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火式艦載戰鬥機

秀潑馬林海火(Seafire,官方稱呼為海噴火--Sea Spitfire)是噴火式戰鬥機的海軍型,同時也是皇家海軍二戰中使用的第一種國產現代化艦載戰鬥機。為了適應作為艦載戰鬥機使用的需要,海火在噴火的基礎上加裝了著艦鉤、用於飛機彈射器的設備和摺疊式機翼(僅限于海火的部分型號)。

簡介

秀潑馬林海火(Seafire,官方稱呼為海噴火--Sea Spitfire)是噴火式戰鬥機的海軍型,同時也是皇家海軍二戰中使用的第一種國產現代化艦載戰鬥機。為了適應作為艦載戰鬥機使用的需要,海火在噴火的基礎上加裝了著艦鉤、用於飛機彈射器的設備和摺疊式機翼(僅限于海火的部分型號)。海火式戰鬥機並不是非常理想的艦載戰鬥機,這主要是因為在海火在航空母艦降落時存在一定困難並且航程較短。雖然有這些不足,但是由於該機爬升快、機動性好,所以仍然能非常有效地為艦隊提供空中掩護。
早在1938年,秀潑馬林公司就向英國海軍部提出了一項基於噴火戰機的海軍改型,以竟標皇家海軍艦隊航空兵(FAA,Fleet Air Arm)的下一代戰鬥機。由於人為因素,海軍部最後還是選擇了費爾利公司的管鼻燕式戰鬥機(Fairey fulmar)作為艦隊航空兵未來的主力戰鬥機。但是在戰爭初期面對性能上佳的德國的梅塞斯密特和福克戰機時,管鼻燕式戰鬥機的性能就已經不適應艦隊防空的要求。於是海軍部不得不向空軍部求援,要求獲得使用當時已經大獲成功的噴火式戰鬥機的許可。出乎預料的是,他們被生硬地拒絕了。但是空軍部最後還是同意調撥給海軍一定數量的噴火MK I型戰鬥機,然而海軍這時卻要求空軍調撥最新型的噴火MK V型供海軍改裝使用。
此後經過不斷的協調,在1941年9月經空軍同意,海軍向秀潑馬林公司定購了首批250架基於噴火MK Va和Vb型的海火戰鬥機。但是在雙方簽訂訂單時,皇家海軍依舊沒有確定究竟要在這些飛機上作何修改以適應艦隊航空兵的需要。為了儘快形成戰鬥力,在生產過程中這些飛機僅在原噴火 MK V型戰鬥機的基礎上簡單加裝了著艦鉤,該型號後來被成為海火 IIc(共生產372架)。海火 IIc還可細分為海火 IIc基本型和海火 L.IIc,後者換裝了功率較大的灰背隼32型發動機。海火 MK L.IIc的後期型號還裝備了灰背隼 55M型發動機(Merlin 55 M engine)和固定的C型機翼,該型號被稱為海火 L.IIc(Hybrid),Hybrid即英語混合之意,但是實際上該型號是機翼不可摺疊的的海火 MK III。在這些新生產戰鬥機可以服役以前,皇家空軍先期借給皇家海軍110架原屬於空軍的噴火 MK Va和Vb型和3架MK IIb型戰鬥機用於訓練。在這113架戰鬥機中有59架(包括3架MK IIb)加裝了著艦鉤,這是首批在皇家海軍中服役的噴火系列戰鬥機。根據訓練中的經驗教訓,此後部分由空軍劃歸海軍的噴火 MK Vb型戰鬥機和原來已在訓練中已經使用過的噴火進行了更徹底的改裝。這批改裝過的噴火首次擁有了海火的稱呼,其被稱為海火 MK Ib。海火 MK Ib和MK IIc型戰機存在的問題較多,這些問題主要包括降落存在一定困難、飛行員視野不佳、起落架強度不足,尤其是飛機在著艦過程中著艦鉤有時會無法鉤到攔阻索,並且當著艦鉤反彈後會損壞機體後部。在海火 MK Ib和MK IIc里,損失於起落故障的飛機數量遠大於損失於空戰的數量。總體來講,早期型的海火在低強度作戰條件下使用還是合格的,但是其脆弱的結構制約了其能力的進一步發揮。
在上述計畫進行的同時,2架原屬於空軍的噴火 MK V型戰鬥機被送往工廠作了徹底的改進。這兩架飛機改裝完成後進行了多種項目的實驗,這為以後海火的設計和改造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1942年2月10日,第一架海火 MK Ib型戰鬥機成功降落在光輝號航空母艦(HMS Illustrious)的甲板上,這標誌著海火正式服役的開始。先後總共有166架原屬於空軍的噴火MK Vb型戰鬥機被改裝為海火 MK Ib,這些改裝主要包括加裝著艦鉤、對機身後部進行強化和加裝海軍標準的無線電。
海火的另外一個主要型號是海火MK III型。該型號又分為海火MK F.III型和海火MK L.III型。海火 MK III型是海火系列中第一次裝備了可摺疊機翼的艦載戰鬥機。海火MK L.III型裝備了轉速較低的羅.羅公司的灰背隼55M型發動機(Merlin 55 M engine),其速度和機動性比裝備灰背隼 55基本型發動機的海火MK F.III型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海火MK III總共生產了約1220架,是海火系列中生產數量最多的型號。出於皇家海軍艦隊航空兵對艦載偵察機的需要,一定數量的海火MK L.IIc和MK F.III型還加裝了2台f.24航空照相機改作偵察機。改裝後他們的編號變為海火MK L.R.IIc和MK F.R.III。在執行偵察任務方面,機動靈活的海火具有相當的優勢。
1945年5月第一種使用鷹獅發動機(Griffon)的海火――海火MK XV正式服役,該機裝備了單級增壓的鷹獅 VI發動機和不對稱散熱器。海火MK XV從一開始就作為機翼可摺疊的艦載戰鬥機設計,並於1944年11月開始製造。在戰爭結束時共有8個艦載航空兵中隊裝備了海火MK XV,另有4箇中隊正在換裝。這些海火MK XV與美制F4U和F6F共同組成了這一時期皇家海軍艦隊航空兵的戰鬥機主力。海火MK XV結合了海火MK III型的機翼、噴火MK V型的機身和MK XII型的發動機罩與螺鏇槳。由於鷹獅發動機的鏇轉方向與灰背隼正好相反,所以海火MK XV在起飛時會發生一定程度的偏轉。海火MK XV服役時二戰已經接近結束,但是由於它具有良好的低空特性,所以在在進攻日本本土時主要擔任攔截日軍神風飛機的任務。該型號共製造了390架。
二戰結束後,在海火MK XV的基礎上還發展出海火MK XVII、MK 45 、MK 46和MK 47(分別生產232、50、24和140架)。海火MK XVII與MK XV類似,但是進一步加強了起落架並採用了水滴型座艙蓋。部分海火MK VII的後部油箱被航空照相機取代,改裝為偵察機。海火45型使用了兩種不同的動力裝置--鷹獅61型發動機配以5葉螺鏇槳或鷹獅85型發動機加上反轉螺鏇槳,它的機身結構與噴火MK 21型相同。海火 MK 46是在海火 MK45的基礎上加裝了水滴型座艙蓋的變型,它的後期型號還採用了類似怨恨式戰鬥機的機尾。裝備反轉螺鏇槳和液壓摺疊機翼的的海火MK 47增加了機載燃油攜帶量,並曾經參加了韓戰。部分海火MK 46和MK 47還被改裝為偵察機。
海火不僅裝備了英國皇家海軍,它還被部分大英國協國家和其他國家使用。在1946年3月14日到1954年4月29日期間,共有數量為35架的海火服役於加拿大皇家海軍的803中隊和883中隊。法國艦隊航空兵也曾經分別於1947年和1948年4月接收過一架海火MK II和3架海火MK III。美國海軍從1944年開始曾經對兩架海火MK IIc型戰鬥機進行了飛行測試,該項目持續到了1945年的歐戰勝利日(VE-Day)。南非空軍也曾經對一架編號為LR783的海火MK F III進行過測試。
1951年海火正式從皇家海軍艦隊航空兵中退役,但是直到1954年還有部分海火在英國皇家海軍志願後備隊(RNVR,Royal Naval Volunteer Reserve)服役。

