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書院

海門書院位於廣西合浦,原稱還珠書院,1706年廉州府知府施世驥建造,清末改學堂,今為廉州中學。

簡介

海門書院 位於廣西合浦。原稱還珠書院。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廉州府知府施世驥建於府城外西南砥柱磯,五十九年知府徐成棟增建,置有學田。以後相繼消耗,至乾隆十六年(1751)知府楊枝華把僅有院租充公,於是書院廢止。十八年知府周碩勛改建,名“海門”,以廉州唐、宋以前為海門鎮,故名。合浦知縣廖佑齡前後撥上下鄉南山等處田租作童生一伙食費,拔冠頭嶺網地箔地租為掌教薪水銀。四十七年知府康基田改建,順水南向,加建漾江軒、浮碧榭二亭。五十九年崩塌。六十年知府楊世倫復建講堂及后座,以奎文閣將塌,移其磚石作兩廊牆基。嘉慶元年(1796)知府張增建兩廊房舍,左右各9間,頭門3間。道光元年(1821)生員王達堯、王冠文、岑冠山等,復建奎文閣。三年知府朱奎倡官紳更新重建后座,造摟3間,安文昌神位於樓下,左廚房、右小房各1間,前樓講堂,堂下左右學舍各3間。建卷棚下左、右學舍各3間,3間卷棚接奎文閣,閣左、右廚房各1間,閣下右學舍3間,左建凝碧軒3間為臨眺所,下建登龍場,外為頭門3間,門外環短牆。八年貢生王志文等呈請增加田租錢穀以助書院經費,知府張堉春酌量增加,並加正附課額。光緒十三年知府吳錫璋重修。清末改學堂。今為廉州中學。

光緒三十年(1904年),中國科舉結束,“海門書院”改為廉州中學堂,屈指算來,從還珠書院到海門書院,再到廉州中學,共歷301年,後人稱“廉州中學”建校百年,其實只是指“廉州中學”改名百年,其建校歷史應從康熙四十六年(1706年)算起。
書院於每年春初招縣內士子50人入院,設科舉制度三年一科,攻讀三年畢業。海門書院的主持人(相當於當今的校長)名為山長。著名的嶺南學者鮑俊就擔任過海門書院山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