中,例如果戈理的《涅瓦大街》,精準地刻畫了19世紀中期聖彼得堡的市井人生。

基本信息

簡介

涅瓦大街涅瓦大街

涅瓦大街的歷史與聖彼得堡的城市歷史一樣長久,從一開始單純的交通要道,到遍布華麗宮殿與優雅小樓的貴族大街,再到銀行商廈林立的資產階級大道,涅瓦大街與聖彼得堡一起經歷了無數風雲變換、潮起潮落。事實上,涅瓦大街的名字與俄羅斯歷史上眾多歷史事件和歷史名人緊密相連,它也頻繁地出現於俄羅斯近現代的文學作品中,例如果戈理的《涅瓦大街》 ,精準地刻畫了19世紀中期聖彼得堡的市井人生。

如今,涅瓦大街是聖彼得堡最熱鬧最繁華的街道,聚集了該市最大的書店、食品店、最大的百貨商店和最昂貴的購物中心。

涅瓦大街還是一條極具觀光價值的街道,在那裡你可以欣賞到各類教堂、眾多的名人故居以及歷史遺蹟。 涅瓦大街是一個信仰寬容的地方,在這裡東正教的喀山大教堂、新教的聖彼得保羅教堂天主教聖凱薩琳教堂荷蘭教堂亞美尼亞教堂等等,共處一地而相安無事,讓人不禁為之驚訝不已。

你還可以順道參觀果戈理、柴可夫斯基的故居。不過最最不可錯過的是“文學咖啡館”,該店位於涅瓦大街與大馬爾斯卡亞街和莫伊卡沿岸街相交的地方。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正是從這家甜食店喝完最後一杯咖啡,而直接奔赴決鬥地點“小黑河”的。

最後,你可以去拜訪一下列寧格勒前線報紙《在祖國的防線上》的報社所在地,它位於涅瓦大街與聖彼得堡中心廣場-宮殿廣場相連線的拐角處的一幢大樓內。第二次衛國戰爭期間,每天來自城市最前沿保衛陣地的訊息就是從這裡發出,鼓舞著被圍困的列寧格勒人民。

周圍環境

涅瓦大街涅瓦大街

如今,涅瓦大街是聖彼得堡最熱鬧最繁華的街道,聚集了該市最大的書店、食品店、最大的百貨商店和最昂貴的購物中心

涅瓦大街還是一條極具觀光價值的街道,在那裡你可以欣賞到各類教堂、眾多的名人故居以及歷史遺蹟。

涅瓦大街真是一個信仰寬容的地方,在這裡東正教的喀山大教堂新教的聖彼得和保羅教堂、天主教聖凱薩琳教堂荷蘭教堂亞美尼亞教堂等等,共處一地而相安無事,讓人不禁為之驚訝不已。

你還可以順道參觀果戈理柴可夫斯基的故居。不過最最不可錯過的是“沃爾夫與貝蘭熱甜食店”,該店位於涅瓦大街與大馬爾斯卡亞街和莫伊卡沿岸街相交的地方。

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正是從這家甜食店喝完最後一杯咖啡,而直接奔赴決鬥地點“小黑河”的。不僅如此,萊蒙托夫陀斯妥耶夫斯基舍夫琴科等人經常是這裡的座上客。今天,文學俱樂部“文學咖啡”即設立於此。如果你有幸去聖彼得堡旅遊,那一定要去該甜食店喝一杯咖啡,感受一下當初文學家們的文思激越和詩人最後的激情與浪漫。

最後,你一定要去拜訪一下列寧格勒前線報紙《在祖國的防線上》的報社所在地,它位於涅瓦大街與聖彼得堡中心廣場-宮殿廣場相連線的拐角處的一幢大樓內。第二次衛國戰爭期間,每天來自城市最前沿保衛陣地的訊息就是從這裡發出,鼓舞著被圍困的列寧格勒人民。所以,你也一定要去參觀一下這幢大樓,為了紀念1941-1945年的整整900天的圍困,為了緬懷300萬喪生於圍困期間的列寧格勒人,為了記住這段永遠不該被忘卻的歷史。

主要建築

涅瓦大街涅瓦大街

“背陰側”21號Mertens皮貨店

1912年的古典式建築。1~4樓都採用拱形的大玻璃窗,從外面看好像中間沒有樓層、是穿空的一樣。它對面沒有建築物,是一條道路,因此即便設定如此大型的玻璃窗,也不會有什麼不便。

“向陽側”28號

1904年的新型風格建築的卓越體現。外部牆壁上裝飾有各種雕刻,特別是鑲有玻璃的圓頂之上的地球儀,非常醒目。1至2層都採用紅色花崗岩,2至5層採用灰色花崗岩,再上面則是精心打磨的灰色花崗岩。現在這裡是聖彼得堡最大的書店。

格里鮑耶陀夫運河上的銀行橋

前往這座橋參觀,可能要繞些路,但還是一定要去的地方。由四尊格里芬(獅鷲獸)拉住鋼索,而格里芬是守護金銀財富的想像中動物。它們與格里鮑耶陀夫運河上搭設的獅子橋一樣,都是1826年所造。

“向陽側”34號聖凱薩琳教堂

1783年建造的天主教教堂。是建築風格從巴洛克風格向古典風格轉變時期的作品,兩種風格混雜其中。有略微縮陷、裝飾著12使徒的雕像的拱形大門,僅從外觀來看,就知道該建築的恢弘氣魄。

“背陰側”33A號波盧蒂庫

1806年,為了集中商場的各種商店,就在附近增設了這么一條細窄的商業街。如今殘存的只是其入口部分。20世紀70年代,為了建造捷運,該商業街被拆毀,之後僅對這一入口部分進行了改建。從藝術廣場方向向這裡看,它幾乎就在正前方。

“背陰側”35號商場

1785年建造的大型百貨商店。它始於18世紀初期,在運貨馬車的聚集地建造起來的木造商業街。商業街圍成一個大型院落,形成周圍1公里的環狀結構。在拱街之下,建成了一個下雨天也淋不著、可以瀏覽商店物品的櫥窗。從二樓平台上可以進行眺望。

“向陽側”56號葉利謝耶夫

1903年建造,是初期新型風格建築作品。它是複合型大樓,上部樓層有劇院入駐。外層牆壁上裝飾著反映工商業主題的雕像。大玻璃窗上安裝有冰屑玻璃,從裡面看非常漂亮。如今裡面的食品正在營業,也特別想看看內部的裝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