性能數據

A種配置:8挺0.303英寸機槍
B種配置:4挺0.303英寸機槍+2門20mm機炮
C種配置:4門20mm機炮+500磅炸彈掛架
D種配置:2門0.5英寸機槍+2門20mm機炮+1,000磅炸彈掛架
型號
生產數量
武備
海火 2,594
MK IB 166 B種配置
MK IIC 372 B種配置 + 機翼下炸彈掛架
MK III 1,220 B種配置
MK XV 390 B種配置 + 500磅炸彈掛架
MK XVII 232 C種配置
MK 45 50 C種配置
MK 46 24 C種配置
MK 47 140 C種配置
發動機
Mk IB 1470 馬力 R.R公司 灰背隼 45 或 1470 馬力 R.R公司 灰背隼 46
Mk IIC 1470 馬力 R.R公司 灰背隼 45 或 50A 或 1415 馬力 R.R公司 灰背隼 46
Mk L.IIC 1645 馬力 R.R公司 灰背隼 32
Mk L.R. IIC 1645 馬力 R.R公司 灰背隼 32
Mk L.IIC (Hybrid) 1585 馬力 R.R公司 灰背隼 55M
Mk F.III 1470 馬力 R.R公司 灰背隼 55
Mk L.III 1585 馬力 R.R公司 灰背隼 55M
Mk F.R. III 1585 馬力 R.R公司 灰背隼 55M
Mk XV 1815 馬力 R.R公司 鷹獅 VI
Mk F. XVII 1815 馬力 R.R公司 鷹獅 VI
Mk F.R. XVII 1815 馬力 R.R公司 鷹獅 VI
Mk F. 47 2145 馬力 R.R公司 鷹獅 87 或 2350 馬力 R.R公司 鷹獅 88
Mk F.R. 47 2145 馬力 R.R公司 鷹獅 87 或 2350 馬力 R.R公司 鷹獅 88
航程、升限及速度
海火 I 365 英里/小時 (16,000 英尺) 20,000 英尺/7.6分鐘 36,400 英尺 770 英里
海火 III 352 英里/小時 (12,250 英尺) 20,000 英尺/8.1分鐘 34,000 英尺 725 英里
海火 47 451 英里/小時 (20,000 英尺) 20,000 英尺/4.8分鐘 43,000 英尺 1,475 英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